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遭遇宏觀逆風,AI、芯片和自動駕駛裁員過冬|鈦媒體深度
2年前

(圖片來源:Illustration by Jesus Escudero)

今年6月,曾在《泡沫破滅,科技獨角獸們入寒冬》一文指出,新冠疫情、美國通脹加息、股價低迷、籌集新基金階段等疊加因素影響下,未盈利、沒有商業模式的科技獨角獸故事正在被戳破。四個月後的今天,全球科技巨頭、獨角獸正在以裁員、倒閉、收入縮減等方式持續向每個人傳遞“寒氣”。

10月28日,市值近8000億元人民幣(約合1100億美元)的芯片巨頭英特爾(NASDAQ:INTC)CEO Pat Gelsinger已經確認,公司將對全球啓動大規模、“有針對性的”裁員,涉及銷售與市場等部門,包括中國區。此前媒體報道指,裁員幅度約佔全球12.1萬名員工的20%,即2.4萬人。

基辛格表示,面對難以預期的宏觀經濟和困難的市場預期,視线範圍內,幾乎看不到任何好消息,短期很難好轉。爲應對市場低迷,英特爾拋出了包括裁員和減產在內的降低成本計劃,並預計明年削減30億美元成本,未來三年降本至多100億美元。市場對此很买账,英特爾盤後股價漲超5%。

同時,這輪“寒冬”還波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AI)等多個領域。融資36億美元、估值超70億美元的美國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宣布倒閉,2000多名員工受影響;融資超過60億元、騰訊投資的AI獨角獸“明略科技”啓動多輪裁撤,面臨業務調整,推遲上市計劃。

據The Information的一項調查,近40%的高管都希望在經濟低迷時期削減營銷支出以降低成本。

“我們正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美國Sherwood Partners公司聯合創始人Martin Pichinson表示,企業裁員已不可避免。

目前,全球科技創業與投資熱潮已經跌到了“冰點”,本輪裁員波及最深的是自動駕駛、芯片半導體、AI 這三個“泡沫”最多、熱度最高的新興技術領域,使得整個科技互聯網行業不得不進入調整期。

自動駕駛、芯片和 AI 行業集體入冬

隨着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當國外科技公司經歷了多年來互聯網科技的高光之後,如今也正被後勁不足,盈利不易所困住,證券市場波動加劇,全球“獨角獸”企業的前景被普遍蒙上一層陰影,遭遇所謂的“十年之痛”。

你很難想象,一年前,美國硅谷還沉浸在資本熱潮狂歡中,並未意識到經濟下行、市值縮水、業務調整。據美國貿易組織行業協會2021年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與技術相關的工作崗位將增加2%,即17.8萬個新增崗位。

但萬萬沒想到,2022年3月,新冠疫情、股價低迷加上美聯儲开始加息,一切都崩潰了。從加密貨幣、房地產,到金融科技市場,陸續开始“雪崩”式暴跌。

隨後,很多美國企業开始裁員,失業率攀升,經濟持續下行。據Layoffs.fyi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全球有714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逾9.42萬名員工失業。僅今年4月,就有269家美國公司解僱2.66萬名員工。與2021年1月相比,今年7月美國科技企業的裁員人數增加了3053%。

“我們已經進入了第二波大流行裁員潮,”Layoffs.fyi聯合創始人Roger Lee表示,與2020年的第一波相比,這一次裁員風波讓人措手不及,“我希望它不是那么厄運和悲觀,但這一直都是個壞消息。”

與2020年那輪裁員風波不同,本輪已經波及自動駕駛、芯片半導體、AI 這三個“泡沫”最多、熱度最高的新興技術領域。

首先是遲遲無法大規劃商業化的自動駕駛領域。

相比於上市首日漲逾37%的英特爾自動駕駛芯片子公司Mobileye,成立於2016年的美國Argo AI,主要开發其L4/L5自動駕駛系統,並將其商業化。2017年2月,Argo獲得福特“5年共10億美元”的投資,足以看中其重視程度。隨後Argo又成功融資超26億美元,主要來自大衆。

過去一年中,Argo AI在技術和測試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該公司的自動駕駛版福特Fusion及新福特Escape Hybrid在美國奧斯汀、底特律、邁阿密和匹茲堡等的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

