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長企業丨被捧上雲端的合成生物,腳踏哪塊實地?
1年前

作 者丨石恩澤

編 輯丨孫超逸

“脂肪酸鏈以不同的方式整合進入脂肽,包括酰基輔酶A連接酶和ACP編碼基因的存在,以及獨特的N末端C結構域共價連接到第1個氨基酸的載體蛋白質結合......”投資人Mike正試圖跟上眼前一家合成生物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的談話節奏,但遺憾的是,此刻他已經徹底迷失在這些專業術語中。

合成生物作爲一個底層的平台型技術,對標的下遊應用包羅萬象,目前國內比較熱門的應用方向有石油煉化副產品、動物植物替代品、食品添加劑、制藥材料、醫美化妝品等領域。上述每一個分支所涉及的分子物和技術都不同。千奇百怪的英文縮寫、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投資人在面對合成生物企業時,常常被這些“專業知識”弄得頭暈腦脹。

這使得個別公司有販賣概念之嫌。“投資機構追捧什么,就說自己做什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研究所特別顧問叢永儉表示。

此前在化工領域的可自然降解塑料PHA,被頭部合成生物公司驗證爲可行性產品後,一時之間,國內公司蜂擁而至紛紛宣稱自己也在布局PHA。“實際上,除了少數幾家公司擁有多年的科研基礎之外,新進入的公司是否真正具有研發能力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另外,就算大家都具備研發能力,PHA只是一個細分市場,其本身也面臨着PBAT、PLA和其他可降解塑料產品的競爭,國內那么多公司去擠這個市場說明商業邏輯上還很不成熟。”叢永儉說。

資本的追捧固然讓合成生物行業成爲了熱門行業,但由於對合成生物核心技術缺乏科學上的研判能力,讓衆多的投資人只能依據傳統方式來研判企業的經營情況。目前接了多少訂單、佔據了多少市場份額、節省了多少成本……數據化的標准正倒逼着合成生物企業走向同質化。“看到別人开發了PHA,就自己也布局PHA,看到別人开發了工業大麻素,就自己也布局工業大麻素。”叢永儉指出。

“合成生物技術爲行業帶來的應該是顛覆性的作用,其所蕴含的巨大潛力意味着有大量未被觸及的領域,而不是每家公司都挑一個別人做過的領域,做着微創新的事情。”叢永儉表示,“真正做到了顛覆性,公司盈利收益自然也很可觀。”

上遊企業稀缺  資方主動上門給資金

合成生物按產業鏈上、中、下遊劃分,分別對應着工具型、平台型和產品型三類公司。

無論下遊的企業开發哪種類型的產品,都離不开上遊的工具型企業,其成爲了行業中“最確定的需求”,稀缺性更是讓其成爲了最受資本追捧的目標。

2020年成立的深圳賽橋生物創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橋生物”)是深圳爲數不多的工具型公司。更爲特別的是,賽橋生物的創始團隊是跨學科進入到生命科學領域。其創始人兼CEO商院芳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

商院芳在採訪中表示,公司本身不做細胞和藥物研究,而是專注爲下遊(如藥企、科研院所、醫院等)提供工具。“好比說,我們是‘賣鏟人’,專門爲對細胞處理有要求的客戶匹配適合的工具設備。”

賽橋生物創始團隊自2011年起就在實驗室研究生命科學所需的精密儀器,這讓僅成立不到3年的賽橋已有多款自動化細胞處理設備落地,成功抓住了近3年來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發展的黃金期。據商院芳透露,“年底新品還沒有正式推出,就已有超20個客戶在下單排隊。”目前賽橋的設備已覆蓋國內120逾家公司,進入頭部客戶的視野。

賽橋給自己的定位是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數字化工藝裝備平台。商院芳在採訪中提到,賽橋從建立之初就有朝中遊拓展的目標。“每一個設備都可看成一個處理數據的平台,未來賽橋還可通過平台收集到的數據爲下遊客戶提供分析和預判。”

作爲一家未來可同時覆蓋上遊和中遊的公司,賽橋迅速成爲資方的熱門之選。幾乎從未因“缺錢”而感到擔憂。成立三年,賽橋已經走過了4輪融資,總融資規模近3億元人民幣,融資效率極高,經緯創投、啓迪之星等知名投資機構均進場押注。且隨着企業產品加速落地,投資機構蜂擁而來。“近期有很多資方天天追着我聊,但隨着產品的落地,公司近期已經重心將轉移到了市場开拓上。”商院芳說。

此外,作爲一家可爲產業鏈下遊賦能的企業,賽橋還得到深圳市光明區政府的支持。目前賽橋在光明合成生物產業園內建設有近萬平方米的GMP生產线和研發實驗室。

雖然賽橋得到資方和政府支持,但賽橋也有自己的煩惱。“因爲我們這個行業很新,缺乏現成可用的人才,所以賽橋需要重新構建自己的人才梯隊。”商院芳表示,人才現在是賽橋最大的“成長煩惱”。

押注熱門賽道  下遊企業追逐“確定性”

賽橋的問題,追根究底還是上遊工具型公司少,下遊產品型公司多,這也意味下遊企業的競爭更爲激烈。

下遊做應用的公司入局之前要先做一道難題——選賽道。單是選做工業品還是消費品,圈子內的創業者就有很多不同的思考。

柏垠生物作爲一家瞄准合成生物在消費級市場上應用的公司,其創始人兼CEO崔俊鋒在採訪中指出,“工業革命的更替一般是以10年爲單位周期計算,有時甚至需要歷經百年才能發現一款既性能穩定又具經濟效益的材料。而當發現了這個材料之後,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把成本做到極致,才能說服下遊市場去進行廣泛地應用或替代原有材料。”因此,柏垠在創業方向上選擇了小而精的生物創新材料賽道,並從離消費者更近的化妝品和醫美原料切入。

