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的號角
1年前

政策端對資本市場的“保駕護航”不斷傳出積極的信號,市場趕底的進程也有望加速。

本刊特約作者李贇/文

A股市場反攻的號角終於吹響。

從二季度开始,中國股市表現逐步落後於其他國家。究其原因,東吳證券認爲市場信心偏低是最主要的拖累:疫情放开後經濟復蘇的曲折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信心略顯不足。基於此,活躍資本市場似乎成爲穩定信心的“燃眉之急”。

從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提振投資者信心”做出开端,到中國證監會“活躍資本市場25條”打好鋪墊,政策端對資本市場的“保駕護航”不斷傳出積極的信號。而下調印花稅率一舉無疑是打響活躍資本市場的“第一槍”。

8月27日晚,在財政部、稅務總局宣布減半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同時,證監會圍繞合理把握融資節奏、規範股份減持行爲、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公布了一系列“硬核”舉措,綜合施策,協同發力,進一步表明“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堅決態度。

東吳證券表示,從8月25日三部門9年來首次推動取消“認房又認貸”,到當前財政部15年來首次調降印花稅呼應證監會“活躍資本市場”。市場終於看到部委間通過政策協同形成合力,以兌現中央“提振經濟和恢復信心”的頂層設計。從當前來看,“活躍資本市場一攬子措施”+“一攬子地方化債方案”+“房地產政策的優化調整”構成了下半年政策發力的主线,隨着這三大政策的同步推進,市場從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的進程也有望加速。

中信證券表示,本輪資本市場改革以標本兼治、突出重點、穩字當頭、發揮合力爲核心原則,從制度層面出發,多渠道理順市場交易機制,着力解決投融資平衡發展的核心問題,有助於實現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目標。

當前正處政策落地期,預計經濟增速將逐月環比改善;回購潮與自購潮預示下市場底部特徵日益明顯;8月來北向資金流出已接近5年來極端情形,同時ETF月淨申購創6年新高;當前A股已具備年度配置價值,市場的底部信號更加明顯,建議擇機布局產業和政策主題。

降低印花稅率

時隔15年,證券交易印花稅調降。8月27日晚,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爲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

自1990年7月开徵印花稅至今,A股市場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共經歷過多次調整,其中6次下調綜合稅率,分別是:1991年10月10日,由6‰下調至3‰;1998年6月12日,由5‰下調到4‰;2001年11月16日,由4‰下調到2‰;2005年1月23日,由2‰下調到1‰;2008年4月24日,由3‰調整爲1‰;2008年9月19日,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徵收改爲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

銀河證券表示,對比本輪與2008年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時期的發展環境和政策目標等,隨着中國綜合實力持續壯大,經濟發展不斷面臨着新的困難和挑战,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不斷調整。2023年以來,經濟恢復動能偏弱,消費復蘇不及預期,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強調“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但“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調降印花稅直接降低交易成本,短期活躍資本市場,長期提振A股國際競爭力。

國際範圍內來看,美國聯邦政府在1996年取消了證券交易稅,德國、日本分別在1991年和1999年取消了印花稅,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自2014年起對另類投資市場(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AIM)和高增長板塊的合格證券交易不再徵收印花稅。

目前,投資者在A股市場進行交易過程中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交易經手費(0.05‰,雙向收取)、證管費(0.02‰,雙向收取)、交易過戶費(0.01‰,雙向收取)、印花稅(調整前爲1‰,賣出單向收取)和交易傭金(平均約爲0.23‰,雙向收取)。

2022年,國內投資者支付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爲2759億元,交易傭金1286億元,證管費約90億元,經手費約219億元,過戶費45億元。由此可見,目前國內印花稅與美國、日本等國相比較高,且在投資者交易成本中的佔比很大,此次調降印花稅將切實降低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國泰君安證券認爲,在近期經手費等調整的基礎下,本次降印花稅後交易成本顯著降低。以2022年爲參考,印花稅調整可以向市場讓利約1380億元。

