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香港是匯聚國際人才的“超級聯系人”
2年前

主持人|武辰 文|楊永欣

2022年已過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俄烏衝突、通貨膨脹、能源危機、氣候變化等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全球經濟發展前景面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的前景在何方?面臨新冠疫情衝擊余波未了、全球貿易平衡屢遭波折之困境,處在中國內外循環交匯點的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尋求新思路、探索新視角?

9月21日至22日,鳳凰衛視、鳳凰網聯合多家機構舉辦的“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2——變局與信心”將在香港、內地同步舉辦。廣邀海內外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圍繞大灣區建設、中國經濟、全球經濟等話題展开討論。在論壇开幕前夕,鳳凰網財經聯合中國基金報推出了《灣區風雲錄》系列訪談,本期對話法國裏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

對話伊始,王華校長首先介紹了灣區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四個優勢,並強調了香港在人才匯聚上“超級聯系人”的重要角色。他指出,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开人才。“在大灣區這樣一個大舞台上,香港作爲一個‘超級聯系人’,可以通過地域進一步暢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教育國際化、醫療國際化等方面共同發力,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在此安居樂業,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

同時,對於年輕群體個人能力提升的問題,王華提出了“企業勝任力”的概念。他認爲,就業不能只靠“一紙文憑”,要打磨自己的“企業勝任力”,即對職位的勝任力。而這將關系到個人在軟實力、軟技能,包括個人領導力方面的提升。他指出,“數字經濟的時代的到來,和我們傳統的四年本科兩年碩士的節奏之間也有一個比較大的落差;我們不能只在知識板塊上一路狂奔,在打造個人軟實力方面,我們至少要投入30%的時間,不斷地修煉自己、打磨自己。”

最後他表示,從國家战略層面來看,雙循環視角是灣區歷史使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希望能夠通過鳳凰灣區財經論壇,立足灣區本身,對灣區未來的發展有進一步探討,產生出更多不同思想碰撞的火花。

香港是匯聚國際人才的“超級聯系人”

《灣區風雲錄》:我知道您一直在國際上交流比較多,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您認爲大灣區有什么樣的獨特優勢?

王華: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上,首先會有一個歷史的優勢。在過往的幾百年當中,中國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有了非常扎實的華人基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是產業溢出的優勢。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方面向海外溢出,把目前偏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移到海外,另一方面其實也是中國產業和海外產業相互補充的過程。比如說像格力集團這樣的大灣區的中國企業,在巴西建立了生產基地,這就是我們的產業溢出優勢。

三是中國企業有進一步打造自身產業引領優勢。在大灣區發展過程當中,像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這些領域,中國相對來說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四是國際人才的匯聚優勢。所有的產業發展都離不开人才,在匯聚人才方面,香港應該要進一步起到“超級聯系人”的作用。其實香港地區政府早在2006年就有了“優才計劃”,接下來,我們希望在大灣區這樣一個大舞台上,香港作爲一個“超級聯系人”,可以通過地域進一步暢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教育國際化、醫療國際化等方面共同發力,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在此安居樂業,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

《灣區風雲錄》:您提到了很關鍵的幾個問題。一個是歷史優勢,一個產業優勢,還有人才優勢。特別是在人才這個方面,作爲教育行業的專家,您認爲大灣區在與對外的教育交流上,目前的現狀和前景是怎么樣的?

王華:在大灣區教育方面,目前香港已經是一個教育人才集聚的高地了。實際上廣東尤其是廣州市也是走在前列。在一帶一路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這樣一個發展機遇下,我認爲堅定地做教育的國際化,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從國際化的角度出發,具體來講,2021年,由中歐論壇創始人David Goseet先生主編,意大利Il Mulino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與世界》一書,我和我校校長Isabelle Huault聯合寫了一個章節——中歐關系下的商學院教育擔當。我們通過數據發現,有大概60%的中國的國際學生是來自於亞洲地區。中國的貿易結構是20%和美國往來,20%和歐洲,25%左右是來自於亞洲地區,所以這就關系到一個匹配的問題。

目前來看,我們與亞洲國家的結合已經有天然優勢了。怎樣能夠和美國、歐洲等地區在教育上有進一步的擴展,我覺得這是從教育結構和經貿結構不對稱的角度得到的比較重要的啓示,也有可能是一個突破點。

拓寬傳統教育的邊界 培養“立體的人”

《灣區風雲錄》:您認爲從學校的方面來講,還能夠做一些什么,來促進中國和國外學生的交流?

