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希韻
編輯 | 周燁
“不少SHEIN員工挺關心拼多多的‘Temu’項目進展”。
問及“拼多多的Temu對於SHEIN的影響”,一位接近SHEIN員工的知情人告訴一刻商業,“‘Temu’剛剛上线不久,還不能看出未來市場格局,但現在拼多多已經派過去不少多多买菜的核心骨幹是真的。”
兩年前的6月,拼多多的一級主管們還在緊跟同行步伐、加快摸索社區團購市場。兩年後的同一時期,跨境電商已經成爲拼多多盯上的下一個新業務,這次依舊沿用模仿競爭對手模式的招數,拼多多明顯仿照SHEIN的模式。
今年5月开始,拼多多80名供應鏈員工悄悄搬到了廣州番禺,此地正是SHEIN的供應鏈大本營,有大量“作坊式”的小型成衣廠。並且在招商初期,拼多多便已經接洽了許多SHEIN賣家,开出了頗具吸引力的條件。
衆所周知,拼多多是國內人效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之一,而在上一個新業務多多买菜項目中,員工們已經表現出了超強战鬥力。如今,曾負責多多买菜前期开城任務的大將一級主管冬棗(花名)和葡萄(花名),又被派往跨境電商項目,足以見得該項目被重視力度之大,SHEIN提高警惕性也不足爲奇了。
圖/SHEIN官方微博
作爲中國最神祕獨角獸,SHEIN不缺競爭對手,比如阿裏、字節,但能讓SHEIN產生危機感的企業並不多,拼多多是其中之一。
社區團購市場初現格局不久,拼多多又緊接着盯上跨境電商,與其背後的增長焦慮有直接關系。
在外界眼中,拼多多是互聯網公司“火箭”速度的典範。但如今其國內互聯網用戶數漲不動了,若還想繼續實現創始人黃崢曾給投資人謀劃的“相信拼多多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這一藍圖,拼多多只能在坐船出海,尋找新故事。
拼多多並非沒有出海實力,有國內積攢下的供應鏈數據和電商資源;在資金流、物流方面,背後有段永平、騰訊、極兔等靠山。更重要的是,拼多多也擅長流量運營。
正如當年拼多多成立時,國內電商市場已經格局穩定,現在的跨境電商市場也早已是成熟市場。拼多多再現當年“百億補貼”,讓其成爲跨境電商項目的流量“利器”,也未必沒有可能。
背靠拼多多的Temu來勢洶洶,對於SHEIN來說,它要解決的“外患”,又多了一個頭號對手。
1、Copy低價“殺手鐗”,拼多多劍指SHEIN
低質、低價讓SHEIN俘獲海外市場消費者,照抄的拼多多能否成功,卻尚不好說。
9月1日,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上线了,首站面向北美市場。美國電商消費者喜歡使用PC網購,因此Temu同時上线了網站和App,網站端和功能功能設計幾乎相同。
和拼多多吸引國內消費者的方式一樣,Temu也先採用了低價策略, App Store應用詳情頁就直接點名,Temu的意思是“Team Up,PriceDown”,與“拼多多”的意思十分相近——买的人越多,價格越低。
Temu官網顯示,新用戶首單優惠已經提高到了30%(原20%),2022秋季新品0.99美元起,夏季女裝價格多在20美元以下。
爲了突出價格優勢,Temu首頁還設置了兩個“囤貨”區。 一個是“10美元及以下”專區,產品有女裝、首飾等;另一個是“0.99美元起”專區,主要是戒指、耳環等美妝小工具。
圖/Temu官網
Temu也在通過低價吸引賣家入駐,給出了“0元入駐、0扣點”優惠,這和亞馬遜動輒8%-25%的傭金相比,優惠力度很大。
從低價模式來看,拼多多跨境平台的模式針對SHEIN的跡象很明顯。但Temu僅靠低價,能在海外市場站住腳嗎?
