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韓寒曾寫過這樣一段話:“‘虛驚一場’這四個字是人世間最好的成語,比起什么興高採烈、五彩繽紛、一帆風順都要美好百倍。”
於美團而言,最近對這句話可能是有更深刻的體會。半天之內,美團便經歷了大悲與大喜,股價也隨之坐了一把過山車。
8月16日下午,市場突然曝出“騰訊計劃出售美團全部股權”的消息,美團股價隨即跳水,市值一度下挫13%,蒸發超1000億港元。
到了當日晚間,騰訊通過媒體回應稱市場相關傳言不實,騰訊目前沒有計劃出售美團股份。一出引爆互聯網圈的“分手大戲”最終被證實只是謠言,但對於美團及其他騰訊系公司而言,這並不意味着未來就可以高枕無憂、
騰訊美團走過六年
8月17日开盤後,美團的股價有所回升,但截至撰稿時,較16日股價的最高點,美團仍有7%的跌幅。僅僅是被“謠傳”了一個下午,美團的市值便已蒸發不少,如果消息屬實,美團的股價恐怕更堪憂了。
而此事之所以能引起市場如此高的關注度,還在於美團和騰訊的關系非同一般。美團作爲微信“九宮格”中的一員,曾拿過騰訊的多筆投資,身上也有着“騰訊系”的標籤。
兩者最早的淵源還要追溯至2014年,彼時,美團和大衆點評還沒有合並,騰訊獨獨看中了大衆點評,並參與了其第六輪、第七輪的投資,投資金額約6.21億美元,騰訊對大衆點評的持股比例約爲20%。
2015年,美團和大衆點評正式合並,合並成立的新公司在上市前有過2輪融資,騰訊均爲領投方,美團募資超過70億美元,而此兩輪騰訊的投資金額約爲22億美元。
2018年9月,美團正式上市,此後,騰訊更是多次增持,最近一次是2021年7月,美團宣布騰訊增資約4億美元,用於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等技術創新。此輪增持完成之後,騰訊對美團的持股比例從17%上升到了17.2%。
據雪球網友happyCPA 的不完全統計,不考慮美團上市後,騰訊從二級市場买入的少量股份,截至去年3月,騰訊在美團上的投資成本約40.73億美元,再加上去年7月的4億美元增持,累計投資成本約爲45億美元。
但騰訊對美團最重要的支持並不僅僅是輸送資金,主要還是在於業務層面。騰訊坐擁微信和QQ兩大國民社交應用,是互聯網領域最大的流量池,而美團則是唯一一家在微信支付上擁有三個不同入口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包括貓眼娛樂、美團外賣和美團團購。
2018年美團上市時,王興曾表示美團約89%的餐飲外賣交易是通過自家軟件獲得,其余則主要通過微信、QQ的入口來獲取,除了提供流量價值之外,騰訊的背書也成爲了當時美團在全球上市時的一個重要“賣點”,這些信心上的無形價值,已無法只用金錢來衡量了。
騰訊成了“渣男”?
在互聯網的紅利期,大廠們都喜歡“強強聯合”,就像上述騰訊與美團的抱團,兩者是互惠互利,美團依靠騰訊的流量而快速崛起,而騰訊也通過向美團提供諸如地圖、支付等服務而獲得收益。
套用騰訊總裁劉熾平的話來說,投資是騰訊的核心战略之一。據媒體梳理,騰訊持股過的公司多達 250 多家,涉及軟件與服務、媒體、金融等多個行業。不過,從去年底开始,騰訊也开始化身“渣男”,跟不少投資企業宣告“分手”。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以來,遭騰訊減持的大公司便包括京東、Sea這樣的互聯網電商巨頭,還有海瀾之家、步步高等线下零售企業,以及新東方、華誼兄弟等其它領域的頭部企業。
其中也不乏大手筆賣出的先例,比如去年12月,騰訊以中期派息的方式,將其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此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截至目前爲止,由騰訊擔任第一大股東的頭部企業還有不少,包括近3000億市值的快手,由騰訊持股17.24%;此外,騰訊還是B站和拼多多的第二大股東,兩者的市值分別爲近百億美元和600多億美元,騰訊分別持股13.4%和15.5%。
此外在貝殼、知乎、唯品會、蔚來等企業中,騰訊的持股比例仍維持在10%左右,正因爲不少頭部企業都有騰訊的影子,此次“騰訊清倉美團”的傳言,也對這些企業的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分手”並不意味着“決裂”,以騰訊京東爲例,即便當前騰訊已讓出了第一股東的位置,但在6月,雙方仍共同宣布將原本的战略合作協議續期3年,京東將繼續佔有騰訊關鍵的流量入口。
騰訊調換引擎
除了大手筆減持之外,過去一年騰訊的投資動作也未曾停歇,2021年至今,騰訊所投資的企業已超過了300家。
據IT桔子統計,騰訊今年以來投資了汽車交通、先進制造、汽車服務等領域的多家企業,從投資方向來看,騰訊开始更偏向硬科技等實體經濟創新領域,其對實體經濟企業的投資佔比,已經超過了以互聯網爲主的騰訊傳統核心業務。
從昔日的遊戲、文娛傳媒和電商零售,轉爲了以企業服務、金融和先進制造等賽道,騰訊投資風格的變化還是很明顯的。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坦承,“過去,行業是競爭驅動型,投入較大。現在,大家更關注長线業務發展,更健康地投入。”
從這一角度來看,拼多多、B站、知乎等傳統互聯網業務的代表企業,也需要積極調整業務方向,或許才能避免成爲騰訊下一輪減持的目標,畢竟,騰訊轉換發展方向的動作已經十分明顯。
過去,不少互聯網頭部公司均會選擇“先燒錢,後盈利”,在獲取了市場的支配性地位後,再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超額利潤。流量作爲其中的關鍵,也成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希望“抱團”騰訊的原因。
但時移世易,騰訊近來的積極換擋,也正好反映了新的市場趨勢。在互聯網反壟斷政策之下,以騰訊爲代表的巨頭們將不再沿着流量思路打轉,而是致力於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如何支持社會的創新性發展,成爲了大廠轉身下半場的關鍵。
就像馬化騰所言,騰訊只是國家社會大發展期間的一家普通公司,是國家發展浪潮下的受益者。未來騰訊要做的,是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的時候,做好助手、做好連接器。
從消費互聯網換擋至產業互聯網,騰訊這列動車組已經开始調換引擎,而對於還在車上的“騰訊系”們來說,畢竟买的不是全程票,能繼續坐多遠,能不能到終點站,也許還得看騰訊給不給補票的機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換擋,差點把美團甩下了車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