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這筆买賣,值嗎?
1年前

文 | 無鏽鉢 山核桃

DRX奪冠了。

11月6日,DRX向T1就英雄聯盟S12全球總冠軍發起挑战。最終,這支曾經不被看好的四號位隊伍,卻一路披荊斬棘,拿下了今年的S賽總冠軍。盡管比賽在早上進行,但依舊未能抵擋遊戲玩家的熱情。數據顯示,B站英雄聯盟賽事直播間實時人氣突破了3億。

微博、虎撲等社交論壇上,圍繞着比賽的話題熱度也是居高不下。

曾幾何時,在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的眼裏,遊戲直播還是“B站最大的錯過”之一。

“B站是中國最大的遊戲視頻平台,爲什么沒做成中國最大的遊戲直播平台?”

如今,伴隨着三年S賽直播所積聚的龐大資源,這一平台的遊戲直播生態,正在逐步走向繁榮。

三年S賽,遊戲直播生態“大遷移”

毋庸置疑,在當下的直播領域,英雄聯盟S賽依然是最爲頂流的IP。

人民電競曾經刊文稱:

“縱觀電競20年歷史,像這樣深入、廣泛接觸用戶的項目,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猶如NBA之於籃球,英超之於足球,S賽自帶的超然流量和商業價值,一直是國內平台方競爭的焦點。2019年,伴隨着中國LPL賽區衛冕世界冠軍後,衆多平台开啓了對首次落戶中國的S10的版權競爭。

也正是在這一年, 初入電競“新手村”的B站拿下了2020年至2022年的S賽獨家直播版權,遊戲直播生態也就此开啓了一場“大遷移”。

從最直觀的流量數據來看,得益於S賽經久不衰的熱度,每年的9-11月,B站的直播間都在上演着“人潮洶湧”的故事。

據B站官方提供的數據,連續3年S賽賽事期間,B站的直播間人氣峰值都突破了3億。熱度最高的S11期間,由於中國战隊EDG奪冠,直播間的人氣峰值更是突破5億。

另一邊的用戶的觀賽習慣培養上,三年S賽直播帶來的變革同樣顯著。

今天,看賽事直播去B站,已經成爲了衆多遊戲玩家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除了在官方解說間用彈幕表情歡呼,二路“高能觀賽團”、“虛擬主播觀賽團”、選手個人視角等玩法,同樣讓觀衆流連忘返。

據不完全統計,S11賽事期間,有超過百位嘉賓加入B站二路“高能直播間”,二路累計觀看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超200%,B站電視端(雲視聽小電視)累計觀看人次更是同比增長超400%。

LPL粉絲小夏告訴財經無忌,歷年S賽直播鏡頭裏,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去年隨着EDG隊員捧杯,B站直播彈幕下起的“金色的雨”。

而伴隨着用戶的湧入,“賽事流量+用戶沉澱”的助推之下,大主播們順理成章的“遷徙”也爲這場遊戲生態的變革逐漸成效。

從到電競頂流主播組合德雲色(DYS)的加盟,再到UZI、ROOKIE、劉青松、baolan等一大批職業選手的入駐,圍繞英雄聯盟電競,一個兼具娛樂、話題和專業性的主播生態,已經初具雛形。

即便是橫向比較鬥魚、虎牙等老牌直播平台,B站目前的電競KOL陣容深度,也是不遑多讓。

而回到這場遊戲生態遷移的原點,S賽的繁榮之外,B站遊戲直播的存在感也正變得愈發強烈。

B站遊戲生態的一次“共給側改革”

某種意義上,S賽和B站,二者之間出色的化學反應,已經逐漸引發遊戲圈的關注。

畢竟,僅僅是在初拿版權的3年前,市場對B站還存在着諸多質疑:

一方面,在遊戲直播的江湖上,B站入局較晚,如何與早期千播大战的頭部玩家們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彼時的B站電競生態整體稍顯薄弱,缺乏頭部主播與KOL資源的情況下,如何吸引用戶留存。

毫無疑問,從質疑到走向肯定,透過三年S賽直播,B站遊戲生態已經實現了根本性的進化,並一躍成爲獨具創新力的“直播+”平台。

而透視這場變革的深處, B站依托S賽所收獲的,不僅是流量,同樣也是一次圍繞“人、內容、場”的“供給側改革”。

以知名主播德雲色DYS的加盟爲例。

作爲職業選手轉型解說後所創立的組合,DYS早在鬥魚平台直播期間,就已經成爲了遊戲圈頂流KOL。最終,在轉战龍珠、企鵝電競等多個平台後,他們被B站直播優良的生態環境所吸引。

在2021年10月9日的首播中,他們的直播間在3小時內开通了超過一萬名艦長,並就此成爲了B站第三位“萬艦主播”。

而伴隨着DYS的加盟,相較於嚴謹、理性的官方直播間,B站的“第二直播曲线”也就此建立 ,在DYS+觀賽嘉賓所組成的“高能觀賽團”裏,你能聽到兼具專業性和幽默的解說:

怒摘S賽死亡數第一的Hylissang選手,在他們的直播間喜提綽號“嗨了送”;

四強賽上,Chovy選手沉迷發育,拒絕支援隊友的名場面,被他們戲稱爲“籤了補兵合同”;

