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中再集團迎來新掌門,春雷任董事長。
2年前

近日,中再集團(1508.HK)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兼董事長袁林江因工作調動辭職,由現任總裁兼春雷接任。

從目前中再集團面臨的市場環境來看,雖然中再集團是國內最开放的金融市場,中再集團牢牢佔據市場第一的位置,但與中再集團競爭的再保險公司多達14家,市場化博弈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10月上市以來,中再集團總資產從2112.07億元增長至5085.11億元,但市值僅爲208億元,不足其淨資產的1/4。其股價從發行價2.7港元跌至目前的0.55港元,跌幅近80%。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再集團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爲16.81億元,同比下降近六成,原因是長城資產投資項目計提高達5.48億元的減值准備。何和春雷主政後,中再集團是否會啓動新一輪改革備受市場關注。

任命何春雷爲中再集團董事長,袁林江因工作調動辭職。

公开資料顯示,1965年出生的何春雷現年57歲,經濟學博士。他是目前中國體制內最完整的高管。

作爲一名老兵,何春雷於1999年集團前身中國再保險公司成立時加入。他從法定業務部基層做起,有過財險業務部、營業管理部、上海分公司的經歷。

2003年,中再集團直屬保險公司迪達保險成立,春雷出任副總經理,成爲公司元老。

他曾在迪達保險工作7年,何春雷於2011年出任中再資產黨委書記。同年11月,何春雷出任中再財產保險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首次成爲正式員工。

2014年,迪達保險人事變動,董事長、總經理雙雙易主,春雷回滬擔任迪達保險董事長。

2015年9月,何春雷重返中再集團,擔任副總裁。當時,中再集團正忙於上市前的最後衝刺,最終於2015年10月26日登陸港交所,成爲第八家中國保險股,也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再保險公司。

2016年12月,何春雷出任中再集團常務副總裁(行使總裁職權),三個月後,

成爲中再集團新總裁。此外,他還擔任中再保險董事兼董事長、中再保險董事兼董事長、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集團董事長。

從履歷來看,何春雷經歷了從子公司到集團,從再保險到直保系統的多個崗位,無疑對中再集團的發展和運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據相關人士透露,中再集團董事長袁林江不久前離任,他將回到中再的母公司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公开資料顯示,袁林江出生於1963年12月,年近59歲。在加入中再集團之前,他在銀行工作多年,歷任中國光大銀行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任中央匯金綜合部副主任(主持工作);2012年2月,任中央匯金綜合管理部/銀行業機構管理二部主任,兼中國投資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董事總經理。

在這六年多的時間裏,以上兩人一起合作上課。2016年3月,袁林江由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調任中再集團黨委書記。當年5月,他被批准爲中再集團董事長,开始執掌這個再保險集團。2016年12月,何春雷被任命爲中再集團執行副總裁,行使總裁職權。

值得注意的是,春雷接任董事長後,誰將接任大中華再保險集團總裁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目前市場傳言較多的人選之一是52歲的新華人壽總精算師龔興峰;另一個是從中國提拔一個副總統成爲總統。

市場化博弈加劇,上半年淨利潤銳減58%。

再保險集團是中國再保險行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也是亞洲最大、全球第六大的再保險集團。由財政部和中央匯金發起設立,注冊資本424.79億元,中央匯金和財政部分別持股71.56%和11.45%。

2009年6月起,中再集團領導班子的黨組織關系和人事任免權由原保監會移交給匯金公司母公司中投公司。

2015年10月,中再集團在HKEx主板上市。

目前,中再集團擁有5家直接控股的境內子公司,包括中再保險和中再人壽,1家財產直保公司迪達保險,1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再資產,1家保險中介公司華泰經紀;還有一些直接或間接控制的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機構。

圖爲中載集團股權結構及主要子公司。

業務運行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集團總保費收入879.8億元,同比增長5.6%。由此,由於長城資產計提減值准備,2022年中期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58%至16.81億元。具體來說:

