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國——特斯拉專家
2022-07-21 06:06
現在壓鑄這一塊,特斯拉和鴻圖合作的進展。
一體化壓鑄其實也开展了很久,目前一體化壓鑄有三塊,現在目前正在定點,有一塊是我們的設備這一塊。有一塊是我們的材料這一塊,有一塊是我們模具這一塊。目前模具這一塊現在跟鴻圖接近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的方案,鴻圖也想作爲我們的一級一體化壓鑄的一級供應商。目前他在模具、整個產品方面,他們現在正在跟我們談。
和鴻圖的合作方式,類似委托文燦?還是特斯拉用自己做的這種模式,鴻圖只是出磨具和工藝?
一體化壓鑄是一個過程,目前都是特斯拉主導的。有三塊是現在目前正在積極开展合作,包括我們認可的,一塊就是我們的設備,我們找了一家供應商。我們的模具現在目前也在搞一家供應商跟我們合作;我們的材料也在跟供應商合作,這個東西未來都會轉到我們所認定的一家供應商那邊去做,之前大家都知道我們可能跟文燦走的比較近。現在由於一些原因後來廣州鴻途這一塊也拿到了一些資本,目前跟廣州鴻途也走的比較近。我們因爲一體化壓鑄不止只有一塊,我們接下來會有幾塊,幾塊一體化壓鑄之間不可能只給一個供應商。可能也綜合考慮的,其實很多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的,最終還是要看這幾家。包括一些其他的因素。
設備除了力勁,有沒有可能考慮布勒?
力勁收購了意大利的公司意德拉,跟他採購了很多。目前跟力勁也有一些問題,包括產品系列等。以前只用一家,現在會引進第二家供應商。壓鑄設備在中國現在目前除了國外進口的像布勒,中國的幾家公司也都不錯。
和鴻途的合作,模具是一塊,像工藝和材料會跟他有合作嗎?
鴻途也有免熱的材料。切入特斯拉體系可能需要有一個強項的,比如說他在模具方面比較強項,他在材料方面有強項。有強項的話,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其實做一體化壓鑄的這些供應商。最多還是希望能做我們的產品,能夠給我們做交付。這是Tier1供應商最理想的一種方案,一體化壓鑄這個工藝是我們這邊倡導的。而且很多Knowhow都掌握在我們這邊,那么倘若這個供應商沒兩把刷子的話,他的良率提升不上去,他的成本會控制的很差的。所以這個東西都是要慢慢的一個釋放的過程,所以說理論上來說,後續的肯定是以交付產品爲主導的。
鴻圖進展比較順利,可能也是大概率的事件。我們接下來可能第一塊的一體化壓鑄是我們自己在做。可能第二塊一體化壓鑄,會逐步地放开到供應商那邊做一些交付。第三個完全就是由供應商來做交付了,我們可能只是一個就像供應鏈的一個管理的程序。所有的這個壓鑄的材料,包括設備,包括模具都是他們供應商自己搞定,我們只是來交付給我們產品,交付多少產品,我付他多少錢。
第三個开始就交付壓鑄件了,其他的可能由我們的參與在裏面,因爲技術的一些Know how還在我們這邊。
特斯拉是有五台壓鑄機嗎,但是有些調研有說三台,還預留了五個位置。所以這個壓鑄機的數量不是很清楚。能不能確認一下,我們現在有幾台壓鑄機?還有這幾台壓鑄機現在產能都跑滿了沒有?大概一年產量能有多少?
規劃大概規劃採購六條壓鑄线,現在目前大概有三條已經到工廠了,兩條正在在途,還有一條在下訂單的過程中。目前產能基本上在上海的德國工廠基本上都排滿了。基本上我們接下來現在在做第二塊的一個壓鑄的產品。
基本上一台壓鑄機一年能產多少件?
現在節奏來看,一周可以生產兩千多件,我們上個月的交付,交付了七萬多,接近八萬左右。基本上都是一體化壓鑄件產线的,這八萬多套基本上都是一體化壓鑄後車身的產品,所以說目前我們一般來說可能接下來會有第二塊、第三塊的壓鑄,還沒开始。理論上來說要滿打滿弄的話,一年可以交付大概兩百到三百萬個產品吧。
三百萬個是幾台壓鑄機交付呢?
基本上三台壓鑄機的話,差不多實現後車身的壓鑄,另兩台就是全車身的壓鑄。還有一條壓鑄线是底盤的壓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接下來有三塊會一體化壓鑄,三塊一體化壓鑄按照一年一百萬基本上就是三百萬台。良率其實現在目前還停留在大概90%左右,其實跟我們的目標還差得比較遠。
之前市場有一些說法,說主要還是力勁的6000的鎖模力不夠。所以導致良率不是很高,這個說法准確不准確?
我們和力勁現在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工藝的一部分,也是爲什么我們現在要找第二家供應商、第三家供應商來彌補這樣一個產能工藝上的一些不足。
力勁的問題能不能展开說一下?
