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會淘汰人嗎?“擎天柱”投資機會詳解!
2年前

對於機器人,大家並不陌生。從每個男生都想擁有一次的高達,到呆萌的哆啦A夢,從Netflix的《愛,死亡,機器人》,到HBO的《西部世界》。


在"未來的機器人長什么樣"這個問題上,《愛死機》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社會:一座名爲"日落之城"的城市裏,垂暮老人的日常家務、遛狗,到一日三餐,甚至連打網球,都是機器人代勞。這樣的社會,很科幻,不過,似乎並不遙遠。

智能領域有兩條著名的狗,一條是谷歌的"阿爾法狗",另外一條則是波士頓動力狗Spot。當前者還在自己和自己下棋時,後者已經开始"下海"打工,而且從事的,還是高危職業。

相比之下,國內的機器人更有煙火氣。碧桂園在佛山的一家名爲"千璽"的餐廳,從漢堡、薯條,到各式粵菜,都出自炒菜機器人之手。
自動,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從事一些危險和重復性的工作。不管是人型,還是Spot這樣的狗型,只要可以服務好人類,就是合格的機器人。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級市場對於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十分火熱。
從技術,產品,到資本,機器人行業一如十年前的電動車,二十年前的互聯網,默默播下一顆顆種子,等待發芽。
馬斯克大招

特斯拉也正在鉚足勁進軍搶佔機器人項目的市場,馬斯克攢了一年的大招終於放了出來,表示明年便有望生產第一個版本的Optimus機器人”,而且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將是“史詩級別”。

特斯拉的“擎天柱”機器人身高172cm,頭上有一塊屏幕用來顯示信息,據說它擁有360視野監控,最遠檢測距離可達250米,整體重量只有56.7Kg,行爲速度最高可達9.33公裏/小時,最多可提重20.4Kg的物品。


然而它的科技指標更令人覺得恐怖,首先它搭配了視覺網絡系統,不僅可以自動規劃路徑,還能每天通過觀看,來學習這個世界,而且它的大腦更加發達,人類平均的算力大約可以高達5千萬億次,人形機器人高達9千萬次,相當於兩個成年人的智力水平。

馬斯克認爲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是未來最火爆的項目之一,表示特斯拉計劃在公布機器人的原型機後,重點提高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並解決大規模生產的問題。

未來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將會可能會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一旦研制成功,這款機器人將會率先在特斯拉自己的工廠使用。

這也帶來了人工智能危機的第一層危機,就是70%的人在今天很有可能要失業。但是世界首富對於機器人的厚望遠不止於此,馬斯克有一次在公开演講中表達過兩個觀點,第一個他說大部分人可能活不了那么久,但是我們會通過上傳記憶和思考方式,讓這台機器人替我們生存,打造永生。

腦機接口

想要人形機器人擁有人的意識,就離不开腦機接口。
人類大腦大約有860億個神經元,它們之間有100萬億個連接,這無疑是一個異常龐大的天文數字,要知道,整個銀河系“也才”4000億顆恆星。

腦機接口,是在人或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該技術能夠在人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溝通以達到控制設備的目的,進而起到監測、替代、改善/恢復、增強、補充的作用。

(世界首富馬斯克最新照片)

未來腦機接口有望解決大部分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癡呆、失明、癱瘓、抑鬱、失眠、極度疼痛、中風、腦部損害等一系列問題。阿裏達摩院發布《2021十大科技趨勢》預測指出,腦機接口將迎來重大進展,腦機接口幫助人類超越生物學極限。

簡單來說,它的出現,承載了人類對人工智能世界的幻想:人機交互,腦機相連,人類與AI共生!

今年7月馬斯克表示,已經將自己的大腦上傳到雲端,並且和虛擬版的自己交談過。相關消息一經報道,腦機接口概念股持續大漲。

千億藍海
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1年)》,2021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約839億元,目前國內機器人市場以工業機器人爲主。但是從增速上來看,服務機器人空間更加廣闊。

202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達到146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32.2%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增長率峰值,其中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規模爲391.8億元,全球佔比超過1/4。

短短一年內,中國服務機器人企業的數量,暴漲了78.92%,達到10.5萬家;服務機器人賽道融資也有113起,融資金額總計超過440億人民幣。

投資機會

特斯拉機器人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整個產業快速發展的序幕。未來一段時間,預計很多科技企業都會向人形機器人的方向努力,爭奪賽道,產業趨勢可能會加速來到我們面前。

