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年,香港“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重啓,但門檻由此前的1000萬港元,提升至最新的3000萬港元。
有人直白地說,投資移民政策,就是讓人可以用錢买香港身份。
香港身份是很有吸引力的,意味着在全球17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免籤、偏低的稅負、良好的教育醫療、自由开放與國際視野的工作生活環境。
投資移民通道獲得的香港身份,比之高才、優才等通道,則更具吸引力:除了對申請者本人能力背景的限制少之外,也不需要在香港從事業務、开辦公司或與其他公司合作。
這道門一旦打开,不管你之前幹什么,之後在不在香港居住,只要錢多,香港身份就不是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有錢走遍天下”,妥妥的富豪通行船票。
人嘛,技多不壓身,通行證多再多也不嫌多的,你若有幾個以上小目標的資產,想必也不會嫌棄多個香港的身份,更何況香港還是亞洲頂級富豪扎堆的地方,例如,泰國首富謝家的第三代嫡系——名字爲“謝*人”這一輩——不也有幾房離开泰國長居香港的么?
而且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重啓“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也有其必要性。
1
這個政策最早發端於2001年。
2001年是香港艱難困苦的一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911恐怖襲擊更是雪上加霜。全球經濟陷入困頓,海外消費意愿急劇下降。
香港進出口業務明顯放緩,失業率上升,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調整,也爲香港帶來了新的挑战。時任特首董建華在做施政報告時,做了檢討:
“現行機制不足之處,是未能容許只投入資金而不參與任何業務工作的人士來港。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各地區都調整政策便利人才和資金的自由流動。特區政府現正積極檢討進一步放寬外地人士來港投資的入境政策,消除所有不必要的限制和障礙,並加強向外推介。”
入境政策討論了兩年之久。到2003年,在SARS的衝擊之下,香港遭遇了更嚴重的經濟衰退,失業率高達8.5%,樓市亦跌至谷底。在內憂外患之下,10月27日,香港《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正式推出。目的是吸引高淨值人士來港投資,以刺激經濟。該政策以外國人、澳門居民和台灣居民爲對象,投資門檻爲650萬港幣,需要投資在金融證券或房地產市場,且規定七年內不可套現。
這一招在當時正可謂是“雪中送炭”,吸引了大量外來資金,爲香港的股市和樓市及時“輸血”,同時也給香港本地的金融和經濟活動續命。
尤其是樓市,當年香港中檔住宅價格僅4000-5000/平尺,隨着投資移民計劃的實施,樓市很快交投活躍起來。移民顧問、地產商、地產中介、銀行、法律和財務顧問、資管等行業也开始欣欣向榮。
股票市場也开啓了新世紀以來第一段較長的繁榮期。從2003年3月到2007年年底,恆生指數從最低的8330點左右穩步升至31958,長達四年的牛市,累計升幅284%。
這真是一段令人難忘的輝煌時期。
2
香港房價,是在2003年投資移民政策實施後快速拉升的。
(1980年來香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按月走勢)
2008年的金融風暴,給樓市帶來的短暫回調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小回旋。在隨着投資移民奔湧而來的旺盛購房需求推動下,房價迅猛前行,香港市民關於控制房價的呼聲日益高漲。
2010年,港府將投資移民的門檻從650萬港元提升至1000萬港元,且明確不能用於房地產。與此同時,還出台針對非永久居民購房的买家稅,多管齊下以抑制房價。
這一舉措,使得新政後的投資移民,對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的需求大增。截至2010年底,共批出8924項申請,資產總額高達633億港元,其中418億港元用於指定的金融資產投資。相當於約三分之二的移民資金湧入了資本市場。
股市也是欣欣向榮,從2011年至2015年,是港股進入新世紀以來的第二個長牛階段。
從16170到28588,累計漲幅78%。
雖然不及上個牛市煊赫,但漲幅依然可觀。
3
時間來到2015年1月14日。 港股早上升約60點。但隨着《2015年香港施政報告》宣布暫停推行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持續了11年的投資移民政策畫上了暫停符號。 恆指實時受驚,一度由高位倒跌270點。市場憂慮,這將會令香港金融市場每年或失去高達300億港元的資金流入。 回顧這11年的政策執行,給香港帶來了巨額的基礎貨幣,源源不斷地支持了香港的經濟發展—— 根據入境處數據,從2010年截至2019年3月末,香港吸納的總投資額爲3149.12億港元,其中投資房地產金額約425.88億港元,投資指定金融資產2723.24億港元,投資移民平均每年爲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資金(這個“平均”包括了政策暫停以後的年份),除了香港股市以外,高息企業債券、基金銷售及投連險等均有受惠。想一想,2003年以來,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資金,香港很難成爲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我們知道,2014年10月,美聯儲开始實施Taper。進入2015年,隨着美國的加息縮表周期啓動,香港進入熱錢和資本流出的階段,股市也臨近大跌前夜。
在這個階段宣布停止投資移民,等於掐斷了一項重要的資金來源,與香港經濟的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
而且,2015年前後香港正在積極爭取开通滬港通、深港通等,本來的目的就是希望將內地的資金引入香港。掐斷投資移民,與這個目的也是背道而馳。
知其不可而爲之,是爲什么呢?
