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搜索引擎靜悄悄?——談談谷歌、誇克及其他
1年前

這幾年,無論在國內互聯網行業,還是投資圈子,只要提到“搜索引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這個賽道還能有什么新東西嗎?”他們的理由貌似很充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算法推薦機制大行其道,而且視頻形式佔據了新增信息的一大半,更不用說超級APP自成生態系統、把信息圈在高牆之內。因此,古老的搜索日益變得無足輕重,僅僅是互聯網歷史遺留的回聲罷了。

然而,只要我們認真做過調研、並且仔細思考過,就會發現上述觀點似是而非。無論從用戶角度,還是從商業角度看,搜索都還遠遠沒有到“邊緣化”的地步:

  • 在小紅書,大約半數的筆記瀏覽行爲是通過搜索發起的。在抖音,“搜索風向詞”已經成爲最新的流量風口、創作者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我本人的公衆號,有大約15%的新增關注者來自“搜一搜”功能。顯然,用戶對搜索的需求和依賴都是客觀存在的。

  • 谷歌的案例充分說明了搜索引擎的活力:在美國,每月有2.7億人使用谷歌搜索,超過成年人口的80%;最近兩個季度,搜索是谷歌財務表現最強勁的部門,收入增速僅遜於谷歌雲,高於YouTube、網盟廣告等。谷歌搜索與谷歌地圖、谷歌識圖(Google Lens)、YouTube以及AR/VR相結合,創造了巨大的新增需求。

按照谷歌現任CEO Sundar Pichai的話說:“在經濟不確定的時期,搜索對用戶和企業非常有幫助……我們的優先任務,仍然是在搜索業務上進行創新。”資本市場顯然也認同這一點。雖然在最近半年的美股調整當中,谷歌股價回撤幅度較大,但過去五年的整體表現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也仍是美股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和微軟)。



雖然近期回調幅度較大,但是谷歌股價過去多年的總體表現還是不錯的,體現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平心而論,國內互聯網公司其實也還是重視搜索的,還在試圖圍繞搜索做出更多文章。但是,它們大部分是把搜索作爲超級APP的一項內部功能,以搜索APP內部信息爲主;嚴格地說,這種功能不符合我們對“搜索引擎”的定義,因爲它在本質上應該是开放、包容的。而且,搜索功能一旦被綁定在超級APP內部,就很難與文檔、網盤等其他功能實現有效互動,從而喪失自己的“核心工具”屬性。

大約五年前,搜索霸主百度對自己的APP進行了改版,變成了搜索與信息流推薦並重;這當然也是合乎商業邏輯、合乎百度自身發展需求的。從那以後,有些人悲觀地認爲,“純粹的搜索工具”將從國內市場消失,下一代年輕人或許就不認識“搜索引擎”是一個什么東西了?這無疑會很可惜。

幸運的是,這種事情沒有發生。阿裏旗下的誇克,憑借“搜索+工具”的產品創新,已經贏得了Z世代用戶的口碑,多次登上App Store應用總榜第一名。字節跳動也推出了以“無廣告搜索”爲賣點的悟空搜索。我相信它們絕不會是國內最後兩個以搜索爲核心的互聯網產品,因爲用戶對這種產品的需求是真實而迫切的。

讓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在這個信息爆炸、算法推薦和流媒體大行其道的時代,搜索引擎究竟應該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搜索產品應該向什么方向發展?我覺得合理的答案是:工具矩陣的擴張,以及AI技術的深入應用。谷歌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我們都知道,谷歌不是一個孤立的搜素引擎,它還包括文檔、網盤、日歷、郵件……等復雜而龐大的功能,個人和中小企業還可以完全依靠Google Workspace這個包羅萬象的辦公套件滿足日常需求。這是由搜索的“核心工具”特性決定的:我們搜到了有用信息,自然就希望用文檔記錄下來、用網盤分享給自己或他人,並且產生更復雜的信息處理需求。

而這恰恰也是誇克的發展方向,即“智能工具+內容+服務”模式,它先後推出了誇克網盤、誇克文檔、掃描王等工具。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掃描王——基於視覺識別技術的手機掃描工具,其功能遠遠超越了傳統的掃描儀,無論對紙質文件還是手寫文字,均可高效完成智能識別轉化。如果當初我讀書的時候有這樣的工具,至少能夠省去大量記錄課堂板書的時間,還能避免因爲老師字跡潦草而導致的“教學事故”。