銀河證券復盤了歷次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後的市場表現,可以發現,證券交易印花稅下調對於活躍資本市場具有積極作用,短期內有助於提振A股市場表現。長期來看,A股市場仍需更多政策組合發力。

如,2008年9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9月19日起,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雙邊徵收調整爲單邊徵收,稅率仍爲1‰,對买方不再徵收印花稅。這是自1991年以來中國股市首次單邊徵收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極大地調動投資者情緒,提振市場信心。政策實行後6個交易日內,全A指數上漲16.01%,滬深300、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分別上漲18.34%、20.99%和15.18%。

國泰君安證券也表示,從調降後市場主要指數表現來看,大盤指數多有明顯上行,印花稅下降對市場情緒提振效果明顯。大盤指數上行+讓利激活市場,券商經紀及投資業務等直接受益,回顧歷次調降後,券商板塊有較爲明顯的上行趨勢,並且多數走出超額行情。2008年4月和9月兩次調整後,券商指數均於首日接近漲停,行情持續達7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分別達到37.68%和49.29%。

復盤2000年以來四次印花稅下調後各行業表現,下調當日及一周內各行業普漲,非銀和高彈性行業領漲,之後短期情緒擾動減弱。

非銀:直接受益市場情緒回暖。2008年之前上市券商數量較少,指數存在失真,2008年4月和9月的兩次印花稅調整後,非銀漲幅均居首位,最爲受益政策刺激下市場情緒的快速回升。

高彈性行業:2008年之前周期行業受資金關注是彈性板塊,易受短期情緒帶動。四次印花稅下調後,順周期行業如電力設備、煤炭、鋼鐵、軍工等漲幅普遍居前,在這一階段國內經濟發展模式以大規模要素投入爲主,周期行業具有可觀增速且是投資者主要關注方向,因此表現出較強的股價彈性,在利好政策發布後易成爲資金追捧對象。

復盤近十年五輪市場底,風險預期收斂是共性催化。2013年以來,A股市場有五輪典型的底部反彈,核心的催化在於分母端的改善:2016年1-2月,“熔斷”行情中滬指一度下探至2638點,隨着“供給側改革”政策出爐,風險偏好企穩回升;2019年1月,中美關系緩和疊加國內社融回暖;2020年3月,國內疫情管控見效,海外美聯儲宣布無限量QE;2022年4月底,疫情企穩+政治局會議強調擴內需;2022年11-12月,房地產三支箭+疫情防控優化。

國泰君安證券認爲,此次印花稅調降快速落實政治局會議精神,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構成對市場反彈的催化。

以史爲鑑,中國共經歷過8次證券交易印花稅率的下調,而歷次降低印花稅率均發生在股市不太樂觀的情形下。不過,調降印花稅率本身對股市的提振作用似乎有限,但東吳證券認爲降低印花稅率的真正目的可能並不在於短期救市。從中期來看,降低印花稅釋放了兩大信號:一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二是讓投資者意識到市場的呼聲產生了效果,體現政策端對股市的關切。因此調降印花稅率往往只是穩定市場的开始,待提振資本市場政策“組合拳”的進一步推出,政策的累計效應才會逐步开始顯現。

優化融資端

8月27日,證監會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圍繞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做出以下安排: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對於存在破發、破淨、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淨和虧損限制。

根據銀河證券的統計,2023年7月,A股IPO家數37家、募集資金647.656億元,1-7月共有221家企業IPO上市、募集資金2834.852億元,IPO數量高於2022年同期,但募集資金額低於2022年同期。2022年1-7月有207家IPO、募集資金3021.083億元。

從再融資來看,2023年1-7月,有284家公司進行股權再融資,募集資金4832億元。2022年同期爲262家、募集資金5407.662億元,即2023年再融資規模有所下降。