展开問題很多,我這邊也不方便去評論很多的供應商。工藝上確實是有些缺陷的,因爲我們目前對材料的把控還是算比較的嚴格,因爲我們之前在美國調試的,在德國調試我們是用美鋁的,美國鋁業的那個鋁板材料是有排號的。相當於說美國那邊4的標准和中國會有一些不一樣,但是我們在中國是有南山鋁業的。南山鋁業在這個熱處理,包括材料的編號可能跟美國鋁業會有些不一樣,所以導致了工藝方面會有一些需要改進,這個可能力勁作爲改進工藝這一塊不是他的強項。他畢竟現在雖然是力勁收購了,但他畢竟還是意大利的公司在把控着這樣一個整體的東西,所以說改進還說相對來說比較慢。
力勁科技研發這一塊主要是在中國還是在意大利?我們跟哪方對接比較多?
力勁其實就是收購方,其實大部分的我們的合作包括我們的郵件,還有我們的溝通都是跟意大利人。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力勁可能扮演的就是一個資本方的角色。
德州的工廠今年4月份前車體已經有壓鑄件了,我們上海這邊大概什么時候能上呢?剛才您說已經在途了。那兩條线。
現在德國和美國已經开始第二鑄前車身开始一體化壓鑄的產品已經上线了,雖然可能德州和美國相對來說,現在目前還是爬坡過程。產能比較低,但是後續可能也會逐步導入到中國來。因爲目前第二條线在途。等到了中國的工廠,自然而然肯定第二條线就开始,預計是在8月份左右。
還有關於前倉壓鑄我看也有一個觀點,就是特斯拉前面的那個減震塔他也包進去了,業界大部分是不包的。特斯拉做這個,您評估一下這個後面的風險大不大?碰撞以後的風險。碰撞以後更容易損壞,因爲我看到國內只有小鵬前置倉是設計的時候是帶減震塔,其他都是不帶的?
這一塊其實跟整體的工藝還是有關系的,目前,前車那一塊的壓鑄其實是有一些工藝上的風險。包括它的碰撞實驗能不能過?能不能滿足這樣一個要求。現在目前因爲德國那邊做得相對比較好一點,因爲他們的工藝相對來說會比較成熟。設備各方5面都比較成熟一些,所以說在這個領域方面可能德國那邊會比較有優勢,我們其實也會學德國的一些經驗。把他引入到中國來,所以我們前車身的一體化壓鑄不單單是引進設備,還會引進更多的一些Know how。引入更多的一些專家幫助我們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所以這個東西一定都會改善的,一旦我們落地這樣的產品在中國。
現在如果去看ModelY的壓鑄,回過頭來看Model3是老的車型,這個車型是不是不太可能上一體壓鑄件了?
一體壓鑄件是從Model Y开始的,我們現在的Model Y的2022年款,接下來的Model Y的2.5,我們的2023款基本都會採用一體化壓鑄。但是這個產品還是要看有待的成熟度,因爲目前他良率相對來說比較低一些,所以可能用在Model Y上會有風險,因爲Mode l3會有風險。Model 3畢竟他的成本還是控制的比較嚴格。因爲他的成本優勢並不是太明顯,所以理論上來說目前沒有這個打算。但是Model Y一旦成熟了,良率達到我們預期了以後,Model 3可能也會上的。可能會是在2023款,就是下一代的產品。
良率的大概達到多少算是達到預期了?
現在沒有辦法完全預測。我們當然期望良率是100%了,甚至99.9%我們都允許。事實上實際工作過程中達到99.9%還是很難的。我們說了精益生產是6C的,基本上一百萬才6個缺陷的零部件。我們如果要達到那么高的話,可能還是有難度的。
請問電池殼體現在這一塊有計劃沒有?大概什么時候會做?
電池殼體目前我們一直都有,包括我們現在4680,我們松下,我們都在認證。
指的是那個大的底下的水冷板都一塊做出來的那個,就是CDC中間的那一片。除了前後車窗中間的那一段。
首先水冷板是用在我們磷酸鐵鋰上的。因爲接下來目前只有方形電池才能用到水冷板,我們原鑄是不需要用水冷板,我們是直接通過縫隙間的那些管线冷卻去冷卻的。目前寧德時代,我們已經選擇了這個供應商。
有沒有統計過從我們上海开始做一體化壓鑄Model Y,現在大概出了多少代後出的一些壓鑄的Model Y了?
目前我們應該是從Model Y 2022年版的,和我們的AMD應該是同步的。就是我們FSD4.0這個芯片同步的,因此我們是在今年4月份开始切換的。也就是說你得算一下今年4月份到5月份、6月份、7月份,一共生產了多少產品,基本上就是我們的一體化壓鑄的產品。
從售後的反饋上來看,一體壓鑄的對碰撞以後的維修成本影響,這個大不大?售後那邊有什么樣的反應嗎?
現在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一體化壓鑄被碰撞壞掉的這種事故。畢竟產量比較低,現在因爲可能發生這樣的問題比較少。所以現在目前還沒有得到任何的投訴,任何的反饋,但是我們基本上在工信部的備案,碰撞實驗,耐久測試都過了,所以這個東西目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比較合格的產品。
如果將來我們是和廣東鴻圖合作的話,會不會要求他就近建廠,還是說讓他們自己去選?
7廣州鴻圖也很感興趣在臨港投產。目前高層走得很近,會有一些未來的考量。包括合作方面,未來的方向,其實他們也計劃在臨港那邊建廠。包括現在很多跟一體化相關的壓鑄的這樣一些供應商,其實都會選擇在臨港這邊建廠。
廣東鴻圖和文燦比的話,廣東鴻圖的優勢主要是什么呢?文燦的問題是什么?
