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hone誕生开始,蘋果公司就开始對於SIM卡的改造,並一直延續至今。
2010年,蘋果在iPhone 4機型上,首次應用了Micro SIM卡,將SIM卡的面積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縮小。2011年,蘋果公司再次提出「Nano SIM卡」標准,並在iPhone 5上得到應用,SIM卡的尺寸進一步壓縮到原卡的二分之一。
2022年,隨着iPhone 14系列的發布,蘋果宣布將在美國本土推出的iPhone 14 中,取消實體卡槽,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這也是蘋果首次發布僅支持eSIM的iPhone。蘋果稱,iPhone 14提供的eSIM服務最多可支持8個運營商,同時使用兩個電話號碼。
這意味着,與SIM卡死磕12年的蘋果,將徹底改變手機通訊硬件的基本形態。而另一方面,與蘋果保持亦步亦趨的國產手機廠商,在eSIM卡的應用上,將面臨着更加復雜的處境。
eSIM技術,強在何處
SIM,全名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戶識別模塊)。因爲它一直以卡片形式存在,所以一般被稱爲SIM卡。一張小小的SIM卡,除了搭載CPU之外,還有程序存儲器ROM、工作存儲器RAM、數據存儲器EEPROM,以及串行通信單元。一個SIM卡,基本上就是一個微型計算機。
上世紀90年代,2G通信標准GSM在歐洲誕生,並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1年,德國捷德公司开發了世界上第一張SIM卡,隨後賣了300張給芬蘭運營商Radiolinja。此後30余年,SIM卡尺寸不斷縮小,從最初的銀行卡一般大小,變成了如今只有不到小拇指蓋的尺寸。
2016年,GSM協會發布了智能手機eSIM規範,標志着eSIM卡正式誕生。eSIM全稱爲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卡。
eSIM卡的概念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芯片上,而不是作爲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插入物理SIM卡。這一做法將允許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或者在無需解鎖設備、購买新設備的前提下隨時更換運營商,還能在全球範圍內將終端設備快速接入到當地網絡。
與eSIM卡相比,傳統SIM卡在使用中,用戶需要換卡、剪卡,實體卡片也佔用了寸土寸金的手機物理空間。相比之下,eSIM的體積僅爲傳統SIM卡的10%,大大節約了手機的佔用空間。
更爲關鍵的是,eSIM卡讓手機用戶不用再去營業廳,辦理繁瑣的各項手續,而是自由地线上激活。按照蘋果的通訊協議,一部手機還能同時支持8個運營商,這就意味着有出境需求的用戶不需要來回換卡。
當然,直接嵌入手機主機結構的eSIM卡,也讓進一步降低了智能手機的开孔率,手機防水等級和安全性也會因此大幅提升。
國產廠商,難以跟進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搭載eSIM卡的美版 iPhone 14系列推出,中國四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同時表示,不支持手機eSIM業務,消費者需考慮清楚購买。
在國內,國產手機廠商也在此前推出過eSIM功能,但也都進程不佳。
2015年,據《IT時報》報道,華爲於當年6月在P8、Mate 7、榮耀6 Plus等設備中提供了類似於eSIM的“天際通”國際漫遊服務。但此項服務受到了運營商等層面的壓力,華爲對此升級沒有大規模宣傳。2015年8月,小米也曾在移動操作系統MIUI7中提供了類似“小米漫遊”的功能,後來此服務卻不了了之。
對於eSIM業務,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大多只停留着可穿戴設備的應用上。
比如,2018年起,中國聯通在6個省份、7個城市中先後开展了eSIM“可穿戴獨立號”及“一號雙業務”試點。同年,中國電信也在7個城市中开展了相同業務,並可支持4款智能穿戴設備。2020年,中國聯通與30余家企業,50余款消費互聯網智能終端完成了eSIM技術對接,涉及種類包括可穿戴、平板、PC及智能音箱等。
據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分析師的說法,目前亞洲一般都是雙卡,即一張SIM,一張eSIM,國內eSIM沒有普及,不是技術原因,而是運營商的意愿。蘋果推eSIM是希望用戶到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以买當地的套餐,直接切換,這樣運營商的漫遊收費就降低了。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也表示,eSIM手機端核心挑战是運營商互聯互通。eSIM通過“空中寫卡”實現遠程配置,可以批量开通、靈活變更籤約和變更運營商。不過對於運營商來說,用戶轉網門檻降低,對用戶控制力降低。尤其目前作爲偏存量消費級市場,手機側的eSIM政策推進相較於物聯網應用,仍需政策與產業多方協同推進。
不過,對於國內用戶而言,eSIM功能雖然前期進展不順,但並不意味着未來不可能實現。
9月15日,有網友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留言詢問,最近eSIM卡的使用引起了更大的討論,請問我國是否有eSIM手機卡的推廣計劃?
對此,工信部回應稱:“我部高度重視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堅持在確保用戶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和推廣。目前,我部正組織相關單位,研究推進eSIM技術在平板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上的應用,待條件成熟後擴大eSIM技術應用範圍。”
華西證券稱,與傳統SIM卡相比,eSIM的核心是引入遠程SIM配置(RSP)平台。同時,過去運營商掌控着SIM卡的定制和發行,但現在一些終端客戶可以簡化與運營商對接的流程,甚至直接找到芯片廠商。
從產業鏈的上中下遊來看,上遊主要是CA認證機構、eSIM芯片廠商和終端芯片廠商,中遊包括eSIM平台供應商、電信運營商、eSIM終端和模組廠商,而下遊主要是企業用戶和消費者。隨着產業鏈協同合作以及相關政策主體帶頭研究,eSIM終端應用有望持續推動,未來有望完成從物聯網設備到平板電腦、便攜式計算機及智能手機設備的突破。
據Counterpoint 預測,到2025年,eSIM設備的全年出貨量將達到60億的規模。其中,手機端eSIM出貨設備佔到45%,其余eSIM滲透率較高和增長較快的移動蜂窩設備則包含PC、路由器、手表、汽車、平板電腦等消費類和物聯網設備。
(本文首發)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蘋果手機,死磕“SIM卡”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