得益於他們之間出色的解說配合,B站S賽的二路轉播不僅誕生了一系列名場面,也在無形中帶動培育了B站自身的籤約UP主。

同樣的改變也在內容生態端發生着。

畢竟,來自英超和NBA的案例都告訴人們,單靠砸錢买版權,並不能帶來常態增長。

具體到B站的運營環節,雖然依靠S賽積聚了龐大的公域流量,但如何實現流量的留存,讓觀衆和賽事版權脫鉤,融入B站的遊戲生態,才是這一平台思考的關鍵。

對此,B站給出的答案是社區生態。

作爲遊戲視頻創作的熱土,賽事直播的到來進一步補全了平台遊戲內容生態的版圖,在直播視頻一體化下,一個融合“賽事直播+主播直播+UP主二創”的豐富內容生態,已經逐步形成。

相較於單一的觀賽,這一內容生態帶給用戶的體驗,無疑是多元且精彩的。

今天,看完比賽意猶未盡的觀衆,不僅可以在回放中過癮,更能在智能推薦的列表裏多維度瀏覽其他賽區的解說評價、精彩鏡頭集錦、高能彈幕、搞笑段子視頻等一系列內容。

即便是暢享比賽的間隙,打开UZI直播間欣賞精彩操作;亦或是去水無月菌的空間裏,看上一把高燃遊戲王決鬥。

數據統計就是最好的證明,截至今年Q2,B站活躍主播數已經同比增長107%,直播業務月均付費用戶也同比增長近70%。

得益於主播和內容端的一系列升級,B站在充分匯聚S賽流量的同時,也在不斷依托自己的優質體驗,優化用戶觀賽感受。

而在那之外,這種平台和賽事的雙贏合作,也在作爲“電競標杆”,不斷帶動其他賽事的入駐,助力B站“遊戲場”向縱深布局。

今天,圍繞在B站電競周圍的賽事場裏,除了S賽,還有創下電競賽事獎金記錄的DOTA2邀請賽(Ti),第一人稱射擊頂流CSGO賽事(Major),橫跨歐美亞的守望先鋒聯賽(OWL)……

一系列比賽聚合的“頭部效應”,不僅帶來了特色直播氛圍,同樣也爲B站遊戲生態的進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既要增量,也要增長

一個不可忽略的外部競爭環境是,當前包括遊戲直播在內,直播行業整體已邁入存量市場。據機構TalkingData的預測,盡管2022年遊戲直播行業的市場規模以及將首次突破千億,但其行業增速在2018年達到頂峰後,已开始呈現下降趨勢。

頭部遊戲玩家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虎牙鬥魚營收雙雙放緩,虧損加劇,企鵝電競官宣“停止運營”.....

但遊戲直播依舊還算是一門好生意。一方面從流量端看,遊戲直播觀看人群用戶粘性強,忠誠度高,付費意愿更強。另一方面從產業鏈端看,遊戲直播平台是遊戲產業鏈中的關鍵角色,作爲連接上遊版權方與下遊用戶的“橋梁”,其商業化能力更強。

行業玩家表現爲何出現分化?核心原因在於,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存量市場博弈中,找到增量。

B站究竟做對了什么?

首先,實現直播生態中各生態方的“共贏”,形成BC兩端的“價值循環”。

一方面,通過實現直播與視頻的打通,讓遊戲創作者收獲了“主播+UP主”的雙重身份,在產出更多豐富的內容衍生品的同時,增強變現能力。

直播與PUGV生態一體化的策略是B站自身的“內循環”——這么做的好處在於能讓創作者找到更穩定的變現途徑,同時延長內容的生命周期。

一些看得見的成果已經顯現。2021年年底,B站百萬粉絲UP主和直播主播的重合率已達到了70%,全年有超過60萬內容創作者通過直播獲得收入。

而另一方面,豐富多元的內容供給也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進而反哺B站獨特的社區生態。例如B站在連續兩年的S賽直播中,將電競與無障礙建設、山西古文物保護結合,就爲電競直播提供了不一樣的內容供給素材。

其次,在破圈與泛化中,B站依舊保持了平台底層邏輯的獨特性。

從商業模式來看,B站是一個由PUGC和UGC組成的社區,而社區的核心依舊在“人”。無論是S賽的實踐,抑或是B站直播業務的發展,其本質均是流量創造出新的價值—— 讓用戶收獲更好的體驗,讓UP主找到更多內容變現的渠道,讓社區能夠健康增長。

今年S12期間,B站就有不少UP主將S賽的遊戲文化與其他內容結合,推出了創意視頻。就比如山城小慄旬推出的電競選手改造計劃,將LPL的種子選手挨個進行改造,一改大家對電競選手的外形觀感。

人稱嗩吶區UP主的渾元,也以一首嗩吶版S12主題曲加入到S賽創作當中。

由於活整的太好,就連外國貼吧的網友,都關注到了渾元的創作,給出了好評。

既要專注於社區氛圍的建設,又要兼顧商業化,並不容易。梳理B站發展史就可以看出,成立近10年後,在過去三年間B站才开始逐步“破圈”,補齊商業化這塊“短板”。

而直播業務正好是B站商業化的重要增量,在未來也將能帶來看得見的增長。

2022Q2財報顯示,B站增值服務收入已達21億,佔整體營收的43%,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由直播業務貢獻的。

從這一層面來說,B站無疑开了一個好頭。

當然,在現在的市場大環境下,盡管B站的直播與內容生態一體化已逐漸跑通,但通過這種模式讓B站實現規模化盈利,恐怕還需進一步的探索。

這種可能或許已經在看得見的未來裏。

相關證券:
  • 嗶哩嗶哩-W(09626)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B站這筆买賣,值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