自1994年以來,中國A股共經歷了9次IPO暫停,暫停原因包括:股市低迷、市場信心不足、上市公司業績虧損、股權分置改革、公司監管嚴格等等。暫停IPO、延緩再融資等措施可以通過延緩股市資金需求,直接減少股市資金流出,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圈錢”,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根據銀河證券的統計,9次暫停IPO期間,全A指數5次上漲、3次下跌;上證指數5次上漲、4次下跌,深證成指4次上漲、5次下跌。上述事實表明,暫停IPO並不一定能夠促進股市上漲,但停發新股對提振二級市場具有“穩定軍心”的作用。

由於每次暫停持續時長差異較大,通過計算月均漲跌幅提高可比性。歷次IPO暫停期間,全A月均漲跌幅平均值爲0.74%,其余寬基指數的月均漲跌幅平均值也均爲正值。其中,中證1000指數月均漲跌幅平均值爲2.89%,領漲;上證指數爲1.58%,滬深300爲1.46%,上證50爲0.98%,深證成指爲0.72%。

從行業來看,一級行業指數自2000年始有數據,至今經歷了6次IPO暫停。從所有行業月均漲跌幅的均值來看,6次IPO暫停期間,有4次錄得正的收益,2次錄得負的收益。其中,2005年5月25日至2006年6月2日,一級行業平均每月上漲4.21%;2008年9月16日至2009年7月10日,一級行業平均每月上漲5.74%;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12月30日,一級行業平均每月上漲1.49%;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11月6日,一級行業平均每月上漲0.06%。最近的4次IPO暫停對行業行情的提振作用逐次下降。

規範減持

8月27日,證監會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現就進一步規範相關方減持行爲,做出以下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

銀河證券認爲,上述減持制度落實後,不符合要求從而不能減持的上市公司股東將增多,未來大股東隨意減持、高位套現的行爲將會受到約束。從嚴控制減持,有助於放緩資金流出股市,減少市場波動,穩定市場行情。

2023年上半年,重要股東二級市場資本淨減持金額約2194.81億元,淨減持122.56億股,高於2022年同期的淨減持1940.40億元、淨減持118.80億股;與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低於2020年同期。

按照最新減持規範,半數上市公司減持將受到限制。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上市公司約1759家,跌破發行價上市公司約994家,市淨率小於1的約405家。數據去重後,約有2500家上市公司不符合減持規範要求,即一半左右上市公司不能減持。

國泰君安證券認爲,在此之前,證監會對減持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減持的時間、規模、方式和信息披露方面,但對於能否減持限制較少,只有當企業涉嫌違法違紀或雙創板塊企業首發3年內等情形存在明確減持限制。

本次監管表態不僅意圖呵護市場投融資兩端的資金平衡,也是爲了保護投資者信心和利益。監管表態首次將融資行爲與投資者回報結合。大股東與董監高作爲企業內部人員,其不規範的減持行爲會將資金轉移出上市平台,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並影響投資者信心,而將分紅作爲減持的前提正體現出監管維護投資者利益的態度。

減持政策短期減少市場非理性衝擊,長期維護市場健康穩定發展。證監會在2007年發布《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對上市公司董監高的減持行爲做出規定。在2015年股市出現較大回撤時,證監會發布“18號文”,在6個月內禁止了上市公司股東和管理人員的減持行爲,並對違規減持行爲做出了嚴厲處罰。在“18號文”實施周期結束前夕,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規範了股東和管理層的減持行爲,該規定在2017年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對減持制度做進一步完善。

回顧歷史,在2015年股市大幅波動之際,證監會曾推出緊急限制減持政策,並加大了對違規減持的處罰力度,減少了減持對市場帶來的非理性衝擊。在臨時政策到期後,減持監管步入常態化,並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和減持規範程度,有效降低了金融風險,維護了投資者利益,保證了市場合理流動性,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本次股份減持制度優化除對破發、破淨公司提出限制以外,還對未進行分紅或分紅比例較低的上市公司進行了減持約束。國泰君安證券基於證監會最新減持要求進行篩選,發現減持受限行業主要分布在銀行、地產、煤炭等順周期相關行業,因分紅不足而減持受限的公司主要分布在以傳媒、通信、電子爲代表的科技成長,以及以社服零售、農林牧漁、紡織服裝爲代表的部分消費品領域,關注後續相關企業內在價值與分紅比例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認爲,本次監管進一步規範減持行爲將有兩方面影響。一是因分紅受限的個股主要聚焦在科技成長領域,主要包括TMT與高端制造,未來減持的風險更小。減持新規也有助於推動改善市場生態與提振投資者風險偏好,重視前期調整充分、後續催化密集的TMT板塊。