不過,自動駕駛是一個“燒錢”的行業,Argo AI沒有實現商業化。據福特10月26日發布的收益報告顯示,其對Argo AI的投資錄得27億美元的非現金稅前減值,導致公司第三季度淨虧損8.27億美元。福特表示,公司決定將資源轉向开發L2/L3駕駛輔助系統,放棄Argo AI所做的L4自動駕駛研發。

“在與我們的股東協調後,我們已決定Argo AI不會繼續履行其作爲一家公司的使命。”Argo AI發言人在最新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許多員工將有機會繼續在福特或大衆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工作,而其他人的就業將不幸結束。”

實際上,經過幾年的熱潮,如今各大車企、科技公司和投資機構已經對自動駕駛的看法變得更加“現實”。根據麥肯錫(McKinsey)估計,自2010年以來,自動駕駛行業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CB Insights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獲得的投資就超過了120億美元。然而,在所有的資金“燒完”之後,卻幾乎沒有跡象表明自動駕駛汽車服務會產生有意義的收入。

兩天前,Crunchbase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上市的14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在上市後的平均跌幅超過80%。甚至自動駕駛卡車开發商Embark、激光雷達技術公司Velodyne Lidar等公司跌幅超95%。

一家初創企業創始人此前告訴,他並沒有看到L4/L5自動駕駛在乘用車領域能夠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實際上,自動駕駛從風口進入寒冬,Uber、沃爾沃、通用、福特、特斯拉等主要玩家,都推遲了自己的商業化落地計劃。Uber將其自動駕駛技術部門以40億美元出售給了同行Aurora,Lyft也以5.5億美元將自動駕駛部門轉賣給了豐田子公司Woven Planet,而據媒體報道,通用汽車旗下Cruise、威馬等公司將會裁員。

其次是半導體領域。

隨着全球經濟衰退蔓延到科技與芯片產業,從AMD到三星,從美光到SK海力士,海外芯片巨頭已經迎來一個凜冽的“寒冬”。

今年5月,英特爾宣布凍結其客戶端計算事業部招聘,同時還削減包括取消該集團的部分差旅計劃、限制參加行業會議等。“我們更加注重支出重點和優先級,將有助於我們抵御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英特爾表示。

英特爾的“降本增效”才實施5個月,便开啓了全球大規模裁員,宏觀環境的惡化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另一家美國通信芯片巨頭Marvell10月27日確認,其裁撤上海和成都的多個研發團隊,賠償方案爲N+3,涉及近千人。Marvell企業營銷副總裁Stacey Keegan表示,未來該公司將把中國區投資集中在本地客戶和市場上。

本次裁撤中國區的Marvell,成立於1995年,總部在美國硅谷,提供通信芯片和存儲芯片解決方案,之後开始在中國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在中國的員工總數一度接近千人,其中上海研發中心曾達800多名研發人員,是繼美國總部、以色列以外的第三大研發中心。

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排名,Marvell去年在全球25大半導體公司的收入中,排名第24位。TrendFor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的季度,Marvell收入已連續九個季度增長,這得益於其成功擴展到數據中心產品。因此,本次裁員並非因爲業務收縮導致的。

據報道,Marvell裁撤上海和成都的部分研發團隊。包括邁威邇上海的SPG部門、PHY部門、ASIC部門的設計驗證團隊、IT部門的工程團隊,基礎設施團隊和GREWS部門也將有部分裁撤。此外,邁威邇成都的SPG部門和GREWS部門也將裁撤。“作爲此次重組的一部分,我們的幾個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正在宣布改變其全球定位战略。”Stacey Keegan表示。

最後是人工智能。

作爲一門綜合了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哲學的交叉學科,AI 技術應用在各行各業。此前提到過,AI 的重要應用是計算機視覺。當然如今還包括應用於繪畫等領域火熱的AIGC(人工智能創造內容)。但 AI 技術公司的核心問題在於,長期投入巨額研發費用、造血能力不足、取代性高、自身技術難以應用化、巨額虧損以及個人隱私保護等負面影響。