(1)財產再保險:總保費收入317.97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國內業務保費收入203.69億元,佔比64%;海外業務保費收入113.74億元,佔比36%。可以看出,國內業務是財產再保險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源。

據了解,近五年來,中再財產再保險業務平均綜合成本率爲100.31%,承保基本維持在盈虧平衡點。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與84家財產保險公司保持業務往來,客戶覆蓋率達96.6%。然而,該公司在國內市場也面臨着來自國際再保險公司的競爭。

在分出保費方面,2017年至2020年,中國再保險的國內市場份額下降了2.5個百分點。

由於全球再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巨頭長期積累的產品和渠道優勢,中再保險的海外業務一直無法撼動其主要競爭對手的地位。近五年海外財產再保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爲123.7%、102.28%、104.26%、119.88%、104.75%,業務面臨嚴重承保虧損。

(2)個人再保險:業務主要來自國內,保障業務是其最大的增長點。上半年個人再保險保費收入329.98億元,同比下降6.9%。其中,國內業務保費收入249.03億元,佔比76%。

由於健康險定價和風險控制難度較大,而中再在產品設計、精算定價和風險評估方面優勢明顯,很多直保公司選擇與中再合作發展健康險。因此,在國內再保險中,擔保業務也成爲中國再保險最大的增長點。上半年,國內保證再保險實現分保費收入135.06億元,同比增長12.6%。

(3)直接財產險:上半年,中再旗下財產直接保險公司迪達財險淨虧損1.41億元。由於財險直保市場是典型的寡頭壟斷,行業80%以上的利潤基本被行業第一梯隊的三家公司瓜分,迪達財險位列第二梯隊,在保費增長和承保利潤方面可能會繼續承壓。

(4)資產管理業務:上半年中再集團總投資收益43.52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103.02億元下降57.8%,年化總投資收益率2.76%,同比下降3.79個百分點。根據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到2021年末,中再集團管理的資產余額爲3470億元。其中,委托資產管理規模爲2857億元,2021年資產淨利潤爲6890萬元,較2020年的7.9億元下降91%。

會不會开始新一輪改革?

隨着新帥上任,春雷帶領下的中再集團將开啓怎樣的新徵程?

再保險作爲“保險的保險”,可以轉移和分散保險業的風險,是整個金融保險價值鏈中的重要環節,在國家風險管理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爲推動集團業務發展,中再集團於2011年確立了多元化战略發展思路,即圍繞再保險基礎發展直保業務,通過國際化擴張分散單一再保險業務過度集中的風險。

2016年,公司新管理層上任,制定了“一個核心,三個突破,五個跨越”的战略。

綜上所述,該战略以再保險爲核心,在創新、協同、裂變三個方面取得突破,在規模、布局、技術、組織、文化五大領域實現跨越。

然而,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自2016年改革啓動以來,雖然中再集團的分保費規模和總資產一直在增長,但公司的ROE整體表現平平。

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中再集團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爲7.84%,低於同期國際四大再保險公司,即母再、瑞再、漢再、法再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8.69%。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上市以來,中再集團的PB估值和股價一路走低。目前PB只有0.23倍,股價從發行價2.7港元跌至0.55港元,跌幅近80%。

中信證券(18.490,0.07,0.38%)的研究報告分析,中再集團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業務面臨對手的挑战。此外,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需要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充足流動性支持。而中型再流通市場小,交易不活躍,流動性不足也導致估值折價。

同時,與全球公司相比,公司上市以來在盈利能力、國際競爭力、股東現金回報等方面並無優勢。

一方面,再保險行業具有很強的全球寡頭競爭屬性,隨着承保的周期性波動,承保端一般很難實現超額收益。

另一方面,疊加再保險也是TO B的一種業務模式,決定了可以沉澱的投資資產槓杆相對有限,投資端產生的收益很難帶來槓杆收益。所以再保險行業一般是ROE低的行業。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5000億中再集團迎來新掌門,春雷任董事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