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宣布暫停時,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要“順應香港人口結構的變化,提升香港競爭力”。爲了這一目標,政府還決定擴充了招攬外來人才和專才的標准,包括鼓勵已經移居海外的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的第二代回港發展等。
但市場認爲,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是顧及左右而言他。坊間猜測主要原因是兩點:
一是,香港市民的反對。香港樓市持續飆升(參見配圖一),本地居民,對移民政策整體上頗有微詞。盡管投資移民的投資對象已經不允許放在房產,但移民(富豪)的湧入客觀上也增加了住房需求。移民政策要進行“緊縮”但又不影響人才流入,就必須進行結構性調整,兩權相害取其輕,投資移民就是被“割掉”的那部分。
二是,配合內地反腐行動。因爲在投資移民的實際執行過程中,有內地的腐敗黑金流入香港,並通過投資移民將黑金洗白。
在上一輪投資移民之中,大陸居民實質佔據絕大多數。香港入境事務處提供的數字顯示,從2010年至2015年停止接受申請爲止,全球共有34759人申請“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其中33013人是“中國籍而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士”,佔比95%。
投資移民對一般的內地居民是不放开的,但“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可以申請。於是,不少內地人爲了取得香港身份,專門跑去申請第三國國籍。
數據顯示,2007年,在1114名獲得正式批准的申請者中,竟有37%的申請者國籍是岡比亞。而業內人士透露,取得這個非洲小國的永居居留權,只需要10多萬港幣,且兩三個禮拜便能拿到國籍。 更誇張的是這些移民申請者的身份。在2013年,有移民中介聲稱,他們手上幾百名的申請者中,有三成以上的人是內地公務員或者相關聯人士(配偶、子女)。這些內地公務員,把子女和配偶移民海外,同時也會想盡辦法把財產轉移,成爲後來內地政府重點打擊的“裸官”。於是,當梁振英1月14日突然宣布次日起中止投資移民政策時,給那些想走投資移民通道的人留下的交表時間不到一個工作日,所有中介公司和申請人當場傻眼! 這不是有備而來,又是什么呢?
4
風起於青萍之末。
疫情後,香港政府的財政喫緊,稅收也大幅下降。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年初日發表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時稱,22/23財政年度的狀況比預期差,赤字爲1398億港元,超出預算約560億港元,到財政年度完結時,財政儲備將降至8173億港元。港股的表現也很低迷,恆生指數徘徊在1萬8千點之下,大市每日成交額及IPO項目顯著減少。 香港的經濟發展,又到了需要外部企業、人才和高淨值人群的資金來帶動和托舉的時刻。於是,時隔8年,特區政府“財爺”陳茂波在《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首次釋放了“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信號,並稱計劃細節今年內會正式公布。
10月25日,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發布,在香港投資逾3000萬元可通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來香港,可买股債基金、不包括买樓。
最大的變化,是將投資門檻提高。陳茂波表示這主要是希望有關投資移民能夠將更多資金帶來香港。 按照以前的規定,投資者可以投資的金融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債券、存款證、後償債項、保險(屬於合資格集體投資計劃),而對於每一類資產又會有詳細規定。如股票只能投資以港元交易的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債券類則只能投資以港元爲單位,由香港上市公司(港元交易的)、香港特區政府、外匯基金、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港鐵、九廣鐵路、香港機場管理局以及其他指明的由香港特區政府全資或部分擁有的法團、機構或團體發行或全面保證的定息或浮息工具和可換股債券;存款證指由《銀行業條例》訂明的認可機構發行的港元存款證,在購买時須距離到期日不少於12個月。 而新的政策,除了投資金融資產外,也會考慮如初創、創科等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的行業。 據相關人士透露,有關資產類別還可能會考慮金融科技、生命科技等方面的投資。 (一)政策重啓,首先是利好股市。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稱,投資移民計劃的重啓將爲港股帶來一定的增量資金,有助提升港股的承接力。 投資移民客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投資的訴求與一般的投資理財很不一樣。按規定,如果用來投資股票,股價增值的部分不能提取(分紅派息可提取),只能繼續用於买股票,但如果虧損了,也不用彌補。這筆資金的鎖定期一般爲7年,且中間不得有超過14天的空倉期。也就是說,這相當於爲港股注入一批長线資金。如果想你在7年期限到來之前變現的話,只能有一種選擇:就是去买高派息的股票,因爲派息所得是可以提前變現的。
盡管計劃的細節還沒有出台,假設在上述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參照過去經驗,由於這部分資金的風險承擔一般較低,大多首先买入派息比率高、低估值的股票,例如電信、銀行、能源股,其次才是可增值的白馬股、成長股 。
(二)也將同步活躍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會計、法律相關專業服務業的發展。 尤其是對於券商而言,相當於开啓了一場新的盛宴。因爲那些投資理財不太專業的申請者,一般在辦理投資移民證券帳戶的時候會選擇券商推薦的代客理財服務,也就是全權委托證券公司代“我”投資,如有盈利,證券公司與“我”對盈利部分按照約定分成;如投資虧損,則證券公司不承擔責任,另外仍然要按照資產總值的*%收取年度管理費。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也指出,重啓計劃有利於中小型證券商發展。 他表示,合資格申請者未必有私人銀行銀行戶口,如要來港進行較大額投資,大概率是經過中小型證券商或金融公司來操作。(三)一些投資陷阱也會重現,要注意規避。
【投資債券返現陷阱】
舊案例:僞造假債券的老千以某集團執行董事的名義,通過香港與內地的投資移民中介公司對外散布消息稱,有大量可轉股債券可以按照5到6折的價格低價賣給投資移民客作爲投資移民的工具,投資移民客在支付了1000萬港元之後,將獲得面值1000萬港元的公司可轉股債券,之後再通過其他渠道返現給投資移民的客戶400萬至500萬港元。在這種大差價的利益驅使下,有不少想貪便宜的投資客會乖乖上套。
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德金資源(01163)曾發布公告稱,有人持有若幹僞造的公司可換股票據證書,持有人均爲通過中介來香港投資移民的客戶。事實是,不法分子利用上市公司德金資源集團執行董事繆泰來的名義制造假債券,這些僞造債券的特徵爲僅有一人署名,並與上市公司執行董事繆泰來的筆跡接近,但真實的債券爲兩人籤名,並且按規定蓋有公司的鋼印。
【投資垃圾債券或者莊股】
舊案例:有評級較差的機構爲了銷售垃圾債券、其坐莊的股票,會給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進行利益輸送(有的以銷售獎勵或者返點的形式),雙方勾結,由資管公司的資深投資顧問重新包裝,向代客理財的投資移民客戶進行推銷,導致客戶虧損50%或以上。
【上市公司代持騙局】
舊案例:某移民中介稱:“移民香港只需150萬港元費用,一人申請全家移民!移民不成功不收費!……你不用付1000萬!只需150萬人民幣7年利息即可。” 並稱,這1000萬港元的香港債券投資產品是中介“關系好”的上市公司的現金及投資資金,只是用移民客戶的名字來代持,上市公司獲得這100多萬港元的利息。 這種操作,一是投資移民的資金本身並不安全,二是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一旦被監管查出,申請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總的來講,香港投資移民最核心問題離不开“合適的金融產品”。經常會出現機構銷售只從高傭金角度出發向客戶推銷產品,最終導致投資失誤甚至虧損。而在中介的選擇方面,由於市場消息真假難辨,從業人員良莠不齊,加之投資者心態失衡,往往不能得到最合適的服務。除了這些舊常陷阱之外,如果涉及初創、創科企業的投資,騙局可能還會出現新的"花活":
例如,數字貨幣騙局包裝成金融科技企業,以未來會上市(將來GEM上市條款存在放寬的可能,尤其是現金流標准)爲噱頭吸引投資移民資金參與。這樣一來,一級和二級市場的騙局甚至有可能融合,一級市場騙一道,再到二級市場收割,這樣的“殺豬盤”甄別難度會加大。
因此,建議投資移民申請者在認真調查過合資格服務商的背景之後,選擇資質合規、牌照齊全,且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認真規劃落地,不可不審慎詳查。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香港投資移民前身後世:計劃重啓可以救港股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