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流動性的概念做一些簡介與分析。
股票這類證券資產的所謂流動性,是有別於經濟學中的流動性概念的,一般來說是指證券在交易時成交的難度,也即是證券在不同交易者手中流轉的方便程度。流動性充足與否並不是漲跌本身的必要條件,但值得注意的是,極端不足的流動性就很可能導致極端的漲跌幅度。
具體可以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就是當一個股東想賣出持有的股票時,市場上總是有密密麻麻的被動买入掛單承接,或者雖然被動买單掛單稀少,但時刻會湧現出大量主動买單,也可視作流動性充足。
反之,如果掛單又少,成交始又終稀稀拉拉,賣方想賣出時即使給出較低的價格也很難找到买家,就是流動性不足的體現。
廣義上,流動性是雙向的,买入方找不到賣出者也應當視爲流動性不足,但鑑於證券市場中做多是主流,大多情況下只討論賣出時的承接力度。
實際上,流動性是市場的一個狀態,而市場是由復雜的很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決定的,流動性當然也不是用單一的理由就能解釋的。
流動性的高低或許是由於貨幣財政政策引起市場上的資金過多/過少,也可能是證券本身的因素導致,比如價位或走勢市場產生的分歧和共識,導致投資者的交易意愿高漲/低下。
最近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11月8日,中證10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M2211以10%的跌停價开盤,开盤後迅速拉升恢復至正常價格,最終收盤微跌0.14%。
該股指期貨在流動性最差的集合競價階段,被83手成交將开盤價打在了跌停上,但是开盤後微乎其微的時間就被拉回到正常價位。
這是因爲市場對價格的分歧只局限在正常價位附近,對這樣無理由的荒謬跳空毫無共識,因此極少有資金搭理,絕大多數資金的態度是不屑一顧,不僅不會感到恐慌,反而會貪婪地試圖搶奪這樣的送錢機會,最終導致從开盤價瞬間回到了原位。
這段巨大漲幅的中間價位幾乎完全是一片真空,毫無流動性,只有價格回到正常範圍內,市場才开始產生分歧,才开始產生流動性。
這樣的情況畢竟比較極端,在股市的正常情況中,流動性的變化則更爲平緩、周期更長。
目前,港美股流動性不足的往往是些小盤股、績差股、低價股,但在大市上流動性尚可,對於一些熱門股,流動性更是可謂十分充足。
其中,美股反彈十分強勁,流動性更爲充足,而現在港股的交易量在合理範圍內的偏低水平,可能更多是由於投資者的預期導致市場上總體交易意愿較低。
其實,投資者的預期無非就是疫情、战爭、國際局勢政策擾動,通脹高企,宏觀經濟不景氣,面臨衰退風險,美聯儲又處於加息過程,因此對股市持謹慎觀望態度。
但是當前的價位已經充分反映出了這些預期,繼續看空不再具備充分理由,甚至是不理性的過分悲觀。
以美國加息爲例,上世紀超過10%的利率已不太可能出現,因爲這樣的手段無法解決供需引起的通脹,只是徒勞自殘經濟而已,市場普遍預期終端利率不會超過6%。
加息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用無風險收益吸引資金向儲蓄、國債等市場轉移,二是增加貸款成本,抑制融資行爲。實際上,這兩種影響是有局限性的。
股市作爲一個風險市場,動輒翻倍腰斬,資金是抱着什么樣的初衷進入的?大多是一批爲了高回報不惜承擔高風險的資金,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爲謀,對一群淡化風險強調收益的資金而言,無風險利率能對其產生多大的吸引力?能夠吸引的資金注定只是市場中的一部分。
至於融資成本的上升,也只是影響那些需要依靠融資進行的消費或經營、投資,而這些行爲基本自給自足,不依賴融資的個人和企業比比皆是,在市場上只需通過篩選規避那些需要借貸才能維持現金流的公司即可將影響降至最低。
所以,加息必然會產生影響,但影響終究有限,這些因素是難以被准確量化的,資金可能會誇大了種種利空的影響程度。
例如港股市場中,有很多公司尚未能實現穩定盈利,例如美團、快手、嗶哩嗶哩等,也有很多房產企業存在暴雷風險,但市場上也存在騰訊、中芯國際等很多盈利企業,能夠成爲支撐股市長期上漲的堅實力量。
而目前股指已經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水平,事實上經濟可能停滯,可能略微衰退,但倒退十幾年是毫無道理的,這更多是一種屈從大勢的盲目看空。
可是市場的預期也會隨時改變,經常可以看到低位無人問津,到了高位卻大量买入的情況。漲跌本身就是影響流動性的因素之一,趨勢會在低迷的成交中逐漸加速,流動性也隨之逐漸增大。
我認爲港股市場走勢的拐點,就將是流動性的拐點,而目前港股已經達到長期上漲通道的底部,並且堪比08年的月线級熊市已經迎來了走勢的拐點,悲觀情緒到達尾聲,很難進一步下跌,預計將迎來大幅反彈。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港美股低位已現,無需繼續悲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