文燦之前做一體化壓鑄,可能想法會比較多,步子會邁得比較大,但是他的目標不是單單和我們特斯拉合作。他是想做很多客戶的一些一體化壓鑄的產品,這樣的可能對我們來說,可能我們會認爲他會有些風險。比如說我給文燦生意的劃分,文燦馬上把這個Know how都給我們競爭對手了,所以這就是我們可能關心的問題。第二個他現在目前工藝並不是很成熟,盡管他推的計劃,投入的計劃也比較早。但是他在工藝、良率這些東西並不是很成熟,他必須還得跟其他的熱處理材料的供應商去合作。廣東鴻圖可能相對來說會進我們走得比較近一點,他目前只有進去做我們的供應商,那我們可以授權一些專利給他。也可以保證我們的一些專利得到很好的一些穩定性,所以這也是我們和鴻圖走的比較近的原因。
那么我們新增的這些壓鑄件,基本上我們就不會太自查了吧?只要是供應商供得上,都可以讓廣東鴻圖或者其他的供應商去做。能這么理解嗎?
可以理解爲我們把成熟的壓鑄車間搬到鴻圖去了。最終是由廣東鴻圖來做交付,自然而然他的很多Know how都是我們這邊主導的。可能他具體不知道怎么樣得到這個Know how,但是他有這個使用Know how的License。
那像海外呢?比如說美國還有德國?我們也會用這種模式嗎?
其實我們在海外,基本上是我們目前自己在做的,未來也會开展國產化的工作,就是通過我們中國供應鏈的優勢,把這些好的供應商導入到我們全球的整車的產品體系中去。這也是目前我們的一個規劃,這條路肯定都會走的。
德州工廠上的那個9000噸的尼德拉壓鑄機,他主要是生產哪一部分?
目前9000噸的話,就是在我們的後車身那一塊。
是因爲model Y車更大,所以需要更大噸位的壓鑄機嗎?
對,一方面他的車體量比較大一些,他可能會需要很多噸位。因爲理論上噸位越大,壓鑄的零部件的個頭也是越重的。
關於還有這個壓鑄機,我想請教您一下,布勒的品牌壓鑄機和力勁相比優勢主要在什么地方?
目前跟布勒合作還算比較少,還在整個的調試,實驗過程中,他的反應出問題現在比較少,沒有完全的很精確的比較。理論上來說,他可能也會在供應鏈這個方面會牽制住一些力勁的行爲,因爲您也知道如果只有一家供應商的話。出了這個問題力勁都認爲可能是我們的問題,但是有了這樣的供應商,基本上我們就可以做對標,做比較看看大家是誰的問題。
布勒在成本上有沒有優勢?
成本都差不多其實,他們目前成本都是一樣的。
國內的除了布勒以外,還有沒有再考慮其他的壓鑄機的供應商?
有,像國內的蘇州一家,還有一家做制塑的,這些我們都在考察。伊之密。
伊之密的表現怎么樣?有沒有可能在國內的供應商能夠拿到合作的資格?
這個都是要看後續的發展。因爲理論上來說,他們有這樣的產品,我們也在做一些積極考核,在跟他們做一些積極的調研。其實大家機會都有的,因爲你也知道我們如果未來跟中國供應商合作,可能相對來說成本和優勢會更加明顯一些。所以理論上來說這些我們都在做考量,但是目前可能相對來說會比較的,目前還在測試一個過程中。沒有那么輕松地去馬上就开很多板。
新工廠傳聞的是有三層一品,政府已經做好了。應該是現在公司和政府在做一些談判,包括交付稅可能有些什么樣的細節?我們就想知道這個新的工廠,我們看新聞通告是45萬的產能。我們看那個老廠一开始也是說的45萬、50萬產能。當然後面能擴展到這么大,這個新工廠是不是也預留了這么大的拓展空間呢?
新工廠就是我們現在上海工廠旁邊的第二個工廠。理論上來說有45萬到50萬,未來也會有這樣一些產能擴充的方案,可能會達到接近100萬左右,這樣的一個產能。其實100萬是基本上我們最大產能了,產能的一個極限。所以理論上來說,他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
現在這個老廠8月份改完以後,是不是就已經算是到極限了?不可能再擴容了?
現在基本上我們的新工廠,你也知道我們現在正在做改一些產线。基本上改好產线可以達到接近100萬輛左右的產能,所以理論上來說,整道產能過去的話。基本上這個老工廠的產能也達到了一個極限,那我們不得不擴展新的工廠。
上海還有开新工廠的計劃嗎?因爲以前也去過廣東南沙什么的這些地方。
我們以前計劃在中國還要做第五個超級工廠。但是現在因爲中美的關系和中國在疫情中的表現,可能目前我們已經把第五工廠准備移到印尼去了,就是東盟國家去了,所以可能第五工廠不在中國了。
看來這個疫情的影響還是蠻大的,這個壓力測試。
因爲他的國際影響力你也知道,這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各方面可能對海外的進一步投資可能會做一些動搖。再加上現在美國和東盟一些國家已經走得非常近了,什么亞太經合組織他們也會有一些協議,因爲未來美國也會以這種方式去支持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的一些工業方面的成長。所以說這個東西理論上來說,中國現在未來在拿到特斯拉的下一步投資機會是越來越小了。
這次疫情,像我們理解其實就是對特斯拉的壓力測試,包括海外市場,我們很多人都擔心,就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於太大了。包括對供應鏈的依賴,所以也是擔心後續投資不足,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說,這次疫情發生以後,我們應該說當時是誰也沒有經歷的,現在就考慮如果再發生一次疫情怎么辦?再封鎖怎么辦?因爲在6月初的時候,我看行排長就在工廠大概那個方向望的兩公裏遠,還看見了一個比較大型的零部件的倉庫,是那個牌子。所以會不會這次疫情會增加我們的庫存,改變一些我們原有的這種生產模式嗎?