二是企業融資與居民分紅回報的有機結合能夠促進大股東更加重視企業的持續發展與盈利改善,也使得投資者能夠更爲充分地享受企業成長帶來的資本回報,由此帶來的“財富效應”對改善居民收入預期、拉動內需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中信建投證券也表示,證監會出招精准,直面當前市場增量資金不足困境。

6月以來,A股市場增量資金情況再度惡化,尤其是美元走強下北上資金持續流出,融資融券日益低迷和股權融資、大股東減持對資金的消耗帶來的影響最大。證監會此次政策出台,聚焦當前市場資金面困境,重點發力股權融資和股東減持兩大方向,通過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對部分上市公司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監管趨嚴等方法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通過嚴控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加大打擊違規減持行爲等政策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爲。有望大幅改善當前A股市場資金面狀況。

證監會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的綜合施策,一攬子政策正密集出台。8月18日在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中,明確提出了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的具體措施,在當前A股市場磨底尋求反彈之際,若幹措施的提出或將促進各方對股市持續健康向上發展的長期共識。此次證監會出台政策優化IPO、再融資安排,收緊股東減持,就是從融資端施策提振資本市場。

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或將是下一階段證監會工作重點。8月24日,證監會召开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會議提出,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市場改革深入推進、長期利率中樞下移的新形勢下,養老金、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研究相關機構提出的意見建議,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共同爲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進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

提升融資槓杆

爲落實證監會近期發布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安排,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更好滿足投資者合理交易需求,經證監會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买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後實施。

所謂融資保證金比例,是指投資者融資买入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根據《融資融券試點交易實施細則》,投資者融資买入證券時,融資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證券公司在不超過上述交易所規定比例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融資买入標的證券在計算保證金金額時所適用的折算率標准,自行確定相關融資保證金比例。

融資保證金比例決定了客戶融資买入交易的槓杆率。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爲5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200萬元买入證券,該筆融資交易的槓杆率爲2倍。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提高至10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只能向證券公司融資100萬元买入證券,此時融資交易的槓杆率爲1倍。

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爲100%時,投資者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100萬元买入證券。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降低至8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125萬元买入證券。因此,此次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調整後,融資交易的槓杆率從1倍提高至1.25倍,有利於提高交易流動性,活躍資本市場。在槓杆風險總體可控的基礎下,適度放寬融資保證金比例,有利於促進融資融券業務功能發揮,盤活存量資金。本次調整同時適用於新开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了結存量合約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

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8月25日,場內融資融券余額15678.5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爲14792.02億元,融券余額爲886.50億元;上年末,場內融資融券余額15403.9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爲14445.11億元,融券余額爲958.81億元。因此,年初至今,融資融券余額小幅下降,融資余額小幅上升,而融券余額小幅下降,總體窄幅波動,表明市場交易活躍度較低。

從每日融資买入額、融券賣出額來看,2023年年初至今,兩者均先升後降,4月以來持續下降,即交易活躍度持續降低。而保證金比例下調,將有望促進兩融交易額水平擡升。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交易所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意味着放寬融資买入槓杆比例限制,有利於A股獲得更多增量資金。融資保證金比例此前最低爲100%,此次調降到80%,也即同等條件下投資者可以獲得更多融資額度买入A股,對於當前急缺增量資金的A股來說可謂“久旱逢甘霖”。

