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ToB市場選一個對的供應商太難了
2年前

企業想做數字化,卻普遍陷入“選擇困難症”,深刻變革中如何定位自己的數字化需求?數字化到底能幫助企業解決什么問題?

來源  /   InfoQ  

作者 /   羅燕珊   採訪嘉賓  /   劉松

數字化是未來經濟最大的一個確定性。過去幾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在這樣的“確定性”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卻面臨較大阻力。受供給、需求、人才、資金、技術等多方面因素制約,我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水平仍較低。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指出,79% 的中小企業仍處於數字化轉型的初步探索階段,12% 的企業處於應用踐行階段,達到深度應用階段的企業僅佔 9%。

相比之下,近幾年尤其是疫情以後,大型企業則普遍對數字化有了相對充分的認識。

PingCAP 副總裁劉松近期接受採訪時提到,很多企業已經把“數字化”作爲一把手工程,大型央國企也都認識到數字化的必要性和長期性,數字化需要一步一步地做才有效果。

“確實在歷史上,IT 企業也好,互聯網企業也好,會發現他們在服務中小企業的時候給它們帶來價值永遠是最難的。”劉松進一步指出,中小企業往往因爲生存問題,對於數字化能給自身帶來的價值會更敏感。

在信息化時代,以電商爲例,電商平台能給中小企業解決資源匹配、信息匹配的問題,但是再往下探,對於整個中小企業的數字營銷、生產管理、物流管理及時獲得貸款支持等方面,要如何通過數字化方法去解決?這都是數字化時代留給中小企業的關鍵性問題。

要尋找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大潮中如何自處的答案,或許可以先追溯我們是如何走進數字化轉型時代,以及數字化的本質是什么。

01

开源、雲和數字化的關系

當下,踐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還是以中大型規模爲主,極客邦科技創始人兼CEO 霍太穩留意到,這些做數字化轉型的中大型企業不但都用上雲服務,並呈現用开源軟件的趨勢,“原來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他們是絕對不會去用开源,雲計算是稍微有些接觸,但是絕對不會去用开源。”

爲什么現在會有如此大的一個轉變?對於該現象,劉松先是回顧了過去十幾年的行業發展情況。

在 21 世紀初,使用开源技術的主要是互聯網創業公司,LAMP 架構(Linux+Apache+MySQL+PHP)基本能解決互聯網網站的需求。

後來,這些互聯網企業逐漸推出雲計算,從亞馬遜、Google 等等,國內則是阿裏雲首當其衝。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互聯網公司首先因爲开源,形成了巨大的算力和新一代的开源技術棧,但是即使在最興盛的時期,企業用戶也不敢貿然採用這類开源技術棧。

直到幾年前,企業用戶和廠商基本都只是旁觀者,像 IBM 或 Oracle 這樣的傳統軟件廠商也是後來才關注开源和雲計算。

劉松進一步分析稱,“因爲當中涉及的運用成本、管理成本、迭代成本對他們來說是很高門檻的,可能還包括人(的成本)。”

而互聯網公司在鼎盛時期平均每家都有十個左右的技術棧,還擁有上萬工程師去維護這些技術棧。

同時,這些互聯網公司作爲數字平台,有着自己的絕對收入,开源降低了整體成本,因此只需要买服務器、網絡、數據中心,就能夠形成全球性的業務。

這些頭部互聯網公司先是滿足自用的需求,後來想把自己的這套東西提供給其他企業用戶,發現直接“平移”是不行的,所以得用一種平台服務的模式,而這就是雲計算。

“很有意思的是,到今天爲止,其實那些具備代表性的公有雲公司有非常多的技術棧是從开源的世界逐步打包成服務的。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十年間,公有雲的地位迅速超過商業軟件。

