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種植第3年:拼多多看向城市
2年前

到2050年前,地球上會有90億人口,70%的人都生活在城市裏,這些人需要食物,而且他們需要真正的食物。 ——垂直種植創企Square Roots公司CEO Tobias Peggs

作者 | 孫曉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2020年的秋天,第三屆進博會在上海召开。這一年的展會,以色列人伊萬展示了城市垂直農場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集裝箱來種菜。“集裝箱種植能夠嵌入自動灌溉施肥系統,自動冷卻、加熱、通風,種植者只需要在手機APP上就能操作並監控,垂直播種系統則提高產量,單個裝置可產生高達12噸蔬菜的年產量。”

他的辦公室正對陸家嘴,他克服了以色列疫情下的重重困難,選擇將公司總部放在營商環境开放的上海。

近些年來,集裝箱種菜的點子在世界各地可見,在吉隆坡,肖恩吳的蔬菜公司位於一個停車場邊上,由一個320平方英尺的集裝箱構成;在美國亞特蘭大,PodPonics已經深耕這一種植方式多年;中國香港,從事集裝箱生意的老板李錫達在元朗郊區創辦了可移動垂直農場。

甚至在紐約布魯克林,世界首富馬斯克的弟弟Kimbal Musk也在集裝箱裏建起了自己的農場。依靠技術,他們把收集回來的農作物最佳生長條件制作成數據庫,再通過智能噴淋、光照系統、土壤酸鹼調節劑把這些條件復原出來。系統的載體,就是集裝箱。

“到2050年前,地球上會有90億人口,70%的人都生活在城市裏,這些人需要食物,而且他們需要真正的食物。”不同類型的集裝箱投放到城市各地,Square Roots依靠這項生意融資540萬美元。

不約而同的選擇,說明這不僅是個噱頭,更是實實在在的需求。事實上,垂直農場方案已被普遍證實,能用更少的水資源、更低的運輸成本、更少的蟲害將新鮮的蔬菜送到人們的餐桌。

圖注:集裝箱植物工廠

草莓、番茄和生菜

對於上海人來說,一顆新鮮蔬菜的意義在今年上半年非比尋常。在供應鏈不暢、物資緊俏的時分,如何將一顆新鮮綠葉菜運上餐桌上升成了一個亟待攻關的課題。

伊萬兩年前展示的"新玩意"在中國落地,位於上海崇明島的光明母港(上海)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光明母港),垂直農業研究中心早已啓動。

據公开資料,光明母港垂直農業研究中心是光明母港按照光明食品集團战略部署,探索光明母港創新新實踐,重點發展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科技農業、創意農業、品牌農業、精品農業六大產業中智慧農業與科技農業的研究示範項目。

花博園裏的闲置集裝箱成了寶貝,被改造爲集工業技術、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的植物工廠示範展示平台。

事實上,這也是第三屆多多農研大賽的考場。區別於前兩屆,本屆大賽將場館搬到了上海崇明的集裝箱農場裏。8月9日,拼多多、光明母港、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宣布聯合啓動2022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战賽暨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圖注:2022光明多多垂直農業挑战賽暨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啓動儀式

作爲新型農業企業,拼多多將幾個季度的利潤全部投入“百億農研”專項計劃,農研大賽就是重要一環。

2020年,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讓青年科學家、頂尖農人齊聚雲南,开展人工和AI種植草莓比拼。

2021年,在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中,來自全球的頂尖農研團隊,利用跨學科的種植、計算機等技術,依照可持續的種植實踐,種植出兼顧高品質和高產量的櫻桃番茄。

而本次大賽的賽題是如何在集裝箱內種植一種因嚼起來聲音清脆而得名的“水果生菜”品種Crunchy(翠恬)。評比維度包括產量、品質、算法策略、能耗成本及商業價值五方面。

疫情之下,有企業和公司愿意站在高處,向遠處和未來望一望,這足以賦予當下一種生命力。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總經濟師施忠在啓動儀式上表示,希望“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能夠長期舉辦,持續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开展積極的嘗試。

