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崗”工作:上班帶娃兩不誤?
1年前


作者 | 藍貓

編輯 | G3007


編者按


20世紀以來,從“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經濟”的時代逐漸進入了“女性有了更多選擇(工作/結婚)”的“表面平等時代”,女性看似選擇更多,實際上只是在原本的要求上不斷疊加新的要求,背負的也越來越多。女性所受的教育和社會環境都在告訴她們,只要夠努力就可以變強,甚至比男人還強;這既是一種“恐弱”,也是一種“慕強”,更是一種“厭女”——對自身女性身份的不認同。


對於大多數職業女性來說,生育是職業生涯中跨不過去的坎,不僅生育過程會造成職業生涯的暫停,產假結束後能否繼續前行也很難說,甚至可能出現家庭、工作二選一的窘境。


近年來,全國多地都在探索推行“媽媽崗”,比如廣東省人社廳發布了《關於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婦女就業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全省廣泛开發“媽媽崗”,拓展婦女就業空間。按照《實施意見》的描述,“媽媽崗”是主要用於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婦女就業,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方便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就業崗位。看起來很美好,工作帶娃兩不誤?“媽媽崗”真的可以解決職業女性的生育窘境嗎?


01

全職媽媽3年之後,只能去普工?


如果問小雪對生小孩這件事是否後悔,小雪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後悔”;但是當問到她對全職帶孩子是否後悔,她猶豫了,她發現自己無法簡單地描述自己是後悔還是不後悔——能陪伴孩子3年當然是幸福的,但是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此停滯,她更多的是感到無奈。


對於生孩子,小雪深思熟慮了很久,她大學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但直到30出頭,她才覺得自己准備好了成爲一位母親:心理上對身份變化做好了准備,物質上也不至於因爲養孩子而變得很拮據。即使到了孕晚期,小雪還是堅定地覺得自己休完產假就可以重返職場,然而千算萬算,沒想到“上班後誰帶孩子”成了一大難題。


在小雪最开始的設想裏,臨產前就讓婆婆來幫忙,等自己休完產假了婆婆帶孩子,再找個鐘點工幫忙做家務,沒想到預產期將近,一直催生的公婆卻表示自己在農村生活慣了,不想去城市。小雪向老公抱怨,一向體貼的老公卻說“孩子是我們的,帶孩子本來就不是爺爺奶奶的義務”,小雪無語凝噎,但受過高等教育的她拉不下臉皮來撒潑打滾,只能求助自己媽媽。小雪媽媽身體不好,但不忍心女兒受罪,於是前來幫忙。帶孩子辛苦,加上氣候不適應,小雪媽媽沒過3個月就累病了,只能回老家休養。無奈之下,產假結束後,小雪向公司提了離職,成爲了一位全職媽媽。


自己獨立帶孩子的3年,雖然辛苦,整體還算平穩,老公收入基本夠養家,周末也主動陪孩子,與婆家接觸少也就沒什么矛盾。但總有各種聲音告訴小雪:不工作是不行的,不工作就會跟社會脫節。這些聲音,有來自親戚朋友的,有來自以前同事的,也有來自各種社交平台、短視頻網站的。小雪都盡量忽略了——帶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建議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等到孩子終於上幼兒園了,小雪正式把找工作提上日程。對於找工作的艱辛,小雪已經做好思想准備:自己全職了3年,年紀也接近35了,重返職場要跟一群小年輕競爭,壓力自然是有的,要有空杯心態。當然,小雪也有一定的自信,自己有211大學的學歷、有專業證書,在生育前已經是一個小部門的leader,即使復出不能找到之前的同等崗位和薪資,從一個普通專員做起也是可以的。


但是,即使降低預期,面對的問題也是多種多樣。首先是海投了很多崗位之後,收到的面試邀約寥寥無幾,招聘網站上偶爾有主動聯系小雪的崗位,看上去也是極不正規。而僅有的幾次面試,都沒有收到比較好的反饋。在面試一家互聯網公司時,不到30歲的部門負責人問小雪能否接受頻繁出差,小雪沉默了一下,還是如實回答:不接受,自己需要每天回家帶孩子,結果當然是沒有下文。在另一家公司,HR直接說,你3年沒工作了,已經跟社會脫節了,我們無法相信你可以很快勝任新工作。小雪解釋自己有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全職的3年內並沒有停止自我提升,同時內心忍不住翻白眼:那你讓我來面試幹嘛?


