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丨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助肯變竹爲“寶”
2周前

  新華社內羅畢10月31日電 綜述|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助肯變竹爲“寶”

  新華社記者黎華玲 林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10月31日聯合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和肯尼亞地方政府,在肯尼亞布西亞郡啓動竹業種植培訓和技術轉讓項目,以促進該國竹產業可持續發展,變竹爲“寶”。

  布西亞郡位於肯尼亞西部,毗鄰維多利亞湖,林業資源豐富。這個全稱爲“通過生態系統恢復提升生計並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肯尼亞竹子技術轉讓合作”的項目得到了肯尼亞野生動物研究和培訓研究所、肯尼亞林業研究所及中肯兩國相關高校、機構支持,預計惠及數千農戶。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項目部主管王國勤表示,該項目旨在提升人們對竹林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認識,從而提高肯尼亞竹產業質量和規模,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竹子主要產於亞洲、美洲和非洲地區。然而,由於很多國家和地區對竹子的價值缺乏認識和缺少利用技術,竹子的利用率較低。例如在非洲有數十個國家擁有天然竹林,但其大部分竹林未得到重視,竹產業沒有得以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竹類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最早开發和使用竹子的國家之一。在中國,竹產業覆蓋範圍非常廣泛,從造紙和腳手架到豪華地板和食品生產,竹子都被用作原材料。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开幕式上,中方提出建設中非竹子中心,幫助非洲开發竹藤產業。這成爲中國林草人對非开展竹藤合作的根本遵循,力求幫助非洲國家點“竹”成“金”。

  據項目技術專家、中國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樓一平介紹,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項目預計佔地100公頃,將產生巨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他說,經過多次田間走訪、培訓、竹制品展示等等,肯尼亞農民了解了竹產業,如今有很多農民主動學習並種植竹子,希望該項目能成爲中肯合作的又一張名片。

  肯尼亞布西亞郡負責環境和氣候變化事務的官員丹·奧皮利奧表示很感激中國專家的到來。他說,肯尼亞竹子雖多,但因缺乏先進理念和技術,農民大多只會用竹子建造籬笆,長期守着竹林難致富。“我們希望中國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能幫助肯尼亞將身邊的竹資源轉化爲惠及農民、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商品。”奧皮利奧認爲,大面積種植竹子也將助推肯尼亞實現本國的“150億棵樹”種植倡議。

  來自布西亞郡的農民祖德·奧古拉說:“我以前不知道竹子可以做成樂器、家具等等,自從中國專家來肯尼亞免費教授竹業知識,我才發現竹子如此珍貴。”他說,自己將虛心學習中國理念和技術,在家裏的3公頃土地種上竹子。

  據介紹,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項目周期爲2024年至2026年。該項目計劃進行竹林河岸修復試點,總結並推廣經驗,並以此提高肯尼亞的生態修復和社會經濟發展能力,爲中非合作和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作出貢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綜述丨中肯竹業技術轉讓合作助肯變竹爲“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