當前槓杆資金較爲低迷,政策放寬有望推動槓杆資金活躍。近幾個月以來,融資买入余額持續下滑,融資买入佔全A成交額比例跌至6.3%的低位水平,這是繼2014-2015年兩融成熟以來,融資买入佔比僅次於2022年10月的低位。面對當前極度低迷的槓杆資金交投情況,政策放寬有利於推動槓杆資金活躍,恢復正常水平。

目前,A股市場估值處於較低水平,底部放寬融資买入槓杆限制風險較小。同時,近年來融資融券業務穩健運行,交易機制持續優化,證券公司合規風控水平持續提升,投資者理性交易和風險防控意識明顯增強,預計融資保證金比例的調降不會帶來較大的風險。

底部反彈領漲行業

國泰君安證券復盤了歷史上典型底部反彈行情,發現指數低點後1個月領漲風格和行業,具有幾點特徵:

一是反彈階段成長風格更易領漲。除2022年10月地產和防疫政策松綁直接利好價值風格外,其余四輪反彈行情中成長風格均佔優。

二是前期跌幅大的行業,反彈彈性更強。除2020年3月外,其余4次各行業在指數調整階段和反彈階段漲跌幅具有明顯相關性,即前期跌幅越大,反彈階段彈性越強。

三是估值低位提供更高勝率。除2016年2月外,其余4次反彈階段,領漲行業在指數低點的估值分位普遍降至20%以下,低估值提供更高的勝率。

四是反彈階段領漲行業亦出現在“預期快速修復”的領域。除上述交易因素外,反彈領漲行業普遍還具有預期快速扭轉的催化,典型如2022年4月悲觀情緒出清後,供應鏈受到影響的汽車、機械產業鏈領漲;2022年10月地產“三支箭”、防疫優化政策推出後,地產鏈、大消費預期快速扭轉,漲幅領先。

如果以估值角度衡量,近期上證調整的低點3074.53已經接近2022年底悲觀情形的定價。從利空角度看,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投資者對增長換擋、大國博弈等長期不確定性沒有太大的分歧,對短周期經濟預期趨於一致,利空預期已經打進股票價格裏,指數下行有底。

參考2018年股票見底的行情,在2018年10月19日決策層穩信心之後,盡管市場在當年四季度雖有震蕩反復,但2019年1月中旬天量社融的出現改變了投資者對基本面和信用寬松的悲觀預期,开始交易趨勢反轉。從策略角度看,在股價底部,悲觀者籌碼出清,悲觀者的預期就無法被表達;但樂觀者的預期可以被充分地表達和交易,出現對利空不敏感,對利好更敏感,這些股票反而在交易上有投資機會。

根據上述經驗,結合目前各行業調整幅度和估值位置,國泰君安證券建議積極布局TMT+券商的反彈組合。5月以來TMT調整充分,動態估值分位降至低點,同時考慮到國內數據要素和AI審批推進加快,以及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建議布局通信、傳媒、計算機。券商板塊調整後,估值仍處低點,“活躍資本市場”定調下投資端改革將繼續上修行業預期,看好受益投資端改革、機構業務具有優勢的頭部券商。布局高端裝備與材料:布局盈利增長預期在底部、國產替代需求提升的安全資產,受益海外需求上行且屬成長中偏低風險類別的高端設備與材料。推薦:電子、機械、軍工。

東北證券認爲,近期A股出現較爲明顯調整,主要以海外定價錨飆升爲輔,國內宏觀數據不及預期爲主。當前,從四個維度看,市場已處於中期左側布局窗口,後市風險有限。

其一,下半年是盈利上行期,業績修復有支撐。如前信用與盈利的傳導規律所述,上半年相對強勁的居民信貸將會帶動下半年A股盈利的修復,業績層面是對A股的首重支撐。

其二,防風險基調下,政策加碼使信用難失速。當前政策工具箱仍然在出新措施穩經濟,官方已有對於存量房貸利率調降、一线城市部分區域地產政策調整、城中村改造等系列措施,對於市場較爲擔憂的信用風險,監管層已在積極推動地方政府化債工作,對於地產企業經營困難引發的債務問題也在協調處理中,信用難失速。