這時,一則關於“媽媽崗”的新聞引起了小雪的注意。“媽媽崗”,顧名思義,是一種爲媽媽群體特設的崗位,工作時間靈活,便於讓媽媽們兼顧家庭與工作。近年來,全國多地都在探索推行“媽媽崗”,比如廣東省人社廳發布了《關於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促進婦女就業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全省廣泛开發“媽媽崗”,拓展婦女就業空間。按照《實施意見》的描述,“媽媽崗”是主要用於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婦女就業,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方便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就業崗位。


看上去很美好,但小雪仔細了解之後發現,這些崗位主要是工廠普工、配送員、網約車司機、銷售員等,與自己的預期的職業規劃大相徑庭,並且薪資一個月四五千元,遠不及自己生孩子之前的收入。小雪感到有點崩潰:我211畢業,就因爲全職帶孩子3年,現在只能去做工廠普工嗎?


02

婦女能頂半邊天,沒人關心累不累


與封建社會的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夫教子”不同,新時代的中國女性“婦女能頂半邊天”,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


根據世界銀行和育媧人口的統計數據,在全球主要國家中,中國15-64歲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爲68.57%,在統計的1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六位;而如果統計口徑爲15歲以上女性(年齡不設上限),這個數據爲66.01%,位居這些國家首位,甚至超過一些國家的男性就業率。考慮到18歲以下未成年和20歲左右可能還在上大學,實際上的中國成年女性勞動參與率只會更高,同時,也可以看出,中國65歲及以上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也更高,即使老了也還在工作。


盡管近30年來,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呈下降趨勢,從1990年的79.39%下降到2019年的68.57%,但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仍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女性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原因,並不僅是更多的女性成爲家庭主婦,還包括經濟轉型、育兒責任增加、勞動力市場性別歧以及由於女性受教育年限普遍延長,參加工作的時間也推遲了。


提到受教育年限的延長,不得不提到近30年來中國女性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根據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4歲女性人口共有5578萬人,其中受過大學本科教育的只有50.3萬人,佔比僅0.9%;受過大學專科教育的只有82.5萬,佔比僅1.48%。而根據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4歲女性人口共有3527萬人,其中受過大學本科教育的有1009萬人,佔比28.6%;受過大學專科教育的有920萬人,佔比2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統計中,在20-49歲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男性和女性人數在總體上相差不大,其中,大專和博士學歷的男性佔比高於女性,而本科和碩士學歷的女性佔比高於男性。可以說,近30年來,中國在女性高等教育上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女性勞動參與率如此高,同時受教育程度與男性基本持平,那么女性的就業環境有明顯改善嗎?答案是:並沒有。根據BOSS直聘研究院在2022年3月發布的《2021年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2021年度,中國城鎮就業人群的中,女性勞動者的平均薪酬爲7017元,平均薪酬水平爲城鎮男性勞動者的77.1%。


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2022》中,根據女性的經濟活動參與度、政治活動參與度、受教育水平、健康和生存狀況四個維度對各國進行評估測算得出“性別平等指數”,並進行排名:冰島排名世界第一,這也是該國連續第13年保持榜首地位;而中國,在143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02位,算得上非常靠後的名次了。


以上數據綜合起來,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盡管女性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受教育程度也有了明顯進步,但中國女性的生活現狀仍然艱辛。具體投射到小雪這樣的個體上:從小認真讀書,成績不輸男生,考上了好大學,拿到了好文憑;畢業後同樣辛苦工作,薪資卻低於男性;結婚生孩子迫於無奈全職帶孩子,7*24小時在崗;孩子上幼兒園了,自己復出找工作,卻發現很難適應新的職場,甚至只能找“媽媽崗”的工作。更不要提這一路艱辛中的心理壓力:讀書時即使成績好也時常會被評價爲女生只會死記硬背;找工作時總會被問到婚姻狀態和生育計劃;懷孕生子造成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結婚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全職帶孩子卻遭到“靠男人”的指點;孩子生病時遭到的“帶不好孩子”的指責;復出找不到好工作時再被評價“讀書好又有什么用”。


再怎么吹噓“男女平等”,也不過是一場,對女性的各種規訓和要求壓得像五指山一樣。現實的引力如此沉重,半邊天是頂起來了,誰關心過女性頂得累不累呢?


03

“媽媽崗”能解決女性就業困境嗎?


