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華“去風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8個月前

  導讀

  歐盟以“去風險”爲主基調統合對華關系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相關政策已在逐步落實。然而長期看,歐盟各國對“去風險”仍有分歧,歐洲經濟界普遍擔憂對華“去風險”損害其在華利益,多數歐洲民衆也不愿對華“去風險”,因此歐盟對華“去風險”走向仍有不確定性,全面落地說易行難。“去風險”造成的風險將遠大於其去除的所謂“風險”。

  在2023年年初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提出歐盟對華“去風險”。自那以來,“去風險”已成爲歐盟對華政策的關鍵詞。目前,圍繞着歐盟對華“去風險”的有關主張已在逐步細化和落實過程中,將對中歐關系產生深遠影響。

  歐美許多政要對“去風險”概念予以積極回應和吸納,歐盟及西方國家就對華“去風險”加強協調並持續推動政策落地。2023年5月,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聯合聲明指出,增強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和實現多元化,G7將採取行動強化自身經濟活力,減少關鍵供應鏈過度依賴。歐盟委員會於2023年6月出台《歐洲經濟安全战略》,明確提出歐洲經濟安全四大風險,即供應鏈安全、關鍵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技術外流,以及經濟依賴武器化和經濟脅迫,並就“去風險”提出11項具體措施,促進歐洲經濟安全。該战略雖未提及中國,但明顯是在針對中國。

  歐盟對華“去風險”在內涵上刻意保持模糊,實質上仍強調“減少依賴”,甚至部分領域的“脫鉤”,核心手段包括提升技術實力、外國投資審查、出口管制、對外投資管控等。歐盟提出對華關系“去風險”,有着復雜深入的內外部因素,主要受地緣政治焦慮加劇、經濟保護主義衝動上升、強調統一對華立場、對華認知趨於負面、歐美對華協調加強等因素影響。

  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中美博弈走向深入、烏克蘭危機深刻改變歐盟地緣战略認知、歐洲對美國安全依賴加深、安全考量主導經濟思維的大背景下,歐盟以“去風險”爲主基調統合對華關系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其政策主張在部分領域正逐步落實。目前看,歐盟減少關鍵原材料對華依賴、推動對外貿易和投資多元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對華“去風險”也將逐步對中歐科研學術交流,甚至人文交流領域產生影響。

  在《歐洲經濟安全战略》中,歐盟設計了包括一系列政策條例、法律法規和行動方案在內的“工具箱”。爲形成政策合力,歐盟還計劃將《關鍵原材料法案》《歐盟芯片法》納入《歐洲經濟安全战略》框架下。下一步,歐盟維護經濟安全“工具箱”將更加系統化、具體化,並相互配合。德國著名智庫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建議,今後出口管制應與投資安全審查等其他工具相互配合使用,以發揮更大效用。歐盟出台的一系列法案和行政命令雖然範圍有限,但其中包含的限制性要求可能人爲推升雙方合作成本。

  歐盟推動“去風險”還將促使歐美對華政策進一步協調,使其目標更集中、行動更統一。歐美以“去風險”爲幌子,加大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關鍵原材料等領域對華“精准脫鉤”,並通過美日韓“經濟安全對話機制”、G7“應對經濟脅迫協調平台”等強化西方對華經濟政策協調,以“促進集體經濟安全”爲名,加速建立經濟安全聯盟。歐美還可能在二十國集團、聯合國等多邊場合散布“中國風險論”,對中國經濟政策和行爲進行污名化,並借此拉攏印度、巴西等全球南方國家,唆使這些新興技術生態系統的主要參與者在科技領域降低對華依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下階段,歐盟料將不斷細化、擴充“去風險”內涵和外延,將其塑造成未來對華政策主軸,在實施範圍、領域、程度上可能擴大化,易引發連鎖反應和外溢影響。但是中長期看,歐盟對華“去風險”走向仍具有不確定性,全面落地說易行難。

  首先,歐盟內部對“去風險”仍有分歧,尚未就如何操作“去風險”達成完全一致。歐盟成員國之間利益有所不同,在處理與中國相關的經濟相互依存、軟實力、政治理念、價值觀等問題上各有側重,對華政策存在差異。

  其次,歐洲經濟界普遍擔憂對華“去風險”損害其在華利益,傾向繼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歐洲商界認爲,以“去風險”爲名限制對華經貿和投資不符合市場規律,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較大幹擾和妨礙。歐洲企業界、特別是在華有重大投資的大企業普遍擔憂“去風險”將助長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強行減少對華依賴將造成巨大損失,並錯失中國市場機遇,對其長遠發展不利。

  圖片來源:新華網

  第三,因對華經濟聯系、貿易結構和涉華認知不同,歐盟民衆對“去風險”意見分歧較大,多數民衆不愿對華“去風險”。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2023年6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大多數歐洲民衆不認爲中國對歐洲利益構成挑战和破壞,在很多方面更支持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對華接觸战略,而非馮德萊恩的對華強硬立場,也不認同拜登政府推行的過於強調意識形態對抗的對華政策。43%的受訪者視中國爲歐洲必要的合作夥伴,僅有22%的歐洲人認爲中歐經貿關系帶來的風險大於收益。

  中歐在各領域長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去風險”造成的風險將遠大於其去除的所謂“風險”。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堅持高水平开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態度不會變。中歐經貿合作具有強大韌性。展望未來,中歐應加強對話合作,爲維護开放型世界經濟和多邊主義注入正能量。中歐關系的健康發展將有助於推動世界的繁榮、穩定和發展,爲推動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標題爲 "Making matters worse"

  責編 | 宋平 劉夏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張彥鈺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黨超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歐盟對華“去風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1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