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起底美國陰謀顛覆阿連德政府始末
1年前

  新華社聖地亞哥9月11日電 (國際觀察)“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起底美國陰謀顛覆阿連德政府始末

  新華社記者朱雨博

  “我將以生命捍衛祖國的寶貴原則。”

  1973年9月11日,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在被政變軍人包圍的總統府,來自左翼陣營的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發表廣播講話,表達战鬥到底的決心。當天晚些時候,總統府被攻佔,阿連德殉職。

  “這場政變翻开了智利歷史上最黑暗的章節之一。”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一篇報道這樣評價。

  今年9月11日是阿連德政府遭政變推翻50周年紀念日。半個世紀以來,許多歷史研究和解密檔案顯示,美國在阻止阿連德上台和顛覆阿連德政府的過程中費盡心機、不擇手段。今年也是美國提出“門羅主義”200年。長期以來,美國抱持霸權主義,操弄“民主自由”話術,利用政變幹涉、經濟制裁等手段,給拉美國家和人民造成深重苦難。如今,越來越多的拉美國家和人民正在覺醒,反對美國霸權幹涉的呼聲日益高漲。

  “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機會是發動軍事政變”

  “很明顯,要想阻止阿連德政府行使權力,任何形式的政治或憲法途徑都不可能成功,唯一有可能成功的機會是在阿連德掌權之前或之後立即發動軍事政變……希望情報站盡可能多地與有影響力的軍方人物建立直接聯系。”

  1970年9月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將一封祕密電報發給其在智利的情報站。此前,智利總統選舉投票剛結束,左翼政黨聯盟人民團結陣线候選人阿連德得票第一,這令美國政府十分惱火。

  美國政府對阿連德的打壓可以追溯到1964年。這一年,在上屆智利總統選舉中落敗的阿連德再次參選。彼時,美蘇冷战正酣,視拉美爲自家“後院”的美國政府不愿看到這名左翼領導人當選智利總統。

  於是,美國祕密扶植阿連德的競選對手,向阿連德對手的黨派提供數百萬美元競選經費,並通過中情局資助智利右翼團體和媒體,發布大量攻擊抹黑阿連德的信息,鼓動民衆不要給他投票。

  美國的幹涉行動得償所愿,阿連德在1964年的總統選舉中落敗。這些幕後操縱明顯違背了美國一貫宣揚的“民主”說辭,但美國政客給出的荒謬理由是:美國幹涉對智利造成的損害小於通過民選上台的左翼政府可能帶來的危害。

  1970年9月4日,智利舉行總統選舉,再次參選的阿連德得票第一,但未獲得半數以上選票。按照法律規定,需由國會在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中投票選出總統。眼見拉美即將出現“第二個古巴”,驚慌失措的美國政府決定加大幹涉力度,全力阻止阿連德在國會投票中獲勝。9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向中情局局長理查德·赫爾姆斯等人下達指示:“不要考慮風險,不要把大使館牽扯進來,1000萬美元可用資金,必要時再增加。全天工作,選派我們最好的人……讓智利的經濟痛苦尖叫,48小時內拿出行動計劃。”

  中情局拿出的方案是在智利策動軍事政變。中情局後來解密的文件顯示,美方當時向一些智利軍官承諾,一旦他們發動政變,美國將提供除直接出兵之外的任何援助。時任智利陸軍司令雷涅·施奈德堅決反對政變,因此成爲中情局的“眼中釘”。1970年10月22日,他遭到一個與中情局有關聯的團夥襲擊,幾天後不治身亡。美國此舉弄巧成拙,震驚了智利全國,反對外國幹涉的呼聲高漲。在10月24日舉行的國會投票中,阿連德以明顯優勢勝出,當選智利總統。

  “任何影響美國利益的人都會自動成爲其敵人”

  智利作爲拉美大國,其政局變化是地區政治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害怕阿連德通過民選方式上台的模式傳播开來,帶動拉美左翼浪潮興起,挑战美國在拉美的霸權地位,因此美國在1970年首次鼓動政變的嘗試失敗後,決定從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一起下手削弱阿連德政府,爲在智利推動政變創造條件。

