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有可爲的即時零售賽道上,達達集團邁上了盈利台階
1年前

消費者對速度和體驗的追求改變了很多行業和公司的發展軌跡,當即時零售越來越成爲消費者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托即時零售模式开展業務的平台,會逐漸發生什么變化?

話語權屬於親歷者,在達達集團身上,即時性質的消費崛起,帶來了巨大的價值。從達達集團8月16日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看,受益於京東到家、達達快送雙平台連接實體商家、激活消費動能的作用,達達集團業務規模顯著擴大,並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完成收入與利潤雙提升的“二重唱”。

即時履約+零售一向是行業的“硬骨頭”,達達集團反倒迎難而上實現了業績的轉折,無疑驗證了它的硬實力。但更爲關鍵的是,這依然是一個上行市場。既然達達集團能在中途就實現質變,在未來的時間裏,它的想象空間理應更大一些。

二季度業績迎來質變,繁榮始於商流

8月16日美股盤後,市場對達達集團二季度業績的含金量投出了支持票。其股價盤後漲超4%,首次盈利無疑是關鍵因素。

財報顯示,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Non-GAAP),達達集團首次實現扭虧爲盈,迎來質變。與此同時,總營收同比增長23%至28億元,與利潤指標一同構成了“質量雙增”的局面。

盈利非常難得,原因在於即時零售的巨大需求,需要龐大的運力網絡支持。而運力網絡的構築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本开支,和與時俱進的技術投入。長期以來,爲了實現理想中的規模效應,大多數即時零售平台都背負着虧損,以建設基礎設施。但這一次,達達集團把即時零售的盈利模式,充分地驗證了。

營收構成中,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兩大平台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20%、25%。按照官方說法,前者的增長來自“同城即時配送服務的訂單量上升”,後者則主要是GMV提升的推動。

實際上,如果將二者合起來看,消費的火熱無疑是達達業務成長的“背景板”,在消費者購物需求釋放、商家順應趨勢加大供給和服務力度的情況下,即時零售和配送的需求增長是必然事件,也是達達集團兩大平台的機遇。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達達集團把握住這個趨勢,喫透了“商流”的變化。

談及商流,離不开達達集團與京東的深度協同,京東正是商流最具代表性的來源。

達達集團財報披露,二季度京東小時達(城市)頻道的日活用戶同比增長超過100%,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3倍,說明即時零售對京東用戶的滲透持續加強,此外另一項關鍵舉措的影響力也在顯現:京東已在二季度將提供即時零售服務的門店商品前端打標,和京東APP中的“城市”頻道入口,統一改名爲“小時達”,京東用戶的即時心智進一步被加強。

這個動作起到了兩種意義,首先是用京東的流量曝光和生態資源,強化了用戶對O2O消費、即時消費的感知度和認可度,尤其是以小時爲單位的交付速度加上京東平台的背書,切中了用戶需求的核心。其次,基於京東平台的影響力,京東到家在夯實超市KA基本盤之外的多品類、多業態合作豐富供給的效果,又一次得到提升。

財報顯示,京東到家年活躍門店數同比大幅增長超70%,數量超過30萬家。中國連鎖經營協會6月發布的2022年商超百強榜單中,有92家已經與京東到家建立合作。

究其原因,即時零售已成爲當前引領中國线上线下兩個市場的重要增長渠道,消費習慣向即時化的升級是不可逆的。在商家和品牌集體爭搶用戶的當下,他們有充足的需求,借力京東和達達集團的資源,爲自身的發展加碼。此時,達達集團和京東的深度協同又不僅帶來了基礎的流量資源和配送服務,還有一系列符合精細化運營趨勢、數字化升級方向的支持,可謂一場“雙向奔赴”。

以便利店領域爲例,其二季度GMV同比增長超過4倍,在3C領域,小時達明顯提升了門店的服務半徑,也讓消費者對线上消費的態度更开放,電腦數碼品類的GMV同比增長超過70%,小米、蘋果等品牌均獲增長。在家居品類,京東到家二季度的GMV同比增長超過4倍,因爲整體服務質量大大提高,比如電子鎖做到了4小時內送裝一體,把原本需要消費者多環節參與的、又長又麻煩的服務鏈條縮短到一次下單,通過服務體驗升級帶動品類增長。

在提供給品牌商家的支持措施上,京東到家已與約300個國內外領先品牌建立了O2O營銷合作,二季度新籤約十月稻田、大王紙尿褲的多品類的品牌。

簡而言之,零售商家的接入規模,與達達集團和京東爲實體經濟提供的整體支持,本質呈正相關。消費者的需求增長和供給的豐富之所以同步出現,也是因爲有達達集團在其中充當連接者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模式對商流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會停留在商家入駐數字渠道、渠道提供營銷支持這種簡單的互換關系中。京東到家記錄的每一次購物、達達快送的每一次履約,還積累着當前消費市場的特徵。