如今,行業內普遍認爲只有在公有雲才有最大的成本效益,尤其是起步階段的可變成本。

公有雲恰恰包含諸多來自於开源的產品,這便帶來兩個好處,第一是總體成本比較低,第二是迭代快。

“今天我們談到开源軟件,跟 20 年前有非常大的不同。”劉松提到,“20 年前,我們當時講 Linux、講开源,還是停留在跟微軟操作系統對抗的另外一個選擇,但是今天最重要的是,技術的先鋒是开源軟件,因爲技術更先進、迭代得更快。”

不難發現,近幾年,熱門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雲原生技術幾乎都是开源的,尤其是在數據技術這個賽道,像 MongoDB、Confluent 等新一代 數據技術,均從开源走向了雲服務。

“开源某種意義上講是擁有最低使用門檻的,但是需要你有一定的技術能力,雲計算是最低使用門檻的,但是需要你付一定的費用。”

劉松給出的一個基本判斷是,“开源和雲服務會變成整個數字世界的兩個基礎,也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不斷創新的需求;兩者結合才能帶來持續降低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人人可及,哪怕是很小的應用都能夠用到超強的算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

總的來說,是开源和雲服務讓數字化的成本大幅下降。“如果前面沒有开源,沒有發展到現在的雲計算,談數字化可能是空中樓閣。”霍太穩總結道。

02

今天,我們究竟向雲索取什么

進入數字化時代,“雲”也在發生變化。我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信息化和數字化最本質的區別是什么?

劉松的觀點是:以數據價值作爲提升效率進而帶來業務創新這個根本點,就是數字化的最重要目標。

在他看來,以 ERP 爲代表的信息化時代,數據只是被記錄,被收集,是被動的產出物,但是進入數字化時代,數據成爲決定效率的生產資料,所有業務都是數據驅動和數據定義的,這是信息化和數字化之間最本質的一個區別。

ERP 的本質是把物理世界的最佳實踐固化到信息化的系統,其目的是通過穩定的控制方式保證效率。

數據只是一個結果,它並沒有變成生產資料,後來出現 Data Warehouse 數據倉庫,便开始分析企業的業務數據庫如 ERP、CRM 等,這樣才能知道某類客戶的需求,以及生產環節怎么能夠達到最高效率。

因此,劉松認爲,“我們前面更多的是向雲計算要資源效率,租幾台機器,快速上线一個應用跑起來。但是大家現在想向雲計算要的是一個數據分析的能力:我能不能夠用半天時間在一個 SaaS 化的數據倉庫裏面,建起一個數據分析(的能力)。”

他舉例道,耐克如今通過 Snowflake 這類雲數據倉庫建立分析能力僅需幾個小時或幾天,但若用更早期的數據倉庫,比如十幾年以前的 Teradata 時代,基本需要花費一兩年時間去構建一個數據倉庫,同時還需僱傭一群非常有行業經驗的人。

簡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尚沒有超大算力和大容量硬盤去容納數據,因此需要在數據模型、行業經驗花費許多時間。

而今天,算力已經無處不在,而且成本降低了幾個數量級。

“用現在的數據處理方式以及人工智能,可以更快地知道用戶想要什么,應該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這些信息都不再只靠當年的行業專家獲取,而是基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獲得。”劉松強調,在數字化時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相對不需要人工幹預的方式去找到對的規律,做出實時的決策。

03

中小企業數字化面臨的選擇困難症

放在十多年前,雲計算於大多數人而言還是個充滿爭議的概念。但到了今天,沒有人會再質疑雲計算的價值。

同樣地,當下也鮮少人會質疑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它的核心目的很直接——要么保生存,要么保發展,因此企業更多的是去思考如何做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促進業務發展,實現商業增長。

但如前文所提及,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面臨較多阻滯,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解決方案和工具,他要如何做才能“不出大錯”?

