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以來127次回購,爲何依然難撐住小米股價?
2年前

雷達財經出品 文|孟帥 編|深海

小米集團又雙叒叕回購了!

9月5日,小米集團耗資約4890萬港元回購公司450萬股股份;次日,小米集團又耗資約4932萬港元回購公司450萬股股份。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小米集團自上市以來已累計發起127次股份回購。然而,小米集團自上市以來的超百起股份回購,並沒有長久有效地提振公司的股價。

截至9月6日收盤,小米集團最新市值爲2735.93億港元,年內市值蒸發約1990億港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小米集團近來股價的低迷,或與其上半年業績的頹軟有關。一方面,小米集團在本屬於自己強項的智能手機分部沒能展現出亮眼的成績,而高端化之路又任重道遠;另一方面,小米集團的造車業務宛如一只“吞金獸”,不斷吞噬着公司的現金流,且造車業務的難度頗大,巨大的投入能否換來相應的回報,也存在不確定性。

自上市以來超百次股份回購

9月6日,小米集團於港交所發布公告,公司於9月6日回購450萬股,回購價格爲10.92港元至10.98港元,共耗資約4932萬港元。

事實上,回購對於小米集團來說並不是什么新鮮事。同花順iFind顯示,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小米集團股份回購的次數就達到9次,累計耗資4.94億港元。

若將時間线拉長,這是小米集團年內的第30次股份回購,也是小米集團自上市以來的第127筆股份回購。雷達財經統計得知,小米集團上市以來的上百起的股份回購,回購價區間在8.73港元至27.2港元之間,回購均價爲16.53港元,超百起股份回購累計讓小米集團花費了多達137.82億港元的資金。

早在小米敲響港交所上市之鐘的當晚,雷軍便曾在慶功宴上放話“要讓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然而,小米集團首日便跌破發行價。公司的股價表現不及預期,雷軍心裏特別難受,直言“對於IPO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難堪的事”。此後,小米的股價表現也並不十分理想,雷軍一度情緒非常低落,甚至不愿意見投資者。

面對公司股價萎靡的情況,雷軍也十分不解,“我們是如此努力的工作,小米的收入和市場份額都在增長,爲什么資本市場就是不認可小米?”雷軍還自問,“如果我是投資者,我自己會不會买小米股票呢?”

“我始終相信我們小米的事業。同時我也是個自信的人,我堅信,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鼓起勇氣說服大家進行回購”,雷軍在2021年的年度演講中如是說道,小米也確實如雷軍所說,先後進行了數量龐大的股份回購。

去年1月,小米集團的股價一度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一時間,因股價表現而十分激動的雷軍對同事認真地說道,“富途、老虎、同花順,雪球、大智慧、自選股,這些股票軟件,統統可以卸載掉了,我再也不用關心股價了!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不過,此後小米集團的股價表現一路跌跌不休。長遠來看,雖然小米集團在上市後开展了多次股份回購,但公司的股價並沒有得到長久有效的提振。截至9月6日收盤,小米集團報收10.94港元/股,僅爲其發行價17港元的64.35%。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小米集團近來股價的低迷,一定程度上或與其上半年業績的頹軟有關。財報顯示,上半年小米集團的收入達到1435.22億元,上年同期爲1646.71億元,同比下降12.84%;利潤方面,上半年小米集團的經調整淨利潤爲49.40億元,上年同期小米集團的經調整淨利潤爲123.91億元,同比下滑超過六成。

手機衝擊全球第一任務艱巨,高端化之路任重道遠

天眼查資料顯示,小米成立於2010年3月3日,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研發的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爲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以手機起家的小米,智能手機業務一直是其最爲重要的核心業務。去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大增 83%,助力其市場份額上升至17%,超越蘋果14%的市佔率,一舉拿下全球第二的好成績。

在小米同年8月10日舉辦的發布會上,雷軍還爲小米手機立下“三年時間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標。如今一年左右的時間已經過去,雷軍爲小米定下的目標完成了多少?

根據Canalys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位居第三的名次,相較去年同期痛失“榜眼”的位置。第二季度小米在全球的市佔率爲13.8%,不及去年同期17%的市佔率,相反蘋果、三星卻實現市佔率同期同比3個百分點的增長。

此外,小米第二季度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表現,甚至比不上在全球市場的排名。根據Canalys數據,第二季度小米在中國大陸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位居第四,市佔率爲15.7%。

具體來看,小米智能手機第二季度的出貨量有所減少,從上年第二季度的5290萬降至今年同期的3910萬台,同比減少了26.2%。出貨量的下滑,進一步導致小米該季度來自手機業務板塊的收入縮水。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小米集團來自智能手機的收入同比驟降約168億元,從去年第二季度的590.89億元下降至422.68億元。

