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於沐
編輯 | 周燁
“要卷就卷創新,因爲發展的本質是增長,增長由創新驅動。”
11月9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聯想創新科技大會的演講,讓外界看到了一個深耕科技、不斷創新的百度。
“把最卷的創新留給工程師,最爽的體驗留給用戶。”走過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創新之路,百度已經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內卷”出路:爲科技迎難而“卷”,爲用戶落地而“卷”。
正如二十大強調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百度是踐行者,更是引領者。
<strong>1、爲科技,迎難而卷</strong>
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硅谷,被稱爲全球科技創新之源。在這裏,每隔十年就會誕生一批影響世界的科技公司。微軟、蘋果、谷歌、亞馬遜、Meta都從這裏生根發芽。
大洋彼岸的中國,也誕生了一批影響世界的科技公司,如百度、華爲等。這些公司面對科技的未知,不斷迎難而“卷”。
今年以來,量子科技成爲學術界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對象。尤其是上個月,伴隨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發,三位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實驗做出驗證;在十四五規劃中,量子信息被視爲科技前沿領域攻關的項目之一。
種種跡象似乎在宣告,新一輪量子革命即將到來。
其實,早在學術界在量子領域實現突破性進步之前,百度就已深度踏足該領域。早在2018年3月,百度量子正式成立,致力成爲世界頂尖的量子人工智能科研力量,並且持續地將相關量子科技整合到百度的核心業務之中。
此後,百度量子先後研發出量脈、量槳、量易伏等系列產品,遍布雲、教育等領域。尤其在2022年8月,百度發布超導量子計算機“乾始”和全球首個全平台量子計算軟硬一體化方案“量羲”。
目前,“量羲”已經完成中科院物理所超導量子芯片和中科院精密測量院離子阱量子芯片連接驗證。這也意味着,百度量子離落地、推廣市場又進了一步。
中國科學院院士、“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表示,量子計算距離實用化和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百度等頭部企業都布局了相關的研發,對我國量子計算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
科技創新就像是翻越珠峰,在不斷發力百度量子的同時,另一座“高山”芯片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課題。隨着智能化時代的开啓,芯片成爲發展5G、人工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等行業的基礎。
如果把一家科技公司比作“整車廠”,想要實現車輛的運行,芯片自主可控是關鍵環節。在“國產芯”的替代升級上,百度是第一批“喫螃蟹”的科技公司。
百度昆侖芯片,圖/百度官方微博
早在2011年,人工智能概念席卷市場,當時隨着百度AI雲战略最核心部署“百度大腦”規模的擴大,對算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此時,百度決定自研芯片,並推出了配有AI芯片的FPGA版百度大腦。這在當時是個祕密項目。
到了2019年,首款用於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昆侖一代”AI芯片問世,去年,百度成立昆侖芯獨立芯片公司,繼續加碼芯片自研。當前,百度自主研發的第二代 7nm AI芯片昆侖也實現量產。
衆所周知,量子技術、芯片都屬於投資周期長、單筆投入多、不確定性高的產業,百度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已經很不容易,想要實現量子技術、芯片的落地應用和規模化量產更是難上加難。
這一點,百度比任何人都清楚。今年9月,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強調,“一個新事物,從無人看好到無人能及,決勝往往就在堅持二字,科技創新尤其如此。”
路漫漫其修遠兮,正是因爲百度等公司的“迎難而卷”,才卷出了中國科技實力。作爲一家科技公司,短期內,百度看似是在做看不到回報的工作,但長期來看,它一直在做有價值的事。
<strong>2、爲用戶,落地而卷</strong>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現在大家眼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科技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不斷的創新迭代中,科技的研發是一回事,應用落地又是另一回事。百度要做的不僅僅是研究前沿科技,更要將科技成果落到實處。
伴隨昆侖芯片的升級,依托百度大腦7.0、飛槳等研發成果,百度陸續推出了新一代車機器人、無人車出行服務平台“蘿卜快跑”等產品。
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火熱,自動駕駛成爲汽車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蘿卜快跑作爲百度自動駕駛的重要注腳,正在不斷擴大市場規模。據一刻商業了解,截至今年7月份,百度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累計訂單量超100萬單,運營範圍遍及北京、上海等10多個城市。重慶和武漢分別开放了全無人商業化運營。
蘿卜快跑,圖/百度官方微博
