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逸斐
編輯/周曉奇
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曾在自己的科幻巨作《雪崩》描述過這樣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三維數字空間。
在21世紀初期美國的洛杉磯,“Metaverse”(元宇宙)登場就令人眼前一亮。當主人公Hiro Protagonist的電腦把生成的虛擬世界投在他的目鏡中,聲音送到耳機中,Hiro Protagonist便進入了“超元域的百老匯,超元域的香榭麗舍大道”。
那是一條燈火輝煌的主幹道,反射在Hiro Protagonist的目鏡中,就能夠被眼睛看到,也能夠被縮小、被倒轉,它並不真正存在,但“那裏正有數百萬人在街上往來穿行”。當衆多化身擠在一起的時候,電腦就會把所有的化身簡化得如同幽靈一般,人人都成了半透明的鬼影。
這是一本出版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出現的場景,元宇宙(Metaverse)的英文原詞,最早就出現在這部作品中,亞馬遜網上書店將它置於“20世紀最好的20部科幻和奇幻小說”之列。
但這些看似極其荒誕、賽博朋克風的虛幻想象,穿越近30年後,Metaverse竟已經开始從存在於科幻小說中的概念走入了互聯網世界,新的中文譯名變成了“元宇宙”。
如今,元宇宙不僅存在於扎克伯格、劉慈欣等名人的嘴裏,更是穿越階層與領域,走入世界普通大衆的目光中。比如在中國,百度最新研發的首個國產元宇宙產品希壤中,已經可以實現《雪崩》中“每個人的化身都可以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的場景。
百度副總裁馬傑,對於未來元宇宙時代的定位是,“元宇宙將成爲人類未來生活工作的第二平行時空。”9月1日,他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由百度智能雲主辦的“以虛強實 元宇宙激發產業新動能”分論壇上如此說。換言之,元宇宙是脫胎於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平行,並且始終在线的虛擬世界。
其實,現在沒人能否認自己可以完全脫離數字狀態生存,發微博、網絡購物,都是數字畫像的一部分。如此數字化趨勢再繼續推進,或許真的可以打造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第二空間”。
而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興起,元宇宙領域部分產品的確以超乎學界預期的速度駛向落地,借用百度集團副總裁袁佛玉的原話解釋便是,元宇宙不會一蹴而就,元宇宙也沒有“終極版本”,但會分期兌現。
元宇宙开始由虛強實,逐步展現價值了。
以百度希壤爲例,它已經吸引了諸多企業和機構入駐,在希壤的地圖上,用戶不僅可以看到中國傳媒大學等學校,還可以看到馮唐的藝術展館、領克等汽車廠商的身影。不只如此,依托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多年技術積累,百度逐步打造了國產元宇宙生態。
事實上,不論是何種元宇宙產品,產品真正落地,都要依托AI技術,袁佛玉總結:“沒有AI構建的底層框架,就不可能創造出足夠迷人的元宇宙上層建築。”
元宇宙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行業共識認爲,距離實現真正的平行虛擬世界依舊很遙遠,足夠成熟可用的元宇宙要在5-10年後才可以落地。
因此未來元宇宙時代如何,暫時無法下結論,而對於掌握AI能力等元宇宙基礎設施的百度,未來可以延伸到哪些更豐富的元宇宙應用場景,也大有想象力。
1、元宇宙以虛強實,AI由實向“虛”
袁佛玉最近喜歡看一本名叫《元宇宙改變一切》的書。
這是由元宇宙商業之父、也是全球最早、最全面介紹元宇宙的趨勢家馬修•鮑爾寫的新書,書中他在元宇宙方面提出的見解,對馬克扎克伯格、比爾蓋茨、傑夫貝佐斯等都產生了明顯影響。
作者在書中,對於元宇宙概念做出了一個較好的解釋,就是將元宇宙比作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後繼者,即元宇宙是下一個偉大的計算和網絡平台,它帶來的變革和影響,可以類比從PC互聯網,到移動、雲的巨大轉變。未來,人們或許不再沿用元宇宙這一概念,但它指明了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
那么元宇宙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今年7月上海市公布的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中預測的是,到2025年,“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可以達到3500億元。
