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第二次!美國降級
1年前
#Tags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8月1日將美國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AAA下調至AA+,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二次信用評級遭下調。惠譽說,考慮到美國政府今後3年內財政狀況惡化、整體債務負擔增加的預期,以及債務上限政治僵局所體現的“治理弱化”等因素,因而下調評級。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等多名政府官員反對惠譽舉措,強調民主黨籍總統約瑟夫·拜登不應爲其共和黨籍前任唐納德·特朗普“背鍋”。共和黨人則稱,降級應歸咎於“拜登經濟學”。

  “治理弱化”

  惠譽在聲明中說,過去20年間美國反復出現債務上限政治僵局,總拖到最後一刻才化解,反映出“治理弱化”、即美國就財政和債務等事宜的治理標准“穩定惡化”,削弱外界對其財政管理能力的信心。同時,美國政府不像多數國家那樣制定“中期財政框架”,應對人口老齡化所致養老和醫保成本高企等挑战也“進展有限”。

  惠譽預估,美國政府總赤字規模今年將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3%,去年這一數字爲3.7%。一般政府債務與GDP的比率今年將從新冠疫情期間的峰值回落至112.9%,但到2025年將升至118.4%。這一比率遠高於惠譽評定AAA和AA級別的中值水平。

  惠譽還預估美國經濟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陷入“溫和衰退”,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今年9月會再上調一次,至5.5%至5.75%之間。惠譽同時強調,美國信用評級仍受經濟、商業環境和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等多重結構性力量支撐。

  2011年8月,另一家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歷史性地將美國信用評級由“AAA”降到“AA+”,前景展望爲負面。十多年過去,標准普爾依然未恢復對美國信用的AAA評級。

  就惠譽下調評級,多名業內人士判斷其對美國經濟和市場長期影響有限,部分原因在於標准普爾2011年下調評級後,市場更看重“政府擔保”的信譽而非評級。一些分析師承認,惠譽舉措反映出兩黨反復就債務上限激烈爭鬥給美國帶來的深度傷害。

  相互甩鍋

  美國財長耶倫在惠譽公布評級後數分鐘便發表聲明予以批駁,稱惠譽“武斷”。耶倫還稱,惠譽的量化評級模型2018年至2020年曾崩潰,多項經濟指標未做調整,該機構的決定“基於過時數據”。白宮新聞祕書卡裏娜·讓-皮埃爾則稱惠譽的判斷“罔顧現實”。

  拜登競選連任團隊發言人凱文·穆尼奧斯和多名國會民主黨人強調,特朗普等共和黨人應爲評級遭下調擔責,因爲特朗普曾公然鼓勵國會共和黨人放任美國債務違約,共和黨極端保守派也堅持以大幅削減政府开支爲批准提高債務上限的條件,致僵局久拖不決。

  據美聯社和彭博社報道,多名美國政府官員1日晚些時候在媒體電話會上披露,美國政府未能說服惠譽放棄下調評級,對方堅稱作此決定的一個關鍵因素是2021年初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大廈引發的騷亂,因爲這反映出美國政府不穩定。這些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員強調,評級遭下調是對特朗普任內“魯莽行爲”的一種回應。

  共和黨人則稱下調評級緣於拜登處理經濟事務不善,並特別點名拜登用來解釋其經濟政策的“拜登經濟學”。按彭博社說法,拜登眼下在美國國內用這一自造術語宣揚他任內的經濟成就,試圖扭轉選民對其處理經濟事務能力的負面印象。彭博社還推測,惠譽此舉可能再度引發兩黨就財政議題的爭鬥。

  ■影響

  惠譽下調美信用評級

  敲響美債務風險警鐘

  多家媒體稱,這次事件給美國經濟治理中債務持續飆升、赤字居高不下敲響了警鐘。

  德國新聞電視台2日評論說,對美國政府來說,此舉幾乎是侮辱。近幾十年來,美國兩黨熟練玩弄“懸崖战略”,頻繁在債務違約、政府支出等問題上展开極限拉扯,這樣的操作不僅對美國甚至對全球市場都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惠譽主權評級高級主管理查德·弗朗西斯表示:“民主黨人越來越向左,共和黨人越來越向右,中間地帶已經塌陷,讓艱難的決定愈發艱難。”

  據美國新聞網站“中心廣場”8月1日報道,公共政策組織“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總裁麥吉尼亞斯指出,惠譽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的舉動是敲響了“警鐘”。麥吉尼亞斯表示,正如惠譽所指出的那樣,美國國債持續飆升,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利息成本消耗的收入份額越來越大,且美國即將面臨許多重大財政挑战。在上次債務上限辯論中,美政府也非常接近債務違約。長此以往,美國醫療保險、社會保障和高速公路的信托基金將在未來十年內面臨破產。

  美國有线電視新聞網稱,此次降級可能會導致投資者拋售美債,並對美國人的房屋貸款利率等產生潛在影響。美聯社則稱,這一決定表明,日益加劇的政治兩極分化以及美國政壇在支出和稅收問題上反復出現的僵局,可能最終會讓美國納稅人付出代價。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客戶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有史以來第二次!美國降級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