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新Logo,重走來時路。
作者丨侯書青 思維財經&投資者網 出品丨ID:touzizhebao
11月的第一天,#安踏宣布更改公司標志#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網友們把關注點放在標志中的“ANTA”字樣是拼音還是英文上。
對安踏來說,新的Logo不僅是品牌形象上的統一,也是公司向市場釋放了突破天花板的信號。
之前,安踏憑借收購來的FILA獲得了多年的高速增長期,一批外購品牌涵蓋了廣泛的運動門類,但真正能夠撐起公司業績的,也只有一個FILA。如果在安踏的營收中去掉外購品牌,就會發現安踏主品牌的規模與李寧相近,增速甚至不如李寧。
而根據安踏最新披露的數據,2023年第三季度,FILA的增速已經下滑至10%-20%,曾經強勁的增長引擎,已經顯露出些許疲態。安踏在這個時間點上選擇收購一家國產瑜伽褲品牌,或許也有想要故技重施,再造一個“FILA神話”的意味。
新寵女性運動品牌
作爲國產運動品牌中外購品牌最多的一家,安踏對收購有獨到的理解,口味也頗爲獨特。除了最爲人津津樂道的FILA,還包括一批專業性較強的運動品牌,包括主打滑雪裝備的迪桑特和始祖鳥的母公司亞瑪芬體育。
即便有了FILA,安踏依舊沒有停下尋覓新歡的步伐,只是收購進程與過去相比略微放緩。10月中旬安踏收購了一家國產瑜伽褲品牌MAIA,而公司的上一次收購還是2021年11月收購的Amer Sports。值得注意的是,收購MAIA是安踏少有的將目光投向國產品牌。
看上MAIA,安踏有它自己的想法,動機主要是看上了瑜伽褲作爲近年來大火的單品,成就了Lululemon。甚至讓消費者一想到瑜伽褲,就會想到Lululemon。2023年一季度,Lululemon的銷售額達到20億美元,其中國內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接近80%,高增長向市場證明了女性運動品牌的發展潛力。
而MAIA作爲一個與Lululemon相似的國產品牌,在被收購之前已經獲得了6輪融資,也算是一級市場上的明星企業。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紅杉中國、華映資本、華創資本等知名機構。
MAIA成立於2016年,目前最新披露的門店數量約爲40家,而Lululemon目前在國內共有約99家門店,全球門店數量爲655家,相比之下MAIA仍處於成長期。
公告顯示,安踏與MAIA的若幹股東訂立了一系列买賣協議,有條件購入MAIA75.13%的股本權益。
女性運動品牌的市場十分誘人,對安踏來說如果能把MAIA做成下一個Lululemon,將會給公司的業績諸如強勁的增長動力。要知道,Lululemon全球僅幾百家門店,卻讓自己的市值達到了490億美元,而阿迪達斯目前的市值僅有180多億美元。
新的Logo,新的收購,背後是安踏需要新的增量,而且這個需求正隨着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迫切。增長面臨天花板
安踏目前市值高達2595億港元,穩坐國內運動品牌“一哥”的交椅。從營收規模上看,2022年安踏的收入甚至比耐克中國還要高。
今天的地位,源於安踏蹭上了外購品牌的紅利。
2023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營收141.7億元,而收購來的FILA則實現了122.3億元的營收。對比李寧140.19億元的同期營收不難發現,如果只看主品牌的業績規模,安踏與李寧之間幾乎沒有差距。
而安踏主品牌上半年的營收增速僅爲6.1%,而李寧約爲爲13%。通過對比同期的營收增速,甚至能看出李寧的增速要高於安踏。二者之間能夠拉开身位,全憑安踏有了FILA,後者可以說是安踏的油田。
而如今,這塊油田的年產量仿佛已經逼近了天花板,FILA在近幾年的增速持續放緩。2019年,FILA的收入增速高達73.9%,而隨後的2020和2021年,增速放緩至18.1%和25.1%。
近期安踏披露的第三季度營運情況也顯示,安踏主品牌在三季度延續了“高單位數”的正增長,這意味着主品牌的增速與上一全年相比並沒有明顯起色。而FILA的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的低段正增長”,這樣的增速很明顯也不復當年之勇。
此外,安踏將其他外購品牌統一歸入“所有其他品牌”範疇,這部分品牌的零售金額同比錄得45%-50%的正增長。這樣的增速雖然可觀,但由於基數較低且產品的專業性較高,所以這些業務的增長對公司整體營收的貢獻度並不高。
安踏與李寧、特步等國產品牌不同,它是少有的喫到了收購紅利的企業,幾年來的業績增量中,FILA都貢獻了大頭。如今FILA進入低速穩定期,安踏想要更多的增量,需要另想辦法。
故技重施
收購MAIA,或許意味着安踏想要故技重施,繼續通過收購來重塑高增長。安踏或許是想用新Logo向市場表達公司意欲突破天花板的決心,但能否成功復刻FILA的成功,仍然沒有定數。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在安踏收購來的若幹品牌中,能夠在財報中撐起一片天的,只有一個FILA。只需要梳理安踏歷史上收購的品牌就能發現,FILA的成功過程,伴隨着很大的偶然性因素。
從开店策略、渠道拓展、門店升級再到品牌風格、聯名營銷,FILA成功的過程可能很難形成一個能夠處處套用的模板,因爲如果有,那么這么多年過去,安踏手上爲何只有一個FILA?
安踏2016年收購的日本高端滑雪品牌迪桑特,上半年在國內、港澳的門店數量從191家減少至183家;2019年收購的越野跑品牌Solomon,在2022年末的國內門店數量約爲55家,且大部分分布在高线城市;可隆體育2023年上半年的門店數量也從161家降至160家。
能夠看出,這部分品牌的开店速度與FILA在2020年前後的高歌猛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踏在它們身上花費的資源遠少於FILA。問題在於,這些品牌的高專業性,帶來的是較高的單價和產品受衆的狹窄。它們的存在更多的意義在於品牌佔位,或許也能爲安踏帶來較新的技術。但要論規模上的潛力,則難以比肩大衆化的品牌。
這也是安踏在財報中,將這部分含金量較高但難以做大規模的品牌掃進“所有其他品牌”的原因。而此次收購的MAIA,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新的嘗試:它通過瑜伽褲打響了名聲,但由瑜伽褲衍生出的若幹需求,都可以由MAIA來滿足,即便是Lululemon,也不只有瑜伽褲產品。
這部分衍生出的需求中,或許孕育着下一個大衆化品牌的可能性。MAIA日後會往哪個方向走?這取決於安踏是否會長期給它FILA那樣的資源。至於MAIA能否幫助安踏重塑增長曲线,安踏決定不了,市場會給出結論。(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聯系方式
商務合作 · tzzb@tzzw.cn
內容合作 · gaofangfang@tzzw.cn
官方網站 · www.investorchina.cn
招聘電話:17269676988
加入我們:tzzbhr@tzzw.cn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安踏Logo換新 走的還是老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08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