這不僅是草莓到番茄再到生菜的區別,還是生產和比賽思路的革新。

在小小集裝箱內,系統、自動化設備對植物生育的溫度、溼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實現全年箱體內部將一個水平面的種植系統,移入室內並向垂直方向擴展,以最大化利用種植空間。它通過計算機、電子傳感作物周年連續高效生產。

而參賽隊伍需要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在集裝箱垂直農場場景內,利用LED照明、室內環境控制技術、營養模型、算法等遠程控制作物生產所需的“溫、光、水、肥、氣”等要素,挑战以更低的能耗、更短的生長周期,種植出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作物,設計產品最終形態,並驗證商業化可行性。

從AI算法可行性,到更好,再到這次更高效。比賽的主題可謂越來越難。多多農研這項新型賽事正在嘗試改變一些事情,從算法種菜的實踐,到提出更好更多的要求,每一次的遞進都是對參賽者的高要求,也是新型科技農業企業的初心。

圖注:集裝箱植物工廠

新農人的自豪

對優勝隊伍來說,百萬獎金固然有誘惑力,但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商業化,走進千家萬戶,當然是更無上的榮耀。

當然,從科技跨越到商品,其中要經歷的時間頗爲漫長。可喜的是,多多農研團隊已經邁出了一小步——第一屆的優勝隊智多莓隊向昆明市滇池西岸的100余戶草莓種植戶提供AI種植支持服務。一季結束,農民發現2畝草莓地能比去年多賺了三四萬元,而且還節省了將近4000元的肥料成本。

而對農業科研來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何嘗不是爲收獲埋下的種子?

學科交叉、雲計算的加入,激發出年輕人的創造力——“智慧番茄數字管控雲平台”、“新型輕簡溫室二氧化碳加富技術”、“病害管理體統”等成果相繼湧現。

對於農業科研領域的青年才俊而言,這項賽事已成爲幫助他們准確理解小農需求、針對性开發產品的平台。第二屆決賽隊員祝清震說,當看到自己辛苦开發的智能化控制系統得到農民朋友的認可、真切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的時候,他都會感到莫大的價值感。

不管遇到什么焦慮的問題,新農人都需要充滿自信地繼續追逐夢想,不怕嘲諷和失敗,用積極的行動去挑战夢想。

農研下鄉之後,重新審視城市

第三屆比賽,主辦方把視角轉回城市生活,其實探索的還是鄉村振興的路徑。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執行副所長楊其長表示:“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單純依靠傳統農業生產難以實現農民致富,必須探索新的產業形態和增效動能。爲此,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希望通過滿足高樓林立下城市居民對綠色健康生活與回歸自然的需求,培育現代都市農業新型產業形態,探索實現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

城市化進程和農業發展本就不是矛盾的兩面。無論何時,農業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活動的基石。

集裝箱種菜對城市農業來說是可行的解決方案,土地、肥料需求少,物流、冷鏈成本大大降低。而科研人追求的,是如何在可行的系統裏找到最佳的解題思路。

圖注:生菜品種“優雅”

從本次多多農研評價標准可以看出,從算法策略上,賽事方希望參賽者重點考慮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包括環境(含人員)調控的成本和及時性、是否能夠持續穩定產出高品質作物;而在能耗成本上,希望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商業價值上,則評估是否適宜大面積推廣,商業潛力如何,以及種植過程中是否遵循綠色可持續種植標准。

至於對參賽者的專業要求則涵蓋人工智能、算法、園藝、機械工程、生物農業、數字農業等,也體現了主辦方對學科融合、高新技術的熱切期盼。

“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很多人對農業有着很深的誤解,覺得農業的門檻特別低。只要有種子、有土地、有藍天、有水源,就能變出喫的。但事實上,我們這一代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用更少的地與水,種出更多的食物。這時,我們不能僅僅依靠藍天,我們還需要別的,那就是科技。”第二屆參賽者徐丹說。

農業支持着城市生活,城市也望向了農業的可能,穿梭其中的,是技術革新。

你對農業科研還有哪些了解?留言區聊聊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算法種植第3年:拼多多看向城市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