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灰產”裹挾的互聯網大病衆籌何去何從?
2年前

灰色產業鏈主要有兩個特徵,第一是收費比例非常高,有的是30%、40%,甚至高達70%,這顯然不是出於善意,而是以謀利爲目的;第二是冒充籌款人的親屬,通過各種平台頻繁發布籌款鏈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武瑛港 北京報道 近日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專項辦信息,截至今年7月底,廣西共偵破養老詐騙類案件865起,抓獲975人,逮捕102人、起訴43人,打掉團夥104個,追贓挽損9415.47萬元。

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利用大病籌款進行詐騙的案件,據了解,今年5月廣西平南縣公安局多部門聯動,對涉嫌利用“愛心捐助”、“愛心籌助”、“愛心籌款”、“大病救助”等9個非法衆籌平台在湖南、廣西兩省份詐騙救助款系列案件進行收網。

行動抓獲以郭某某爲首的詐騙團夥成員22人,搗毀空殼公司12個,詐騙網站9個;案件涉及愛心捐贈者50多萬人,被騙困難患者3000多人,騙取400多萬元;涉及區內外醫院800多家,凍結涉案資金30余萬元。

而這一依附於大病衆籌的灰色鏈條,或許將給面臨多重挑战的互聯網大病衆籌行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面對“灰產”的裹挾,整個行業又該如何破局謀求健康可持續發展?

行業最大的挑战

針對灰色產業鏈,水滴籌、輕松籌曾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平台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組織或個人向籌款人提供所謂的推廣服務,一旦籌款過程中出現惡意刷單、先捐後返等操作,都將觸發平台風控機制,被判定爲違規行爲,平台將停止籌款服務,把籌款人列入籌款黑名單,已經籌集資金將原路退還捐款用戶。

據了解,這一灰色產業鏈主要有兩個特徵,第一是收費比例非常高,有的是30%、40%,甚至高達70%,這顯然不是出於善意,而是以謀利爲目的;第二是冒充籌款人的親屬,通過各種平台頻繁發布籌款鏈接。

而選擇和惡意推廣合作的籌款人,大部分是多次發起過籌款的患者,他們所患疾病大多是白血病、慢性癌,治療花費高且周期長,其家庭經濟難以承擔高額醫療費用。在多次籌款之後,患者通過自己的社交關系網已無法再籌到錢,所以明知惡意推廣收取高額傭金,只能無奈接受。據分析,惡意推廣行爲背後,其實存在着小部分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的求助患者的剛性需求。

水滴籌風控監察負責人郭南洋表示,惡意推廣雖然給這些患者籌到一部分資金,但代價卻是整個行業生態的破壞,導致廣大用戶對求助案例真實性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對大病籌款行業的信任,這會讓其他籌款人更難獲得幫助,“愛心人士捐款的本意是希望幫助籌款人,如果其中大部分被惡意推廣者抽走,實際上是欺騙。”

中國互聯網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祕書長胡鋼也曾對媒體表示,“職業籌款推廣人”以及高額抽成現象的出現,是對公共慈善事業的一種傷害。我國慈善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侵佔慈善財產。如果求助者在籌款的時候,沒有向捐助者告知捐助資金的分配方案,例如需支付七成作爲“推廣費”,那么對捐助者來說也是一種欺騙。

此外,還有互聯網平台行業人士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目前大病籌款行業最大的挑战就是來自於外部的灰產、黑產的衝擊,許多互聯網平台都深受灰產、黑產的困擾,其混淆了公衆的視聽,使大家對大病籌款的真實性產生擔憂,在灰產面前,企業的風控能力、規則能力和公安聯合打擊的能力都要進行升級,這也是面臨挑战的一部分。

行業面臨多重挑战

除了惡意推廣等灰色產業鏈的影響,商業屬性與公益屬性的討論以及自我造血能力的提升,或許也是大病籌款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战。

2022年4月7日,水滴籌宣布,爲維持平台穩定運營,开始試運行向籌款人收取平台服務費,平台服務費的收取標准爲單個籌款項目提現金額的3%,且單個籌款項目最高不超過5000元,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還將收取0.6%的通道費。

收取平台服務費一時引起較多討論,背後其實折大病籌款行業面對的商業屬性和公益屬性關系的問題,有分析顯示,大病籌款平台的運營方同時要面對籌款者的需求以及投資人的期望,如何在商業和公益之間做好平衡,是一個仍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課題。

西南財經政法大學相關研究人員曾分析稱,因爲像“水滴籌”這樣的平台並不屬於慈善組織,並沒有在民政部門進行相關登記,活動不受民政部門的監管,目前我國類似“水滴籌”之類的網絡慈善平台所屬的公司爲營利性法人,網絡慈善衆籌平台只是其公司下的一個業務板塊,這樣的業務板塊雖然具有一定公益性,但由於業務承擔的主體是營利性組織,因而需要注意平台內在營利性驅動的有效控制問題。

另外由於網絡慈善衆籌平台不是慈善組織,個人求助也不是慈善募捐,不適用《慈善法》相關規定,監管主體方面也不存在明確的規定予以支持。因此,網絡慈善衆籌平台在法律規制方面還存在相當多的缺失。

而水滴籌的定位是借助商業的力量來幫助有需要的大病患者群體。但水滴籌不屬於公益。

除了商業屬性與公益屬性的關系,收取籌款服務費還顯示出大病籌款平台在“自我造血”能力方面面臨的考驗。根據水滴籌官網信息,過去五年多,水滴籌維持運營所需的成本,一直由水滴公司補貼,未向籌款人收取費用。隨着運營成本逐年上升,水滴籌平台採取了多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但仍無法完全覆蓋平台日常運營所需成本。爲了平台可持續運營,現試運行收取服務費。

從水滴公司業績來看,根據財報數據,2019年-2021年,水滴公司虧損持續擴大,分別淨虧損3.215億元、6.639億元和15.741億元,但是6月15日,水滴公司發布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水滴公司一季度淨營業收入達6.49億元,基於美國通用會計准則實現盈利1.05億元。

對於大病籌款平台的盈利問題,根據《北方金融》雜志發布的相關研究,大病衆籌平台的商業化趨勢不可避免,從長期來看也有利於大病衆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但目前問題在於“公益引流+商業盈利”的模式尚不成熟。

其實在初創期,衆籌平台的公益特徵較爲明顯,但資本回報壓力使其商業化進程加快。在商業化過程中,資金流動更加復雜,可能會對募捐資金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度造成一定的阻礙,導致社會信任基礎被侵蝕,一些負面事件很容易導致建構於社交關系網絡基礎上的傳播鏈條斷裂。

爲規避衆籌業務的風險,輕松籌、愛心籌、水滴籌等主流大病衆籌平台的運營模式已經在向多元化發展,健康保險成爲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截至目前,公益平台商業化的模式與路徑尚未成熟,同時國內相關法律尚未對公益平台的商業化運營模式形成嚴密有效的監管機制,容易給投機者制造漏洞以謀私利,大病衆籌平台如何解決公益旗幟與商業目標之間的矛盾,成熟方案仍待繼續探索。

(作者:武瑛港 編輯:徐旭)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遭“灰產”裹挾的互聯網大病衆籌何去何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