根據馬斯克接受採訪的公开說辭,“擎天柱”預計明年底开始交付,目標量是2023年10萬台、2024年50萬台、2025年100萬台。

不過,“擎天柱”在量產後的定價預計爲2.5萬美元,這樣的售價,如果想要盈利,離不开競爭力最強的中國零部件。

而人型機器人是綜合學科產品,涉足互聯網、電動汽車、 航天、機器人、太陽能、地下隧道超速運輸等多個領域,產業鏈很長。

總的來說,分爲兩條。

一是軟件生態,需要大量AI算法,這是最重要的核心,自然由特斯拉自己掌握。只有等到最後真正落地到家居應用,需要強力的交互性,別的軟件廠商才有機會。

二是硬件產業鏈,這是現階段投資者更關注的方向。

芯片方面,大概率和電動車類似,主控芯片給台積電代工,AI訓練芯片,則由三星代工,中國產品暫時無法替代。

除了芯片,其他成本結構中,比較具備想象力的有以下幾塊:

  1. 動力裝置

首先是電池,目前技術國內已經很成熟,相關公司的邏輯,基本與電動車一樣。

其次需要電機提供動力,有液冷電機和伺服電機兩種。液冷電機控制散熱,保證電機持久運行,目前還在試驗中;伺服電機則控制速度,將電壓信號轉化爲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

這種產品的前景很大。比如人形機器人一只手有15個關節,如果每一處關節都安裝一個電機並配套一個減速器,不僅成本太高,佔用的體積與質量均太大。

但是根據馬斯克的構想,一台機器人的成本必須在2.5萬美元以下,只有採用售價在一兩千元左右的微型傳動系統,才可能保證盈利。

2.減速器

在電機旋轉過程中,需要在設備與電機之間連接一個裝置,實現輸出速度減速,才能達到收放自如,這個就是減速機。

用在機器人裏的是精密減速機,分爲兩種,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

RV減速機負載大、剛性強、結構復雜,價格也更貴,通常安裝在機器人較大的關節處。

諧波減速機結構相對簡單一些,不過精密度更高,主要應用在靈活細小的關節處。兩相比較,投資諧波減速機目前來說更有吸引力,原因有兩點:

人形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關節數量變多,自然對諧波減速器的要求和數量將增多,手指上的一些小關節不可能用RV,不劃算。

國產替代方面看,之前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屬於中遊,下遊大部分是汽車廠。在造車新勢力出現之前,優質汽車大多來自日本和歐洲,工業機器人是他們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自然牢牢把持,後來者很難進入。

人形機器人則不同,處於消費終端,其前身“協作機器人”很多都使用了國產的諧波減速器。

諧波減速器的市場有多大?

在工業機器人中,諧波減速器的成本佔比爲30%-35%,在人形機器人中這個比值必然更高。以馬斯克說的2023年10萬台估算,加上原本協作機器人市場所需用量,諧波減速器的市場規模明年就能達到60億元。

而在特斯拉的助推下,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用似乎已是注定的劇本,屆時其市場未必不能達到電動車的規模,最爲核心環節的諧波減速器,樂觀點說可能成爲千億細分賽道。


3.感知器官
對從前的工業機器人而言,只需執行簡單操作指令即可,感官系統其實有些多余。
人形服務機器人不然。類比人體,最重要的感知器官分別爲視覺、觸覺、聽覺,分別催生出機械視覺、機器人皮膚、語音傳導等投資機會。
以上三種其實產業都已比較成熟,現階段需要大力發展的,其實是嗅覺、味覺、滑覺,對應着多種傳感器,這是個比較明確的千億市場。
4.其他基礎材料
比如“擎天柱”面部有一面顯示器,用以提供各種有用信息。一者需要全光學玻璃,二者需要超廣角高清攝像頭。
此外還有功率器件,以及機器人骨骼、“肌肉”所需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也沒有完全理解行走的原理。雖然生物學解釋了,從脊髓到腿部肌肉各個必需的器官功能,解析了肌肉舒張與收縮的原理,也知道神經信號如何在脊髓、肌肉間傳導。
然而不同器官組合到一起後,人體這台超精妙儀器,如何利用它們規劃步態,如何感知行走過程中的身體高度、關節轉動幅度以及速度等狀態,都沒有確定的科學理論,就更不用提現有機電系統遠遠達不到生物體的運動能力。
不過如此多的未知,自然也代表着巨大的機遇。下一個十年,將有多少豪強湧出,猶未可知!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會淘汰人嗎?“擎天柱”投資機會詳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