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長
1年前

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寒氣”傳到了中國,正處於擴張階段的產業資本出現過剩,於是紛紛要求下鄉,浩浩蕩蕩的農業產業化進程拉开帷幕,農產品自此進入產能大爆炸時代。

截止目前,中國生產了全球大約67%的蔬菜、50%以上的生豬、50%的蘋果和40%的柑橘。

但問題的另一面卻是,城市消費者似乎並未享受到價格更實惠的農產品,而農民也並未因此而發了財。以至於到今天,網絡上還在爲一根玉米到底值不值6塊錢,以及農民該分多少錢而爭執不下。

這,究竟是爲何?

【入局與破局】

問題出在流通環節。

根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發布的報告,2021年,國內80%以上的生鮮產品需要通過批發市場進貨,然後再分銷給商戶。相比之下,商戶基地直供的比例只有5%-10%。

這種模式下,中間商層層加價、雁過拔毛,直接推升了成本。另一方面,生鮮產品損耗巨大(蔬果損耗率高達20%以上),加上庫存積壓和物流成本,整個流程下來,生鮮品到終端的成本就變得非常高。這些成本向兩頭轉嫁,其結果就是,農民賣價低,而消費者买價高。

拼多多入局即破局。

其“農地雲拼”模式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直接架起了一座橋,需求端,通過拼購的方式匯總零散需求,讓訂單保持穩定;供給端,平台吸引農戶入駐,並大力扶持,讓原先分散化、非標化的農產品越來越標准化。

這還沒完,拼多多依靠全國各大農產區的海量信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推動農產品分級、分類銷售,進一步提升生產與消費的匹配效率。不僅直接降低了信息撮合的成本,待銷量起來之後還可依靠規模優勢繼續壓縮成本。

以煙台張格莊鎮的大櫻桃商家鄒棟爲例。

據他所說,2019年,迫於傳統電商平台的流量成本壓力,他將自己的大櫻桃生意遷移到了拼多多,隨後在平台的扶持下訂單量大增,目前日單量已超2萬。與此同時,他所在的大櫻桃產區也被帶動起來,發貨量的提升吸引了更多快遞公司入駐,各快遞公司彼此競爭使得物流費用大大降低,原來一箱5斤裝大櫻桃的發貨成本是50多元,現在只需15元,直降70%。供需兩頭均可受益。

圖片截取自網絡

但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有規模,如果還是以之前那種小農化的方式參與市場,根本不可能有競爭優勢。這也正是拼多多“農貨節”的價值所在。

8月21日,拼多多推出了長達24天的“超級農貨節”,這已經是其連續四年舉辦“農貨節”。拼多多舉辦這一活動的初衷主要有兩個,一是向市場不斷推介好的生鮮產品;二是希望借此打造一批超級單品,讓一部分農戶先富起來,形成單一爆點後以點帶面,進而輻射周邊區域,撬動更大的市場、帶動更多的人。

大量成功的案例已經湧現。

比如陶傑,最开始他只是在拼多多平台上賣菱角類產品,之後越做越大,他便在當地找了冷庫,現在已經轉型成爲當地主要的供應鏈服務商,帶動了一批農戶商家。

更多的“陶傑”還在路上。

據悉,今年拼多多“超級農貨節”覆蓋了全國2000個產區、超10萬家涉農店鋪、20萬款農產品,遼寧盤錦大米、山東青島大蝦、廣西螺螄粉、雲南勐海普洱茶、賓川軟籽石榴、四川西昌陽光玫瑰、陝西大荔冬棗、長三角大閘蟹、福建平和蜜柚……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拼多多跑通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而在這背後,還有更大的價值與意義。

【利他與利己】

根據國家統計局去年發布的七普數據,全國目前共有14.1億人,其中鄉村人口有5.1億人,佔總人口的36%。而截止到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8931元,遠低於全國35128元的平均水平。

提升農村地區的收入水平,已經成爲國家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這不僅是“共同富裕”大棋局的內在要求,也關乎整個社會經濟活力的釋放與經濟潛力的挖掘。