庫存來說也好,因爲現在疫情的話,因爲少生產了兩個月。所以我們的訂單都是往後排,往後拖這個訂單。是因爲這次整體的生產沒有生產到位,因爲缺料,缺人等等。但現在因爲上海這邊已全力復蘇了,基本上我們的交付也很快。基本上原來的一班倒,這次兩班倒甚至三班倒。包括我們的供應鏈也在加班加點地工作,所以說11從這個市場上來看,目前交付還在繼續地彌補。像這個月我們基本上也接近八萬台的話,也彌補了大概4月份所掉的一些損失吧。那么接下來9月份的話,隨着產能順利完畢的話。可能還會以這個速度去增長,所以說他的庫存目前相對來說不是因爲消費者造成的,也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7月份肯定這個產能是要損失的,大概會損失多少?
7月份可能相對來說會少,大概現在目前一天大概2500台左右。但是可能中間有兩個禮拜的一個調整期,相對來說產能會縮了一半,差不多是是這么一個情形。
中間兩個禮拜是Model Y和3的產线全要調整,權要停還是錯开停?
錯开停,肯定錯开停。可能先保證Model Y的一些交付,然後做保證Model3的一些交付。
新工廠生產有沒有將來投產更便宜的Model 2或者Model Q的計劃嗎?
這個可能會在今年發布,但是我們今年不准備生產。可能是要到明年生產,那么他的工廠可能是在上海和德國。
德國也有這個計劃,那美國本土不會生產Model 2嗎?
現在沒有,因爲這款車型現在定位爲德國和中國的項目。我們大概是在明年的年底,因爲今年可能會發布,可能會在今年的AI節以後某一天會發布。發布出來可能我們會在2023年底做爬坡交付。
這個Model 2和之前馬斯克說的那個Robotaxi他有沒有什么聯系?
這個Robotaxi其實是我們內部的一個項目,他是仿造waymo的這種方式去構起這樣一個Robotaxi的一個生態,他其實裏面的車型會有Model2,也會有Model3、ModelY,都會有,這個都是在Robotaxi項目之中,可能Model3、Model1有一款車是專門爲Robotaxi所开發的。
上海會不會有Robotaxi?因爲國內的Robotaxi其實很多公司在拿牌照,包括小鵬也在做。有沒有聽說特斯拉在這方面有什么進展?
這一塊其實我們以前還在美國那邊做一些預言,可能在中國現在還沒有到時候,因爲可能我們畢竟還是一家美國企業。可能他的反應速度跟正車的一些反應的理解,可能沒有像小鵬那么快。所以這個東西未來一點技術成熟的話,一定會拿到中國來做的。
現在上海廠的Model 3和Model Y,大概毛利率之間是差到什么水平?單車毛利率分別是能有多少呢?
基本上我們現在做一個車,單車毛利率可能在30%左右,Model Y可能相對來說會高些。因爲現在也是在漲價的過程中,但是銷售過程中還是維持我們的毛利率不變的。
大概會差幾個點?我看美國那邊毛利率可能差到六七個點?上海大概會不會也能差到這么多?
上海那邊也差不多,大概差5個點左右。
請教一下關於海運,因爲今年我看整個二季度一共只有五艘船去到歐洲。一個是量比較少,另外我還想請教您海運的成本會不會上升?
海運成本對我們來說,上升的幅度還是有限的,因爲我們這邊中國,我們是跟我們歐洲結算還是以出廠價去結算的,其實海運這邊無論漲不漲,跟我們中國這邊的報表沒有任何關系。都是由我們的兄弟公司买單的,
之前看過全球算下來只有我們上海工廠是賺錢的,因爲包括美國工廠跟幾個電池廠,還有設備廠一拖都不賺錢。包括柏林肯定是不賺錢的,那么攤下來只有我們上海這個中國地區是盈利的,這個說法是准確的嗎?
對,其實差不多,現在目前中國這邊相對來說盈利的幅度相對比較大一些。因爲美國歐洲那邊剛剛起步,剛剛投入,可能他的盈利到今天爲止可能還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現在隨着量越來越大,包括國產化程度已經很深了,其實目前中國的財務狀況還是非常好的。我們這個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5%了。
一些核心零部件,像芯片這些東西可能還沒有國產化。包括最大的那些TCM、FSD那一塊,模塊都是我們特斯拉自己做的,也沒有國產化。所以理論上來說產品是越來越少,但是價值量還相對來說佔的權重也是有一點的。
現在這個退稅,和剛才那個海運問題是連在一塊的。您怎么了解到我們上海這有一個大概10%的一個出口退稅。但我不知道這個消息准確不准確?能不能對衝掉歐洲那邊的稅的成本?
出口退稅基本上一直都有,只要你外貿行業,加上現在的經濟環境,現在對很多的自貿區也好,特定國家政府指定的公司也好這個都有退稅。退稅的話就是多少的問題了,目前的話差不多是在10%左右的一個退稅。
歐盟那邊進口的關稅是多少?
