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出爐釋放什么信號?
1年前

中國人民銀行11日公布了7月金融統計數據。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5282億元,同比少2703億元。

  多重因素疊加導致7月金融數據回落

  對於7月份金融數據的這一變化,記者也請教了多位專家、學者以及銀行人士,總體來看,主要是有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是季節性因素,7月份通常是信貸投放的小月。

  過去銀行信貸投放有3322的規律,也就是一年四個季度,前兩個季度一般投放比較多,後兩個季度投放就會比較少,而7月份正好是三季度的开始。另外,6月份各家銀行總共投放了3.05萬億元的貸款,6月信貸規模衝量高增長,必然對7月信貸需求有一定的透支效應,這種透支效應會顯著加大月度之間的新增貸款規模波動。這種情況在2022年的4月、7月和10月也曾多次出現。

  當然,需求不足也是導致7月信貸回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我國經濟恢復態勢還不穩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較爲疲軟。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進一步下行,企業和居民等實體部門信貸需求並不強。同時,6月份降息落地、LPR報價下調,可能在貸款主體中形成了比較強的利率下行預期,這可能導致部分企業或者居民推遲融資需求的釋放,等待更低的融資成本。

  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空間

  不少專家認爲,必須全面看待7月金融數據的波動。信貸的投放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不能只盯着一個月的貸款增量。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如果觀察2023年以來整體變化,能看到總量上,流動性是合理充裕的,貨幣信貸穩定增長。”

  盡管總量偏低,但業內人士認爲,7月金融數據中不乏亮點。7月末,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2、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分別爲10.7%、11.1%,保持在高位,說明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依舊穩固。記者從多家大型銀行也了解到,7月份普惠小微貸款、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長均快於全部貸款增速,銀行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下半年工作會議上,人民銀行提出,要繼續精准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改善和穩定市場預期,爲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多位專家認爲,後續人民銀行如何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着力增強新增長動能值得關注。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7月新增信貸重回低位,信用擴張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亟須加強。爲此,7月政治局會議聚焦‘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三大目標,提出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明確釋放了支持實體經濟信號。”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7月底以來多項穩增長政策出台,但是傳導到信貸需求還需要時間。”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過去三年我國並未實施強刺激政策,我國貨幣政策空間較大,政策工具和政策儲備較爲豐富。”

  市場人士認爲,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約爲7.6%,仍有一定降准空間,8月份降低存款准備金率等總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此外,活躍資本市場、推進一攬子化債方案等正制定實施。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提高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也將帶動實體經濟的回暖。

  從房地產市場看,相關政策正加快調整優化,因城施策,購房政策放松和結構性優化,以及保障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也有望加速落地生效;近日人民銀行明確提出“繼續引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指導商業銀行依法有序調整存量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等具體舉措一旦落地,也將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用好政策空間、找准發力方向,扎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精准有力實施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和政策儲備。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延續、優化、完善並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發揮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最近,各個部門、各地也在陸續出台措施,隨着各項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市場將更加活躍,對資金的需求也將明顯增加,金融也將更好地發揮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數據出爐釋放什么信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8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