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遠水難解近渴
2年前

斑馬消費 任建新

趕在半年報披露之前的發布會,展示自動駕駛系統和仿生機器人,小米集團的意圖再明顯不過。

當手機銷量下滑、核心業務持續惡化,公司更需要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等新概念來對衝市場的悲觀情緒。否則,業績衝擊之下的股價下跌,會比現在更猛烈。

但是,下滑的勢頭仍未止住,一輛還只存在於設想中的新能源汽車、一套並不完善的自動駕駛系統、一個仍然躡手躡腳的仿生機器人,能否如約趕來,撐起小米的未來?

業績持續惡化

近日,小米集團(01810.HK)披露2022年上半年業績,公司收入1435.22億元,同比下降12.8%,淨利潤8.35億元,同比下降94.8%。

盡管公司2021年全年營收淨利雙增長,但分季度來看,下坡路其實從去年三季度就开始了。

2021年Q3,小米集團收入780.63億元,同比增長8.2%,但淨利潤同比下降83.8%至7.89億元;四季度收入淨利分別同比增長了21.4%和-72.2%;今年一季度,收入下降4.6%,淨利潤從上年同期的77.89億元下降至-5.31億元。

2022年Q2,公司收入701.71億元,同比下降20.1%,跌幅創新高,淨利潤13.65億元,同比下降83.5%。

近年,小米集團在海外市場的表現頗爲亮眼,收入增速超過國內市場,所佔份額迅速提升至一半左右。但是,今年二季度,這一亮點也开始不復存在。

2022年Q2,公司海外市場收入340億元,同比下降22.0%,在收入中的佔比爲48.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2.7個百分點。

海外市場高增長中斷,可能首先要歸因於公司在印度市場的遭遇。2021年底,小米印度遭遇稅務調查,2022年1月被追繳5.60億元進口稅款,8月中旬收到進一步指令、繼續限制公司部分銀行存款。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事件會影響公司在當地的業務。

漏屋偏逢連夜雨。近期,公司也被曝出在歐洲遭遇巨額罰款。小米能否順利應對海外市場的水土不服?

小米集團股價在2021年初因海外市場的出色表現,登上35.9港元/股的巔峰,之後便开啓跌宕起伏模式;今年以來就已經跌去了四成,市值蒸發1850港元,最新股價11.66港元。

手機銷量大降

小米集團最大的危機,仍然是核心業務手機的銷量下滑。

2022年Q2,小米手機出貨量3910萬台,市場佔有率13.8%,在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榜單中排名第三。而在2021年Q2,小米手機出貨量5290萬台,市場佔有率16.7%,銷售量世界排名第二。

也就是說,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同比下降了26.1%,市場份額同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

根據Canalys披露的數據,本季度全球和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大盤出貨量同比分別下滑8.9%和10.1%,環比分別下滑7.7%和10.9%。很明顯,小米手機的市場表現,大幅遜色於行業。

2022年1-6月,公司手機出貨量7760萬台,少賣了2470萬台,銷量同比下降24.1%。導致公司核心業務智能手機板塊收入下降20.4%,毛利率下降3.0個百分點,成爲收入、淨利雙降的根本原因。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板塊,今年二季度,盡管其在中國市場的智能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腦、智能手環持續熱銷,但滑板車、掃地機器人等非生活必需品需求同比下滑,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下降4.3%。

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之後更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領域持續進行投入,截至2021年底研發團隊達到1000人,今年上半年投入了10.36億元。

如果2024年量產的計劃能順利實現,將爲小米的硬件業務提供更多可能性。

增值服務增長難

2018年5月,小米對外宣布,從當年开始,硬件業務(包括智能手機、IoT及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

彼時,正值小米集團上市前夕,公司以此來強調自己不只是硬件公司,而是擁有了硬件獲取用戶規模、以增值服務盈利的商業模式,同時,繼續向用戶傳播其產品超高性價比的品牌理念。

這幾年,小米也特別喜歡強調MIUI用戶規模的增長,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務的預期增長空間。

但是,增值服務板塊的現狀到底如何?

2022年Q2,MIUI月活創歷史新高,達到5.47億,其中中國市場1.40億,海外4.07億。本季度,中國市場新增460萬,海外市場新增1320萬。

不過,其用戶轉化效率並沒有那么理想。廣告、遊戲、電視增值服務等收入合計70億元,同比增長幾乎爲0、環比還下降了1億元。

以海量用戶爲基礎的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率超高,卻陷入增長瓶頸。況且,隨着手機及生態硬件產品銷量的下滑,用戶增長速度也會隨之下降,這個商業模式才幾年時間便已經摸到了天花板。

生態鏈風光不再

作爲科技行業的故事大王,雷軍給小米描繪了很多藍圖,比如硬件+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以及小米生態圈。

在IoT模式之下,小米以投資+業務輔助的形式,在各大細分領域培植小米生態鏈企業,公司實現資本增值、品牌溢價以及供應鏈和銷售渠道等資源的價值最大化。

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便是來自合肥的華米科技。在小米系的支持下,這家早期以智能手環爲主要產品的公司,已經成長爲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的頭部企業,2018年赴美上市。後來又逐步走出獨立之路,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記得它曾經的小米烙印。

截至2022年6月底,小米集團共投資超過400家公司,總账面價值634億元。其中就包括已經上市的掃地機器人巨頭石頭科技,做平衡車的九號公司等。

不過,現在,這個生態圈的宏偉藍圖也在逐漸松動。

一方面,小米自身的賦能能力正在減弱。以最新上市的小米系公司趣睡科技爲例,這家互聯網牀墊公司,靠互聯網思維依托小米渠道坐大,近年因爲小米系電商平台業務調整,導致收入下降。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九號公司身上。

另一方面,當早期的成功案例幫助小米講完了故事、榨取了價值甚至是完成了套現之後,小米生態體系內拿得出手的孵化物可能也不多了。

趣睡科技苦等數月艱難上市後,做電動牙刷的素士科技上市折戟、做智能家居的創米數聯仍在排隊,剩下的還有誰?

小米逆周期中,減持便成爲自然的選擇。當果農爲了自己的豐收而摘光了果子,果園裏還能剩下些什么?

相關證券:
  • 小米集團-W(01810)
  • 石頭科技(688169)
  • 九號公司-WD(689009)
  • 華米科技(ZEPP)
  • 趣睡科技(301336)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米,遠水難解近渴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