歐盟那邊進口的關稅是這樣的,我們可能更多的還是我們兄弟公司去算,我們不會計算歐盟的稅是多少。理論上來說我們特斯拉那邊進口的稅率也是有很多退稅的優惠政策。
特斯拉這邊對朱總還有王總的職務做了一個調整。因爲這個我們看了之後,像我們自己也都是蠻高興的,想請教您一下,這個後續影響都有什么呢?我們包括把一些車發到韓國?因爲我現在好像韓國和台灣是美國的車,是這個情況嗎?
現在其實中國這邊出口的定位,基本上定位爲一個東亞一些國家,包括歐洲的國家,現在目前是主要的出口地。像加拿大、韓國、日本的那些產品都是美國那邊直接去供的,所以這就是跟他們籤的貿易的協議有關系。
再請教一下本地化的問題。我也是一個特斯拉的車主,感受比較深,我开個特斯拉出門,手機上還得掛一個大屏,因爲我們特斯拉這個座艙智能化做得是本地化是不太夠的,您看到我們現在本地化團隊大概規模有多大?現在進展到什么程度了呢?因爲特斯拉現在還是大部分以美國的,今年才剛剛起步,今年疫情之前,封城之前才剛剛起步。目前大概創新中心大概有400個人左右來做這樣一個創新的工作,創新的工作未來也是我們特斯拉的賣點。他會支撐很多的功能,包括你們現在可能看得到,馬上在2023款的ModelY會上一些新的功能,比如說矩陣大燈,內部燈光秀,電燈後尾門,門把手等等這樣一些新的功能都會有。這也都是我們中國創新公司所做的一個功能。接下來我們也會隨着創新公司的一個成熟,包括創新公司的一個權力越來越大,可能也會有很多的這樣一些新的方案出來。
創新公司這一塊分配智能化這大概有幾個人?這400個人是包括功能上的吧?
包括功能上,創新型這個都有。我們其實目前也會依賴於美國的一些創新實力,大家做一個整體的方案。我們的創新中心也是在這個方面會擔起職責。現在還在不斷地擴充中。
還有一個包括我們中國版的導航和海外的差距比較大,更新也比較慢。這個是不是後來依靠我們中國這個團隊去優化去做,還是以美國那邊爲主?
因爲導航這一塊會比較敏感。因爲可能美國那邊都是用谷歌等等,但是中國這邊谷歌是用不了的,我們必須得做很多本地化的开發,和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也會有這樣本土化开發的過程,所以說未來也是隨着我們技術的成熟。不斷地做出這樣的產品移植到中國本土化的車上去。
那像FSD,我想這個可能就更敏感了,因爲我們現在看新聞好多場合是不允許特斯拉進的。包括重大的政治活動都不允許特斯拉進,這個問題後續怎么解決呢?這個FSD在中國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法規並沒有开放我們安全的FSD的功能。我們的FSD雖然這個軟件包可以通過OTA給你直接升級到你的車上,但現在使用的程度還是比較低。目前也是不允許人手離开方向盤。這個我們會根據中國的法規去走的。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如果法規沒放松的話,我們其實在战術上就算是放棄了中國區的FSD了,因爲這個體驗確實不夠好。能這么理解嗎?
目前的話,你的體驗來看什么樣的體驗,如果你是特斯拉車主的話。你买了五萬六的話,我相信你要自己去开啓去實現一些高速公路上的便道,包括手脫離开方向盤,這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小鵬今年的智能化,因爲今年上半年P5,他开始有些測試車出來了。在智能雷達版本的,這個表現還是不錯的,您怎么看小鵬的智能化呢?
小鵬的智能化現在在中國走的算比較領先的,他可能叫NPG這些東西,基本上也都是率先开了L3級別以上的功能。也在推動這樣法規的落地,這個東西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的,因爲畢竟小鵬的出貨量還比較低的,所以說真正能用他的這樣,花錢买他的東西,要么是他的中層,要么就是他自己的員工。所以說這個東西雖然他有這個功能,我們就說了。其實我們FSD的功能不比小鵬少。包括小鵬這些東西,我們在美國基本上都有,但是真正拿過來用,而且能合規合法的用。這個還是要看我們中國法規的因素,並不是聽他們一面之詞。
關於FSD現在還有一個看法,FSD在美國現在比較好做,除了法規的因素以外,因爲美國基本上各個大城市,包括鄉村道路,其實他的道路標識相對是比較統一的。但中國一個本身路況比美國要復雜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國中國的這個城市道路,包括紅綠燈的樣式,路標的標識,每個省每個市差別都很大。所以會不會這個FSD其實法規上通過了,在中國的訓練難度上也是比美國要大很多的。
因爲FSD這個東西,你要說接近完美是不可能的,因爲他只有不斷地去迭代,不斷地更加新的場景,不斷他的算力提升,才能使他的能力提升的越高。因爲他沒有一個峰頂到底怎么樣算好,因爲每個車可能每時每刻都碰到的場景不一樣,碰到的東西也會不一樣。他只有降低這樣的發生事故的概率才能說他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所以他是一個不斷演化,不斷替代的一個過程。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接下來都會在做的,現在目前正在不斷地迭代。
那將來這個特斯拉會不會考慮做車路協同方面的,往這方面去發展。因爲我看現在深圳那邊落地法規其中有一條就是要做車路協同,那特斯拉這方面會有考慮嗎?
