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率先反彈!港股長期投資機遇來了?
1年前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觸及2009年來低點的香港恆生指數,創下超低估值,伴隨着南下資金洶湧、各大港股ETF份額創出新高,資金盼望港股能真正觸底。而近日醫療行業的強勁表現,猶如一劑強心劑,讓港股投資者看到超跌行業止跌反彈的希望。

數據顯示,自10月12日低點以來,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最高反彈15.6%,在恆生綜合指數12大行業中漲幅居首位,爲何資金選擇醫藥首先突破,還有哪些超跌行業和個股存在機會?中國基金報記者試圖梳理疫情以來港股趨勢變化脈絡,爲在港股底部淘金的投資者提供一點信心。

全球貨幣緊縮影響港股

全球貨幣緊縮下主導的流動性收緊,是此輪港股大跌的主要背景。

大跌之因埋於大漲,疫情以來,各國緊急降息,全球流動性寬松的紅利一度將恆指高送至3萬點上方。2020年3月~2021年2月,短短9個月時間內,恆指最高漲幅超40%,成爲近3年表現最好的時期。但自此开始,港股率先轉向跌勢。

面對大放水帶來的高通脹惡果,美聯儲不得不選擇加息,讓聯邦基金利率呈現出近40年來最陡曲线。美股急轉直下,美股基准標普500今年大跌21.26%。激進加息讓美元資產預期獲得5%的無風險收益,疊加美元指數飆漲17%,全球資金开始大量回流美國。作爲外資主導流動性的離岸市場,港股开始遭受打擊。

港股是一個具有雙重屬性的市場 ,一方面,大多數上市公司爲中資公司,主要收益和利潤均來自中國市場,受到中國經濟復蘇及公司盈利改善的直接影響;另一方面,港股的市場流動性卻由境外資金主導,全球市場的流動性尤其是美股的活躍程度與港股走勢高度相關。加之大批中概股回港兩地上市,一批公司的股價也直接受美股市場的定價。

截至港交所9月底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港股2581家上市公司中,H股有308只、紅籌股有174只,內地民營企業有905只,AH股兩地上市有147只,中資股的市值佔到港股市場的76.8%,成交金額更高達86.2%!另一方面,包括阿裏巴巴、京東集團等港美兩地上市的個股也達37只,受到美股隔夜定價影響的市值高達5.34萬億港元,將近港股總市值的20%。

外資投資海外市場時,需要充分考慮資產的屬性,並受到全球宏觀流動性影響。因此,難以充分調查中國內地公司背景下,外資機構除了投資上抓大放小,更偏好高確定性及流動性強的個股,而全球宏觀流動性收緊、地緣政治緊張、人民幣匯率波動等,都會影響其买賣港股的行爲。

見底需要什么信號?

港股市場及流動性見底的一個重要信號,是美聯儲的此輪加息周期結束的信號出現。

依據芝商所數據,投資者普遍預計美聯儲下個月將連續第四次將基准利率上調75個基點,將其提升至3.75%至4.00%的區間。

市場相信,11月加息可能會釋放出放緩的信號,此後難以再度出現75個基點的激進加息幅度,因爲政策制定者需要暫停或大幅放緩加息以評估經濟適應加息的節奏。

不過,2023年仍有小幅加息可能,且加息對美股的影響仍有慣性。據國海證券分析,明年美聯儲仍然有加息可能,且此前的加息或持續對美股盈利產生負面影響,若不考慮盈利僅考慮估值下跌,美股走勢變化的拐點尚且可能要考慮到12月。

雖然港股估值的分母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更大,但是從上市公司經營地域的角度,分子受內地經濟影響很大。

國海證券預計,加入美股影響,從一個較爲保守的角度考慮,港股在明年才能大反轉,2023年迎來更大級別行情的概率更大。

也有外資機構明確認爲,港股率先反彈機率高於美股。高盛在近日發布的策略報告中表示,投資者應賣出標普500指數看漲期權,並購买恆生中國企業指數看漲期權。其跨資產配置中整體減持股票,但在亞洲仍增持中國,對包括港股在內的中國股票的偏好高於美國同行,對標准普爾500指數持中性態度。

爲什么是醫療保健?

盡管港股大市仍在築底,但部分行業已經出現先行反彈的勢頭,近期反彈勢頭凌厲的醫藥便是一例證明。

近一周來,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成分股中,52只個股上漲,15只個股反彈超10%,微創機器人、科濟藥業、榮昌生物、翰森制藥漲幅分別達53%、23%、22%和21%。

從年內跌幅超過30%的行業來看,港股超跌板塊遠不止醫藥,包括工業、消費、公用事業、地產、原材料及金融等行業,資訊科技年內最大跌幅更高達47%。資金爲何選擇了跌幅並不是最多的醫藥反攻?

首先,突發性反彈的急先鋒是創新藥。港股在IPO上偏向醫藥生物公司,吸引了不少尚未盈利的醫藥公司登陸港股,在股市下行中殺估值特別厲害。而不少專注創新藥研發的醫藥公司仍在不斷獲得進展,成爲低迷行情時刺激市場情緒的良藥。

10月18日,科濟藥業一款用於血液惡性腫瘤的新藥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目前,已經有兩款同類的靶向藥在美國上市。10月17日,信達生物宣布,在研新藥在超重或肥胖受試者中的多次給藥劑量遞增的1b期臨牀研究的高劑量隊列結果,已在线發表。天風證券稱,該藥物有望成爲減肥市場的重磅創新藥。10月14日,百濟神州旗下正在研發的新藥百悅澤療效潛力獲證實,市場也給予了積極反饋。

天風研究指出,當前醫藥處於底部期間,尤其是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等。港股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的底部反彈,創新藥融資也开始出現邊際改善,預計後續可能逐步從過去一年的負向循環,進入“股價修復→融資邊際改善→股價進一步反彈→融資繼續改善”的正向循環之中。

此外,一些龍頭公布的業績讓人喜出望外。醫藥龍頭藥明康德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283億元,同比增71.87%;淨利潤約73億元,同比增長約107.12%。公司表示,對於達成2022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68%~72%充滿信心。

同時,一些影響估值的因素也已經被市場逐漸消化。如全球醫藥產業鏈受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擔心不少面向海外藥企研發外包受限,包括藥明康德等公司也在積極調整,加強海外本地化布局,弱化風險因素。

配置港股正當時

除了醫藥,還有哪些行業引起機構的關注?10月以來,境內外的機構配置可以提供一些思路。

依照港交所的權益變動數據,10月至少有9家投資機構已增持了13家公司,涉資約3億港元,所涉及行業分布在消費、金融、地產、原材料、電訊、工業、科技和醫藥。以可統計的增持金額計算,醫藥及科技領先。

作爲港股市場第二大國際券商的摩根大通,是美資背景的重要持倉機構,近期動作頻頻。10月以來,摩根大通出資9709萬、8200萬及1302萬港元,分別增持了藥明康德、上海復旦及移卡。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復旦是我國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开發、測試,並爲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公司,近期美方加碼封鎖芯片相關高科技時,外資頻頻加碼。10月11日、17日,上海復旦分獲摩根大通增持133.8萬股和117.2萬股,增持後持股比率增至5.13%。

同時,其它一些行業龍頭也有不少新近增持。上市不久的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玻璃,獲施羅德增持250萬股,涉資達4500萬港元;中國電信港股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增持1000萬股,涉資約2800萬港元;果鏈龍頭瑞聲科技獲摩根大通增持104萬股,涉資約1200萬港元。

編輯:小茉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醫藥率先反彈!港股長期投資機遇來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4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