從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走紅至今,元宇宙並未如早期批評家們預期那般遭遇“雪崩”,相反,國內外科技巨頭都陸續參與到元宇宙建設中。
Facebook直接更名成Meta,微軟、迪士尼等公司也都在推進自己的元宇宙战略,高通成立歐洲XR實驗室以擴大其對XR和元宇宙的投資。國內百度、網易等多家科技公司均在向元宇宙方向探索,在這其中,百度的動作要更爲迅速,市場聲量也相對較高。
去年12月的百度Create大會舉辦地,就是在百度首款元宇宙產品“希壤”中舉辦,今年,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Meta ZiWU元宇宙誌屋的頂級時尚品牌迪奧元宇宙首展“ON THE ROAD”燈陸續落地。估算下來,半年時間內,“希壤”舉辦、落成了70多個元宇宙活動及空間。
其實,“希壤”是百度布局元宇宙版圖中的一個技術集成的成果。
元宇宙一直被外界解讀爲一個與現實社會交融的虛擬世界,很容易被歸納爲一個宏大的應用場景。其實,元宇宙還包含了一系列前沿的底層技術,不可或缺的就是AI技術。
這也能解釋得通爲何百度能較快走在元宇宙行業裏了。
在元宇宙概念出現前的2020年,希壤已經在百度內部开始啓動立項。
爲什么會提前做這件事情?按照馬傑的解釋,2020年疫情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开始變得非常不方便,“百度有VR技術、各種人工智能技術、雲計算技術,所以我們在想怎么解決當時疫情之下各種不方便的問題,就是因爲這一出發點,我們就做了希壤最早的定義”。
而元宇宙對算力的需求是近乎無窮的。百度智能雲打造的AI原生雲,爲希壤提供了PFLOPS級別的超大異構算力、數百GB的帶寬資源以及可無限擴展的存儲,才支持了這一超大量級的數據傳輸工程。
此外,不同於日常網絡遊戲,元宇宙的身份系統、社交系統和隨時隨地需求,要求平台必須將用戶盡量放在同一服務器下,並保證低延時、高沉浸的用戶體驗。滿足這些要求,也需要各類強大基礎技術能力的綜合支撐,比如安全、自主、智能的雲計算技術;在人工智能、ARM雲、邊緣計算、智能視頻、VR和AR等領域的不斷創新,以及內容生態的建設與龐大的市場基礎。
發展多年,百度的人工智能技術,开始逐漸在現實生活中落地、並應用於元宇宙虛擬場景中。元宇宙以虛向實、AI從實向“虛”,相向而行下,元宇宙可感知性越來越強了。
2、元宇宙的價值正在“分期兌現”
“元宇宙不會一蹴而就,元宇宙也沒有‘終極版本’,但會分期兌現。”對於元宇宙時代的判斷,袁佛玉給出了這一結論。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尼爾斯蒂芬森創作科幻小說《雪崩》元宇宙世界的概念开始形成,到後來觀念傳播,從技術驅動到如今資本介入,當初未來學家們腦海中的想象已經初步變成了現實。
即便這些過渡階段來得晚了些。互聯網習慣把新興領域出圈之年稱爲“元年”,作爲象徵成熟度的錨點,一般的商業領域一旦度過了元年,便很可能在短期內集中爆發。但這並不適用於元宇宙領域。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正如元宇宙這一充滿着光怪陸離感的、虛擬世界的概念,並不是突如其來,而是在數字化技術的多年演進過程中不斷發展而成一樣,元宇宙行業目前還處在極早期階段,距離全面成熟仍有漫長的距離。
不過,“分期兌現”的效用已經初顯,元宇宙已經开始在金融、運營商、政務、文旅、廣電、互娛、航天等領域落地了。
在工業領域,現在三一重機的技術專家,可以通過百度智能雲的“工業AR遠程協助系統”,指導千裏之外的人員戴上AR眼鏡,維修設備。
或許在消費互聯網的環境下,諸如遠程協同的應用場景並不新鮮了。在醫療、教育等人工智能落地較早的領域,遠程診療、在线互動之類的產品已經相當成熟,但在工程機械行業卻有多重挑战。
大多數工程機械的施工地都在野外等偏遠地區,發現故障主要依靠工作人員對裝備聲音、振動和溫度的感知經驗,早期故障難以發現。另外,運行在山上、井下、高溫、高噪聲的惡劣工作環境,也不利於人工作業。
維修技術或許並不算復雜,但從整體工作效率來看,相比傳統的協助方式,工業AR遠程協助系統更加靈活高效。
同樣的維修問題,傳統的方案是工程師不論在何種天氣下,都需立即趕到工作現場進行檢修。
新的方案可以讓工程師擺脫異地協作的局限性,在後方通過大屏幕,結合3D數字模型,排查異常數據,對鎖定疑似故障點進行標注,而在另一端的施工現場,維修人員戴上AR眼鏡後,便可發現異常數據和標注的疑似故障點。既降低了故障處理中的不確定性,也能減少工程師們的工作強度。
較早興起的數字人,在元宇宙領域活躍更爲頻繁。比如百度智能雲曦靈數字人平台,已經能爲廣電、金融、政務、零售等多個行業提供從數字人形象定制、人設管理再到業務編排、內容創作,最後到多種驅動模式下與用戶互動的全部需求。
爲何虛擬人成爲科技巨頭布局元宇宙的一環?因爲數字人技術是構建元宇宙很重要的技術,並且虛擬身份是元宇宙裏面非常基礎的維度,它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化路徑。
