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和出口大國之一。隨着經濟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也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引擎的角色轉變,對全球政經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爲中國經濟騰飛的主力軍,中國企業的發展一直備受世界矚目,部分行業龍頭的企業管理模式與業態發展已成爲西方商學院研究的標杆案例素材。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暨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頒獎盛典在深圳順利舉行,數百位海內外著名管理學者、知名企業領導者,結合理論創新和優勢實踐案例分享,尋找中國管理模式的本質,探索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益的發展之路。
據了解,該論壇由中國管理·全球論壇組委會、中國管理模式50人+論壇(以下簡稱“C50+”)主辦,大會匯聚15年探索的中國管理智慧與方案,發布《路標——解碼中國管理模式》。同時發布《中國管理模式50人+2023年度洞察》,揭示當前中國管理模式應用在企業成長的五大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遴選的發起人之一,正是金蝶集團(00268)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
一家軟件公司熱衷於探索企業管理模式,這確實有點意思。
從迷惘到堅定,從無到有中國管理模式正綻放異彩
19世紀以來,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工業革命的浪潮。這股浪潮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影響了世界各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
工業革命時期,管理思想成爲了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規模生產取代了手工生產,企業和工廠規模不斷擴大,勞動力的配置和生產過程的協調成爲一個重要的問題。
管理學家們通過實踐和理論創新不斷探索適合工業時代的管理方式,這直接推動了企業在組織、生產、營銷等方面的不斷創新。
也因此,西方“管理百年”思潮造就了一批世界水平的企業,以西方管理思想爲主導的現代管理學支撐了以美國爲代表的企業的崛起,其流程化、標准化、制度化成爲全球企業學習的標杆。類似美國企業的標杆管理法、德日企業的精益管理模式風靡全球多年,也深深地影響着中國的企業。
而當時處於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國並無管理學一說,當時大家如飢似渴地學習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企業模式,不僅如此,還向“四小龍”學習,學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韓國等國家以及地區。
之後隨着中國加入WTO,在經濟全球化主旋律下,中國企業積極參加外部競爭,在全球舞台上大放異彩。
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中國企業管理本無路,是大家看着外頭邊學習邊實踐摸着石頭過河,在一邊摔倒一邊摸爬滾打中自我韌性成長,摔的跟鬥多了,走的人多了,步子越走越穩,這成功之路也就慢慢趟出來了。
隨着中國企業力量的不斷崛起,探究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學者專家也越來越多,這其中,也包括徐少春。
其實,對管理的深度思考,徐少春很早就开始探索了。
作爲國產軟件公司的當家人,徐少春是國內最早提出“中國管理模式”一詞的人(2006年就已提出),但彼時受到諸多質疑,甚至有觀點認爲,中國根本不存在自己的管理模式。
轉折點出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在西方國家陷入蕭條中,而部分中國企業卻成功穿越動蕩周期,實現了更高的增長,這讓徐少春堅信了中國管理模式的存在。
於是在成思危先生指導下,2008年徐少春和多位專家、企業家組成中國管理模式50人+團隊,开始了中國管理模式探索之旅。
15年來,中國管理模式50人+成員對數百家企業走訪調研,形成百萬字調研報告,出版了多本“解碼中國管理模式”的書籍,一路上見證了一系列中國優秀企業管理實踐案例。當下“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已成爲中國管理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見證了中國的世界500強、“隱形冠軍”等一批批優秀企業的崛起和壯大。
外界也好奇,這類看似是專家學者的工作,爲何作爲軟件公司的金蝶卻要投入大量精力發起和深度參與,尤其作爲公司一把手的徐少春工作繁忙,每年卻依舊要花費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研究中,難免讓人疑惑,究竟是爲何?
對此,徐少春的觀點是,大型企業市場一度是中國軟件廠商難以跨越的大山。近幾年國際貿易環境動蕩和國家持續支持科技創新,產生的國產化替代機會雖然是突破口,但仍困難重重。
管理軟件的國產化替代,不止於技術創新替代,還有管理思維的替代,先進的管理學和商業理論更多來自於歐美。“國產化替代看似是用一個產品來替代另一個產品,但實質來說是一個文化的替代。我們若想重構企業數字战鬥力,做好數字化轉型,除了技術要對標之外,其實根本的是要進行思維模式的轉型。”
一言以蔽之,不深入探索了解中國大型企業的管理模式,不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現實的難點痛點,又如何給企業提供合身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呢?
