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來自貝寧的菠蘿在第六屆進博會上首次亮相。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9月8日,一批產自馬達加斯加的冷凍羊肉運抵湖南紅星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這是去年馬達加斯加羊肉獲得輸華准入後的首批進口產品,也是中國首次從非洲進口羊肉產品。分析認爲,這標志着中國與非洲在肉類產品貿易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果,也展現出雙方合作的深化與拓展。
近年來,農產品進口成爲中非雙邊貿易的新亮點。獨具魅力的“非洲味道”漂洋過海進入中國,爲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也讓非洲國家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機遇。
非洲優質農產品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
據報道,中國從馬達加斯加進口的首批羊肉共900余公斤,從馬達加斯加空運至廣州白雲機場後,由汽車運輸至湖南紅星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全程約36小時。進口商介紹,這批羊肉將通過湖南省內外多家餐飲、商超等平台銷售,給國內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肉類選擇。
馬達加斯加羊肉與中國市場“結緣”始自2023年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博覽會期間,中國與馬達加斯加籤署協議,准許馬達加斯加羊肉輸華。此後,長沙海關組建專項工作組,多次遠程視頻連线馬達加斯加羊肉加工企業,幫助其了解中國羊肉進口准入制度及相關要求,辦理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申請。今年9月初,首批進口羊肉的加工生產商中馬牧業(馬達加斯加)有限公司完成對華注冊,獲得輸華資質。
近年來,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等衆多平台,越來越多非洲優質農產品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成爲中國消費者“舌尖上的美味”。以2023年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爲例,當時常設展館現場銷售產品超200萬元,累計籤訂紫茶、海鮮、羊肉等訂單項目37個,意向合作金額439億元。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並成爲非洲第二大農產品出口目的地,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金額連續7年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253.5億元,增長7.2%,高於中國農產品進口整體增速,芝麻、烤煙、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農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38.8%、32.7%、106.2%,佔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量比重均超四成。
9月,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辦期間,中國同非洲多個國家籤署有關農產品輸華的合作文件:同津巴布韋籤署鮮食鱷梨輸華合作文件,同贊比亞籤署大豆輸華合作文件,同莫桑比克籤署木豆、夏威夷果和腰果輸華合作文件,同納米比亞籤署綿羊和山羊肉輸華合作文件,同盧旺達籤署蜂蜜輸華合作文件……這意味着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產自非洲的農產品將出現在中國商場的貨櫃上,被中國消費者選入“購物車”。津巴布韋《先驅報》網站日前引述該國園藝發展委員會聲明稱,津巴布韋同中國籤署的鮮食鱷梨輸華合作文件,爲該國鱷梨種植者提供了將觸角伸進全球最大鱷梨消費市場之一的機遇。
多舉措推動非洲優質農產品輸華
“近年來,進入中國市場的非洲農產品種類越來越多。這背後的推動力來自多個方面:一是中國向非洲國家產品开放市場,爲非洲農產品輸華設立‘綠色通道’,降低貿易成本;二是中國在交通運輸、物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促進非洲農產品出口;三是中非在資金、人才、裝備、技術、管理等領域加強合作,助力提升非洲農業現代化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重視推動非洲優質特色農產品輸華。2021年,在塞內加爾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期間,中國宣布爲非洲農產品开闢“綠色通道”,加快檢驗檢疫,擴大關稅豁免。南非鮮梨、坦桑尼亞芝麻、科特迪瓦腰果、盧旺達辣椒、埃塞俄比亞咖啡……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已與14個非洲國家籤署了22項農產品輸華准入議定書。
2021年1月1日,作爲中國和非洲國家籤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毛裏求斯自貿協定正式生效。該協定專門爲毛裏求斯的蔗糖作出“關稅配額”安排:從2021年的1.5萬噸配額开始,每年增加5000噸,直到2028年達到5萬噸。在此配額內,毛裏求斯蔗糖關稅由此前的50%降至15%。
此外,中非經貿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非洲好物網購節等平台進一步拓寬了非洲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
據報道,過去10年裏,中國從非洲進口的農產品主要以油料種子、堅果、大豆和柑橘類水果爲主,食品類產品在中非貿易中的佔比不高。不過,近年來,中國通過多種方式鼓勵進口非洲農產品。2016年,中國電商企業推出世界電子貿易平台,使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的小微企業能夠直接向中國消費者銷售其特色產品。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也爲非洲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更多銷售渠道。2020年5月,盧旺達駐華大使基莫尼奧首次通過直播爲家鄉特產代言,3000斤盧旺達咖啡在直播間瞬間售罄。如今,通過跨境電商平台,大量非洲優質特色農產品走進中國千家萬戶。
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方提出愿主動單方面擴大市場开放,決定給予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推動中國大市場成爲非洲大機遇。
李國祥分析稱,零關稅待遇會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降低非洲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增強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中國與非洲多國籤署農產品輸華合作文件,將推動中國企業和非洲合作,促進農產品生產的集約化、品牌化,助力非洲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從而推動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
助力非洲國家農業生產向高產轉變
李國祥指出,中非農產品貿易往來不斷深化,一方面豐富了中國消費者的“菜籃子”“果盤子”,滿足了多元需求,另一方面幫助非洲農產品开拓市場,有助於提升非洲國家居民生活水平,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非洲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是真正的互利共贏。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積極推動非洲農產品輸華的同時,始終致力於培養農技人才,爲非洲農業發展注入人才“活水”。10年來,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包括雜交水稻、菌草技術等援助品牌在非洲大陸生根發芽。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在20多個非洲國家“扎根”,推動多國水稻產量從每公頃平均2噸提升到7.5噸。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宋微表示,中非農產品貿易的增長反映出雙方在這一領域的高度互補性。未來,中國有望繼續爲非洲農產品輸華提供便利化措施。此外,中國預計也將派遣更多中國農業專家前往非洲,幫助非洲種植更多優質農產品,並加大對非洲農產品加工的投資力度,助力當地農業現代化,這些舉措不僅將幫助非洲擴大農產品出口,也將助力非洲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總幹事布拉姆·戈瓦爾茨表示,通過與中國在研究、技術、創新和培訓方面建立夥伴關系,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將實現從自給自足到高產的轉變。
肯尼亞政治記者協會主席、《人民報》記者羅林斯·奧蒂諾認爲,中方進一步擴大對外开放,將持續爲非洲國家帶來機遇,促進相關行業發展,帶動更多非洲民衆擺脫貧困。
專家指出,中非農業合作從農產品進口逐步擴展到助力非洲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將進一步幫助非洲實現收入收成雙豐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國市場迎來更多非洲農產品(環球熱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