百度正在成爲中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的一個“關鍵先生”。
另一邊,在百度AI與文化的融合之中,今年8月其推出了業內首個 AI 藝術和創意輔助平台“文心一格”。據一刻商業了解,文心一格是百度依托飛槳、文心大模型的技術創新推出的“AI 作畫”首款產品。
AI作畫的出現讓AI算法不再是一個冰冷的技術,而能透過技術,賦予文化更持久的生命力。
今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利用文心大模型補全了殘缺三百年的名畫《富春山居圖》,只需要用戶簡單勾勒幾筆,文心大模型就能在1秒內自動“補全”畫卷。有趣的是,用戶還可以通過文字描述創作上海陸家嘴、外灘遊船、莫奈、梵高等多種風格的作品。
百度AI作畫補全《富春山居圖》殘卷,圖/百度官網
“輕輕幾筆連山河”“人人都能當畫家”的背後,是對百度AI算法高還原度、高清晰度的考驗,更是AIGC內容生產模式的獨特價值。
在這背後,支撐百度AI技術落地的重要推手,其實是已經歷經6年开發並逐漸成熟的百度飛槳。
據一刻商業了解,飛槳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开源开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從2019年开始,百度依托飛槳开始跟產業經濟和生產一线相結合,在飛槳上有越來越多類似的人工智能項目運行,比如工業上減少機器故障率,農業上提高糧食安全。
2022 年 7 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發布的《深度學習平台發展報告(2022)》顯示,飛槳已在中國市場應用規模上超越TensorFlow和PyTorch,成爲國內第一深度學習框架和賦能平台。
如果說百度將AI作爲未來發展的基石,那么飛槳便是百度AI的核心。
與此同時,隨着Web3.0 時代的來臨,百度已經發布了首個國產元宇宙產品希壤和多款數字人,百度超級鏈也已入局NFT數字藏品。相較於布局直接和消費者互動的“前端”,百度正在布局的是能夠支撐起 Web3.0 的“後端”,即從底層技術到產品、再到標准化解決方案的基礎設施。
從蘿卜快跑,到AI作畫,再到數字人,百度科技的落地場景已然是豐富的,這也證明了百度做的技術是經過充分驗證的,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商業應用層面,百度都在推動科技的發展。
<strong>3、十年如一日的創新“內卷”</strong>
科技創新是長期主義的辛苦活,百度卻十年如一日。
在硅谷的衆多公司中,仙童半導體是個繞不過去的存在。《硅谷熱》裏曾寫到硅谷大約70家半導體公司中的半數,是仙童半導體的直接或間接後裔。因此,仙童半導體被稱爲是硅谷半導體人才的“西點軍校”。
如今,百度也是這樣一家堅持長期主義的科技公司,亦是中國AI人才的“黃埔軍校”。
早在2010年,百度便开始默默研發機器學習,直到2013年才對外公布AI战略,並宣布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啓動無人車項目。十年來,百度一直堅持壓強式、馬拉松式的研發投入,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
2021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達221億元,佔核心收入比例23%,總體研發投入強度爲20.03%,位列民營企業500強第二,僅次於華爲。
到了今年,百度步子邁得更快。據百度披露的數據顯示,僅2022年二季度,百度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就達到了63億元,其中核心研發投入佔核心收入比例連續7個季度超過20%。
百度近7個季度研發投入
技術始終是百度應對挑战、保持韌性的武器。百度馬拉松式的投入和積累給其帶來了相應的回報。
在國內,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均排首位,並已連續4年蟬聯榜首。在國際上,2021年歐洲專利局收到的申請中,領先的中國公司是百度,排名第三,僅次於微軟和三星。
當然,除了外部的長期投入外,一個個科研成就也離不开百度內部的科技創新土壤。
在內部,百度建立了完善的內部文化機制,來保證公司創新土壤的健康,以真正實現“用創新驅動增長”的目標。
2010年,李彥宏設立了“百度最高獎”,旨在針對公司總監級別以下的員工,獎勵對公司產生卓越貢獻的小團隊,過去十二年,已有46個團隊獲此殊榮,累計獎金超3億元。
任何創新模式的發生,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創新。二十大也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作爲中國的AI黃埔軍校,百度還在不斷持續注入新鮮血液。2020年6月,百度宣布未來5年預計培養AI人才500萬,爲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 AI 人才保障。截至目前,百度已培養超過200萬AI人才。
此外,百度還通過舉辦科技競賽、設立學術獎項,選拔並鼓勵科技人才的創新。據一刻商業了解,被譽爲國內程序員的“造星工廠”——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18年來累計參賽學生 30 萬。
這期間,百度還通過與社會各界合作,設立青年科學家獎、百度獎學金、CCF-百度松果基金,資助青年學者、鼓勵前沿技術探索。
時代給了百度創新的機會,百度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這場雙向奔赴的科技盛宴中,百度正在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在科技領域十年如一日地“內卷”。如今,百度將科技創新與落地場景相結合,不斷助力中國科技力量的發展。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十年創新如一日,百度“卷”出了哪些成果?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0191.html