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強國之路,離不开“母機”
1年前

在經過十余年政策引導、扶持與培育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了爆發式增長態勢。根據中汽協此前公布的數據測算,新能源汽車在乘用車銷量中的滲透率,從2020年的6.2%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29.2%,對應地從2020年的125萬台增到2022年的689萬台。

但與此同時,市場高歌猛進之下,是“缺芯”“少電”以及節假日高速充電站大排長龍的產業現實。於是,擴產不止於整車制造,更在於“強鏈補鏈延鏈”目標下對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強攻關,其中,工業母機尤爲關鍵。

工業母機究竟爲何?

顧名思義,工業母機是“生產設備的設備”,或者更具化點說,便是數控機牀。爲裝備制造業提供更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零部件,如工業機器人、發動機、汽車、工程機械、工業基礎件等等。

引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 左世全於8月22日开幕的2023汽車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的總結便是:“工業母機是“制器之器”和“自強之基”,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和制高點,更是關系國家战略安全和發展大局的基礎性產業”。

這其中,集成了大量先進制造技術和工藝方法的汽車生產制造,佔據了工業母機下遊應用40%的比重,成爲最大應用領域。

而隨着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汽車融入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推動整車和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制造工藝向集成化、柔性化轉變,工業母機產業生態不斷被重構。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便是以特斯拉爲風潮的一體化壓鑄技術,從最初的後地板一體化壓鑄,到前後車身一體化+底盤電池包一體化,再到如今將車身部件分爲六塊,從而實現45秒造一台車的造車效率。

這背後,便是需要壓鑄企業打破大件鋁材無法熱處理的瓶頸,更需設計出規格大、流道復雜、壁厚變化結構較多的一體化模具,還得精進壓鑄工藝,以保證在產品前端和末端性能的一致性、力學性能(抗拉、屈服、延伸率、折彎角等)和良率。

與此同時,是當前汽車市場新技術、新產品迭代周期加速,甚至有企業高呼“2年一迭代”的極致更新節奏,但交貨時間卻在不斷被擠壓。

基於此,左世全認爲,“工業母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制造競爭力和產品質量。”

這塊“基石”仍不穩

當前,全球工業母機企業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我國工業母機企業結合自身優勢,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加大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布局力度。“過去一年,工業母機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布局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左世全介紹指出。

面向2025年,他預測認爲,“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在當年佔比40%左右,以工業母機爲代表的制造裝備投資在新能源汽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佔比高達50%以上。

而事實上,包括蓋世汽車研究院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以及多位專家、學者均認爲,新能源汽車滲透率40%有望在今年提前實現,全面新能源汽車時代正以超乎預期的速度席卷而來。

這意味着,我國工業母機轉型升級還需再提速。

可要知道的是,盡管自04專項(高檔數控機牀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啓動,圍繞汽車整車制造“四大工藝”、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制造需求,我國已在衝壓、焊接、塗裝、關鍵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安排課題50余項,經費總投入超過25億元,重塑了中國機牀產業創新生態,一批機牀企業得到了長足成長。

但隨着世界智能制造裝備技術的快速發展,高精、高速、高效、高穩定性成爲數控機牀的主要衡量指標,國內工業母機核心功能部件如數控系統、軸承、導軌、絲槓等高度依賴進口,部分核心關鍵部件的加工精度、可靠性不足,機牀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缺乏保障的現實情況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是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對於高端工業母機“不敢用不愿用”的謹慎心態,導致工業母機企業缺乏應用場景來驅動技術積累與代應用,難以形成良性循環。以及上遊工業母機與零部件企業、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信息偏差所帶來的供需錯配等問題。

由此,便從制造根源上限制着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強國之列。

爲中國強國夢奠基

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便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將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工業母機行業頂層設計,統籌產業、財稅、金融等各項政策,積極推進專項接續,進一步完善協同創新體系和機制,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強化產業基礎,培育優質企業和產業集群,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工業母機行業高質量發展。

進入2023年,無論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還是如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份的經濟會議中,均將鞏固制造業傳統優勢,強化轉型升級擺在關鍵位置。

爲進一步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優勢,左世全建議,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先發優勢,以高質量協同發展爲目標,以推進供需匹配爲主线,以提高工業母機供給能力爲主攻方向,建立工業母機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長效對接機制,增強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爲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基於調研座談、信息歸納、咨詢論證,最終提出12個新能源汽車領域工業母機重點方向。

圍繞整車制造中的衝壓、一體化壓鑄、焊接以及激光加工等技術,提出包括汽車外覆蓋件智能衝壓生產线;大型復雜一體化壓鑄技術;一體化壓鑄車身結構件高速加工及裝配;新能源汽車高端焊接設備;復雜車身薄壁件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牀在內的五大重點方向。

零部件方面,則針對異型復雜零部件、軸齒類精度零部件、電池結構件以及模具等領域提出副車架等大型復雜零部件五軸聯動加工;新能源汽車高精度齒輪零件加工制造;新能源汽車軸類零件加工制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托盤高效加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隔膜/鋁箔拉形;氫燃料電池雙極板高速衝壓;新能源汽車精密模具高效加工。

而想要打破工業母機的一些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和導向外,更需要相關行業重點龍頭企業的研發突破和協同創新合作。

在此背景下,2023汽車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當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及中國汽研聯合長安、廣汽、江淮在內的10家整車制造商以及濟南二機牀、南京埃斯頓等7家工業母機相關企業共同倡議,強化創新驅動,構建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發揮汽車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促進一批智能制造裝備在實際應用中不斷迭代升級;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汽車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努力探索新型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

“工業母機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是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創新的重要方向,是雙向賦能、長效合作的發展過程,是建立夥伴關系、拉緊相互依存關系、形成緊密產業鏈供應鏈聯系的關鍵舉措。”左世全認爲,“加快提升工業母機供給能力,是構築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舉,是汽車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汽車強國之路,離不开“母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