SHEIN發展到如今體量,的確與低價策略強相關。但要說SHEIN的發展只靠“價格”是片面的。 在國外低質低價產品,主打的消費群體中低收入人群,這類消費者喜歡低價,但她們更拒絕不了的是低價背後的快時尚感。
SHEIN出圈的原因,是給快時尚的快進行了新的定義。 其主要用小單快反的打法,通過小批量(100單左右)測試產品,然後批量上架,找准爆款以後再全力推薦。
並且,利用中國廣州地區的服裝生產力,SHEIN自建了專業的成本核價部門,和供應商战略合作價格體系,按照長期合作模式保障供應商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的經營利潤,做到了“上新快”(從產品設計到上架僅只需14天)、“款式多”(截止到2021年10月11日統計66萬+SKU)以及低價。這價格、數量、上新速度,很難不讓中低端市場的海外消費者感到“真香”。
壓力給到Temu,其低價策略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根據公开招商手冊,Temu售價便宜源自擠壓供應商利潤。 比如Temu如今對供應商的要求是,消費者要求退換貨時,如果不是產品質量問題,Temu會承擔全部損失;但如果是質量問題,供應商將被處以產品成本五倍的罰款。
若長期如此,本身賺以微薄利潤的供應商是否會繼續支持拼多多,需要打上一個問好。
而對於Temu而言,僅有低價顯然是不夠的,成熟的配套服務體系支撐,才是出海品牌長期經營的法門。
一個反面教材案例是,當年字節跳動旗下的Fanno便是憑借“低價+補貼”的模式,在法國、意大利等國家跑了一遍,更是一度進入意大利購物類App的前三名。
然而,對於電商而言,僅有低價是不夠的,因未搭建起來成熟配套的服務體系,Fanno在支付、配送時效和退貨等方面的低服務質量,給用戶留下比較差的體驗。
拼多多有國內電商經驗,或許會比字節跳動較快適應海外市場,未來Temu的市場表現暫不好預測,但可以肯定一點,低價會成爲拼多多的出海“利器”,但很難成爲“殺手鐗”。
2、拼多多、SHEIN,誰更焦慮?
“您有理由相信我們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這是2018年,美國東部時間6月29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說明書時,黃崢同時向投資人們發布了這樣一封公开信,信中說“拼多多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它有着巨大的潛能和無限的未來可能性。”
拼多多這些年也的確做到了不斷給公衆帶來驚喜感,從財務數據來看,它不僅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就算在面對今年諸多挑战的第二季度,拼多多的財報也不少人感到興奮:營收314.4億元,同比增長了36%;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約89.0億元,這的確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圖/富途牛牛
但也是在第二季度,拼多多悄悄隱去了年度活躍用戶數,在此之前的財報中,這一數據均有體現。背後原因也不復雜,就是平台用戶數漲不動了,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年度活躍用戶已經達到8.8億,基本觸及國內網購用戶總量的天花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本季度的高利潤其實是省出來的——拼多多停止了大筆投入燒錢,百億補貼和社區團購的補貼都減少了。
二季度的高利潤是省出來的,自然不可持續,用戶增長的難度也肉眼可見,擺在拼多多面前的問題很多。一向以增速被外界視爲奇跡的拼多多,自然不能失去速度,海外市場成爲拼多多的增速新希望。
拼多多對SHEIN來說,是必須重視的對手。 雖此前一方主打海外,另一方主打國內,但兩者的部分運營策略和做事風格十分相似,比如都走超低價路线、以中小型供應商爲供應方主要群體,都善於推廣營銷等。這次拼多多推出的獨立網站“Temu”,很像SHEIN的翻版。
互聯網巨頭專攻學習創業平台的商業模式,進而快速後發制人的“劇情”,在國內曾真實上演。興盛優選等曾經一衆社區團購老巨頭,如今在市場已經偃旗息鼓,多多买菜等幾大互聯網巨頭成爲最大贏家,就是印證。
SHEIN緊張感一方面的確源於拼多多等外部對手的強力圍攻,另一方面是內部的失速。
