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到現在,我們可以拉出一個很長的暴雷名單,泰禾、華夏幸福、佳兆業、陽光城、恆大、富力、花樣年、建業、遠洋、綠地以及碧桂園,裏面有區域性房企,也有全國房企,甚至不乏行業TOP10的頭部房企,暴雷的出現,打破了“大而不倒”的神話,也跟出身沒有關系,就算再有錢的央國資大股東,也不可能持續給錢,參考遠洋、綠地的案例。
仔細觀察這份名單,我們似乎能找到暴雷的一些共同特質:1.在2015年前後大力加槓杆,資產負債短時間內瘋狂飆升,且負債成本較高的;2.大量在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跑馬圈地的;3.嚴重押注住宅开發業務或者盲目多元化。
1. 加槓杆的代表要數恆大了,2016年,在去槓杆政策的監管的前提下,恆大債務規模驟增5000多億,突破一萬億,短短6年時間內,恆大的債務規模達到2.4萬億,可以說是再造一個恆大,負債甚至比芬蘭的GDP還多。那些恆大的學徒們,規模一年一個台階,營收、利潤讓人眼紅,泰禾、富力就是很好的例子,遠洋則通過並購擴大規模,而綠地很長一段時間內負債率都在90%左右,行業好的時候很好,但是行業开始下行的時候,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2. 也是在2015年,棚戶區改造,執行貨幣化安置,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熱錢等着买房,有一批房企都衝到三四线城市去了,碧桂園是打頭陣的那個,即使到現在還有80%的土儲在三四线城市,說實話按照當時的行情,短期內,他們的選擇一點也沒有錯,碧桂園也因爲這個战略,長期霸榜地產第一,華夏幸福在環京、建業在河南,進軍三四线城市的策略都很成功,但是調控一來,華夏幸福倒應聲倒下,碧桂園醒悟得早,及時掉頭,但是船大掉頭難啊,拖到現在才暴已經艱難維持的結果了。
3. 花樣年、佳兆業這些華南小五虎的打法,是押注住宅开發,專注在一個領域,也很符合廣東人的性格,畢竟利潤高、規模大、來錢快,但是風險就在於,一旦樓市進入調整期,公司業績就會收到很大影響,行情再差點就只能暴雷了,沒有一點轉圜的余地。恆大、富力、融創算是有遠見的,但苦於邁的步子太大,或者說信心太過膨脹,許皮帶“大大大、好好好”的恆馳汽車、恆大足球、恆大冰泉業務,跟地產八竿子打不着,純用錢砸出來,隔行如隔山這句老話不是白說的,有錢的時候用錢砸,沒錢的時候就樹倒猢猻散了。
分析暴雷房企的特質不是馬後炮或者“鞭屍”,而是爲了警醒後者,我們拿這三條去檢驗還活着的房企,就能得出誰是安全的,誰也有暴雷危險。
我先亮出安全名單:招商、保利、中海、萬科、龍湖、華潤、金茂、越秀。
招商不用多說什么了。保利在下行期衝得很猛,現在已經衝到第一了,行業前三的目標終於實現了,在大家預期很差的時候,利用國資背景的身份,融資成本低,地價低,在一二线城市收了不少地,所謂“衆人恐懼,我貪婪”,這步棋走得很不錯,越秀也緊跟保利的步伐,說起來這兩家大本營都在廣州,有點港商的味道。
中海、金茂是比較穩的典型,不冒進,不落後,我愿意稱之爲中庸之道,現在這個行情,中庸不是貶義,而是高明的選擇。
萬科一直是老大哥,對政策、行業把握都比較准確,最先喊“活下去”,也最早喊呼籲救市,萬科的物業萬物雲也上市了,還有萬科泊寓,在租賃住房領域已經成爲老大哥了,對比恆大的多元化,萬科始終圍繞地產在拓展業務半徑。
華潤是兩條腿走路的典型,开發+商業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商業,華潤萬象的高端商業形象已經樹起來了,在一衆港商的圍剿之下能活下來,是非常不容易。兩條腿走路的好處是,开發提供規模和利潤,商業則用來貢獻現金流,抵御風險,做穩壓器,把握二者的平衡,很難得。
與華潤類似兩條腿走路的,就是龍湖,但龍湖比華潤們做得更極致,畢竟沒有大腿可以抱。龍湖很聰明地沒有衝向三四线城市,而是把住宅賺到錢,一部分繼續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另部分按比例投入到商業,現在龍湖在全國已經有80多個商場了,天街的牌子打響了,也攢下來不少家底。龍湖的冠寓、龍湖智創生活還有龍湖龍智造,在細分賽道都是top級的。這些業務源源不斷地爲龍湖輸入大量現金和利潤,與快周轉的房地產开發形成了互補。更重要的是,龍湖的財務是真的自律,這就確保了這家公司的安全底盤:行業爲數不多的全投資級,最低的融資成本,三道紅线多年綠檔……以及我注意到央行、住建部开會,都叫了龍湖,懂中國生意生態的人,都知道這意味着什么。$龍湖集團(HK|00960)$
小紅花發完了,也預警兩個比較危險的公司,雅居樂和中駿集團,這是摩根的預測,我覺得靠譜,此外江湖還有金地的謠傳,大家可以套用上述暴雷房企的標准,看看是不是准確。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碧桂園危了,還有哪些房企能活下去?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