其三,活躍資本市場措施出台提振市場交易情緒。除經濟政策外,活躍資本市場的新政仍在陸續出台,吸引長期資金入市,鼓勵企業回購,減少資金通過違規行爲流出等等,近期密集的回購提議公告,以及放緩的IPO節奏等均對此有驗證,有望提振A股的交易情緒。

其四,海外市場利率下行及科技巨頭業績超預期有望帶動外資情緒回暖。受近期美國制造業PMI弱於預期影響,前期飆升的美債利率出現明顯回落,前期美債超賣下利率進一步飆升的概率不大,對全球權益資產的壓力會有緩和,此外美股科技巨頭超預期的業績表現也將提振市場風險偏好,外資情緒有望回暖。

行業配置上,總體風格短期建議均衡。當前市場輪動節奏較快,存量博弈特徵明顯,市場對未來修復預期存在分歧,等待政策發力下,決策上爲規避過於單邊的風險,建議結構偏均衡,等待風格更明顯的切換信號,均衡配置三方向:其一,低估值高股息的紅利方向,如石油石化、電力等;其二,穩增長政策導向的順周期方向如消費中食品飲料、地產鏈中家電、建材;其三,新興產業趨勢驅動的科技方向,如半導體、通信、計算機、傳媒等。

興業證券認爲,近期市場連續偏弱,核心症結仍在於投資者信心不足、風險偏好萎靡、市場情緒脆弱。與此同時,國內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疊加美債利率新高、外資大幅流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但經歷8月中旬以來的調整後,上證綜指股權風險溢價已超過三年股東平均+1倍標准差,指向市場已處於底部區域。因此,站在當前時點,建議保持底线思維、保持耐心、等待轉機。

興業證券認爲,轉機或在9月出現,首先,8月份數據疲弱或爲9月初帶來新的宏觀、地產政策加碼預期。7月經濟、金融數據邊際走弱之下,各項政策寬松措施已在加速落地。往後看,若8月份數據繼續疲弱,或爲9月初帶來新的宏觀、地產政策加碼預期。

其次,各項資本市場呵護措施也开始發力,有望逐步帶動微觀資金面改善、推動市場信心修復。一方面,證監會已明確表示將加強一、二級市場的逆周期調節。另一方面,公募和券商資管紛紛公布自購計劃,上市公司也密集披露回購預案,向市場投資者釋放積極信號、提振市場情緒。後續更多的資本市場呵護舉措也值得期待。

再次,以史爲鑑,本輪外資流出或已處於尾聲階段。受國內外風險因素拖累,外資繼續流出,但隨着人民幣匯率企穩,交易盤淨流出規模已在逐步縮減。

參考歷史經驗,興業證券認爲本輪外資流出壓力已經釋放得較爲充分。梳理2014年底陸股通开通以來,過去10輪外資持續大幅流出期間的情況後可以發現,從區間流出金額、日均流出金額、外資持股市值變化、外資持股佔A股總市值比重的變化來看,本輪外資的流出壓力已高於歷輪平均水平,僅次於2020年2月至3月。往後看,隨着國內政策寬松預期升溫,疊加人民幣匯率企穩,本輪外資流出有望進入尾聲。

另外,隨着中報逐步披露完畢,負面財報信息也將階段性消化充分。近期隨着中報陸續披露,負面財報信息、乃至於高業績預期的提前兌現,都對市場及相關板塊表現形成了明顯的擾動。而往後看,隨着中報披露完畢,市場對於負面財報信息階段性消化充分,來自業績的擾動有望減弱。因此,盡管近期市場由於內外部風險因素的衝擊再度回落,但隨着市場重新來到底部區域、政策呵護逐步落地,當前已是“黎明前的黑暗”,建議保持底线思維、保持耐心、等待轉機。

配置上,興業證券重點關注三大方向:以中長期的確定性應對短期的不確定,持續關注低波紅利資產;受益於相關政策及事件驅動的主題性機會,如券商、環保等;高質量發展下,仍是結構性行情特徵,聚焦景氣優勢的方向。

