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歐盟“去風險”,歐企對華投資緣何創紀錄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據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統計,今年第二季度,歐盟企業對中國的綠地投資飆升至36億歐元,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高...
德國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對華投資創歷史新高,達73億歐元。國際觀察人士認爲,德國商界“用腳投票”,通過對華增資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凸顯其對中國市場活力和創新實力的認可,同時...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地緣博弈加劇的當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各國普遍訴求。中國發展不僅爲亞太地區帶來發展新機遇,也有力促進了全球合作發展 近年來,馬來西亞以及其他東盟國家與中國發展友好合...
國際問題觀察員 章思遠 近來,“脫鉤斷鏈”論調在美國沉渣泛起,有人要給中國商品加重稅,有人要和中國徹底“脫鉤”,似乎對華經濟切割就能包治百病,讓自己“再度偉大”。這幾年,從“貿易战”到“去風...
導讀 歐盟以“去風險”爲主基調統合對華關系框架的總體思路已基本確定,相關政策已在逐步落實。然而長期看,歐盟各國對“去風險”仍有分歧,歐洲經濟界普遍擔憂對華“去風險”損害其在華利益,多數歐洲民...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專訪:“中國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訪匈牙利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格拉登·帕平 新華社記者韓冰 馬崢 劉陽 “我們認爲與中國的合作極其重要,中國絕不是威脅,而是機...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於10月12日至14日訪華並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战略對話,此訪有助於增進中歐互信、穩定中歐關系。 隨着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全世界遭遇一系列巨大挑战,中...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9月28日電 專訪:共建“一帶一路”給歐洲國家和民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訪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阿斯卡裏 新華社記者和苗 付一鳴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侯賽...
新華社柏林8月17日電 專訪:對華“去風險”“脫鉤”都不符合德國利益——訪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拉魯什 新華社記者李超 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創始人兼主席黑爾佳·策普·拉魯什日前在接...
中新網8月6日電 當地時間4日,英國《經濟學人》網站刊登了一篇名爲《西方對華“去風險”战略注定失敗》的文章,作者爲美國塔夫茨大學歷史學教授、《芯片战爭》作者克裏斯·米勒。 文章首先介紹,在對...
近來,美西方一些政客把“脫鉤論”改頭換面,炮制出“去風險”論調。所謂“去風險”,本質上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違背經濟規律,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侵蝕全球高效合作根基,威脅全球產業...
【鳴 鏑】 一段時間以來,美西方熱衷於在對華战略上不斷造新詞,“去風險”一詞近期頗受關注。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今年3月首提對華“去風險”後,拜登政府便迫不及待跟進炒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伴隨“脫鉤論”遭遇事實破產,“去風險化”在部分美西方政客鼓吹下粉墨登場。“脫鉤”是不加掩飾的反華政治策動,“去風險”則暗藏禍心,實爲“脫鉤”的新馬甲,以“去風險”之名行“脫鉤”之實。二者本質上都...
近段時間,“去風險”成爲美方頻繁炒作的概念。美方多次聲稱,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战或“脫鉤”,而是希望通過“去風險”增強經濟韌性。明眼人都看得出,美方窮盡巧言令色、塗脂抹粉之能事,本質目的還是遏制、...
在對華關系問題上,美國高官近期多次表態,對華不尋求對抗、冷战或“脫鉤”,而是聚焦所謂“去風險”。然而,事實真如他們所說那樣嗎? 新華社近日連續播發四篇評論,揭穿美國“去風險”的話術陷阱,指出...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題:“去風險”背後是美國霸權焦慮——警惕“去風險”的話術陷阱系列評論之三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脫鉤”也好,“去風險”也罷,說到底都體現了美方坐立不安、難以自處的...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去風險”徒增全球風險——警惕“去風險”的話術陷阱系列評論之二 新華社記者李蓉 美國反復宣揚的所謂“去風險”,實際是以“去風險”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奉行的...
經中美雙方商定,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於7月6日至9日訪華。中國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耶倫訪華答媒體詢問,強調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战、“脫鉤斷鏈”沒有贏家。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大肆鼓吹...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黃鈺欽) 針對近期西方國家提出“去風險”不是“脫鉤”的論調,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12日在接受中新社記...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題:從對華“脫鉤”到“去風險”——起底美“政治騙子”的“風控”謊言 新華社記者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不時遇到逆流阻擋;在共贏合作的發展主旋律下,常會出現聒噪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