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季媛媛
編輯/徐 旭
圖 片/圖 蟲
過去兩年,全球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行業進入調整周期。CDMO作爲價值鏈上遊,卻保持了高速增長,成爲增長亮點。
8月23日晚間,全球生物藥CDMO龍頭藥明生物發布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公司收益同比增長17.8%至人民幣84.9億元,經調整純利同比增長0.4%至人民幣29.3億元,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59.7%,非新冠臨牀後期及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增長130.3%。另外,臨牀早期收入同比增長51.8%,主要受益於“跟隨分子”業務模式下臨牀前階段項目的執行,這也預示了未來臨牀三期和商業化階段項目的增長潛力。此外,由於全球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尤其在中國地區更爲明顯,臨牀前收入增長6.6%。而隨着美國和歐洲生物技術融資觸底反彈,臨牀前收入增長有望逐漸恢復。
不過,藥明生物新增項目數有所下滑,且中國區市場表現不如去年。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新增項目數爲46個,而去年同期爲59個。中國項目佔比不足兩成,中國區業務佔比更是從去年的第二跌至第三。
藥明生物方面解釋稱,全球生物技術融資(尤其是中國)放緩,導致臨牀前項目增長變慢,但在融資環境出現挑战後6個季度才开始顯現對業務的周期性影響,凸顯了公司CRDMO模式對抗外部環境變化的韌性。盡管新增項目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但是得益於臨牀三期和商業化項目增長強勁,單個項目平均收入仍保持增長。籤單周期延長暫時導致項目數增長放緩。
如今全球醫藥創新开始進入新的發展周期,特別是在資本市場遇冷、價格战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諸多挑战下,CDMO行業高增長勢頭已不如過往,頭部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明顯。藥明生物能否穿越周期,重回高速增長期?
新興業務成增長新引擎盡管面臨嚴峻的宏觀環境挑战,藥明生物依然保持業務穩健增長。
根據藥明生物財報,公司收益增至人民幣84.9億元,同比增長17.8%;毛利同比增長4.3%至人民幣35.6億元,毛利率爲41.9%;純利和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分別爲人民幣23.4億元和人民幣22.7億元,同比下降10.8%和10.6%;經調整純利爲人民幣29.3億元,同比增長0.4%。經調整純利率爲34.5%。
其中,在談及純利和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下滑的原因時,藥明生物方面表示,主要由於毛利率下降;銷售和市場營銷开支、行政开支和研發开支增加;資本市場波動造成的投資公允價值損失三方面原因所致。
此外,根據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未完成訂單總額超 201億美元,未完成服務訂單達136億美元,通過“贏得分子”轉入的商業化項目帶來逾10億美元未完成訂單,項目涵蓋單抗、雙抗和生物類似物,強化中長期收入增長。同時,得益於領先的技術平台和獨特的CRDMO業 務模式,未完成潛在裏程碑付款訂單超過65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約6,000萬美元裏程碑收入,預期技術賦能平台和獨特的CRDMO業務模式將助力R端加速發力。截至2023年6月30日,三年內未完成訂單約35億美元,可以鞏固近期收入增長預期。而臨牀前項目的高效執行以及不斷擴大的產能加速未完成訂單轉化爲收入,完成訂單匹配充足產能。
在報告期內,藥明生物與GSK達成獨家許可協議,GSK將獲得基於藥明生物專利技術平台开發的一款處於臨牀前階段的TCE雙抗和其他至多三款處於早期發現階段的TCE雙抗/多抗的獨家權利。藥明生物將獲得4000萬美元首付款和最高達14.6億美元的四款TCE抗體的研究、开發、注冊和商業化裏程碑付款,並有資格獲得基於淨銷售額的分級銷售提成。
這也意味着在2023年上半年,雙抗、ADC、多抗、融合蛋白以及疫苗等新興業務增長,將有望成爲藥明生物未來增長新引擎。
除了外部合作,在2023年上半年藥明生物也宣布擬分拆藥明合聯赴港上市。分拆交易後,藥明合聯仍將持續是藥明生物的並公司。藥明生物方面表示,擬分拆將允許藥明合聯在資本市場上擁有獨立的融資平台,以滿足資金需求,藥明生物也將獲得更大的靈活性及能力,在其各個業務之間分配資金資源。