百度智能雲曦靈數字人平台生產出來的虛擬主播,可以進行全年無休的數字人直播,支持AI驅動和真人驅動。這樣即便在凌晨,也可以通過AI驅動方式降低工作的負擔、提升流量的轉化率。而且AI驅動下,用戶無需動捕服,僅僅通過一個RGB攝像頭即可完成直播。
除了用來做直播、帶貨,虛擬人也可以實現手語服務,這背後需要強大的手語翻譯引擎,把語音輸入或者音頻輸入變成手語的動作,並且比劃出來。百度智能雲爲央視新聞打造的AI手語主播,已經在冬奧期間爲2700萬聽障人群,提供了手語賽事播報服務。
而在汽車領域,百度已經和多家車企合作。比如和領克汽車打造了源於线下實體建築的數字孿生汽車展廳,可以讓十萬人在超級會場享受發布會沉浸體驗。
雖然元宇宙整個終局的到來距離現在還有很長時間,但在這中間產業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裏面的部分技術,其實已經相對成熟了。“分期兌現”既讓外界對元宇宙可感知性變強了,也降低了許多合作企業進入“元宇宙”的門檻。
3、元宇宙的底層框架,離不开AI
袁佛玉對於“真正的元宇宙”的見解是“強大AI能力與虛擬空間的完美結合。沒有AI構建的底層框架,就不可能創造出足夠迷人的元宇宙上層建築。”
從技術角度來看,元宇宙的產業落地,背後離不开5G、AI、區塊鏈、數字孿生、雲計算等技術。
而AI技術,不僅是讓數字世界持續運行的底層基石,也貫穿了元宇宙從設計、研發、構建、運營、再到體驗的各個環節。可以說,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少不了AI能力。這一判斷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也得到了驗證。
在這一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2元宇宙產業圖譜》,清晰地將元宇宙劃分爲底層技術、產品服務、行業應用三大板塊。
而底層技術板塊包括圖形圖像、感知交互、數字孿生、數據可信流通四大領域,都和人工智能AI技術有關。
其中,圖形圖像中涉及智能圖形應用、圖形識別、人臉識別及表情識別等技術,這些是人工智能中計算機視覺的分支。而感知交互,包括了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相關聯的技術。
數字孿生同樣和人工智能息息相關。簡單說,數字孿生就是將現實世界的物理實體經過數字化處理後,生成的一個完全一樣的數字雙胞胎。
業內普遍認爲,能在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實現映射的數字孿生技術,是元宇宙最核心的技術,也是最快能看到錢的賽道。比如人工智能自動生成內容 (AIGC) 會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大大提升數字孿生的效率。
可以想象一個畫面:如果要和朋友在一個虛擬咖啡廳裏見面,需要對咖啡館按喜好進行布置,比如咖啡桌椅、牆上的裝飾畫、店裏的綠植等,想要什么,只需和AI說一聲就有了。
也就是說,AI是元宇宙底層技術的“基礎設施”,基數設施打好了,自然搭建元宇宙世界也更快。
百度便是一個現實案例,其從多年前便已开始布局AI,到了元宇宙領域,這一投入快速得到了順勢而爲的體現。
比如百度發行了全球首個AIGC虛擬偶像音樂數字藏品。兩位創作主角,正是手機虛擬AI助手度曉曉和龔俊數字人,兩人聯合打造的系列音樂數字藏品《每分 每秒 每天(AIGC典藏版)》,在百度超級鏈平台限量發行後,上线立即秒空。
不難看出,百度能做出全球首個由AI參與作詞和編曲、AI演唱的AIGC音樂數字藏品,背後主要與其AI技術這一核心基礎設施密不可分。
行業共識是,足夠成熟可用的元宇宙在5-10年左右可以落地在工業、文娛、汽車等多個領域,那么作爲AI技術領先的企業,百度在元宇宙還會有更多可能性。
比如在內容創作領域,未來十年後,AIGC會創造出有獨特價值和獨立視角的內容,且是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產速度,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在教育領域,元宇宙可以營造“在場感”,讓學生在虛擬場景裏一個月就能建成一個“羅馬”。
甚至有可能通過元宇宙探索新廣告路徑。盡管百度目前把希壤定位爲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但從百度爲其制定的VR營銷、VR雲展會、VR產業園等五大應用場景看,都與廣告業務場景較爲貼近。
可以說,元宇宙底層技術與人工智能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元宇宙的底層技術就是由人工智能相關技術構建的。
AI是元宇宙現在的基礎,未來也將是元宇宙的核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元宇宙由虛向實,百度未來的可能性有多少?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