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正在遭受貪腐“指控”?
2年前

名創優品的2022年,大概是水逆的一年。

7月13日剛剛在港股達成雙重主要上市的名創優品,先是遭遇了慘烈的开盤破發,首個交易日都沒能觸及發行價。到了7月26日,又遭到Blue Orca Capital,也即是藍鯨資本的做空,導致港股和美股的股價都出現大幅跌落。

受做空消息影響,26日美股开盤後,名創優品直接從7美元一路下跌至最低6.04美元,跌幅高達14.98%。等到消息傳到國內,27日港股开盤後,更是在十分鐘內出現了12%幅度的“斷崖式”下跌,截至收盤,名創優品港股股價從13.48港元跌至12.46港元,整體跌幅10.87%。

盡管名創優品在27日早間做出回應,聲稱藍鯨資本的做空和指控“毫無依據”,並且包含了明顯的誤導信息。但是消息發酵後,投資市場信心已然大量流失,勢必對名創優品的股價產生長期影響。

曾經的“最牛十元店”,爲何淪落至此?

一、3年持續虧損近20億元,董事長葉國富涉嫌挪用數億公款?

藍鯨資本的做空報告,幾乎可以稱作是對名創優品的公开“指控”。

在歷時7個月的調查過程中,藍鯨資本聲稱,數百家名創優品門店的擁有者和經營者,都和公司高管、董事長存在着密切的私人關系。而且,名創優品的董事長葉國富,也涉嫌在不正當交易中充當中間人,挪用公款高達數億元。

與此同時,藍鯨資本還列舉了,名創優品上市後營收數值下降40%、新冠疫情發生前就开始大規模關店、加盟費連續兩年下降63%等經營數據。結合涉嫌貪腐的指控,最終將名創優品定義爲“一個正在衰落的品牌”。

面對如此嚴厲的指控,名創優品在回應中,稱該報告“毫無依據”,並且包含“有關公司資料的誤導性結論及詮釋”。同時也在董事會展开審查,“考慮採取適當行動以保護所有股東的利益”。

無論真相如何,至少藍鯨資本已經達到了影響名創優品股價的目的。畢竟,董事長葉國富以及公司高管是否存在貪腐行爲,尚且需要權威機構來驗證,但是名創優品經營上所存在的隱患,卻是早已不是什么祕密。其中最明顯,也最亟待解決的,大概還是以下兩個問題——

1.中概股遭大面積“預摘牌”針對,名創優品面臨美股退市風險。

名創優品回歸港股,某種意義上更像是在給自己“留後路”。

自華爲遭到制裁後,美國證券交易所對待中國企業的態度越發嚴苛。近些年來,大量中概股企業選擇回歸的理由,除了中國資本市場趨於完善、融資拓展更爲便利外,最主要還是“逃離”退市危機。

美國證券交易所在5月份的“預摘牌”名單中,中概股公司已經達到了105家。除了中國石油、科興生物、華能國際等關鍵領域的知名企業,網易、京東、知乎、嗶哩嗶哩、騰訊音樂等企業,也都面臨着退市風險。

盡管名創優品尚且沒有進入“預摘牌”名單,但是在針對中概股企業的經濟環境下,也很難做到獨善其身。藍鯨資本不是第一個做空名創優品的機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2.3年連續虧損近20億元,營收增長面臨停滯。

綜合名創優品的財報信息,從2019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連續3個財年中,名創優品的虧損數字分別爲2.9億元、2.6億元、14.3億元,累計虧損接近20億元。

雖然名創優品在2021年下半年實現轉虧爲盈,但是2021年全年累計虧損,也仍維持在12億元左右。同時在2022年第一季度中,名創優品歸母淨利潤只有9655萬元,同比下跌20.77%,大概率會在2022財年延續虧損紀錄。

考慮到名創優品在2020年10月15日才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或許也可以說,名創優品從上市至今,都沒能擺脫虧損的困擾。根據天眼查的融資歷史,名創優品回歸港股後的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約4.9億元,也不知道能否緩解長期虧損帶來的資金鏈壓力。

而且從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3月31日,三個季度的營收分別爲26.54億元、27.73億元、23.41億元。其增長速度分別是28.09%、20.68%、5.01%,明顯呈現出近乎停滯的放緩趨勢。

