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懸了?
2年前

  股價跌回5年前!鵝廠跌成鳥廠,段永平卻六次加倉,誰在減持騰訊?

  年入12億,“髒”上熱搜的楊國福,不靠賣麻辣燙賺錢

來源 | 觀點

撰文 | 金石道人

威馬,怎么就成了“危馬”?

1

降薪風波

一個令市場不安的傳聞正籠罩在威馬頭上。

消息來自IT之家的報道,有內部員工透露,10月起,威馬汽車對基層員工工資按70%進行發放。

被降薪的不只是基層員工,在界面新聞等媒體的報道中,威馬汽車這次對工資進行了大規模調整——

普通員工打7折,管理層打5折。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威馬員工,工資突然少了三成甚至一半,你什么感受?很多員工身上可能背負着養活一家老小的壓力,這份失落和不滿可以想象。

截至我成稿,這份消息尚未得到威馬官方的回應。也有消息稱,威馬所謂的“降薪”,其實是因爲經營狀況不好,年終獎取消,且第13薪延後發放,這被很多員工理解爲工資“打折”。

但威馬的年終獎可不是小數目——3.5個月工資上下浮動,約佔員工全年收入的30%。

這並不是威馬第一次被曝出降薪的消息。早在2020年就有消息稱,威馬在未給出具體KPI考核標准的情況下大範圍停發年終獎金,而這部分獎金的數額大致等於員工正常工作一年總薪酬的——

40%。

公开資料顯示,威馬成立於2015年,總部在上海,公司名字還取自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

帶着名字中的期許,威馬一度和“蔚小理”並稱爲“新造車四小龍”。遙想2019年,威馬累計交付新車1.69萬輛,排在新勢力車企銷量第二,僅次於蔚來。

遺憾的是,威馬並沒有將這份輝煌延續。到了2022上半年,威馬累計交付2.17萬輛,不僅遠低於“蔚小理”,甚至還低於哪吒、零跑等二线造車新勢力。

威馬,到底經歷了什么?

2

三年虧損174億

卻給老板發12億

如果只看融資歷程,你很難想象威馬竟然會缺錢。

憑借着行業地位和深厚的人脈積澱,威馬創始人沈暉打出了一個夢幻开局。天眼查資料顯示,成立至今威馬歷經12次融資,累計融資超350億元,投資者不乏百度、騰訊、上汽集團、紅杉中國等大咖,甚至還有賭王家族、李嘉誠家族的身影。

350億什么概念?哪怕是日收入208萬的鄭爽,也得不眠不休幹上40年!

有媒體還專門做了一張圖,形象地展示了威馬融資量之大——

圖源巨頭財經

再看看威馬的招股書,它又似乎很缺錢。

2019年至2021年,威馬汽車收入分別爲17.62億元、26.71億元和47.43億元。同期虧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數額達到——

174.35億元。

也就是說,威馬三年的虧損總額差不多是營業收入的兩倍。

細看其他財務數據,也不太樂觀。

毛利率——

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的毛利率分別爲-58.3%、-43.5%和-41.1%。

負債——

2019-2021年,威馬汽車負債總額分別達190.02億元、122.97億元、406億元。

現金流——

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馬汽車账面剩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6.78億元。而其借款總額爲89.55億元,包括22.8億元即期借款、66.75億元非即期借款。

就算融資350億,也不夠這樣燒啊。

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頭。就是在這樣缺錢的境地下,威馬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暉2021年的薪酬總額竟然高達12.6億元,佔到威馬同年收入的近30%。

這個薪酬什么概念?三言財經做過梳理,同樣是2021年,同行的朱江明薪酬954.6萬元、李想薪酬150.4萬元、何小鵬135.2萬元,這樣算下來——

沈暉年薪是何小鵬的900多倍

圖源三言財經

公司虧得一塌糊塗,老板竟然領如此高的薪酬?這讓一衆網友憤慨,加華資本董事長宋向前更是發文怒斥威馬。

當然,從財務計算角度來說,沈暉的這個年薪裏有很大一部分屬於“紙面財富”。招股書顯示,沈暉12.62億年薪中,僅有201萬元爲薪金及花紅,高達12.6億元爲受限制的股份及購股權开支。

