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閃電
編輯|Duke
來源|鈦財經
今年以來,“價格战”成爲了汽車市場的主旋律。從合資車企到自主車企再到新能源車企,降價成爲行業普遍現象。
而此前曾命懸一线的零跑汽車,從今年3月初發動價格战以來,銷量开始回暖,6月份,賣出了1.3萬台,創下歷史新高。
零跑降價爲了續命
在年初的首個月份,零跑汽車單月銷量僅僅只有1139輛。以2022年年底的數據來看,零跑汽車在全國137個城市共計有銷售門店548家,平均下來一家門店月銷量僅有2.08輛,這樣的表現不止車企難以爲繼,就連店內人員工資也負擔不起。
眼看着銷量跌到谷底,零跑無奈祭出“降價”的大招。
今年3月,零跑汽車在2023年度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4款新車,包括3款年度改款車型和1款全新車型(C11增程版本)。值得注意的是,全系車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降價”。
T03從8.25萬-9.95萬元降到了5.99萬-8.99萬元;新款C01從19.38萬-28.68萬元降到了14.98萬-22.88萬元;新款C11純電從原來的18.58萬-23.58萬元降到15.58萬-21.98萬元。
雖然明知越賣越虧,但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朱江明當時坦言,“如果零跑2023年銷量上不去,那後面也就沒什么希望了。”
從逆勢漲價到降價急先鋒,零跑在不到三個月內的“大變臉”引來業界非議,認爲零跑這樣做損人不利己,既難以提振自己帶來銷量,還把當時已經有些風聲鶴唳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攪得更加動蕩不安。
盡管伴隨着爭議,但零跑汽車的銷量卻在逐步回暖。
4月份零跑汽車的銷量飆升到了8000多台,5月份,零跑汽車已經重新回到月銷萬台的水平,到了6月份零跑以1.3萬台的銷量,創下歷史新高。
資本方面也對零跑汽車重拾信心。3月份,零跑汽車的股價還在27港元左右的低谷徘徊,隨着銷量的回暖,零跑汽車的股價也在7月份衝破了40港元的大關。
就在零跑汽車可以喘一口氣的時候,競品同樣採取降價手段來反制。
今年6月,深藍汽車的年度重要產品深藍S7上市。這是一款定位爲中型的SUV,車身大小與零跑C11相差無幾,其中深藍S7增程也將價格拉到了15萬元以下,定價爲14.99萬元,超過業內大多數人的預判。
可以說,深藍S7幾乎是一款與零跑C11貼臉競爭的車型。
除此之外,長城也在5月底上新了哈弗梟龍,搭載了長城最新研發出來的“四驅體驗,兩驅價格”Hi4混動技術,吉利也推出了銀河L7等在同個價位競爭的產品。
目前零跑汽車近70%的銷量,都是由零跑C11車系貢獻,接下來與各類競品的直接對碰將決定未來的命運。
減配套路備受質疑
衆所周知,零跑汽車從一开始便打着“性價比”的標籤入局。縱觀整個汽車市場,其實並不乏類似標籤的公司,不少車企在經歷曇花一現的銷量激增後,也逐漸开始趨於平庸。零跑選擇“以價換量”這條战略路线,短期內銷量重回歷史高位,但數據上的表現,仍難掩毛利率和業績的雙线下滑。
根據零跑汽車上市後的首份年報顯示,2022年零跑汽車實現營收123.85億元,同比增長295.41%;淨虧損51.1億元,同比擴大79.53%。
2019年-2021年,零跑汽車總收入分別約爲1.17億元、6.31億元和31.32億元,收入主要來源於汽車及零部件銷售收入。同期,零跑汽車的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8.1億元、9.35億元、26.29億元,三年總計虧損43.74億元。
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再加上瘋狂降價以及現金拮據,這種境地讓零跑不得不“精打細算”,遵循“能省盡省”的原則,即便是“減配”。
例如“零跑C11 23款舒享版車型,偷偷減配,未提前告知客戶,零跑公司涉嫌欺詐。”“零跑客戶虛假宣傳,嚴重減配,實車與宣傳及試駕車不符”“零跑汽車偷偷減配,實際交付到手中的車型和官方公告的配置不一樣,車機內存128縮減到64g,檔位燈,化妝燈,开關燈等等一些配置隱瞞偷減,涉嫌欺詐。要求退訂或者按照公告的配置交付。”
也有業內人士將2023款C11純電版入門款與2020年12月發布的入門款進行了對比,雖然新款比老款降低了4000元,但用戶卻損失了超過30個以往強調豪華、智能、舒適的配置。
比如,電池容量縮小了超過7度,而且從三元鋰電池換上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再比如,與智能駕駛相關的傳感器數量從以前的28個驟降至只有10個,這導致多個智能駕駛功能消失。
此外,最高配的性能版雖然從漲價後的23.58萬元,降到現在的21.98萬元,看似降價1.6萬元,但實際上卻減配了可开啓全景天窗、無鑰匙進入等豪華且便利的配置。如果想要享受全配待遇,那么需要花費額外的2萬元,而此前的版本則需要花費1.5萬元。
在網上,關於零跑汽車的投訴同樣不絕於耳。根據黑貓平台數據顯示,零跑汽車5月投訴量激增,較4月份23起增長107起,投訴問題涉及電池充電故障、新車多次維修、倒車影像黑屏等多種質量問題。從銷量投訴比來看,零跑爲1.08%,遠高於銷量約爲其10倍的比亞迪。
在老款車型口碑欠佳的背景下,零跑顯然已與之品牌標籤“性價比”相悖,而在零跑全系2023款的推出想要贏得市場自然多了幾分懸殊。
全域自研難擔大任
一直以來,零跑汽車對外宣傳“全域自研”,這也被零跑視作區別於其他車企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全域自研”,即指汽車中最重要的動力、智駕、座艙系統等方面從底層开始搭建,實現「軟件+硬件」全部自主研發。
在朱江明看來,像零跑C11、C01,哪怕10萬塊錢的成本,其中有7萬塊錢零部件是自制的,如果外購有10%毛利空間差價的話,零跑就比別人有7000元的競爭力。顯而易見的,隨着規模越大,所產生的價差會更大,平攤更多的研發成本。
不過,自研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但零跑汽車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並不富足。
2019-2021年,其研發費用分別3.58 億元、2.89 億元、7.4 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增至9億元。累計研發費用22.87億元,無法與“蔚小理”的50-100百億元的研發費用相提並論。
零跑汽車所期望的,希望通過全域自研的方式最終實現成本上的降低,但這最終還是要建立在規模效應的基礎之上。對於現階段的零跑來說,也很難達成。朱江明也曾表示,年銷規模達20萬輛以上,才可以覆蓋全域自研所有的研發成本。
但零跑今年上半年只賣出了4.4萬輛,僅完成能夠覆蓋所有自研成目標銷量的22%,零跑雖然暫時走出了銷量的低谷,但也未能真正擺脫危機。
零跑長期虧損所帶來的經濟壓力,隨着國補的退潮疊加全國車市的降價風潮,長遠看,降價並非長久之計,只要電池原材料價格尚未回到歷史低位,半導體供應鏈未趨於穩定,長期以往只會加劇零跑汽車的虧損。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降價受同行非議,零跑汽車“割肉”換量值不值?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8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