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工具能夠實現以前無法想象的協作。
來源 / 投資實習所
9月15日晚上,我做了一個關於海外 SaaS 的閉門分享,交流過程中還將 Figma 作爲協同的典型案例做了一下簡單介紹,沒想到在臨近結束時突然看到 Figma 被 Adobe 以 200 億美金收購的新聞,真是一萬個沒想到。
Figma 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產品,其產品真正踐行了讓所有人都能設計,並且賦能任何團隊以設計優先的方式去思考、感覺和工作的愿景。
作爲 SaaS 產品裏網絡效應或者說協同的經典案例,Figma 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個案例,雖然我之前多次寫過,但還是覺得了解不夠。
鑑於 Figma 創始人 Dylan Field 在去年曾公开表示其目標是 Figma 而不是 Adobe,這次同意被收購確實是有點令人出乎意料,而且 Figma 的各項數據都還處於非常快速的增長階段。
根據 Tanay Jaipuria 提供的數據,Figma 的財務數據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4 億美金 ARR,年增長 100%
NDR(Net dollar retention)超過了 150%
毛利超過 90%
正向現金流
此次 200 億美金的收購是一半現金一半股票,相當於 2022 年營收的 50 倍,讓其成爲有史以來最貴的 SaaS 收購案之一。
相比較而言,GitHub 大概是 23 倍,Slack 是 26 倍。
這個價格也比 Figma 在去年 6 月份 E 輪融資時的 100 億美金估值高了整整一倍。
不過市場對於 Adobe 的這個收購,似乎並不看好,Adobe 的股價直接跌了 17%,整個市值沒了 240 億美金,這個跌幅甚至比 200 億美金的收購價還高。
在當下整個 SaaS 估值大調整的環境下,似乎也能理解,但從長遠看,我仍然還是非常看好 Figma 的未來。
Figma 的早期投資人 Semil 將此次收購做了一個類比,認爲 Adobe 對 Figma 的收購非常類似於 Google 對 YouTube 以及 Facebook 對 Instagram 的收購,我還是非常認同的。
雙方的新聞稿我都看了一下,Figma CEO Dylan Field 說,此次收購後,Figma 仍將獨立運行,加入 Adobe 將加速 Figma 平台的成長和創新,特別是可以將 Adobe 在圖片、攝影、插圖、視頻、3D 以及字體方面的專業技術整合到 Figma 平台。
而 Adobe 的數字媒體業務總裁 David Wadhwani 說:
創造力正變得越來越具有協同性,隨着我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情發生在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中,產品設計師越來越喜歡在網絡瀏覽器中與他們的利益相關者一起工作的好處。
產品設計已經成爲一門獨特的協作學科,由強大的設計系統和豐富的、可擴展的生態系統驅動。
Figma 很早就把賭注押在瀏覽器上,爲人們的協同开啓了全新的方式。
他們是第一個認識到產品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工具: 它开始於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頭腦風暴; 它本質上是多玩家和基於網絡的; 它需要復雜的設計系統和分析能力。
他們已經證明,瀏覽器可以是一個豐富的設計媒介,一個真正的多玩家用戶體驗可以深刻受益於產品設計師、產品开發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在這裏,Adobe 一直在強調 Figma 的協同價值,這也是我特別認同並且喜歡的一個地方。
協同能產生巨大的網絡效應,除了大大降低獲客成本外,我覺得它在很大層面是能擴大產品的 TAM(Tatal Addressable Market)的,而此次收購,我覺得本身就是協同的勝利。
事實上,在 Figma 的用戶裏,高達 65%的用戶是非設計人員;另一個來自其投資人 Index Venture 提供的數據,Figma 超過 80% 的用戶來自美國以外。
另一方面,Figma 在不斷向 Adobe 的傳統客戶發起進攻,這可能是 Adobe 決心收購 Figma 的因素之一,即使是作爲 Adobe 長期最堅定合作夥伴的微軟,這兩年內部也已經有大量的團隊在使用 Figma 的產品,這甚至开始動搖兩家公司的合作關系。
微軟設計與研究副總裁 Jon Friedman 曾說,Figma 對他們來說就像空氣和水一樣,它已經成爲他們用來在社區內外進行協作的第一大常用工具,它非常適合幫助像微軟這種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大規模協作。
這種協同的價值,Kevin Kwok 在 “Why Figma Wins”一文中解構的非常詳細,這篇文章我讀過幾遍,每次都覺得收獲很多,我之前也做過簡單的分享,我這裏再貼一下,非常建議去讀英文原文(地址:https://kwokchain.com/2020/06/19/why-figma-wins/)。
Figma 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路徑:不斷找到下一個循環(loop)。可以簡單用下面這張圖做一下展示:
第一個階段,Figma 的定位不是設計師,而是設計本身。
涉及設計過程中的每個人,成爲了這個核心循環的基礎,推動了 Figma 第一階段的網絡效應。這其中與 Figma 的架構選擇瀏覽器優先,而不只是存儲在雲上有關;
其次 Figma 在 WebGL 和 CRDTs 等新技術上的積累讓這種瀏覽器優先成爲可能。
