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回升近20%,“熊市反彈”還是“新牛起點”?
2年前

技術分析師繼續關注相關指標,如果未來幾周指標繼續上升,新一輪周期牛市比熊市反彈可能性更大。由於科技公司公布的財報好於預期,周三(8月 3日)納指帶領美國股市走高,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也給投資者情緒帶來改善。截至當日收盤,道指漲1.3%,標普500漲1.6%,納指飆升2.6%。  周三美股市場的上漲延續了最近的反彈勢頭。道指較6月17日觸及的52周低點上漲約9.8%,標普500和納指分別較6月中旬低點上漲13%和19%。 有分析師認爲,一些技術面的跡象顯示,美股的反彈可能預示着2022年熊市的結束。不過,雖然美股自6月中旬以來一直在上漲,但面臨的威脅尚未消除,許多投資者擔心最近股市的強勢是熊市陷阱,《巴倫周刊》認爲,投資者可以採用期權策略來保護股票投資組合免受股市波動的傷害。  技術面顯著改善預示新一輪周期牛市?  Ned Davis Research分析師艾德克利索德(Ed Clissold)和Thanh Nguyen周二在研報中寫道,雖然最近股市的上漲可能只是熊市反彈,但目前爲止技術面的改善更像是新一輪周期牛市,而不是熊市反彈。 技術分析師密切關注衡量股市寬度的各種指標,也就是有多少只股票參與了上漲或下跌。 克利索德和Nguyen指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7月27日新聞發布會之後股市的反彈觸發了兩個罕見的“寬度突破”(breadth thrust)信號:首先,自2020年6月以來,觸及20日新高的股票比例首次超過55%;其次,10日漲跌比率自2021年以來首次升至1.9上方。  兩位分析師指出,雖然衡量“寬度突破”的指標最初被設計出來時不太被經常用到,但在ETF、算法交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之際,過去13年裏這一指標被越來越頻繁地使用。克利索德和Nguyen稱,這些指標可以提供有效信號,但在使用時須採取“可以信任但也要去核實”(trust but verify)的方法。  兩位分析師在談到股市最近的走勢時指出,之前股市從3月和5月低點回升的兩次反彈也分別觸發了另外兩個“寬度突破”信號,但最近寬度擴大的幅度更大,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 兩位分析師發現,處於21日新高、處於63日新高以及高於50日移動均线的股票所佔比例這三個指標不僅高於熊市反彈中值,也高於新牛市中值。  克利索德和Nguyen指出,衡量上漲中的分支板塊所佔比例的指標Big Mo Tape位於熊市反彈中值和新牛市中值之間。  他們表示,整體而言,目前股市技術面的改善程度比不上2009年、2011年和2016年,但從大多數寬度指標來看,勢頭要強於1980年代末至20世紀初幾次牛市的开始時的勢頭。  兩位分析師表示,他們將密切關注Big Mo Tape指標接下來的表現,如果未來幾周該指標繼續上升,將與其他技術指標一樣“顯然更符合周期性牛市,而非熊市反彈”。 “8月拋售”會來嗎? 美股市場上有“8月拋售”一說,這是一些投資者的一個擔憂。 1896年道指誕生後的100年裏,8月是該指數一年中表現最好的月份,當月平均漲幅爲1.8%,是其月份0.4%的平均漲幅的四倍多。 不過,自1986年以來的35年裏,8月一直是美國股市平均表現最差的一個月,甚至比9月還差(9月也常是美股一年中表現最糟糕的月份)。自1986年以來,道指8月份的平均跌幅爲0.67%,略高於9月份0.64%的跌幅,而其他月份的平均上漲1.05%。 8月與其他月份平均回報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從統計學角度來看達到了95%的置信水平,統計學家在確定某個模式是否真實時經常使用這一指標。也就是說,8月股市表現好的時候要比其他月份好得多,表現差的時候也比其他月份差得多,具有統計顯著性。  但《巴倫周刊》撰稿人馬克赫爾伯特(Mark Hulbert)指出, 統計顯著性是得出某個模式確實存在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還需要有一個合理的理論首先來解釋爲什么會出現這種模式,他認爲這樣的理論並不存在。  赫爾伯特指出,目前一些投資者認爲“8月拋售”的模式存在有兩個理由:首先,在中期選舉年(比如今年),8月是一個特別糟糕的月份;其次,在經濟衰退期間,8月份股市表現都非常差。但赫爾伯特認爲,從衡量傳統統計顯著性的標准來看,這兩個理由都不具有統計顯著性。  因此赫爾伯特認爲,今年8月美股表現如何與“8月拋售”這一說法沒多大關系。  擔心“熊市陷阱”?試試期權策略 此外,雖然美股自6月中旬以來一直在上漲,但面臨的威脅並未消除:首先,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仍在加息;其次,雖然截至目前重要公司的財報業表現相當不錯,但市場普遍預計分析師將下調對未來業績的預期。許多投資者擔心,最近股市的強勢可能是熊市陷阱。 對於擔心另一場大跌的投資者來說,《巴倫周刊》認爲,與其迷失在有關股市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的各種爭論中,或者表現得好像股市已經見底,不如關注自己的持股和風險承受能力,思考一下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對自己的生活有多大影響。 《巴倫周刊》期權策略專欄撰稿人史蒂芬M西爾斯(Steven M. Sears)寫道,如果想讓投資組合不受股市波動的影響,投資者可以考慮採用put-spread collar期權策略,即买入一份看跌期權,賣出另一份到期日相同但行權價較低的看跌期權,同時賣出一份看漲期權。 以標普500股票投資組合爲例,如果未來消費者支出下降,投資者可以考慮通過這一策略來獲利。 目前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SPDR S&P 500 (SPY)的價格在414美元左右,投資者可以考慮买入明年1月到期的375美元看跌期權,賣出明年1月到期的335美元看跌期權,同時賣出明年1月到期的460美元看漲期權。  如果該ETF跌至335美元,這一策略的價值就會增加,賣出看漲期權將抵消這一策略帶來的成本;但如果該ETF上漲(比如因爲美聯儲加息並沒有使經濟陷入衰退),該策略中的看漲期權的價值就會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賣出看漲期權爲這一策略融資的操作就失敗了。 這一策略的信用利差約爲1.10美元,如果該ETF在到期日的價格是335美元,該策略的價值最高爲41.10美元。過去52周,這只ETF的價格在362.17美元到479.98美元之間。 從現在到明年1月期間,投資者還要經歷另一個財報季、三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國會中期選舉,期間還會發布一些經濟數據,這些都是決定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還是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的關鍵因素。  西爾斯寫道,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上述期權策略受到許多投資者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需要通過股票獲得更高回報、而且可能負擔不起從嚴重虧損中恢復過來的投資者。  文 |《巴倫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股回升近20%,“熊市反彈”還是“新牛起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