也就是說,這筆巨額薪酬,只有在威馬上市後才能真正兌現。

3

掉隊的威馬

盡管融資額高達350億,威馬依舊沒能燒出自己的榮耀。

2017年,威馬在溫州投資建成生產基地,2018年1月,威馬控股中順汽車,拿到生產資質,成爲當時造車新勢力當中動作最快,牌照最全的企業。

威馬一度是與蔚來、理想並駕齊驅的領航者,到後來逐漸被小鵬趕超。2021年,威馬甚至被二线新能源車品牌哪吒追上。到了2022年,拉出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單,威馬更是黯然失色,遠遠落後。

但在新能源汽車這個战場上,資本最需要的只有兩點——銷量和故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這兩點上,威馬似乎都不亮眼。銷量節節落後,虧損日益增加,IPO之路也變得非常坎坷。

拿着一手好牌,威馬何以走到如今的地步?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分析一下。

其一,產品。

相對其他新能源車品牌,威馬缺少差異化的賣點。蔚來主打高端還有換電模式,理想空間大適合奶爸,哪吒的價格便宜……

產品價格定位上,威馬主打15至25萬元市場,這個領域,雖然比蔚來和理想更平民化,但卻恰好衝進了比亞迪、吉利、長城、上汽等品牌的腹地。

更爲核心的點還在技術層面。拿業內看做是未來趨勢的自動駕駛來說,蔚來、小鵬、理想都組建了自有團隊,而威馬,選擇了“抱大腿”。

2019年CES上,百度與威馬宣布共同組建“威馬&Apollo智能汽車聯合技術研發中心”,雙方合作开發智能駕駛系統,應用於威馬量產車型中。另一方面,百度一直是威馬的最大機構股東。

看似強強聯合的背後,藏着隱憂。去年1月,百度宣布與吉利控股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親自下場造車,背刺威馬。

其二,渠道。

在渠道布局上,威馬一度搖擺,從最早的直銷+代理,再到回歸傳統經銷商模式,再到推出直購模式。這個轉變中,能看出威馬和沈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認知的變化。

傳統車企賣車,很多都依托於經銷商,省事。但反觀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幾乎都是以直營爲主。直營模式不僅能與消費者有更直接的溝通,還有利於品牌形象和售後的標准化。這一點看看蘋果就知道了,消費者一進它家的旗艦店,就能感覺到正規和安心。

只能說,在渠道建設上,威馬覺醒得有點晚。

其三,用戶。

威馬嘗到過B端的甜頭,也一度把B端作爲核心陣地。2021年的新車發布中,威馬甚至放棄C端市場,面向B端推出了轎車E.5,瞄准網約車市場。

但要想成爲一家真正的“大衆化車企”,C端是必爭之地。在連接C端消費者方面,相比於“蔚小理”,威馬明顯缺少“網感”。

2020年4月,威馬請來蕭敬騰做代言人,但反觀其他車企,無論是馬斯克還是李斌、李想、何小鵬,都早早做起了個人IP,想方設法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當然,企業過於依賴老板的個人IP也會帶來許多副作用,但這背後折射的,其實是威馬傳統造車思維的延續。

4

尾聲

那么,威馬還能重回榮光嗎?

在我看來,還是有可能的。但要做到這一點,威馬必須敢於“做減法”——

聚焦核心,等待機會。

在產品上,打造差異化,爭取做出爆款單品,在新能源細分賽道站穩腳跟。渠道上,以直營爲主,強化品牌,並加強供應鏈管理……

新能源造車遠沒來到賽點,這是一場剛到半途的馬拉松,作爲一個想要繼續前進的選手,一定要聚焦。這一點,“蔚小理”中的小鵬其實也做得不夠——

產品线規劃多且雜,缺少真正的爆款產品,沒有差異化的品牌內涵。

這些,值得威馬思考。正如“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所說——

真正的犯錯只有一種,就是沒有從錯誤中學到任何教訓。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威馬,懸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