其實現在我們已經开始在做這個車主協同了,包括我們通過這樣的一個車聯網這樣一些供應商,也在开始做這方面了。因爲我們接下來會讓我們特斯拉的話,實現更多國產化的這樣一些功能吧。這個國產化就是由中國創新公司的,這些東西也都算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那將來我們中國區會上激光雷達嗎?
激光雷達肯定會上的,但是目前的話,我們還是靠全視覺的方案。
好幾個市場都已經取消了毫米波雷達了,將來我們上海這邊毫米波雷達會保留嗎?毫米波雷達我們現在已經取消了,我們現在全視覺的方案。
4D毫米波雷達,您怎么看這個技術方向?
4D毫米波雷達,像華爲他們現在基本上都在推這樣的方案。其實這個就是說適合不同的路线,現在很多的,我們知道很多的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都是以這個毫米波和視覺融合的這種方案來去體現FSD的,那我們用的是全視覺的這個方案,可能跟他們的方案不一樣,所以說這個不能排除哪條路线是對的。但是這個用毫米波雷達的話,可能對我們來說,可能我們認爲毫米波雷達過來的一些信號的話,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誤報誤操作,所以我們就把毫米波雷達給取消了。這個就是大家的方案不同,也不能說是誰對誰錯。
今年就是上個月吧,我看特斯拉的一個專利上是有一個4D毫米波雷達,所以當時有很多人猜測,會不會是下一代方案裏面的一個必備的硬件,您看有這種可能性嗎?
這一塊的話,其實目前我們都是有些預言的產品,但預言產品不一定能真正的上車,我們現在目前的話,可能就是整體延續了這樣一個方案,可能量產的方案不做,但是我們會在量產的方案會有一些創新的方案,可能會在裏邊。這個和我們量產方面並不是一條路线。
蔚來的ET5,現在的訂單已經有排到10萬了,未來的ET5其實是能對標model3的,包括小鵬G9,對標model y。今年下半年這兩個車都要上來了,您怎么看這兩個競品?對特斯拉有沒有影響?
其實今年上市的這個新能源車會非常多,像理想等等他們這些車型其實都對我們車企會有一定的競爭。但是我們也去看過了這個蔚來和小鵬的一些新車型。理論上來說的話,包括還有上汽的智己,賣36萬那個車。雖然他們其實對我們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但是我們覺得這個外觀的話,現在目前中國的都做的比較好,尤其在智能座艙這個領域,要比我們功能做的復雜的多。但真正的從這個產品的整體性能來看的話,我們覺得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說這個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吧,還是要看客戶的一個偏好的。可能打個比方,你們如果买車的話,對車比較懂的話,可能會選這個,像特斯拉比較好的這種品牌。但是如果你對這個價格比較敏感的話,你可能還會選擇中國國產品牌的,這個還是不一樣的。
怎么看這個像大衆的這個MEB這個品牌出來的新車呢?
大衆的車型其實目前我們覺得他的上升速度還是很快的。我們覺得大衆現在整體的架構,相對來說比較,還是偏於燃油車,可能他雖然是個電動車,但是整個架構、整個心髒都是用燃油車的這個方案。包括他們還有發電機等等的這樣的一些產品,所以說我們倒真的還不認爲大衆是我們的一個競爭對手。但是大衆他可能因爲在中國的品牌,包括中國的一些這個能力比較強,肯定他的這個市場份額會相對來說比較大一些。但是大衆我們現在了解一下他也是受到一些產能等等的影響,今年的產能也下了預期。所以說這個東西到目前並不是我們現在塞採用的對象,因爲我們其實還沒有把他們現在作爲自己完全的競爭對手,市場還是在不斷的擴增中的。相當於這個蛋糕現在還是在越來越大的,只不過我們現在可以喫到市場利潤最高的那部分。
還有現在就是那個小鵬G9下半年新上的那個EA3.0的那個架構,我看他也是實現了加智能超算這個結果。您看他現在和特斯拉的這個電子電器件架構有差距嗎?或者說是哪個更領先一點呢?
首先大家可能在這些領域都認爲小鵬跟我們有競爭,其實小鵬的話他也是通過我們的人來達到這樣的一個技術。可能我們的人你也知道,他從我們這邊搞了很多技術,包括很多的一些數據,帶到他們小鵬公司去。但是你也知道,這個東西的話,還是看這個國家的一些制造能力有關系的。因爲我覺得他雖然有這個方案,他不一定能做得出來,這個也是我們給他的一些定位吧。好比方案你也知道,我知道這個怎么回事,但是我真正讓你落地,還是跟整體的實力有關系。
您覺得他的功能化是有問題的,不一定能夠充分實現,是吧?
對,他的功能化程度肯定是有問號的。
這個model y的電子片架構,比model 3大概有進化多少呢?
基本上我們現在也是超算的這個架構,超算這個架構我們通過FSD 4.0的芯片,基本上都可以去落地,包括跟美國的很多像MB,像這個,就是高通等等這樣的一些芯片廠合作,我們基本上都能夠落地很多的這樣的產品。但是中國的小鵬可能相對來說,這些東西都難以落地,而且美國現在都對芯片做好管制了,你要去做報備,去做這個一些批准,人家不一定把芯片賣給你,這些東西其實差距還是很大的。芯片的話20現在目前我們基本上在美國已經开始了這個驗證的工作,基本上下一代我們也會用它來取代我們現有的一些平台。
他就是將來的這個新的架構的那個雲上(音)那個大腦?能這么理解嗎?