其實,視覺識別也是一種AI技術。前面提到過,谷歌的優先任務是在搜索業務進行創新,創新的核心方向就是AI應用,尤其是滿足非標准化搜索需求。例如,在2021年感恩節期間,在谷歌搜索“附近的禮品店”的人數同比上升了一倍以上;在2022年夏天,最熱門的搜索詞則是“夏日旅行目的地”以及“最後一分鐘的折扣酒店”。過去,用戶必須精確描述自己的問題,才能得到准確的答案;現在,哪怕非常模糊、復雜的問題,也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答案。

在國內,非標准化搜索需求最集中的體現是高考志愿填報——每年的分數线都不一樣,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指標也不一樣;具體到每個考生該怎么選學校、選專業,更是存在天文數字的可能性。這么復雜的問題,很難通過經驗回答,而且多年前的經驗往往早已失效。受困於信息不足、信息質量不高而報錯志愿乃至抱憾終身的考生,每年不知道有多少?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爲何每年高考過後,像誇克這樣的搜索工具往往會迎來巨額的新增用戶,乃至登上App Store免費總榜的首位。2021年高考季,有2100多萬用戶在誇克查詢了院校招生信息,600萬用戶使用了誇克高考模擬志愿表,各類高考志愿工具的使用總量高達7.8億次之多!耐人尋味的是,在誇克搜索高考信息的學生和家長,有一半以上來自三线以下城市,“搜索+AI”讓他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自己的信息劣勢,追求自己理想的結果。“互聯網是人類最偉大的均衡器”,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我覺得,今後凡是像高考志愿填報這樣高度復雜、涉及信息面極廣、信息更新頻率很高的決策流程,“搜索+AI”輔助決策可能都會形成常態。例如买房、买車,現在各地限購政策變化這么快,如何確定自己能不能买、該买什么?又例如春節等長假期間的度假出行,怎么做到讓全家人都开心,還能把預算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去相應的垂類APP尋找信息,但是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可能才是更有效的選擇(當然,這也有賴於各平台的互聯互通)。

如果要精確地形容我心目中的“搜索引擎的未來”,那無疑是楊紫瓊主演的那部今年奧斯卡熱門片的標題——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瞬息全宇宙)。它要能夠覆蓋Everything, 包括所有形式、所有技術格式的內容;觸達Everywhere, 不僅指地理位置,也指各類不同設備和登入方式;聚合標准化和非標准化的All Information, 以極高的效率At Once地解決用戶的問題。

這樣的搜索引擎,將成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樞紐”,比傳統的“文本搜索工具”的潛力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我們還可以暢想一下:正在如火如荼發展中的Web3.0,在本質上是“去中心化”和“分布式信息”,也與搜索引擎的精神完全符合。雖然我們尚不清楚基於Web3.0的搜索將如何發展,但是Web3.0時代各大平台之間高築“信息圍牆”的情況應該會大幅改善,开放式的搜索引擎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這一點應該無人質疑。



附帶說一句,雖然谷歌一直引領着全球搜索行業的發展方向、具備最強的技術和產品實力,但是中國的搜索產品肯定不會單純地模仿谷歌。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而且年輕網民的絕對數量和比例都很高;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搜索引擎必須全面移動化,並且符合年輕人的使用習慣。

目前,誇克的千萬用戶當中,超過一半的年齡低於25歲。其中,有很多用戶是通過高考志愿搜索而开始使用,進入大學之後頻繁使用誇克網盤、文檔、掃描王等功能,並且把使用習慣一直保持到畢業之後——這是很常見的用戶成長路徑。我估計,未來幾年,年輕人將持續成爲國內搜索產品的主要新增用戶來源,這會超出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因此,我相信搜索不但沒有過時,反而還在生機勃勃地進化。它仍然是互聯網行業的一條非常有生機的賽道,就像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一個非常有生機的行業。刻板印象也好,短期的波動也好,都不會影響上述大趨勢。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誰說搜索引擎靜悄悄?——談談谷歌、誇克及其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