與此同時,小米第二季度於智能手機分部的毛利率也出現下滑,從去年第二季度的11.8%下降至8.7%,同比減少3.1個百分點。

而小米想要堅定執行的高端化战略,目前也並非一帆風順。根據小米援引的第三方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在中國大陸3000元至4000元價格區間的市佔率達18.2%,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在4000元至5000元價格區間的市佔率則爲15.5%,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

但若以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ASP)作爲參考維度,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爲1081.7元,去年同期小米智能手機的ASP爲1116.7元,同比下降3.1%。相較蘋果、三星去年825美元(約合人民幣5623元)、265美元(約合人民幣1806元)的ASP指標,小米與前兩者尚存在較大差距。

業內人士指出,以小米手機當前的市場表現來看,小米想要實現衝擊全球第一的目標仍存在一定的難度;而早年靠性價比打贏市場的小米,想要扭轉外界對其此前的印象、實現高端化的战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手機業務減速,因雷軍重心偏移造車?

去年3月,雷軍在小米集團舉辦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向外界正式官宣了小米集團進軍造車領域的重磅消息。彼時,雷軍鄭重其事地表示,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愿意壓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战績和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战”。

然而,造車畢竟是門燒錢的生意,目前恆大、寶能的造車項目仍難見曙光。爲了展示小米造車的決心,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小米集團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將由自己親自帶隊。他還透露,小米集團截至2020年底的現金流儲備達1080億元。同日小米集團發布的公告披露,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爲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入100億美元。

雷軍還表示,自己曾就小米進軍造車行業一事,經歷過復雜的心理拉鋸战。此前高管們在研究探討電動汽車前景時,自己一开始內心十分抗拒,還一度有過“我們花了5年時間才好不容易把手機業務做到今天,成爲世界第三,手機這場仗還沒有打完,做車會不會分心?”的憂慮。

有聲音認爲,小米集團在手機領域的減速,或與雷軍將重心偏移至造車項目有關。據小米內部人士透露,只要雷軍在小米科技園辦公,幾乎2/3的時間都在小米汽車。

時間飛逝而過,轉眼到了今年的8月11日,同樣是在小米的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在早前“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的目標基礎上,爲小米汽車立下更爲宏大的目標——2024 年衝到自動駕駛第一梯隊。

在經歷了500個日日夜夜的錘煉之後,小米自動駕駛的團隊規模發展至500人以上,首期研發投入達到33 億元,目前小米的自動駕駛已進入測試階段,第一期規劃了140輛測試車,將陸續在全國進行測試。

“目前進展飛快,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到”,發布會上,雷軍向外界公布了小米官宣造車500天後小米汽車的最新進展,並展示了其自動駕駛項目擁有的自動識別障礙物、無保護場景自動掉頭、主動變道超車等多種功能。

據了解,過去一年小米通過投資和收購,將自己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深入至三電系統、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芯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載智能產品、智能座艙等環節,並定下全棧自演算法的技術布局战略。

不過,目前小米取得獨立生產汽車的許可證有所延誤,因此市場上有傳聞稱,小米集團正在與北汽集團就合作制造生產電動汽車事宜進行商談,小米或將收購北京現代第二工廠。此外,還有知情人士稱,小米汽車或將接手北汽新能源位於青島萊西的生產基地。

傳聞一出,一度引發緋聞雙方的股價波動。當天小米集團的股價短线拉升漲超過2%,北汽集團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也發生異動,其中,港股北京汽車一度大漲近30%,北汽藍谷直接封板漲停,而福田汽車一度上漲逾9%。不過,北汽方面對於雙方的緋聞回應稱,“沒有聽說過此事。”

此後,市場又有傳聞稱,小米將堅持自建工廠,不代工、不收購,小米的第一款汽車將會是一款轎車,預計售價將超過30萬元。不過,這些傳聞均未獲得官方的確認。雷軍此前也表示,未來兩年將不再對各種有關小米汽車的消息進行闢謠,也不會介紹任何有關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第二季度智能手機業務營收下滑的同時,研發費用卻在不斷攀升,第二季度小米的研發費用達到37.63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用於造車項目的研發費用達到6.11億元,佔到總研發費用支出的16%。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智能手機行業短期內難有巨大突破,市場競爭又進入存量競爭的時代,造車或許將成爲小米未來的新希望。但相較智能手機業務,整車生產制造的項目難度更爲艱巨,對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且小米要打造的是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能源汽車,作爲從零开始的跨界玩家,小米需要長期不斷的投入巨大的資金,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犧牲其手機業務帶來的盈利,影響到公司的現金流。

眼下,距離小米預計交付汽車的2024年只剩下一年多的時間,屆時小米能否按時交上造車的答卷,答卷又能否獲得市場的高分?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Finance(ID:leizhuba)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證券:
  • 小米集團-W(01810)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上市以來127次回購,爲何依然難撐住小米股價?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