你可以理解爲,這個在預言過程中。
將來中國會有嗎?
中國也會有的。
還有關於數據保存,比如說我們特斯拉的這個數據是保存在中國的,但是這個特斯拉是不是也能夠在全球調用,這個符合不符合就是中國將來的監管方向呢?數據有管控,所以不一定美國能夠調用到中國的一些數據。數據的管制是越來越嚴的,其實沒有那么樂觀。我們將來會不會就是中國的自動駕駛,這個AP,還有FSD,實際上就慢慢的和美國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態,這些數據是完全不通的,能這么理解嗎?
對,也可以這么理解,基本上數據是不一樣的,而且這個移植率,我們現在所以說要整合一個叫DPU,DPU這樣一個東西,所以他就是在處理不同數據的這樣一個最基本的芯片。
那他將來就像這個安卓海外和中國一樣,長得都一樣,但這些生態是不通的,兩邊的數據的這個可復用其實也是比較少的,我這么理解正確嗎?
是的,你可以這么理解。
這個電池的一個基本情況,因爲這兩天我看海外已經开始在拆車,可能馬上就拆到這個4680,可能已經拆到了,我這兩天沒關注,因爲我看他那個拆到電池都已經賣掉了,有一部分應該是賣到中國來了。所以我就想說,那我們中國這上會不會考慮建4680的生產线呢?還是說一直是外採的路线?
目前我們4680採用外採的路线吧,目前的話,我們已經在驗證供應商了,包括國內的一些,包括海外的也有,就是說基本上我們現在正在做同步的一些認證。問題4680現在這個產品的話,很多國際巨頭,包括中國的龍頭企業,其實他們都很感興趣。這些東西可能他們都以後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去生產。
那您能透露大概都有哪幾家嗎?
我們跟寧德時代談過,寧德時代在連雲港造了一個新的工廠,離我們大概有接近3公裏左右的路吧。
今年年後新蓋的那個,還是去年那個?
你可以理解爲今年年後是蓋新的一些項目,去年蓋了基本上都是一個辦公大樓,今年已經开始建工廠了,目前他們規劃有6條线,未來會在時代瑞錦裏面生產。
這個廠其實也會生產4680的,對嗎?
對,是的。
那這個廠大概什么時候能投產?因爲我上個月看的時候,還看到只有幾個灌裝機在那挖,好像動作比較慢,沒有預期的那么快。
其實這個東西是同步的,廠房的建設、產线的建設是同向的,雖然他產线不在裏面,但是在他們自己本部,這些東西都有的,只是未來把他搬到這邊的工廠來了,所以說他理論上來說就是同步進行。
現在南京LG那邊情況進展怎么樣?
LG一直在做,那么他現在目前也在交樣給我們了,我們現在也在做測試。
像我們每個那邊,包括還有柏林這邊,主要是美國吧,美國那邊進展情況怎么樣?良率大概情況什么樣?
目前良率的話差不多90%多一點,其實目前在美國還是用松下的那個,就我們和松下合資廠的那個工廠在生產。目前良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因爲4680其實現在目前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品,尤其應用到我們的C2C的這樣一個方案中去,所以說他也制約了我們現在的產能,包括我們現在的延期,也跟這個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說目前的話,其實在提升良率的過程。
內華達那個廠和松下合資那個廠應該是不生產4680,那個廠也在談嗎?
那個廠其實現在目前有一部分在生產這樣的一個電芯,那個這個電芯裏面會有一部分4680。
從今年的進展來看,好像是4680的這個進展不是很樂觀,好像比預期性質要很慢。現在這個產的這個4680的車也並不是很多,您能了解一下這個具體是什么情況嗎?具體的話,可能就是因爲這個產品技術還不是很成熟,首先4680的工藝可能會相對來說傳統電芯沒有那么成熟,他在這個良率的這些問題,包括這種等於工藝的一些設備方面,可能會有一些缺陷,目前會是一個工藝方面的瓶頸。
那大規模量產要看到什么時候?
這個也是跟我們的量同步的,一旦我們4680能實現大規模量產,當然美國版的這個4680,美國版的selfcheck相對來說也會比較快,比較快實現這樣一個量產,這都同步。
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時間結點嗎?大概什么時候能夠起量?
其實我們預計是越快越快,我們selfcheck大概明年的5月份就开始交付了,希望在這個時候之前的話能夠完成達到我們這樣的一個預期的良率。
明年5月份,就开始交付,那也就是明年基本上上半年就會投產selfcheck這個車了,能這么理解嗎?
是的。
還有一個關於寧德時代這個電池,最近有一個新聞,就是寧德時代在給特斯拉供貨中,Q3可能還要繼續再漲2毛錢,那我這樣算過來一度電差不多再漲30塊錢,那就是說是不是下半年整車還會繼續起價?另外您怎么看這個下半年的電池成本的變化?
