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鬱亮也沒想到,萬物雲會跌得如此“慘烈”。
盡管,他並不在乎上市時估值的高低。
上市當天,鬱亮曾用萬科B股舉過例子,當時萬科的估值很高,正因爲在市場最高點發行,所以大批的投資者一直被深套,直到七年以後萬科B股才回到了發行價。
七年時間對於鬱亮和投資人都是一種煎熬,所以分拆萬物雲上市時,萬科的定價並沒奔着四五十倍的PE去,但是26倍的發行市盈率依舊顯得比較高。
面對疲弱的港股,萬物雲顯然沒能扛住市場的壓力,僅僅上市一個多月的時間,萬物雲就已經跌去了40%,市值蒸發超過230億港幣(約合人民幣214億)。
那么萬物雲被低估了嗎?萬物雲還值得投資嗎?
實際上,上市首日破發之後,萬物雲就啓動了爲期近一個月的穩定股價行動,也就是行使超額配股權,俗稱“綠鞋機制”。
根據招股書顯示,萬物雲共向國際承銷商授出1750.7萬股額外H股,相當於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15%,截止日期是10月22日。10月22日,聯席代表部分行使了超額配股權,一共認購了萬物雲1133.47萬股H股份,認購價格爲發行價49.35港元。
也就是說,萬物雲通過上市以及超額配售一共募集了61.55億港元,爲年內港股最大的IPO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僅高盛一家在穩定股價期間,就以每股40.1港元至47.1港元的價格买入了萬物雲617.23萬股H股。
當然,聯席代表使用超額配售主要是爲了穩定股價,但是其並沒有達到目的。
上市之初,萬物雲的董事長朱保全曾經說過:“市場差的時候,價格嚴重低於價值,买到好的標的,可以幫助投資人穿越周期。”
但是买入即虧40%,也不是投資人想要的結果,何況漲回來的代價可遠不止40%,那么萬物雲是否被錯殺?從財報的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萬物雲的營收爲142.43億元,歸母淨利潤爲8.73億元 ,動態市盈率爲16倍。而碧桂園服務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則爲200.55億元,歸母淨利潤則爲25.76億元,動態市盈率僅僅只有5倍。
從市值的角度,碧桂園服務的總市值爲280.64億港元,而萬物雲則高達348.24億港元,所以從營收以及淨利潤的角度,同碧桂園服務相比,並不算被低估。當然,有時候衡量估值的角度並不只是單獨的一兩組數據,而不管是碧桂園服務還是萬物雲,其實他們的規模增長都跟母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根據克而瑞物管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新增土地建面爲1.0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7.3%,意味着兩至三年後,物業公司可從地產母公司獲取的新增在管面積將大幅減少。
未來新增在管面積縮水也成了市場的擔憂,所以在估值方面,這些物管公司也就遭到了市場用腳投票,碧桂園服務年內的跌幅已經超過了82%,萬物雲上市腰斬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從行業的角度,萬物雲以及碧桂園服務作爲國內頭部的物業管理公司,盡管其未來在管面積可能縮水,但是收入水平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作爲房企的現金奶牛,按照地產板塊的估值顯然是不合理的。
綜合而言,我認爲受到地產行業以及港股市場的影響,這些頭部的物管公司顯然是被“錯殺”了,市場的恐慌情緒顯然是被放大了,作爲一個超級行業而言,未來盡管行業會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但是對於頭部的公司而言,行業的整合則更加展現企業的優勢。因此,我認爲要理性看待市場的非理性下跌。(來源:侃見財經)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倒黴”的萬物雲,一個月跌去了214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