但消費品真的那么好做嗎?去年銷售額近20億元的國貨新銳品牌HBN創始人姚哲男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中國消費者對於護膚品的要求非常之挑剔,“既要實現成分功效夠猛,又要安全不敏感,還要在使用感官上追求極致體驗。”同時,在打造消費品牌的過程中,品牌實際上需要充當一名挑剔的產品經理,不斷洞察、挖掘、預判用戶所需,最終生成一個最能滿足用戶理想的產品。

HBN創始人的感悟,也是大部分科學家在切入消費品賽道創業時,往往會選擇繞开自建渠道和品牌,專注於爲下遊化妝品公司提供原料,也就是在商業模式是to B而非to C。

但無可厚非的是,護膚品賺錢能力強勁。近期,一家將合成生物技術應用於制造膠原蛋白的企業巨子生物赴港IPO,其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毛利率維持在84%的高位。姚哲男也在採訪中表示,新一代中國年輕女孩很舍得在護膚品上“砸”錢,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潛在購买力驚人。

上述投資人也表示,由於中國消費品的終端市場更大、天花板更高,外加消費品對於價格往往沒有那么敏感,因此部分消費品的原材料採購價格比工業品的價格彈性更大。

“做工業品特別是材料行業培育周期很長”,沃特股份副總裁張亮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工業品既要成本最小化、又要創新最大化、還要應用最廣泛。

沃特股份(002886.SZ)是一家專注於特種高分子材料的上市公司。今年8月底,沃特以非公开形式募資超1.8億元用於“總部基地及合成生物材料創新中心建設項目”的公告,宣布公司正在探索生物基材料生產對於特種工程塑料產品的應用。

據該則公告,目前沃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已得到無人機行業某頭部客戶的認可和批量化使用。同時,張亮也在採訪中稱,未來公司的生物基材料有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制造中。但現階段公司對於合成生物的布局還在早期研發階段,“更看重生物基材料的性能優勢,還沒有過多考量成本因素。

綜合來看,產品型公司若是挑選到了商業化程度高的賽道,前方等着的將是一片紅海市場;若是選擇小衆細分賽道,則會不斷遭到各方質疑,產品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若即若離  醫藥行業與合成生物概念距離

不同於工業品和消費品公司,不少醫藥業界人士認爲,合成生物只是一個技術,不應該被神話,更不應該因此而模糊掉自己公司原有的定位。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生物醫藥分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武寧舉例道,“一家做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的企業,其研究基礎應爲免疫編輯、免疫逃逸學,這個學派才是其生存的基本理論。”

“如果一家藥企說自己做合成生物學,到時候跟醫院怎么對接?大多數藥企不愿意爲自己找尋合成生物這樣的新概念。”武寧說。

無獨有偶,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知君”)聯合創始人、CEO譚驗在採訪中表示,“我更愿意將合成生物看爲是一種工具,更重要的還是它能解決什么問題。”

未知君作爲一家專注腸道微生態治療的AI制藥公司,目前擁有多條自研的First-in-Class(首創新藥)微生態藥物管线,覆蓋了配方菌、基因工程微生物、菌代謝物、腸菌移植等全部主流藥物形態,可應用於腫瘤、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疾病領域。目前未知君已有四條藥物管线已進入臨牀階段。

雖然未知君在研發中也使用了合成生物技術,但無論是在未知君的官方簡介,還是投資人對其的定位中,都更愿意將其稱爲一家AI制藥公司。

譚驗稱,“未知君打造的是一個AI+BT微生物組研究和產品开發平台。”生物工程(BT)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當下因爲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進步,使這項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但對制藥領域來說,AI是一個更外來、更底層的技術。AI跟BT的融合能帶來一場更大的變革,極大降低微生態藥物研發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提升效率與成功率。”

不僅醫藥圈將合成生物歸爲技術,一位專注醫藥賽道的投資人私下表示,圈內人大多將合成生物視爲偏向工業化應用的技術,更期待該技術應用在能源方面,“但就生物能源而言,起碼還要10年。”

對於醫藥圈看重AI技術、淡化合成生物概念,在叢永儉看來是一個奇怪的事情。他認爲合成生物跟AI本來就有大量的交叉,“站在合成生物的角度來講,AI是一個威力巨大的工具”。

“坦率地說,假如今天市場給合成生物概念股的估值遠高於AI,那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說我是一個合成生物公司”,叢永儉表示,合成生物技術對於醫藥領域而言有巨大的可探索的空間,“像研發mRNA疫苗的Moderna就是一家合成生物學公司。”

然而,不管合成生物公司應用的方向是什么,今年對於大多數合成生物企業來說,都正在面臨一場商業化落地的“考試”,若是答題速度不夠快而“掉隊”,今後將難以再入頭部投資機構的視野。

“最終一家公司不管方向對不對,投資人對你的預期都是,你要賺錢,這樣才算得上是一家偉大的公司,對吧?”一位創新藥公司的創始人在聊起“企業如何接地氣”時說。

聚焦專精特新、隱形冠軍等高成長企業樣本,尋跡大灣區產業創新密碼,透視大灣區城市發展活力。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022灣區100家高成長企業大型全媒體深調研報道”重磅發布!

 E N D

本期編輯 祝浩傑 實習生 林曦瑩 

百萬讀者都在看

最高獎500萬!廣州出手

港交所官宣,暫停這一機制!發生了什么?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高成長企業丨被捧上雲端的合成生物,腳踏哪塊實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