劉松認爲,這兩年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情況也有一些好的跡象,他們开始用具備“上雲、用數、賦智”等特點的數字化轉型服務。他提出,這裏面有三個重要的注意點:

其一,中小企業的企業主需要有比較強的數字化意識,從這一點來看,大多數 90 後企業家們基本具備;

其二,需要有對的工具和人,像飛書、企業微信或釘釘之類的平台和雲服務平台,這幾年把不少中小企業拉入了數字化大門;

其三,有沒有能夠針對某個企業的具體解決方案。從雲服務的演進情況來看,新一代的 SaaS 已經層出不窮,但長遠來看,還需要有更多的具備行業針對性的 SaaS 交付方案。

比如上了協作平台之後,怎么讓企業想要的個性化 SaaS 需求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在平台上呈現,這也是當前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困局的主流方案。

總的來說,劉松認爲中小企業在做數字化的過程中需要有個“明白人”,該角色類似“迷你 CIO”——可以站在業務需求的角度去進行梳理和思考,從最佳性價比的維度去做需求,並且能夠大致知道哪些 SaaS 化的軟件才是適合企業。

站在服務方的角度,劉松觀察到中小企業數字化的另一個現象:“中國想做數字化的一些企業面臨着選擇困難症。”他進一步指出,在中國ToB領域選一個對的供應商太難,因爲它不像電商商品,進去平台後只要選擇幾個參數,基本上五秒鐘就能找到想要的東西。

尤其是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他們到底需要什么,他們未必能說得出來。”

因此劉松設想,是否可以有一個信息交換的場所,能夠把某些特定行業的企業所面臨的最着急的數字化訴求充分暴露出來。

如此一來,從數字服務供應商的角度看,無論是做應用、還是做基礎軟件的公司,就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企業數字化轉型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

霍太穩亦認爲,企業服務領域確實有必要建立一個類似大衆點評的打分機制。“這個問題我們原來單獨討論過,我們曾經組織過一場討論,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在中國要做這樣一個公平公正的面向 ToB 的點評平台,難度相當之大。”

因爲要解決公信力的平衡的問題,很難。

“我覺得整個中國 IT 行業,欠中國的,尤其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小企業一個債,因爲大型 IT 體系在過去這么多年,主要是服務中大型企業,包括政企、外企。後來通過互聯網更多的是服務數億 C 端的消費者,真正對中小企業起到服務作用的,更多的還是前面提到的一些信息匹配的東西,但是真正要培養他們的數字化能力,現在是有條件的。”談話中,劉松一度感慨道。

如今市面上已經有各式各樣的雲服務,也有像釘釘、飛書這樣的平台,工具、雲服務平台都有的情況下,怎么在這上面“長出來”一個個針對行業中小企業的具體的場景能力,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霍太穩提出,爲什么大家現在更愿意服務中大型的企業?“因爲畢竟他們的錢袋子還是相對寬裕一些,對於中小企業來講,他們本來賺個錢就不容易,你還要去賺他們的錢。”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目標,究其根本還是怎么解決生存問題,或是如何生存得更好的問題。

劉松坦言,“大家(數字服務供應商)還是需要一個服務的心態,不是一個賺錢的心態。而且中小企業數字化也只能用新一代的平台化的雲計算加上 SaaS 服務能力,才可能做到。”

他進一步表示,純粹以業務爲導向的中小企業,它更多的是把數字化能力做成一種 Utility(效用),就是像水電煤一樣,而且技術發展到今天,門檻比五六年前已經大幅降低。“我能看到的這些東西在過去的兩年疫情中已經幫助不少企業來做轉型,解決它們 80% 的數字化能力的問題。”

“能解決 80% 已經很好了,剩下那 20% 慢慢地在過程裏面再給它迭代。”霍太穩悠悠說道。

04

寫在最後

對每一家企業來說,數字化都是必須經歷的過程。

對於在信息化時代沒跟上腳步的中小企業來說,在數字化時代,則有望通過享受开源和雲服務帶來的紅利去進行轉型實踐,定位自身的 SaaS 需求,發掘可以發力的增長點,從而實現業務的突破。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在中國ToB市場選一個對的供應商太難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