第三點則是其產品目標定在專注於爲設計基於矢量的數字產品而設計上。
這裏 Kevin Kwok 用這兩張圖對雲存儲和瀏覽器優先做了比較形象的解釋,我覺得不需要太多文字說明了。
本質上來說,Figma 爲設計師提供了更好的开發工具,但瀏覽器優先的方法對非設計師產生了更爲徹底和重大的影響。Kevin 指出:
我們經常忘記,我們在工作中使用的工具的目的不是提高我們個人的生產力,而是提高整個團隊的生產力。企業自身往往忘記了這一點。 對個人來說最好的工具也可能是對整個團隊來說最好的工具。但是後者才是最重要的。除了某種程度上提高個人生產力之外,團隊方面也越來越重要。文字處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過去有很多針對單個功能的實驗和定制,比如排版。但是,一旦這種做法做得足夠好,重點就轉向了合作。對於大多數用例來說,現在很少有人關心排版。我們的工具越來越需要理解並與我們的協作方式保持一致。
當合作後勤困難、費用高昂時,這一點就不那么重要了,但隨着合作變得更加容易,其重要性也隨之提高。人們的工作沒有那么孤立他們的工具必須反映這一點。 最好的工具能夠實現以前無法想象的協作。
這個過程核心是讓整個涉及設計的過程中,所有參與人之間的摩擦得到了大大降低。
對於直接參與者來說,反饋路徑得到了加速,而對於那些不直接參與的人員來說,他們想參與進來的門檻得到了大大降低。因爲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瀏覽器中打开,以及協作。
因此 Figma 在第一階段的快速增長來自於使非設計師能夠更早地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而其他設計工具卻沒有考慮到非設計師的經驗和與他們的互動。
第二階段,加強反饋回路。Figma 允許設計師和非設計師之間進行更密切的合作,但這對團隊社會規範的二階影響要大得多。
從歷史上看,在設計過程中有太多的摩擦,以至於設計是在大多數決策做出之後才引入的。反過來說,一旦設計完成,非設計師可以推動的變化也是有限的。
加強合作的反饋回路,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非线性的回報。設計可以與產品同時起草,允許反饋在整個過程中向兩個方向流動。
通過對設計和工程使用的資產進行對齊,可以實現更無縫的切換,並允許更無損和迭代的交換。
設計師可以不斷從團隊的工程師或項目經理那裏得到反饋。有些人會對非設計師過於關注設計過程感到敏感。
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能是正確的,但是這個成本與設計師的收益相比相形見絀。
讓非設計師加入到這個過程中,是讓設計師在產品和商業決策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Kevin 認爲,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系統地孤立設計、銷售和客戶服務等功能領域。但是現代公司正在內化,如果他們的核心循環真的是一個迭代過程,那么像設計這樣的功能本身就必須成爲公司反饋循環的一部分。
設計決策不能從業務的其他部分完全抽象出來它們就像產品和工程決策一樣相互交織。
Figma 是團隊的設計的工具,而不僅僅是設計師的設計工具。
我覺得這個定位自始至終是最關鍵的,通過把設計師和非設計師都吸引到 Figma,他們創造了一種跨界的網絡效應。
在一個直接的網絡效應中,隨着加入的群體越多,一個同質的群體從一個產品中能獲得更多的價值。
相比之下,跨邊網絡效應涉及兩個(或更多)不同的群體,它們在規模和價值上與另一個群體一樣增長。
Kevin 認爲,在設計師和非設計師之間的跨界網絡效應是過去幾年他們復合成功的主要和不被重視的來源之一。
Figma 的跨邊網絡效應提供了一個額外的載體。使用 Figma 的設計師與工程師和 pm 分享他們的設計,將他們介紹給 Figma。
當這些非設計師學會欣賞 Figma 時,他們就會把它傳播給其他設計團隊,讓他們在不同的項目上共事。這些跨網絡效應跨越團隊,幫助 Figma 在整個組織中轉移。
而這種效應直接影響到公司的付費意愿,爲一個新的設計工具付費,因爲它爲設計師提供了新的功能,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這可能不是首要任務。
但是,如果產品經理、工程師、甚至首席執行官本人都認爲這對整個企業很重要,那么這就有了更高的優先級和定價槓杆。
因此,Figma 的銷售策略完全和這個跨邊效應結合了起來,一遍通過自下而上、以產品爲導向的方式接觸和擴張,然後在產品使用轉移之後自上而下地銷售。
到了現在,Figma 走到了構建平台生態的階段,並且通過社區提升自己的創造力,進而打造全球網絡效應。
無論是推出的第三方插件开放平台,還是直接上线社區,都是爲了在公司之間推動協作和生產力,而之前更多只是在公司內部。
Figma 的創始人兼 CEO Dylan Field 是一位 90 後,出生於 1992 年,在 20 歲對時候創立 Figma,今年他剛 30 歲,早在他作爲 Flipboard 的實習生時就已經很出名了。
而 Figma 成長起來後,很多其它領域的 Figma 產品也出現了,並且獲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比方說編程領域的 Figma Replit,以及視頻領域的 Figma Veed,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基於瀏覽器,當然協同也是必備。
Figma 後,大家也在猜下一個被收購的對象會不會是微軟收購 Notion?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Adobe200億美金收購Figma,是協同的勝利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