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成生物學發展的一片火熱中,這家成立20年的鼻祖Amyris突然倒下,着實給行業潑了一盆冷水。
8月10日,合成生物學开山鼻祖Amyris宣布了一則消息,稱Amyris及其美國子公司已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並計劃出售其消費品牌,以改善公司的流動資金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給特拉華州破產法庭的文件中,該公司列出的估計資產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負債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
如此算來,Amyris資產負債率如此之高,“缺錢”或成爲該公司破產致命一擊,與此同時,缺錢對業務的影響在其Q1季度的財報上也體現得較爲明顯,營收環比下降26%,消費品和技術營收分別下降35%和5%。這也進而導致其資金難以周轉,同時再融資遇阻,做出如此抉擇確實又在情理之中。
命懸一线的开山鼻祖
復盤來看,Amyris此番“倒下”雖令人唏噓,但實際上,它早已在泥潭中苦苦掙扎。
Amyris在合成生物學有着开山鼻祖地位,由加州大學教授Jay Keasling教授於2003年創立,創造了一種治療瘧疾的分子,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生產青蒿素。2008年,該公司將青蒿酸生產技術授權給法國制藥巨頭賽諾菲。
成立之後,Amyris不僅獲得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作爲合成生物學領軍企業,於2010年率先實現納斯達克IPO,成爲全球首家合成生物學上市企業。
官網顯示,Amyris通過設計酵母菌株的遺傳學並將其發酵在甘蔗糖漿中,开創了將鹼性植物糖轉化爲碳氫化合物分子的能力。迄今爲止,Amyris 成功地創造了總共13種可持續成分並將其商業化。與合成生物學領域中同爲領先的競爭對手Ginkgo、ZY相比,該速度已然讓人望塵莫及。
“直到2020年,Amyris制造和銷售的生物基發酵可持續產品比所在行業的所有公司還多。”這亦是Amyris 自稱受到帝斯曼、宜瑞安、芬美意、奇華頓、歐萊雅、資生堂、自然、雅詩蘭黛、住友等衆多公司與其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上市10多年,Amyris的股價卻起起伏伏。初登資本市場時,Amyris 也曾輝煌過,股價曾飆升至33美元,一躍成爲合成生物學領域的資本寵兒。但是“收益不及投資者預期”的矛盾逐漸凸顯。
其經營狀況在近兩年尤其不盡如人意,盈利增長和現金的可持續性成爲困擾其發展的主要因素。財報顯示,Amyris 2022年全年營收2.7億美元,同比2021年的3.4億下滑了21%。這種情況在2023年也未得到改變,Amyris 2023Q1季度營收5608.3萬美元,同比2022Q1的5770.9萬美元下降2.8%。
對此,一個很明顯的市場觀點是“Amyris關心技術,但市場關心盈利”。另有市場觀點認爲,Amyris 曾將其主營業務定位在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生物合成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能源項目,後來由於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國際油價大幅降低,導致其產线競爭力不足,未能如期擴產。這也是Amyris在其上市後股價短暫衝高之後又大幅回落的原因。與此同時,加上青蒿素合成過程復雜,成本仍然偏高,目前只是作爲傳統提取方式的一種補充,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提取法,這也成爲該公司所遇阻礙之一。
而資本市場同樣對Amyris的管理層頗具意見。比如過於重視品牌運營的快速擴張,在短期內未能明顯增加公司收入的情況下,反而消耗了大量現金流,增加了虧損和負債。
直到今年6月,Amyris宣布了一項重大調整,任命Han Kieftenbeld爲新任臨時CEO,接替辭職的John Melo。彼時,該公司還宣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直言“這是實現之前宣布的成本削減目標重要一步”。不單如此,Amyris還在6月份啓動了一項“战略轉型計劃”,並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定期貸款。
不過此舉似乎並未能從根本上挽救該公司命運。時隔兩月,Amyris仍難逃“命懸一线”。
短暫的合成生物學陰霾
“推進運營和財務重組,以進一步推進其正在進行的战略轉型,並爲公司的長期成功做好准備。”在官網公布的破產消息中,Amyris提及,此次战略重組旨在改善公司的成本結構、資本結構和流動性狀況,同時精簡Amyris的業務組合,專注於其在研發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以及通過生物發酵獲得的可持續成分的規模化、商業化和應用开發。
同時,爲了推進重組目標並最大化其資產價值,Amyris計劃退出其消費品牌,並开始銷售這些品牌,以期讓這些品牌在新所有權下繼續利用Amyris的尖端科學和技術。隨着銷售過程的進行,Amyris將繼續運營這些品牌,包括通過零售合作夥伴和品牌的電子商務平台。
在他看來,邁出的這一步使該公司走上了解決財務挑战和實現全面解決方案的最佳道路——在重組過程結束時,Amyris將成爲一家財務實力雄厚的公司,擁有更專注的商業模式和明確的盈利路徑。不過,資本市場對此並不买账,最直觀的體現便是股價而今已不足0.2美元/股。
這也讓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唏噓不已。實際上,在政策的推動、創新的驅動下,合成生物學的投融資近年來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據SynBioBeta數據顯示,2010—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學投融資1130起,總金額超過210億美元。2020年,合成生物學企業獲得了高達78億美元的融資,是前一年的2.5倍。2021年,合成生物學領域的融資額達到了180億美元,幾乎追平了之前12年的融資總額。另根據Reportlinker統計,2021年合成生物學全球市場規模首次超過了100億美元,預計2026年可達3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在27%以上。
雖然合成生物學發展一片火熱,但目前合成生物學技術仍在發展過程中,在技術進展、新產品工藝放大落地的不確定性,企業开發的菌種和工藝被侵權的風險,以及政策監管等方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根據E藥經理人此前採訪,選品和規模化生產也是是擺在所有合成生物企業的主要問題。總結業內觀點稱,合成生物學產業領域主要有兩方面底層難題:一是生物合成對象的“挑選難”,二是生物合成對象的“生產難”。背後所折來的,是合成生物學工業界面臨的選品難題和工藝放大難題。此外,合成生物同樣面臨着賽道人才匱乏的現象,以及政策法規與倫理研究相對落後等問題。
面對這些挑战,相關研究人員認爲,合成生物學研發投入、試錯成本極高,從投研到產業落地周期較長,國家和地方政府在項目孵化、人才、資金等方面應給予初創企業持續性的優惠扶持政策。而對於關鍵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應該支持企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科技創新來引領合成生物產業發展,並加強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
“領域發展需要時間。”此前,E藥經理人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一致的看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上市超10年,股價從最高33跌至不足0.2美元,這家合成生物學“鼻祖”申請破產!發生了什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