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敏+美債低敏下如何配置?
1年前

A股仍處於“國內政策底”確立、等待“海外政策底”共振的階段。

戴康/文

目前,A股仍處於“國內政策底”確立、等待“海外政策底”共振的階段,匯金增持有助於“市場底”形成。歷史上匯金增持後“市場底”形成經驗:市場足夠便宜;弱市核心邏輯被扭轉。本輪匯金增持意味國內“政策底”夯實,而當前A股從“政策底”到“市場底”還需一個關鍵變量:中美“政策底”共振。國內政策底右側但經濟數據企穩尚未顯著改善,隱含了新範式-中國居民/企業資產負債表修復緩慢。

歷史上存在四段與當前較爲相似的時期:政策底右側+經濟未顯著改善+海外流動性壓力,大多屬於國內政策底已確立,海外risk-off風險未釋放的階段。分別是2012年7月到8月、2014年5月-7月、2015年2月-3月、2023年2月-3月。

從行業表現來看,該區間內經濟低敏的行業以成長風格爲主,TMT和醫藥的勝率較高。取區間漲幅居前的行業,可發現領漲行業的交集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傳媒、醫藥,四個區間平均漲幅7.4%-9.6%,平均超額收益3.9%-7.4%。而區間表現相對承壓的多爲經濟敏感的順周期風格。

從因子表現來看,美債利率上行區間內比較佔優的因子是:低估值(美債防御)、高紅利、小微盤股。2016年之後美債利率對A股風格和交易因子逐漸起到決定作用,美債利率與A股主要寬基走勢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但其中最爲脫敏的就是萬得微盤、紅利指數、中證2000、國證2000等;在2016年以來的五輪美債利率上行區間內,以期初估值因子(過去5年PB分位數)分爲五檔計算可得:低估值分位數因子顯著有效、即區間漲幅更大/跌幅更小;以期初股息率(12個月)分爲五檔計算可得:高股息因子顯著有效,股息率得分最高的漲幅更大/跌幅更小。

短期窗口:配置關注“經濟低敏+美債低敏”的行業如醫藥與TMT,因子看重如小盤、低估、紅利。首先,經濟低敏的成長資產中,“估值溝壑”疊加“困境反轉”指向目前成長類資產中低區的醫藥和消費電子板塊性價比提升(醫藥和消費電子行業PB估值分別處於2010年以來5%和15%的低分位數)。醫藥方面,反腐風波漸消疊加經營創新周期優選創新藥、創新器械;消費電子方面,華爲等產品創新、價格/庫存/毛利等經營觸底、四季度旺季提振,優選被動元件、面板。其次,9月出口恢復繼續確定了中國部分制造產業的內需低敏優勢,2023年上半年出海收入佔比提升、海外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低估值制造業(船舶、汽車及零部件)。最後,借鑑歷史經驗,紅利資產和微盤指數在當前區間將有望繼續保持超額收益。

中期來看,“槓鈴策略”仍是不確定環境下反脆弱最佳應對。在新一輪投資範式下,應對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以反脆弱下“槓鈴策略”爲最佳:中期兩大不確定性(逆全球化下的decoupling+居民/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尚未根本扭轉,地產修復力度仍較慢。槓鈴策略——類債券的高股息資產,以及類彩票的遠景盈利資產指向數字經濟AI+,目前後者的估值已較6-7月有不同程度的消化。

總體而言,國內政策底已夯實,美債利率在經濟韌性與債市供需影響下快速攀升,美債引發的潛在流動性衝擊影響不可忽視,海外risk off尚未完全形成,美聯儲轉鴿派仍需等待,中美政策底共振反轉的大機遇仍在酝釀。因此當前A股配置關注“經濟低敏+美債低敏”的行業(成長)與因子(低估、紅利、小微盤)。A股“估值溝壑”大概率繼續收斂,低估值更爲受益,短期擇優低估值“困境反轉”中期堅定“槓鈴策略”——前期跑輸、低估值“經濟低敏+美債低敏”品種(創新藥、消費電子、汽車、船舶);遠期科技奇點確定性——數字經濟AI+:半導體、光模塊、遊戲;永續經營確定性——高股息率&高自由現金流:煤炭、石油石化、電力。

(作者爲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經濟低敏+美債低敏下如何配置?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