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長新冠」達38人!醫提醒:就醫時應先告知確診日期
2年前
據統計,國內累計49萬名兒童染疫,已有38人出現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常見的是神經系統或心肺相關後遺症。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小兒科醫師麥建方今(27)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受訪時提醒,在兒童感染4週至12週以後出現的症狀,比較可能是長新冠,兒童就診時應先告知醫師確診日期,讓醫師提高警覺研判,而他認為,「盡快回復正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於疫情記者會中說明,目前國內累積49萬名12歲以下兒童確診,根據健保署提供資料,國內67間染疫者康復門診,總計收案1447人,其中38例為兒少個案,常見的是神經系統或心肺相關後遺症;另根據英國調查,兒童長新冠發生率約為5%,成人為18%,兒童長新冠風險一直以來都低於成人。

對此,麥建方說明,各國對於長新冠的定義都不相同,WHO定義為感染後3個月內,持續超過2個月的症狀,英國是確診後4週至12週以上仍有症狀,美國為4週以上還有症狀,從現有確診49萬例兒童中,38人有長新冠,「大概看起來比例是低的」,可是本土Omciron疫情是從3、4月開始,5月起才有較多兒童個案,「我們還沒有累計到足夠4週12週的觀察期」,因此是否會有更多長新冠兒童個案,仍需要持續觀察。

麥建方指出,長新冠症狀有疲勞、記性差、呼吸症狀、睡眠症狀、關節疼痛等,6至12歲以上兒童可以自己描述,可能比較容易判別,但6歲以下兒童無法自我描述,就會顯得相當困難。他說明,「長新冠的症狀指的是,你沒有明確的器官受損的長期後遺症,但仍然有那個系統的症狀的才算」,例如若有嚴重肺炎,嚴重肺炎後呼吸不好,這就算是肺炎的後遺症,不能列為長新冠,但若感染期間,肺部無特別問題,卻在感染4至12週後出現容易喘、咳,可能可列為長新冠。

麥建方進一步解釋,孩子若本來有氣喘、容易咳嗽,因為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沒有感冒減少咳嗽,僅在天氣變化時偶有咳嗽,但在感染後又開始易咳,「這個時候醫生可能就要提高警覺,這個咳嗽如果我沒有辦法用氣喘來解釋,他可能就是長新冠」,又或是氣喘治療後已經很穩定,卻在感染後又容易發作,本來穩定的病況變得不太穩定,也可能是長新冠,都要請醫師判斷。

麥建方認為,有時家長難以判斷,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孩子去找孩子最熟悉的家庭醫師診療,孩子從出生之後都會連續性的打疫苗、做健康檢查,醫生會比較清楚孩子本來的身體狀況,知道孩子的發展曲線是否有突然變差,像是腦霧、學習等不易被問出的問題,就可靠醫師的連續性觀察判別。

麥建方強調,兒童就醫時,務必要告知醫師確診日期,讓醫師可以記錄病例、提高臨牀警覺,判斷是否有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候群)或是長新冠。他也提醒,在兒童感染4週後,尤其是12週以後出現的症狀,比較認為可能是長新冠,例如兒童以前不太會說有關節痛,但在感染12週後,兒童長說有關節痛,或是本來孩子是「運動小健將」,現在卻常說容易疲累、腳酸、易喘、無力,或是感染4至12週容易昏沉、學業成績越來越差、不容易專注、考試成績明顯落後一大截、發育倒退停滯就要特別注意。

在治療方面,麥建方提到,首先醫師會用症狀區分器官是否曾經受損,曾經受損就會規屬後遺症對應科別,或會轉介給復健科醫師治療,不論兒童現在身體狀況是否與新冠相關,「我們歸零思考,先去看孩子身體到底是哪一段有問題,他的身體的問題可以歸咎於哪個器官受損,或哪個器官有問題的」。

麥建方也暖心提醒,兒童只要有去復健跟治療,絕對會好過沒有復健治療行為,除了少數特別病人,多數病人都能康復到病前的水準,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察覺到任何異狀,家長不用特別擔心。

「盡快回復正常生活就是最好的治療!」麥建方建議,兒童染疫解隔之後,應快速回到學校就學,像是學校學習是很好的刺激,到外面走動跑跳,也可以訓練肌肉關節鏈結,並要正常均衡飲食,避免垃圾食物,這些作為就能補充到足量營養與維生素,不需要再額外補充營養品。

追石斑魚禁藥門真相!2運搬船各重罰15萬 移送檢調偵辦

亞洲第三國!台現首例猴痘個案「自德入境」 解隔條件曝

猴痘已到台灣!專家示警傳播方式 做好兩項管理避免感染

清冠一號擬改自費!中醫藥司證實 醫喊:守住最後一哩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兒童「長新冠」達38人!醫提醒:就醫時應先告知確診日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