漲價這個你也知道,從去年开始寧德時代一直在漲價,漲多漲少的問題。其實每一個結點的話,我們都基本上都會跟他做些談判,畢竟現在你說的漲這個價格,他們一廂情愿的,我們真的沒有完全拍板,很多東西的話還是說不能夠完全的確定。但是我們漲價的這個主旋律一直都會有的,你也知道我們可能也歸把這個價格的話,轉移到我們的這個消費者這邊去,這也是我們想要做的,一旦有這樣的漲價的契約會起來的話。所以說這個理論上都是同步的。
那我們是不是基本上能做到100%轉移?
這個也要看,其實我們的車價你也知道也在不停的調整,對吧?這個車價調整,看我們的交付量,我們的預訂量是不是有減。但現在看起來還是比較樂觀的,可能我們的車越漲價可能賣得越好,這也是跟中國國情比較像的一個地方。
那這個電池成本您估計什么時候大概能走平呢?現在這個電池一直漲價的這個態勢。
這塊可能是在今年因爲他原材料價格一直在漲,包括整個電池的這些整個的一個產品都在漲,我覺得今年可能一直會漲,只是漲多漲少的問題。
比亞迪的這個,大概走到什么程度了?這個是從去年8月份就开始有這個傳聞,那上個月連總也是說了一次。主要我想了解一下,就是他進展慢的原因是什么,成本優勢到底有多大。
比亞迪的話,他已經卷入到我們的體系中來了,預計可能今年年底开始交付。但是可能他也受限於自己的一些產能的問題,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短期的預期吧。這些東西也會成爲他們交付的一個瓶頸。
最近我看到這個比亞迪的這個自燃比較多,好像對磷酸鐵鋰是不是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這一塊質量上特斯拉會有別的辦法嗎?
其實目前我們也在關注這個問題,理論上來說會有一些影響的,因爲我們現在有一供寧德時代,我們也會有二供等等一些新的產品,所以說理論上來說的話,我們不會太在意這樣的一些問題。我們雖然卷入了他進入我們體系,但不一定採購他們,如果他的技術他的質量做的不成熟的話。
那我們現在就是按照採購價來算,磷酸鐵鋰和三元大概多少錢?分別是多少錢一度?
這塊的話,目前的話價格方面我倒真的還不是很在行,很多問題的採購都在變,也不是說完全的東西。但總體上來說,跟現在外面公布的差不多。
我們現在在東南亞建廠這個消息准確嗎?是建整車廠還是做電池廠?
目前在談吧,目前在談,還沒有完全的確定,基本上這個方向是定了,基本上定超級工廠不會在中國。
他是一個整車廠,對嗎?
對,你可以理解爲是個整車廠。
一個是東南亞那個整車廠,我看到消息可能在印尼是整車廠之外,還有本土鎳的資源,會這樣嗎?還是只會建整車?其實現在從規劃來看的話,整車廠、電池廠都會一樣的,和目前美國的工廠是一個同步的概念。這個地區都會有的,最終我們是要看實際的結果。其實在東南亞國家,他的汽車產業鏈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的,可能我們在就是說那邊建廠的話,也會要求一些供應商,也可能會到那邊去建廠,供應商也可能考慮到未來的一些風險,國際因素,可能也愿意去和不去,因爲現在大部分的這個供應鏈,我們主要比較性價比高的供應鏈都在中國華東。
可能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還不一定,這個事情能馬上拍板。但是從這個理想來看,應該是不變的。
就是說在印尼建廠的話不只建廠,還要把整個產業鏈上下遊生態鏈建起來,這樣才能把成本降低下。
對,是的。
車聯網的一些國內供應商最近協作,這個能不能詳細給我們講講,哪些供應商,合作到什么程度了?
中國的這個車聯網這塊目前是我們現在主要核心的東西,目前的話,我們可能跟一家叫移遠通信,以前就有了,以前就合作了。可能還會有一些供應商在看。
只是說現在想繼續擴大一些這個合作的範圍,是嗎?
以前車聯網那塊用在美國那邊比較多一些,移遠通信是拿到美國ATNT的這樣一個資質的供應商,現在目前中國要开車聯網的工作,因爲中國用的這個,我們用的是北鬥,不是GPS。所以相對來說,車聯網這塊的需求本土化的程度會比較高。那么移遠當然有他的優勢,他之前跟我們合作過,我們也會再看一些新的供應商。
移遠現在的話價值量有多少?
這個的話,在幾百塊錢左右。
特斯拉宏途的合作,比如如果選定宏途作爲壓鑄件的交付方的話,會不會要求他比如說主要綁定特斯拉,而不太建議他去跟其他的更多廠商去有太多的合作?會這樣嗎?
那肯定是必須的,因爲我們其實爲什么找鴻圖,也是考慮到這個原因。畢竟我們很多的一些know how給他了,他如果把這個東西給我們競爭對手的話,就侵權了,我們可以告他。而且本身來說你給了他一個know how的話,相當於把特斯拉一些東西交給他了。
宏途的進展怎么樣?進度上來說,大概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跟宏途的合作。目前的話,跟我們供應的還是比較穩定的。
像您剛剛說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有時間表嗎?今年年內會完成嗎?
這個肯定會有,現在都在同步的推進了。
我從外邊得到的消息也是比較快,宏途推進是相當快的。
對的,他的推進還是比較快的。
有可能三季度就开始比如說這種交付件,一體化壓鑄交付件的這種合作,有沒有可能?
基本上我們第三季度就开始有一定小批量的交付,陸續的用在我們下一代,就是說2023款的這款車型上。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特斯拉中國——特斯拉專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