近日,保加利亞籍政治家、歐洲議會外事委員會副主席謝爾蓋·斯塔尼舍夫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就中國發展成就和中歐關系等話題發表看法。
57歲的斯塔尼舍夫有豐富的從政履歷:執掌保加利亞社會黨長達13年、擔任總理期間推動保加利亞加入歐盟、四度出任歐洲社會黨主席……在其政治生涯的每一站,斯塔尼舍夫都在中國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斯塔尼舍夫表示,每一次到訪中國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體驗。對於包括他在內的歐洲人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迅猛的發展步伐。在改革开放以來數十年時間內,中國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斯塔尼舍夫認爲,長達十年甚至數十年穩定持續的施政方向,是中國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成就正是得益於中國善於制定和執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能力。反觀歐洲國家,由於政府更迭太過頻繁,政治家們急於討好選民,往往只着眼於短期任務和目標,政策缺乏連續性。四年一屆的執政期限本身也決定了一些重大、長期的前瞻性計劃很難一以貫之。
斯塔尼舍夫同時提到,中國政府具有很強的自我糾偏能力。當經濟多年快速增長背後所衍生的問題逐漸凸顯時,中國政府迅速採取措施予以應對。比如,針對環境污染問題,中國政府及時調整模式,更加注重綠色低碳發展。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和政策傾斜,以及對於弱勢群體的幫扶,也體現了中國政府注重實現更加均衡的發展,以及爲所有社會成員提供公平發展機會的決心。
斯塔尼舍夫認爲,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已經成爲全球重要的經濟體,同時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執政的優先議程是推動國內發展,增進民衆福祉。斯塔尼舍夫認爲“一帶一路”倡議十分重要,期待通過該倡議推動各國實現更加平衡的發展。
斯塔尼舍夫認爲,當今世界面臨許多新的全球性挑战,需要歐洲與中國攜手應對。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互聯網革命帶來的數字化轉型,到經濟全球化面臨的困境、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到人工智能異軍突起,這些挑战是深層次、錯綜復雜而且相互交織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
以應對氣候變化爲例,斯塔尼舍夫指出,歐洲正着力推進綠色轉型,希望“爲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宜居的地球”,而中國在碳減排方面的努力,無疑也將對此作出巨大貢獻。在緩解地區緊張局勢方面,斯塔尼舍夫指出,歐盟誕生的初衷就是爲了避免歐洲大陸重燃战火。與此同時,維護國際環境的和平與穩定,對於中國自身的發展也是極有必要的。歐洲與中國需共同致力於尋求凍結衝突的和平方案。
斯塔尼舍夫強調,鼓吹歐洲與中國“脫鉤”的論調不可取。事實上,歐洲與中國之間存在着廣泛的共同利益。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8000億歐元,雙方互爲重要貿易夥伴,與中國“脫鉤”並不符合歐洲企業和民衆的利益。
作爲國際社會重要力量,歐洲與中國應該增進對各自歷史和文明的了解,加強對話和溝通,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战。(經濟日報駐索非亞記者 蔡 淳)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歐應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战——訪歐洲議會外事委員會副主席謝爾蓋·斯塔尼舍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