2021年,藥明生物與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宣布正式成立合資公司藥明合聯。公司專注於從事抗體偶聯藥物(ADCs)等生物偶聯藥物合同研發生產服務(CDMO)。根據雙方籤署的合資協議,藥明生物和合全藥業將各自出資1.2億美元和8000萬美元,分別持有藥明合聯的60%和40%股份。
藥明生物財報也顯示,在報告期內,藥明合聯正在幫助全球客戶开發110個ADC綜合項目,其中16個項目處於臨牀II/III期階段。作爲全球生物偶聯藥領域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藥明合聯在全球ADC外包服務領域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藥明海德也將繼續鞏固其端到端疫苗技術平台,共有48個疫苗項目,其中包括21個綜合項目。
對此,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ADC這類網紅藥物的市場競爭加劇,也使得CRDMO企業之間陷入“內卷”,不得不打起“價格战”。“目前的市場需求很大,但仍然有很多公司拿不到訂單,這就使得部分企業开始貼錢做,這是不健康的。”上述高管預計,這種情況依然會持續兩到三年,這對不少公司來說都是一個考驗,而藥明合聯選擇此時赴港上市,也需要一定的勇氣。
國內市場困境需打破今年以來,作爲國內CDMO龍頭的“藥明系”在二級市場市值已縮水8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財報數據發現,分區域板塊看,藥明生物中國區業務出現了一定的下滑。北美作爲藥明生物最大的市場,業務佔比爲46.3%,由於來自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藥企的需求比較旺盛,北美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40.6%。第二大市場爲歐洲,業務佔比爲30%,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較快爲238.9%,中國市場成爲第三大市場,佔比爲21.1%,非新冠收入同比增長22.7%。
這一數據與2022年有所差異。根據2022年藥明生物發布的財報,分區域板塊來看,北美作爲藥明生物最大的市場,由於來自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藥企的需求比較旺盛,收益同比增長62.5%。2022年50%的新增項目來自北美市場,成功开拓約100個新客戶。第二大市場中國,盡管市場受到宏觀環境不穩定及融資放緩的擾動,但受益於生物醫藥創新和新冠項目的收入貢獻,該區域恢復到與公司收益同步增長。
至於歐洲市場,2021年由於新冠抗體和新冠疫苗的貢獻,歐洲市場業務收益創歷史新高,2022年非新冠收入同比大增超過150%。同時歐洲市場新增項目數增長約3倍,瑞士躍升爲公司全球第三大市場。而在當時,藥明生物方面就預測,在2023年,北美將繼續成爲其最大的市場,而瑞士有望會超越中國市場成爲全球第二大市場。
中國市場不行了?對此,藥明生物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這也是由於中國Biotech融資面臨挑战、項目數減少所致。
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博士此前在行業論壇上也表示,“每個行業都存在一定的周期,但是醫藥行業與經濟周期的關聯性卻不強,因爲醫藥行業是由未滿足的臨牀需求驅動的。無論是腫瘤、老年癡呆,還是罕見病,只要疾病還沒有被徹底解決,醫藥行業就一直會蓬勃發展。”陳智勝指出,在醫藥行業一定要樂觀,不管現在的環境是“冷凍箱”還是“冷藏箱”,近一兩年行業可能面臨大環境的挑战,但這些挑战都是暫時的,只要未滿足的臨牀需求存在,就會在隧道裏看到光。
盡管中國區業務表現不如去年,但在過去18個月,中國企業License out的新藥超過20個,在絕大部分項目的背後都有藥明生物的支持。陳智勝介紹,藥明生物提供了研發和生產服務。在這些“出海”的新藥中,相信在三五年之內,其中幾個藥將會成爲中國原創的重磅炸彈藥物(Blockbuster),而且是由跨國藥企進行產業化。這些Blockbuster可能是ADC、雙抗,也可能是單抗,銷售額可能將達到10億美元,甚至30億美元、50億美元。
“目前中國生物醫藥生態圈已經非常成熟了,工藝开發、產品开發的土壤已經完全成熟了,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把中國創新推到國際舞台,讓更多海外患者受益,證明中國新藥研發企業有能力做好‘全球新’藥物。如果一個創業者有一個新的靶點,與藥明生物這樣的CRDMO企業合作,能夠在保證國際質量標准的前提下大大加快研發時間,最快三、五年之內產品就有望上市。”陳智勝說。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CXO行業高速增長“神話”破滅?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