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前輩爲我們提供了教科書、致股東信、大量投資案例,還有不少
2年前

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前輩爲我們提供了教科書、致股東信、大量投資案例,還有不少具體的投資方法。


我曾經以爲,應該有什么辦法,能讓我比較快速地掌握“價值投資”的技術,然後就可以成功實踐價值投資,獲得財富的復利增長。


後來發現,這種想法太過單純。


首先,價值投資的具體做法沒有一套可以照搬的教科書,沒有什么“價值投資方法論”,只有幾個看似簡單、實則模糊的原則。


安全邊際是什么?多少安全邊際算夠?


企業價值是多少,只能是個模糊的正確,而且對絕大多數企業價值,我們連模糊的正確也沒有;安全邊際有多大,可以有一些衡量方法,比如與歷史極限值的對比、與機會成本對比、也可以用絕對數字衡量,但本質上是個概率推測,也是個主觀數字。


能力圈是什么?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能力是什么,你只能通過事實與邏輯進行推斷、或讓他人反駁、或用時間驗證,當中很可能會犯錯,也需要有合適的人與你共同成長。


所以,不管身處奧馬哈還是紐約、上海還是延安,通過合適的渠道,接觸到真正踐行價值投資的人,接受他人的批判,勤於反思,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價值投資的四項原則;


而且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很容易過度自信,向業界最優秀的人學習、請教,是價值投資者踐行路上的重要內容。


不見山高,怎知自我渺小?不見巨龍,怎知自己無力?


其次,價值投資的實踐,不只是一個技術和方法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個人心性的修爲。


價值投資者需要理性的思考、獨立的人生態度,不介意特立獨行、敢於逆潮流而動。


價值投資者需要對自我要求很高,愿意不斷反思自己,找到缺點並不斷改進,還要克服惰性,形成良好的習慣。


價值投資者還需要收縮欲望,明白慢即是快:因爲能力圈的建立,注定是一個緩慢而且不斷往復的過程;樹立個人信用也需要長期言行一致的堅持;投資決策正確與否,其驗證周期也不確定;投資中難免犯錯,如何渡過人生的深水區,由奢入儉難,一开始不要將欲望放得太大,是比較好的方式。


價值投資者在提升投資能力的同時,應該也能體會到,自己在慢慢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第三,價值投資者要對自己的生活做減法,騰出大量整塊的時間進行深度學習與研究。


如果沒有大量時間專注於投資事業,很難在這個領域上有所成績。


價值投資者需要大量時間調研公司和生意、學習構建跨學科的知識網絡、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反思和改進自身的問題,需要用整塊的時間去系統學習、研究、交流和思考,才能對某些問題有腳踏實地的認識、有深入的看法,才可能形成“洞見”。


擁有大量、整塊的時間,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也是價值投資中,很容易被忽視的前提條件,對生活要做很多減法,才能達到這個狀態。


最後,價值投資者的雪球要能持續滾大,最重要的是共贏,對於資產管理者而言,構建良好的投資者-資產管理者-被投企業的共贏關系,是價值投資的長期目標。


但是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比如投資者與資產管理者的共贏,高信任度的投資者、長久期的資金,是價值投資的前提條件。


價值投資的目標是長期復利,但是績效的衡量尺度卻是短期的資產淨值,而資產淨值受市場先生的影響,起伏不定。


如果投資人沒有穩定的心性、充分的信任、長久期的資金,就會造成“高點認購、低點贖回”的現象。


價值投資者要想成爲資產管理者,必須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錘煉,與投資者建立足夠強的信任關系,才可能打破不能共贏的怪圈。


價值投資者與被投企業之間,也應該形成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往往在沒有人關注的時候,只有價值投資者與公司溝通,互相之間可以建立信任,價值投資者着眼於長期利益,可以爲被投企業貢獻自己的智慧與資金,實現資本的良性配置。


價值投資有原則,但沒有教科書;有方法,卻需要一整套頂層架構的配合。


實踐價值投資的路很長,必定會有曲折,不管有多少迷思: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價值投資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簡單易懂的原則和看似容易的實踐之路,但剛开始我也陷入了諸多迷思。


經過這些年的實踐與反思,我越來越感受到,從事價值投資的幸福感,是來自於不斷追求智慧、修煉心性、提升自我的過程。


回過頭看,作爲初學者的這些迷思,有些地方有所領悟,有些依然在思考求索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山窮水復疑無路”,“輕舟已過萬重山”。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前輩爲我們提供了教科書、致股東信、大量投資案例,還有不少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