明略科技最終走向裁撤之路,背後的核心原因是在經濟逆風影響下,多年積累的消費級、企業級客戶最終選擇減少數字化的投入。此前,UCloud優刻得一位負責人對表示,由於大部分 AI 獨角獸(指商湯、曠視這類公司)只專注於 AI 其中一塊業務,雲計算、大數據、芯片等軟硬件生態還未完全搭建好,他認爲存在很大的發展盲點。

如今,AI 技術企業正在實行“降本增效”。AI 獨角獸公司“雲從科技”在今年9月接受投資者問詢中表示,今年,雲從科技在持續性提升內部管理,一方面公司通過績效管理進一步提升自身效益。另一方面,公司將繼續在技術、產品、方案以及市場上放大已有的優勢。

風投機構Acme Capital聯合創始人Scott Stanford直言,目前市場造成了很多混亂。他認爲企業現在需要尋找一條清晰的盈利之路,並倡導“降本增效”战略。“現在每個人都在按下重置按鈕。”

3萬億美元“灰飛煙滅”,企業陣痛“瘦身”

10月27日美股开盤前,CNBC公布了一個非常恐怖的美國科技股數據。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裏,美國前七大科技上市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軟、特斯拉、奈飛,總市值蒸發了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Alphabet和微軟遭受的損失最大,相當於蘋果市值縮水金額(350億美元)的20倍。

這意味着,美國科技股市場面臨巨大的擔憂情緒。

事實上,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通過Zoom等遠程群組視頻通話通知裁員,“上午正常上班开會,下午辭職走人”情形,讓員工時刻感到“冰冷”與恐懼。

2021年12月,美國抵押貸款公司Better通過Zoom解僱了900名員工,首席執行官Vishal Garg對員工表示:“如果你接聽電話,你就是被解僱群體中的一員。通知之後,你在這裏的工作已經終止,立即生效。”

“我的心沉了下去,我以前沒有參與過這樣的事情,”一名Better員工對媒體表示,“這非常冷酷無情。”

Laura Mattis也感受過這種壓力。她是時任舊金山電商公司Grove Collaborative產品設計和用戶研究主管,今年3月的一個周日晚上,她發現Grove老板和行政助理安排了一個次日早8點、可疑的Zoom會議事件。她突然有所警醒,備份了工作電郵和文件,以防公司關閉她的技術後台。第二天,如她所料,Mattis和其他17%的公司員工一起被解僱。

而且,疫情期間Mattis和她的丈夫以貸款方式买下了加州的一所小別墅,價格爲133萬美元。但突然變成失業狀態,加劇了她的收入與支出困難。

在裁員和全球經濟衰退下,很多人都在遭遇心理問題。美國心理健康專家在《健康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2001年至2004年間,大約20萬名美國硅谷科技公司員工失業,隨後2008年的經濟衰退,當年使用抗抑鬱藥的人數增加了35%,“在崩盤前持有大量股票的受訪者,藥物使用量最大。”

同時在經濟低迷時期,科技公司創始人對心理治療的需求也猛增。“一波又一波的請求,”在舊金山工作了35多年的臨牀心理治療師Leslie Davenport回憶道,許多企業家曾經並仍然傾向於心理健康鬥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72%的受訪企業家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四年前,美團創始人王興在社交媒體上表示,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裏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裏最好的一年。

如今來看,這句話也適用於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

當下,市場迎來新一輪洗牌,巨額虧損、過高估值、行業泡沫盡顯、沒有穩定可持續的盈利模式、PPT融資等模式的企業正面臨困難,市場更需要發展的是,務實、極具創新技術能力、擁有核心技術壁壘的硬科技公司。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任博冰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處於新一波周期的創業浪潮裏面。相對於上一波互聯網投資,硬科技賽道的競爭打法不一樣,更良性更健康,頂尖的技術產品和團隊實力才是真正的“護城河”,而投資機構需要加快早期或極早期的布局速度,可能還會參與到整個增量市場當中。

线性資本董事總經理黃松延此前對表示,如今是一場大洗牌。那些過去比較一般、沒有特色的公司會被“洗出場”,而有特色、有能力的公司會展露鋒芒,呈現強者更強的局面。(本文首發,作者|林志佳,編輯 | 李小年)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國企業遭遇宏觀逆風,AI、芯片和自動駕駛裁員過冬|鈦媒體深度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