對於達達集團的頭部客戶而言,要參與即時零售或者更好地建設O2O體系,可能需要對門店體系、經營流程的改造。此時,達達集團通過數字化手段將這些服務能力積累轉化爲技術產品,打通了基於消費者需求的平台信息流和商品流,成爲助力數實融合的動力。

最具代表性的全渠道數字化中台系統——海博,截至6月底已覆蓋11000家零售門店。,海博對商家降本提效起到作用,其二季度推出的好評助手功能,令商家可以跨多個渠道自動回復評論,更快速和用戶消費相呼應。此外,海博還开始探索基於品牌需求,推出推廣工具,從而支持商家掌握在自有渠道進行營銷活動。

商流越豐富,市場機遇越可觀。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達達集團與京東的深度協同,同時提升了高客單價品類和高消費頻次品類的滲透,在有效履約的基礎上,持續優化着達達集團整體的利潤模型。本次盈利就是這種觀點的最好佐證,而履約也是達達集團運轉好“即時履約+零售”雙業態的關鍵因素。

履約串起需求閉環,即時零售與配送大有可爲

即時零售及相關業態在今年持續受到激勵,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制定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在7月12日對外發布,其中明確提出支持發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關注在縣域等下沉市場推動即時零售的建設。

頂層設計性質的文件實際上指明了行業發展的方向,其中的核心總結爲兩點,一是供給,也就是豐富消費業態;二是履約,要足夠便利、快捷,並能提高商家經營的確定性,也就是履約穩定可靠。

這都踩中了達達集團的“舒適區”:對門店和商家品牌的助力成爲提升供給能力的推手,由於經營半徑擴大,商家和品牌獲得增收機遇,布局的意愿也得到加強。而在履約層面,達達集團沉澱自服務各業態零售夥伴的數字化經驗、工具,和達達快送本身的運力建設,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間。

從履約視角出發,達達快送依托更快更智能的多元運力模式,可以在履約的每個階段都拿出提升質量與效率的方案,這和單純的運力平台形成了明顯的能力、業務區隔。

尤其是在配送階段,達達集團圍繞運力、運營和科技三大要素,依托覆蓋全國2600多個縣區市的百萬年活躍騎士,建立了一張“駐店運力、品牌衆包、優質衆包、大網運力”的多網彈性運力網絡。針對貨物、訂單、騎手、“大小車”等履約要素,可以做到量化的精准管理,一面提升履約效率,一面推進降本增效。這背後體現出達達集團訂單智能分發、路徑規劃等方面科技實力的沉澱。

對當前需要提升整體經營效果的商家來說,這樣的全流程服務更有價值。對達達集團而言,這也擺脫了靠運力資源賺配送費的單一模式,進入靠定制化服務、解決方案能力賺服務費的高價值區間。華泰證券提到,由於達達集團的運力模式本身具有較低的單均履約成本,在品類結構合理搭配的情況下,訂單密度提升會釋放更多利潤空間。因此,能吸引更多客戶加入到達達集團的配送履約生態中,也是平台繼續提升盈利表現的關鍵。

從客戶數據看,二季度達達快送連鎖商家的履約率提升到了98%,具有代表性的飲品品類收入連續第12個季度保持同比100%以上的增長——成效越突出,商家的合作關系也會更穩固,凸顯長期價值。

回歸履約的連接價值,從消費者角度看,對即時零售的需求是不可逆的,其消費結構的改變會帶來結構化增量。

華泰證券援引觀研天下數據指出,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從2021年的2275.8億元,迅速增長至2025年的1.2萬億元,其中越來越多的供給“觸網”,正需要達達集團在零售與配送兩方面的支持。從品牌商家角度看,即時零售模式帶來的確定性和高成長性促使其成爲“標配”,當生態搭建完畢後又將爲參與各方引入更多紅利,這是挖掘新增量的必由之路。

而從達達集團的平台視角看,政策上的支持、支撐數字化和履約的技術能力、即時零售+配送模式價值的提升,都是持續增長的。過程很長,但結果“很美”。當市場對這個上行預期做到心中有數後,訂單密度、市場規模的確定性,商家合作、履約的穩定性,會讓外界對達達集團的評價提升。

抓住了這個正循環的關鍵因素,達達集團盈利是規模增長與運營效率提升的綜合結果,意味着新的开始。加入即時生態的夥伴越來越多,達達集團的標杆效應也在持之以恆的服務中得到凸顯。

來源:美股研究社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在大有可爲的即時零售賽道上,達達集團邁上了盈利台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9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