根據中國婦女報6月初的報道,近一年來,廣東佛山市在婦聯的牽頭和號召下,用人單位共設置了5810個“媽媽崗”工作崗位,幫助2723名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可以彈性辦公、居家辦公或按時計薪。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企業解決了用工需求,寶媽在家門口甚至在家裏就能工作,既有收入,又不耽誤帶孩子,確實是一件實現了多贏的好事。


但是,這還不是解決女性就業問題的根本辦法。


首先,“媽媽崗”的工作崗位大多門檻低,偏體力活,對學歷和技術要求不高,可以成爲一部分媽選擇,但遠沒有覆蓋到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類崗位。當然,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值得尊敬,但是,別忘了我們剛提到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也在提升,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女性來說,辛辛苦苦讀完大學、花了不少學費、拿到了不錯的文憑,最終仍然是幹體力活,這絕不是“脫下孔乙己的長衫”這么輕飄飄的一句話可以形容的。


其次,“媽媽崗”的崗位大多薪資不高,也幾乎沒有五險一金,屬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工作崗位,收入不穩定,職業發展也幾乎爲零。


而最重要的是,“媽媽崗”這樣的崗位本質上默認了一件事:育兒是女人的第一要務,身爲媽媽,你既要工作賺錢,帶孩子也不能落下,甚至除了帶孩子之外,家裏其他家務也需要女人主要承擔。這與“男女平等”的一樣,讓媽媽們必須要做到“工作生活平衡”,甚至會形成另一種綁架:別人都可以邊工作邊帶孩子,你爲什么不可以?


此前已經有專家提到,“媽媽崗”的一些設置將父親天然屏蔽在育兒責任人之外,建議將“媽媽崗”改爲“親子崗”,對協同育兒的男性給予同等的就業支持。但這恐怕不是換個名字這么簡單。


在2010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數據中顯示,從所有受訪者角度,近60%的家庭由孩子母親承擔了孩子的主要照料人。而有意思的是,女受訪者中63.3%的人認爲自己是主要照料人,而在男受訪者中只有53.7%認爲自己的配偶在家裏承擔了主要照料人的角色;男性受訪者有9.6%的人認爲自己是主要照料人,但女性受訪者中,只有1.5%的女性認爲其配偶爲主要照料人,也就是說,無論男女,在評價自己配偶(以及配偶父母)在家庭中的育兒付出時,都可能低於對方的自我評價。


即使男女視角存在不小的差異,這個數據仍然足以說明:在大多數家庭中,女性承擔了照顧小孩的主要職責;同時,這個數據只提到了“在白天的主要照料人”,那晚上呢?節假日呢?這些“隱形帶娃時間”也是值得關注的話題。這也是女性在職場中發展不如男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女性的生育過程會對用人單位帶來高於男性的成本,用人單位爲了避免麻煩和節約成本,自然更傾向於選擇男性僱員;另一方面,生育會佔用女性大量的時間精力,對於工作的投入就可能變少。


前文提到了冰島已經連續13年成爲世界經濟組織評出的“性別平等指數”第一名,冰島還是歐洲生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平均每名婦女育有兩個孩子;同時,冰島的女性參加工作比例超過70%。爲什么冰島的女性可以做到既能工作又能生孩子的“工作生活平衡”?這主要得益於冰島完善的社會福利,例如90%的冰島兒童都能進入由國家出資的公立幼兒園就讀;並且冰島還鼓勵男性當“奶爸”,有70%的父親選擇休三個月以上的產假,可以享受80%的工資。看來,只要擁有足夠的福利制度,以及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到育兒中,女性的職場發展與生育之間的衝突並非無法調和。


結 語


20世紀以來,從“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經濟”的時代逐漸進入了“女性有了更多選擇(工作/結婚)”的“表面平等時代”,女性看似選擇更多,實際上只是在原本的要求上不斷疊加新的要求,背負的也越來越多。女性所受的教育和社會環境都在告訴她們,只要夠努力就可以變強,甚至比男人還強;這既是一種“恐弱”,也是一種“慕強”,更是一種“厭女”——對自身女性身份的不認同。


“媽媽崗”工作的出現,雖然解決了一部分女性的就業問題,但還不是真正的解藥,至多只能算是一個補丁;多問問“爸爸去哪兒了”,才有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媽媽崗”工作:上班帶娃兩不誤?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