看似光鮮亮麗的SHEIN,這兩年也有煩惱。雖然仍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但和2020年讓人瞠目結舌的GMV增速達到250%相比,SHEIN去年的銷售額增速已放緩至近60%。這也是引發資本市場擔憂的直接原因。
而且因爲跑得太快,SHEIN產品的滯銷率也變得高得驚人。
全球快時尚品牌研究評價媒體《Good on you》調查顯示,僅2022年1-4月,SHEIN的美國站官網上新超過31萬款,其中滯銷了30%。這只是從SKU數量維度進行的統計,若具體到每個SKU下生產的衣服數量,滯銷數字將更加龐大。
另外,“上新”跟不上“創新”,SHEIN只能“抄”大牌“作業”,如今被盜版侵權的指控纏身。
內部問題重重加上消費環境疲軟、中概股整體市值大幅下滑等影響,SHEIN的估值已經從1000億美元縮水到了600億美元。顯然,資本正在告別SHEIN崇拜,變得越來越理性。
拼多多講增長新故事寄托在跨界電商,內患纏身的SHEIN又多了一大強敵,一場大战不可避免即將展开。
3、燒錢大战一觸即發
互聯網公司每次“孵化”新物種時,背後都避免不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燒錢大战。
Temu的模式雖算不上創新,但從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市場聲量來看,在跨境電商這一新業務上,拼多多很可能會再次上演燒錢換市場的故事。
過去幾年,拼多多主站商城靠着自創的砍一刀+百億補貼玩法,成就了增長神話,拼多多市值一路高漲,一躍成爲在美上市中概股中,市值排名第三的互聯網公司。
後來,多多买菜2020年上线後,雖未有“百億補貼”這一官方命名的扶持,但社區團購消費者都知道,最初多多买菜下發的現金補貼很可觀,直到當年年底相關部門下發“九不得”政策後,才逐漸收勢。
低價策略是Temu目前已經確定的战術之一,說明拼多多想延續價格战,但前期靠擠壓供應商的價格來爭取低價空間並不持久,因此Temu很有可能會推出類似“百億補貼”的政策,盡快拉取用戶、打开市場,這恰好是SHEIN沒有應用過的方法。
圖/Temu官方網站
這也與CEO陳磊在最新財報會上說的“我們不會去簡單重復別人做過的事情,會努力能夠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價值”,不謀而合。
若對出海業務進行補貼,拼多多也有這一實力, 其已經連續5季度盈利,今年二季度淨利潤達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68%,彈藥足夠充裕。
但想要搶SHEIN的蛋糕並不容易。隨着SHEIN這幾年的名聲火爆和市場擴張,誕生了一大批SHEIN的學徒。
其中有的是國內互聯網巨頭,比如字節跳動也曾推出跨境女裝獨立站Dmonstudio,阿裏巴巴建立了獨立站allyLikes電商,唯品會推出了快時尚品牌獨立站NOWRAIN;也有積極轉型的傳統跨境大賣家,比如細刻放棄站群玩法,仿照SHEIN的模式向快時尚獨立站轉型。
雖然諸多對手在多個維度對SHEIN“圍追堵截”,但這些年並未產生實質衝擊。 比如今年2月,字節跳動直接關停了被定爲S級項目的Dmonstudio,即便Dmonstudio團隊還曾從SHEIN挖過一批近100人的骨幹人員,也未能挽救敗局。
回過來看Temu,如何獲取海外流量,就是其面臨的首要難題。
在國內,社交流量是拼多多成功的關鍵,在國外卻優勢不再。海外流量獲取是國內品牌出海的大難題,競爭顯著推高了後來者的买量成本。按照36氪報道的內容,如今海外市場的獲客成本十分昂貴。
以美國市場爲例,SHEIN上半年在Facebook渠道的獲客成本約35美元,Temu若想達到一樣的效果,可能需要2-3倍甚至更高的價格才能將用戶拉到自己平台。即便最終能殺出重圍,投入期也必將相當漫長。足以見得需投入成本之大。
總體而言,拼多多出海需要搭建好“軟”“硬”件設施,整合物流、倉儲、支付等配套資源,這些都避免不了“燒錢”。
現在跨境電商行業早已過去“低調發育”的環境,阿裏、京東、字節也已有所涉足、多次出擊,放眼望去,幾乎全球主要市場都在短兵相接。
拼多多的“超車”新動作,目前還無法與SHEIN抗衡,但其過往多次新業務嘗試的成功,還是讓外界頗爲期待。另一邊,對於SHEIN來說,留給它的難題還有更多,屬於它的安穩日子,也要暫告一段落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拼多多和SHEIN搶蛋糕,誰更焦慮?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