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不愿種地?代碼種菜了解一下~
2年前

文/觀察者

都說:“民以食爲天。”

但隨着時代發展,農業似乎成爲了一個矛盾體——國家對農業大力扶持,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落後的生產方式與較低的經濟效益,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开農村。

幸運的是,隨着科技的發展,各個科技團隊和致力於農業發展的企業艱苦鑽研,他們爲之奮鬥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將年輕人留在農村,並且保障農人們在廣闊土地之上,能“人定勝天”、“大有作爲”。

隨着5G、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中國農產品供應鏈流通效率有了顯著提升,但促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率,產出更符合食品安全、富含營養元素、具有優秀的品質和口感風味的農產品,才是農業的根本所在。

2020年,拼多多牽頭舉辦了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青年科學家團隊和農人們展开了一場“種草莓大賽”。

科技賦能之下,青年科學家團隊利用作物生長模型、卷積算法等AI技術,成功將草莓種植的平均產量提升至高出農人組196.32%!

賽後,有兩支決賽優勝的參賽隊伍开始探索商業化運營,其中“智多莓”开發的AI種植系統向昆明市滇池西岸的100余戶草莓種植戶提供AI種植支持服務。這項技術有效的幫助各個中小種植者提升產量、縮減成本,收獲了更多的利益。

2021年,第二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开啓。來自全球的頂尖農研團隊聚焦“科技種番茄”。賽方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既要“種的多”,還要“種得好”,同時還要關注環境可持續性和商業化可行性。

這次大賽的四支決賽團隊,番茄平均產量都達到了傳統種植的兩倍左右,營養價值也符合高品質的行業標准。

除此之外,這場賽事更是激發了年輕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創造了包括:“智慧番茄數字管控雲平台”、“新型輕簡溫室二氧化碳加富技術”、 “病害管理體統”等一系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智茄”隊研發的“數字番茄智能管控雲平台”。

兩次大賽的成功,有力驗證了: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能切實有效的賦能農業。技術的迭代與推廣,可爲農產品創造更多附加值,從而爲廣大農業種植者帶來更多收入。

所以今年,“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再出發!

衆所周知,雖然中國的科研團隊、相關企業在智慧農業領域已經積極的進行了探索,但從普及程度、商業創新、行業規模來說,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針對人口密度高、種植面積稀缺的特大型城市,城市農業的發展亟需更多創新解決方案。

所以這次,拼多多與光明母港攜手舉辦,與來自國內外的頂尖農業科研團隊一起,就是要利用並开發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種植、合成生物等跨學科技術,共同打造更开放、更前沿、更實用的“產學研用”一體化農業科技創新平台,激發更多突破性的都市農業創新成果。

這次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難度更進一步升級——既要“種得多”,又要“種得好”,還要“耗能少,花時短”、“易推廣”。

參賽團隊將挑战“集裝箱種生菜”。需要在2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在集裝箱垂直農場場景內,利用LED照明、室內環境控制技術、營養模型、算法等方式遠程控制作物生產所需的“溫、光、水、肥、氣” 等要素,挑战以更低的能耗、更短的生長周期,種植出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生菜。

而賽方將根據給定約束條件下的總產量、作物單顆重量、成活株數、幹物質含量、營養價值、綜合外觀、色澤口感等方面的指標來給出最終評分。

除了種出優質作物之外,賽方還要求參賽團隊重點考慮算法策略、能耗成本及商業價值等方面問題,努力引入先進種植技術、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並遵循光明母港推廣的綠色可持續種植標准,保證商業化可行性。

拼多多作爲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農業科技領域的投入。去年還宣布投入100億元正式設立“百億農研”專項。

拼多多高級副總裁朱建翀曾說:“百億農研”專項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爲目的,而是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以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進一步有動力和獲得感爲目標。

拼多多與各方合作,就是旨在通過搭建這樣一個集人工智能、農業種植等多學科交叉的競賽平台,將頂尖數字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落地應用,和科學家們一起協手產業各方,助力推動產業資源要素集聚,解決行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共性問題,推動智慧農業快速發展。

技術與人並非水火不容。改善農業產業的驅動力源於對技術的开發和應用。

這不僅是商業化行爲,更是對農業的熱愛與責任。

我想,在各方努力之下——

未來的農民,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種身份。

未來的農業,是一種科技,而不只是體力勞動!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90後不愿種地?代碼種菜了解一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