拼多多在這方面很“上頭”。

“百億補貼”、“百億農研”、零傭金,過去幾年,拼多多一直衝在扶持農業和農戶的最前列,真金白銀,毫不吝嗇。今年“超級農貨節”,公司又投入了15億資源助力“產消對接”。

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這種投入並不是簡單的“燒錢”,而是一種具有顯著“在地化”特徵的資產性投入,即把人才和經濟效益留在當地,推動當地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拼多多的另一個角色是農村電商的“宣傳隊”和“播種機”。

大約從2015年开始,公司就提出要建設“新農人”體系,引導人才返鄉創業。2018年又建立了“多多課堂”,旨在降低農業電商的創業門檻。

2021年,拼多多共吸引了12.6萬年輕人才加入,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人已經成爲各地農業電商的中流砥柱,並源源不斷的帶動更多農民加入電商大軍。當地的經濟效益因此得到了極大提升,特別是一些通過農貨節而快速“出圈”的區域。

今年“超級農貨節”,在百億補貼、農貨節專區流量的扶持下,洛川蘋果商家王超的產品銷量從日均3000單提升到了上萬單,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截至目前,王超的公司帶動果農就業5800人,一年可爲果農增收2000萬元以上。果農收益提高,村集體經濟也得到壯大。

圖片截取自網絡

再比如主營柳州螺螄粉的商家莫勤吉,作爲拼多多平台連續多年“農貨節”的大單品,他所在公司的螺螄粉銷售額去年已經超過1億元。正是在“莫勤吉們”的帶領下,螺螄粉已經成了柳州地區農村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2021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達到501.6億元,同比增長40%,直接創造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帶動5500戶貧困戶、2.8萬貧困人口脫貧。

利他,然後才能利己。

今年以來,拼多多發展勢頭非常強勁。最新的財報顯示,二季度公司收入314.4億元,同比增長36%,遠超市場預期的236.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爲107.76億元,同比大增161%。此外,平台月活用戶與活躍买家均保持正向增長。

向前看,這一增長趨勢依然有很大的延續空間。

【前景與愿景】

中國生鮮電商產業正以一日千裏的速度向上生長,這一點,透過拼多多四屆“農貨節”的變化就可窺見一些痕跡。

規模上,第一屆“農貨節”只覆蓋了500個農產區、2萬名商家,而今年的“超級農貨節”則囊括了2000個農產區、超10萬家涉農店鋪和20萬款農產品,涉及的廣度顯著提高。

細節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之前平台主要在流通和銷售環節下功夫,現在已經开始向上遊供應鏈進擊。比如,今年登上“超級農貨節”的優質烤薯品種煙薯25號,種植戶必須起壟、深耕、覆膜,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種植,從源頭保證產品的品質;再比如青島大蝦,從蝦苗這一環節就开始抓質量,養殖環節則要求做到“環境好、喫得好,不打藥”。

拼多多自身也在調動各方資源向上遊做數字化賦能。

利用農研科技大賽,將草莓種植經驗轉化成自動化種植系統,幫助丹東草莓種植戶大幅提升農業管理效率。原來一個大棚需要兩個人管,現在一個人就能管七個大棚。科學家們則通過作物生長模型和卷積算法等AI技術,提升作物產量。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從1589億元增長至4221億元,CAGR高達21.58%。但另一方面,线下農貿市場和超市等傳統模式仍是國內生鮮農產品主要銷售渠道,生鮮電商目前的市場滲透僅爲7.9%左右。

隨着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不斷提質增效,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的“飛輪”必然會越轉越快,市場越滾越大。

《“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實現電商交易額46萬億元,其中農村電商交易額將達到2.8萬億元。

始於農業、扎根農業、重倉農業,拼多多的發展愿景簡單而直接,即在數字經濟的大潮下,利用平台優勢,聯合各方,一面做大生鮮電商,一面助力鄉村振興。

雖身處局外,但我們仍然樂見於拼多多能持續向好發展,因爲這意味着在廣袤的鄉土中國,將有更多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在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又會不斷增添物美價廉的美味。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爲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相關證券:
  • 拼多多(PDD)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向下扎根,才能向上成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1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