王華:我們目前的學科是有鮮明的傳統定義,理工科、商科、人文等等。如果我們站在中國的雙循環的背景下,站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軟實力的背景下,那就應該重新去思考我們對於“教育”邊界的定義。

傳統既有的學科領域,學生當然是需要掌握的。那如果站在一個國際學生的角度,如何讓他們除了在學習既定的學科領域之余,對中國的歷史人文、東西方文化有更深的觀察和交流,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科技、技術、商貿等領域,我們都可以塑造立體的人,改善雙邊、多邊溝通,我想這是一個大的工程。在這個大的工程的背後,作爲校長或者是作爲一個院一級的領導,實際上可以首先嘗試着邁开第一步來爲中國的教育战略主動提出一些解決方案。

《灣區風雲錄》:您的第一步其實已經邁出來了,就是在我們的論壇上提到這樣一個建議, 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案?

王華:從我們法國裏昂商學院還有華東師範大學亞歐商學院實際踐行的角度來講,那就是讓同學們不僅僅是在校園之內,而且要走出中國的校園,對中國的商業、經濟有更爲深刻的一個了解。

具體而言,在課程設置上至少要有幾塊的突破:一是加強和業界的聯系。我們通過公司的參訪,通過由公司牽頭讓學生來做“In-Company Consulting Project”,實際上就是迷你咨詢項目。通過這樣一種非書本式的接觸之後,學生對於在中國如何做生意,會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認識。

二是在人文板塊,我們爲沒法爲來到中國的國際學生做了一個虛擬的遊覽,這個遊覽不只是看風景,而是透過風景去了解這所國際化都市的歷史沿革。這樣就使我們的同學除了在商言商,還能對整個社會、人文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在可持續發展上,我們也在落實一些具體的舉措,讓同學們通過參與一些公益組織、參與論壇來切身感受到中國在可持續發展上的舉措,也讓他們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有更深的思考。

大學教育要拿出30%的時間培養軟實力

《灣區風雲錄》:現在其實也有一種聲音認爲 ,可能高學歷並不意味着能夠找到好的工作。大家在提升自己學歷的同時,也比較擔心就業問題,您怎么看待這件事情?

王華:從教育者的角度來講,我們要重新思考目前的整個教育體系。如果說高學歷的背後是我們當今教育體系下高學歷和企業勝任力(對職位的勝任能力)之間的不平衡,那么在面臨學歷和就業率之間的巨大落差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何去重新分配時間比例?

如果你花了100%的時間去應試,獲得了好的成績,並用一紙文憑來作爲敲門磚打开職場,那么自然背後就會出現“高學歷但是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的情況。

因爲現在數字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和我們傳統的四年本科兩年碩士的節奏之間也有比較大的落差。以我們裏昂商學院爲例,我們不斷地在強調“enterprise yourself”,這個“enterprise”是一個動詞,就是做自己的老板。所以我們明確地知道,如果把就業作爲一個狹義的目標的話,我們的路徑設計就需要有一個平衡。

作爲一個未來有企業勝任力的同學,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外,你在軟實力、軟技能,包括個人領導力方面,要能夠貫穿起多個領域的溝通,你至少要花30%~40%,乃至再多一些的時間去提高以上方面的能力。

《灣區風雲錄》:企業勝任力主要指的是領導力和跨學科的溝通能力嗎?

王華:剛才我提到了領導力和溝通能力,除此之外,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中,你的韌性、快速反應能力、抗壓力,這些方面都會變得非常重要。所以,怎樣能夠承擔不確定性,並且通過不斷地修煉自己,來順應甚至是主動引領這樣一個高速變化的環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簡而言之,我們不能只在知識板塊上一路狂奔,在打造個人軟實力方面,我們至少要投入30%的時間,不斷地修煉自己、打磨自己。

建議將“可持續發展”作爲課程設置硬性指標

《灣區風雲錄》:您說的這幾點都非常重要,也感謝您在教育方面爲我們提供了非常有啓發性的觀點。接下來我們也想聊一聊關於“雙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您認爲從高校角度踐行可持續發展可以從哪些方面做起?

王華:高校本身的職責就是教育,但是在傳統教育的學科設置的過程當中,並沒有對可持續發展的話題有過一個系統的課程設置。我們教學大綱的設計和現在整個產業對於雙碳的要求之間有一個巨大的脫節。

所以在具體的過程當中,裏昂商學院也是從快速迭代和硬性要求的角度,對於即將要建立的學位類和非學位類的項目,我們有一個硬性的指標,如果你的課程或者項目裏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課程或者相關模塊,你就會被聯合評審委員會一票否決。所以從整個的教育管理的視角來看,我們是在快速地迭代,以順應整個外部的商業環境、國家政策,扎實地履行我們教育工作的使命。

《灣區風雲錄》:除了教育方面,現在國際上各大經濟體在碳產業、碳經濟方面如果未來要加強合作還可以做一些什么?

