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開「波波生」實習名額往偏鄉 學者:應有獎勵措施
2年前
大量持國外學歷畢業醫學生等待排隊進入實習,依照現行等待分發時程,最長恐等待10年以上。衛福部擬以服務偏鄉為條件增開額外名額消化排隊學生,但遭醫師抨擊不知是在殘害偏鄉還是殘害年輕醫師。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認為,給予津貼與讓醫師能與都會區醫院保持聯繫,維持知識與技能,才能讓更多醫師願意留在偏鄉服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醫師法》修法通過的附帶決議中指出,近年來持國外學歷通過國考牙醫師一階考試,等待臨牀實作選配分發的人數逐年提升,然而近年每年公告分發名額僅50人,現行等待分發者,需等待的時程最長恐超過10年,不利社會專業人力之有效運用,並要求衛福部於4年內解決醫師實習問題。

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過去曾提到,修法後針對國外牙醫系畢業生,除原先每年50名臨牀實作訓練選配分發名額,擬以取得執照後,以服務偏鄉2年為條件,增開額外名額,以消化仍在排隊的實習學生。

對此,牙醫師許明翰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台灣每年招收醫學科系學生都有總額管控,台灣牙醫系畢業生一年約400人,最早開放國外學歷實習名額每年30名,後來先被國外學生家長推動改為50名,但近三年,每年波蘭、西班牙、日本等海外學歷歸國者超過100至200名,到今年5月為止,已累計400人排隊等實習,若擴增這些學生進入實習,會對台灣牙醫界教育訓練、就業市場與醫療品質產生相當大的衝擊。

許明翰提到,醫療體系是很長的學徒制,通常一名醫學系學生花費6年時間畢業,只會學習不到5%的技能,要持續累積實作經驗,旁邊也要有人幾乎一對一的指導討論,才能進步成為真正獨當一面的醫師。

許明翰抨擊,台灣牙醫是分配不均和品質控管,偏鄉和長照是缺資源不是缺醫師,為解決偏鄉問題開放國外醫學生都是藉口,這些國外學生剛畢業,都還是菜鳥,能力仍然不足,就把他們送去偏鄉,「偏鄉的病人就不是人嗎?」且這些醫師若在都市醫院,會有資深醫師可以帶著他們成長,但到偏鄉的醫師就會缺少很多交流與成長的機會,「同時間,鄉下也只能接受一直不成長的醫師,這到底是在殘害年輕醫師還是殘害偏鄉?」

「其實牙醫師多了,並不代表說大家的就醫品質會更好,反而是反過來的」,針對先前台灣已經開放許多「波波醫師」回台,但偏鄉醫師資源缺乏仍未改變,許明翰以流浪教師比喻,到處都有教師,但偏鄉仍徵不到教師,問題在於偏鄉留不住教師,教師也不願前往。

「偏鄉缺醫師並不是沒有醫師,而是留不住醫師」,許明翰分析,增加醫師可能是一個方式,但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偏鄉缺醫師問題,因此應改善交通,讓醫師方便前往治療,提高醫師意願,也增加民眾就醫可近性,另要增加醫療資源,「不能一直叫醫師要良心、有醫德,願意接受偏鄉薪資比較低、家庭生活無法兼顧」,政府應要分配更多資源,並建立完善轉診制度,讓病患可後送至都市大醫院進行後續複雜大型治療。

許明翰建議,若要解決偏鄉問題,應比照醫學系公費生流程,經過2年PGY、3到5年專科醫師訓練再下鄉,才能足夠成熟,到偏鄉獨當一面,如果實習完直接將畢業生送至偏鄉,「真的是殘害偏鄉人民也殘害醫師未來」,沒有地方學習,可惜牙醫界大老們,「想想自己小孩就不願意了」。

張上淳則認為,基本上偏鄉離島生活條件與都會區不同,過去有所謂偏鄉離島公費醫師學生養成,讓醫學生須到離島服務一段時間,特別是其中有些醫學生就是當地子弟,高中畢業經過考試進入醫學系,修業完成考照通過後,會願意留在當地進行服務。

至於非在地養成其他公費生,多數服務期滿就會離開,張上淳認為,衛福部要提出獎勵措施,讓這些醫師服務期滿後願意留在當地,因為偏鄉病患不像都會區多,可能會影響收入,因此應該給予津貼,讓醫師在經濟層面上不會有太多後顧之憂,另也要讓偏鄉醫師有機會能與都會區醫院繼續保持適度聯繫,必要時要能回到都會區接受進一步教育訓練,維持知識與技能,讓更多醫師願意留在偏鄉服務。

3+4何時可改0+7?李秉穎提3理由:可考慮

友善外籍船員!漁業署設29處盥洗室讓漁工「洗熱水澡」

6個月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明開打!醫:打完觀察7件事

窈窕女背部長「巨蟲」 醫:每百人就有1人有這體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增開「波波生」實習名額往偏鄉 學者:應有獎勵措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