削足適履不是中國企業該走的路。
金蝶更懂大型企業管理痛點
從軟件行業市場看,國外企業管理軟件基於流程化、標准化打造,本身適應西方企業管理。
也因此,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國內高端市場上長期都是SAP、甲骨文等國外品牌的天下。
但這一局面,正在被以金蝶爲代表的國產廠商打破,在大型市場上,國產軟件正憑借對中國管理模式的深度理解和把握、技術領先和自主可控,在助力大型企業國產化替代上走在前列。
從外部因素來說,中國大型企業當下正走在十字路口,國內面臨人口紅利拐點向下,經濟增速逐漸減緩;國外面臨國際貿易波詭雲譎,逆全球化、卡脖子技術斷供風險、核心零部件供應鏈壓力長期存在。
面對日益復雜、不確定的競爭環境,中國企業必須在這個時代保持靈活性、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當下中國大型企業的管理模式除了借鑑西方思想,更要尋找探索屬於自己的模式,固本培元夯實底蕴規避風險。
比如海信,在企業運營管理上,便極其推崇行穩致遠、做久做精。基於穩健反饋到財務原則上,策略就較爲保守。
尤其在財務管控上,海信有一個自己創造的特殊指標——還貸後現金資產,即海信利用手中可迅速變現的全部貨幣型資金嘗還了全部的負債以後手裏面還剩下的資金余額是多少,這個指標雖然是一種集團的假設,但是這個指標直接反應了企業的償債能力、資金風險和經營安全,尤其是可以抵御銀行、供應商突發性的集中擠兌的風險。
在標准的財務報表中根本沒有這個類別(還貸後現金資產),這種極端假設是基於海信謹慎穩健的經營思路制定的,體現的是海信穩中求進、風險意識極佳的企業特徵。
海信非個案,通過長期的企業調研,金蝶發現每家成功的中國大企業幾乎都有獨屬於自己的管理方法。西方管理模式放在中國企業身上,可以借鑑,但如果直接照搬很難成功,因爲從中國的社會體制到中國企業的管理都和西方截然不同。而這也正是過去幾十年來國產ERP相比於國外產品的核心短板:對企業業務和管理的理解還不夠深。
所以,作爲給企業業務和管理提供支撐的管理軟件,只有對中國企業管理模式有足夠深的理解,才能讓自己的產品更符合客戶需求,否則再先進的技術架構,再愉悅的UI設計也沒有實際意義。
作爲國內幾乎是唯一一家對企業管理模式开展理論研究的軟件公司,金蝶抓住了行業發展的症結,並且一做就是15年,如今也逐步看到了成果。
沉澱多年开花結果 成中國500強新選擇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研究、思考、確定探索實踐路徑,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开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這也是金蝶能在大型企業市場持續突破、獲得企業客戶青睞的核心因素之一。這背後除了技術架構上的領先,還有金蝶對中國企業財務、人力、供應鏈等層面有着深入了解。
比如在國資委提出央企建立對標世界一流的司庫後,金蝶發布了《價值型司庫白皮書》;針對國企數字化轉型,金蝶發布了《國資企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針對生命科學行業,金蝶發布《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這些背後都是金蝶對行業、對企業業務積累多年的理解和實踐。
產品上,以人力資源領域的產品爲例,金蝶2022年發布的星瀚人力雲,以華爲爲原型客戶,融合了華爲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打造出能支撐超大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SaaS應用。比如已經上线的山西國運人力資源管理項目,員工總數超過百萬;去年還籤約了浙江吉利控股;今年籤約東風汽車......種種跡象都證實,金蝶將理論研究融入到產品中已經开花結果。或許其他國產軟件公司也在進行類似的研究,但無疑金蝶遠遠走在了最前面。
這些也反應在了金蝶的經營成果上。2023年中報顯示,金蝶雲已累計幫助177家企業完成國產化替代,覆蓋了近60%的中國500強企業。可以說,在大型市場上,金蝶雲國產化替代方案日趨成熟,已具備全面國產化替代能力,可以高效助力國內大型央國企數字化轉型對標世界一流。
在30周年慶典上,金蝶喊出要走向世界的愿景,這不僅僅是指業務層面,更是金蝶希望讓世界聆聽中國管理的發聲。因爲徐少春和金蝶都堅信,中國管理模式將在全球崛起,國產軟件也將閃耀世界。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金蝶(00268)的AB面:一家軟件公司爲何執着於對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的研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