  政治層面,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曾撥款81.5萬美元,用於在阿連德政府內各黨派之間制造分裂。1970年至1973年間,中情局在智利一共花費超過8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資助右翼反對派團體組織的罷工、示威等活動。與此同時,在1964年智利選舉中打磨成熟的中情局“黑色宣傳機器”高速運轉。智利記者維克托·埃雷羅搜集的資料顯示,僅在1973年9月15日至11月3日間,中情局就通過各種渠道在智利國內外發表了726篇抹黑文章,指責阿連德想對媒體施加管控。

  經濟層面,美國政府爲打擊智利經濟,一方面阻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向智利提供貸款,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壓低銅價,打擊銅產品出口這一智利重要外匯來源。

  軍事層面,美國政府公布的《智利祕密行動1963-1973》報告顯示,美國持續向智利軍方提供援助,對智利軍售額也保持在高位,同時還培訓大批智利軍官,在智利軍隊內培養親美勢力。

  在美國一系列破壞打壓手段的作用下,到1973年政變發生前夕,阿連德政府已陷入困境:政府內部分裂嚴重,國內物價飛漲、抗議頻發,軍隊內部也愈發不穩定。最終,在這一年的9月11日,時任智利陸軍司令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發動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政府。

  “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與資金援助,智利反對派的勢力不會那么強。”智利歷史學家維克托·布朗吉耶告訴新華社記者。智利學界普遍認爲,美國的幹涉爲智利軍隊發動政變創造了條件,導致了阿連德政府的垮台。

  此後,長達17年的軍政府統治給智利造成了巨大傷害。智利官方數據顯示,這一時期,智利有超過4萬人因政治原因被捕,3000多人死在祕密警察手中或失蹤,至少有20萬人被迫流亡海外。對此,美國難辭其咎。正如英國《衛報》一篇文章所說:“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

  智利共產黨衆議員路易斯·奎略說,美國的幹涉“深刻改變了智利的歷史進程,違反國際法對各國選擇其政治、社會制度權利的保護,是對人權的系統性侵犯”。智利前參議員亞歷杭德羅·納瓦羅說:“美國從來都不關心美洲人民的民主,只關心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美國將智利和拉美國家都視爲自己的‘財產’,任何影響美國利益的人都會自動成爲其敵人。”

  “門羅主義”是帝國主義強權政治

  阿連德的悲劇充分暴露了美國的虛僞與霸道。拉美地區的歷史證明,當一些國家的政府不合美國之意,華盛頓的政客們就會毫不猶豫地策劃鼓動政變,甚至手持屠刀親自上場。

  1915年,海地發生動亂,美國以“保護僑民”爲由出兵海地,對該國實施全面控制,直至1934年才撤軍。20世紀50年代初,危地馬拉政府推行土地改革,將美資聯合果品公司的闲置土地分給無地農民。美國政府在聯合果品公司遊說下,扶持卡斯蒂略·阿馬斯發動政變推翻了政府。

  美國的種種行徑在拉美激起不滿。近年來,拉美國家反對美國霸權的意志越來越強烈:2022年3月,巴拿馬政府宣布將每年12月20日定爲“全國哀悼日”,以紀念美國1989年對巴拿馬軍事行動中的遇害者;今年1月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峰會期間,與會領導人共同敦促美國結束對古巴的長期封鎖;6月,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向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致信,要求美國支付超過120億美元的賠償款,履行國際法院20世紀80年代對美國資助尼加拉瓜內战一事作出的判決。

  玻利維亞前外長費爾南多·瓦納庫尼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200年來,美國抱持“門羅主義”,將拉美視爲“後院”,以霸權主義和幹涉行徑阻礙拉美國家發展,攫取拉美地區資源。

  “‘門羅主義’的本質是幹涉拉美國家,在拉美推行霸權主義,”瓦納庫尼說,“美國悍然幹涉拉美國家內政的事例200年來不勝枚舉。這完全就是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它注定會走向失敗,因爲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自主決定自己的民主、經濟模式和國家治理模式。”(參與記者:趙凱、廖思維、吳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國的手上沾滿智利人的鮮血”——起底美國陰謀顛覆阿連德政府始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