當前,國內、海外不確定性因素仍多,經濟趨勢增長的可預測性總體下降,而PMI也仍處於榮枯线下,高景氣行業數量佔比持續維持低位。由此,在高增長、高景氣行業相對稀缺、且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擾動短期難以消除的市場環境中,以景氣爲錨博取顯著超額收益的難度明顯提升,盈利穩定、且抵御市場波動能力較強的紅利低波資產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品種。

與此同時,紅利低波資產當前股息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作爲優質短久期類債資產,其本身也具備較高配置價值。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流動性寬松下國債長端利率短期也易下難上,而紅利低波資產當前股息率仍接近6%,正處於歷史較高水平,作爲優質短久期類債資產,其本身也具備較高配置價值。

綜合2023年預期股息率與估值水平,紅利低波資產中可重點關注石油石化、運營商、保險、電力和交運;此外,港股電信運營商、能源(石油、煤炭)、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優質央國企龍頭也具備較強的高股息配置價值。

招商證券認爲,前期市場超預期下跌的三個因素均出現轉機,經濟預期將會逐漸企穩,內外資有望重回流入,A股可能重回震蕩上行的階段。

8月中旬以來造成市場調整較快的主要機制是流動性機制放大了對經濟和業績披露的擔憂,本輪快速下跌原因與2022年10月中旬之後類似,美債供給加大的壓力使得利率中樞不斷創新高,中國流動性相對寬松環境下中美利差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匯率在8月中旬以來階段性回落。多因素共振,8月中旬以來北上資金流出壓力加大,對國內資金產生比較大的情緒壓力,客觀上也造成了部分內資的減倉。但實際上,這些因素在近期都在緩解。

美國經濟數據仍然在持續削弱,美債收益率已經自高位回落,美債利率持續高企不可持續。匯率方面,結合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預計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空間有限。風險方面,各個領域的債務風險都在逐漸化解。隨着房地產政策持續出台,地產銷售有望逐漸企穩,房地產領域的債務問題也會逐漸緩解。因此,外資持續流出的壓力也將會逐漸緩解,境外投資者過度悲觀的情緒开始緩解。

8月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優化地產政策逐步出台,地方債發行提速,經濟預期將會度過最悲觀的階段。當前,A股見底信號明顯增多,符合重要底部形態。

第一,新增社融轉正和盈利拐點的條件再次滿足。從最新的數據來看,8月地方政府債發行明顯提速,對於房地產的一攬子政策正在落地,加上2022年8月之後新增社融基數大幅降低,8月开始,新增社融增速將會重新轉正並加速上行。7月單月工業企業盈利增速負值進一步收窄,三季度之內工業企業盈利單月轉正的概率較大。第二,估值水平下降到相對低位,A股風險補償當前的水平再度超過2%。第三,換手率較前期大幅回落,A股整體10日平均換手率將至2%,拋盤明顯減少,見底的可能性明顯提高。最後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滬深300指數進入到了2000年以來上行通道的最下沿。除此之外,降證券印花稅等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政策連續出台,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發力周期开啓,有助於優化A股資金面的供求關系,提升投資者風險偏好,而且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

招商證券表示,本輪調整結束後,主攻方向在於回歸主线,業績爲王。回歸主线,從過去一段時間經濟發展階段,居民生活狀態,基數變革和外部環境的角度來看,本輪反彈的關鍵詞將會圍繞:數字經濟和數據要素、人工智能、自主可控、優化房地產政策、活躍資本市場、醫藥工業高質量、有色金屬漲價等方向展开。涉及的行業包括TMT四大行業、房地產及地產鏈、非銀金融、醫藥、有色等領域。業績爲王,從最近業績改善的幅度以及基數效應綜合考慮,TMT、醫藥和可選消費未來幾個季度改善的斜率最大。涉及的領域包括TMT四大行業、地產鏈、醫藥等。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反攻的號角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