王華:在碳的方面,我覺得這是一個雙向的輸出。一方面“雙碳”問題是中國、美國,包括歐盟主要國家和經濟體求同存異,共建國際體系與氣候治理大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抓手。結合我在法國的生活經驗,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可以把商家和消費者做一個密切的聯系,比如說,如果你從原來單層的玻璃窗變成了雙層玻璃的窗,做了很多家庭層面上的低碳改造的話,那么你的稅是可以被抵扣的。

第二,比如說在法國,每一套房子它都有一個能源消耗的標志,會分ABCDEFG共7個等級。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把房子的能源消耗級別與房價掛鉤。除此之外,在家裏面安裝太陽能板等等,這些都是通過稅收的槓杆來刺激新能源相關消費的舉措。

實際上中國在能源方面也可以有強大的輸出。因爲在光伏、電池、風機、電瓶車等方面,中國已經顯示了強勁的全球產業競爭力。以光伏爲例,在國際能源署首次發布的《太陽能光伏全球產業鏈特別報告》中預估,到2025年,世界將幾乎完全依賴中國供應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的關鍵構件。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近十年裏面大概投了500億美元左右來打造光伏工藝,這個體量是歐洲的10倍。所以有投入就有產出,在國家政策引領下,一些新型產業從沒有基礎,一直達到現在的世界領先地位,這種變化確實正在中國發生。

新能源車企面臨教育海外市場的挑战

《灣區風雲錄》:提到“雙碳”,離大家比較近的可能還是電動車產業。如果想要讓更多國家买中國的電動車,我們還能夠做些什么?

王華:確實如您所說,中國電動車產銷量連續七年世界第一。去年,大概新能源汽車的零售是接近300萬輛,298.9萬輛。去年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14.8%,這個數字還在進一步增長。到今年上半年,是接近24%。當然還有一些企業大膽的預計,到明年新能源滲透率可以達到50%。

今年我們有超過七個品牌的中國電動車出口到了海外地區,所以中國不僅是一個新能源汽車大國,而且也在邁向國際。實際上從產品本身的性能角度,我們已經是有不錯的競爭力。在海外的話,其他品牌的市場滲透率差不多要比我們的低一半左右,在6~7個點。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海外滲透率提升的過程中,相對於內燃機汽車的接受度來說,這個過程是比較艱辛的,可能花很多力氣也不一定能夠馬上見效,教育市場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战。

其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正在做智能網聯的過程。從海外消費者,海外市場對數據保護的敏感度來講,在政策和消費者行爲兩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海外智能化的程度並不一定和中國是一樣的。中國的消費者更喜歡車載娛樂的系統,以及更多的交互等等,這跟海外需求還是不太一樣。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電動汽車的相對優勢,以及相對應的一些挑战。中國內燃機汽車出來了這么多年,爲什么過往增長曲线那么緩慢,實際上是重銷售、輕售後所導致的。電動車零部件要少很多,但是售後體系的建立應該在前端銷售汽車的時候,就要同步考慮。以上是我從三點進行的一個簡單的分析。

中小企業要加強對現金流和業務風險管控

《灣區風雲錄》:您馬上要參加我們的「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2」,在論壇上您也會出席關於中小企業的環節。能否先劇透一點,您對於中小企業目前生存現狀的思考?

王華:講到中小企業,這確實是一個大家都很關心的話題。如果說我們要給中小企業自身的層面提一些建議,我認爲對現金流的管控,對業務風險的管控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爲在整個經濟狀況比較好的情況下,尤你的账期管理似乎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我把東西能夠賣出去,先交到其他的公司的手裏,錢可以慢慢的要。但是目前的情況下,除了自身增長之外,對自身業務風險的管控會變得更爲重要。

當然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突破點。我在給MBA的同學上課的時候,有同學也看到了他身邊真實的例子:溫州的一家生產制冷板的公司,如何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從4個億做到20多個億?實際上他就是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輸出了管理模式,簡化了制冷板的規格,最後把全國的這些冗余產能的小廠,從競爭對手變成了合作夥伴。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業務看似還是那個業務,但是在做的過程當中,我們能夠不斷地去思考,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來實現一個流程再造和業務倍增級的突破。

從行業層面來講,如何利用好互聯網來實現更高層面的產業整合,這是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打通各個環節的必經之路。剛才說的制冷板的例子,實際上已經看到了金融的影子,已經看到了通過APP來獲客等等這些產業互聯網的影子。我們已經說了很多年要开展公开、公正、平等的競爭,那如何能夠從地方政府層面施行一些具體的措施,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思考和建議。

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的前景在何方?面臨新冠疫情衝擊余波未了、全球貿易平衡屢遭波折之困境,處在中國內外循環交匯點的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尋求新思路、探索新視角?

鳳凰衛視、鳳凰網聯合多家機構舉辦的“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2——變局與信心”,將於2022年9月21日在香港、內地同步开幕,爲期兩天,廣邀政府官員、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共商共議,爲全球經濟及灣區發展尋找新機遇,探明新方向,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

本次論壇由東方豪華旗艦MPV紅旗HQ9首席战略合作支持,並獲得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德魯克管理學院、法國裏昂商學院等學術機構支持,以及本論壇指定用酒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青花郎的特約支持。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裏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香港是匯聚國際人才的“超級聯系人”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