面對着美股退市和業績停滯的風險,名創優品想要真正意義上扭虧爲盈,或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二、海外市場水土不服,燒錢擴店撐不起缺乏創新的新品牌

艱難重重之下,名創優品可選擇的破局方向也在不斷減少。

綜合來看,想要擺脫困境、重振投資市場信心,名創優品或許還是離不开對海外市場、线下門店、業務創新的繼續挖掘。但是在現階段,這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缺失——

1.海外市場收入下滑,多元化經營存疑問。

憑借着低價、日系的產品優勢,以及高速擴張、低風險的加盟模式,名創優品在國內家居綜合類零售市場的开荒期間,一路走來可謂是順風順水。在市場逐漸成熟,用戶增長逐漸緩慢之後,名創優品主要的營收渠道,也從產品銷售轉向了加盟費用。

但是在美國上市後,由於政策和經濟結構的不同,名創優品的海外門店大都採用的是直營模式。相比於國內加盟店,面向國際業務的直營店,毛利和營收表現更加優秀,但开店成本和經營風險也居高不下。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受到疫情反復、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名創優品就有超過76家門店受到影響,無法开門營業。而且在近三個財年的財報中,海外市場的營收分別是30.31億元、29.35億元、17.8億元,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爲了尋求新的營收增長曲线,從2021年开始,名創優品就开啓了多元化經營的“X-战略”轉型。但是海外市場在糟糕的疫情管控下,業績表現始終趨於低迷,再加上國內市場也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整體來看,名創優品的多元化战略並沒有起到“救急”的效果。

2.逆勢燒錢擴店,營業成本極高不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6月,名創優品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擁有了5113家門店,其中海外門店佔據1916家。而截至2021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全球門店數量4749家,海外門店佔據1810家。

一年左右的時間,名創優品新开了364家新店,其中國內258家,國外106家。平均下來,幾乎每個季度名創優品都要增开90多家門店,或許也只有依靠更加頻繁的融資,才能在常年虧損的運營狀況下保持這樣的擴張節奏。

再加上店鋪網絡、物流系統和經銷渠道的鋪設,也都需要大量且長期的運營支出。名創優品自2019年起,其營業成本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66億元上下。

近三個季度中,營業成本分別是19.26億元、19.10億元、16.35億元,累計54.71億元。因此,大概可以預估到,2022財年的營業成本很可能會突破70億元大關。

3.美妝、潮玩試水受挫,品牌創新能力不足。

爲了尋找新的增長曲线,名創優品在近些年中也孵化了多個熱門賽道的子品牌。其中主要的試水動作,集中於潮玩賽道和美妝賽道,但結局大都不盡如人意。

例如2020年12月孵化出的潮玩品牌TOP TOY,作爲回歸港股的主要業務之一,在2021年該品牌的GMV在中國潮玩市場的线下門店中,以3.74億元的成績位列第三。但是從2022年4月开始,北京、寧波等主要城市的TOP TOY线下門店,都先後以關停告終。

2020年推出的美妝品牌WOW COLOUR,曾經信心滿滿的“千店計劃”如今只有300家不到的數量。2022年初的高端美妝品牌HAYDON,更是在4月的疫情反復中,出現了不少規模的關停。

同時名創優品曾因質量問題和產品定位,頻繁被諷刺爲“僞日系”、“僞精致”,這一歷史遺留問題也延續到了新品牌的身上。

潮玩品牌TOP TOY,就曾被掛上了“抄襲”、“廉價玩具”、“路邊貨”等負面標籤。而且其產品池中,超過70%都是漫威、迪士尼的IP產品,自研產品和聯名合作款,共同佔據了剩下的30%。

這一次藍鯨資本的突然襲擊,也是爲陷入“內憂外患”的名創優品敲響了警鐘,至少,投資市場的耐心,或許要遠比想象中更加欠缺。

參考資料:

《名創優品回應做空:報告毫無依據,成立獨立委員會就相關指控开展調查》——每日經濟新聞

《名創優品,復制不了自己》——新零售商業評論

《市值暴跌,三年巨虧20億,名創優品前途難料》——礪石財經

相關證券:
  • 名創優品(09896)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創優品,正在遭受貪腐“指控”?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